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及纤溶酶原活性(PLG:A)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ysmexC S2000i全自动血凝仪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8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D-D及PLG:A进行联合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ACI患者血浆D-D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PLG:A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浆D-D及PLG:A水平对了解ACI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纤溶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2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快速抑制物(PAI)的活性、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bG)含量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TIA组血浆t-PA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PAI活性和D-D及FbG含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IA患者存在血浆纤溶功能异常,可能为TIA反复发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和抗凝血酶(AT)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ysmex CS2000 i全自动血凝仪对130例PHC患者及11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D-D、Fbg和AT分别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浆D-D水平及Fbg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浆AT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D-D、Fbg与AT联合检测可以客观地评价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凝血状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损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凝血-纤溶状态改变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健康体检者3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5例为对照,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至2005年7月,我院收治的35例ACS患者的循环内皮细胞(CEC)、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浆纤溶酶原(PLG)、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D-二聚体(D-D)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测定值.结果 ACS患者的tPA、PLG及AT-Ⅲ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及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但CEC、vWF及PAI、D-D水平明显高于后者(P《0.01).CEC与vWF、D-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vWF=0.68, rD-D=0.68,P《0.05).结论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是ACS患者凝血-纤溶病理改变的重要原因,CEC、vWF及D-D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2):1610-1612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凝血及纤溶系统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AMI患者39例(观察组),取溶栓前、后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及相关凝血因子、纤溶指标水平变化,并对治疗前心脏功能进行评价;设立同期来院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溶栓治疗前血浆NT-proBNP及血浆Fg、D-D等纤溶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观察组凝血指标PT、APTT、TT等均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溶栓治疗2h后至溶栓治疗48h后者血浆NT-proBNP、D-D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1),PT、APTT及TT呈先延长后缩短趋势(P<0.05),于溶栓治疗后4h达到最高值;血浆Fg水平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1),于溶栓治疗4h后达到最小值;观察溶栓治疗期间发生皮肤黏膜出血2例,鼻出血3例,牙龈出血1例,但未见消化道出血及脑出血等严重出血性疾病发生。结论:溶栓治疗能有效降低AMI患者凝血活性,增强纤溶活性,改善患者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可能协助低密度脂蛋白(LDL)预测冠心病准确性的血浆凝血与纤溶检测指标。方法:经心血管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15例,平均年龄(61.78±5.60)岁;健康对照组50例,平均年龄(50.40±7.60)岁。使用SIEMENS 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LDL水平,全面测定包括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复合物(tPAIC)在内的凝血与纤溶检测指标,分别分析它们与LDL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浆TM、tPAIC及LD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4,0.000,0.04),TAT及PIC水平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指标对是否患冠心病预测能力相似。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TM与LDL存在显著负相关(r=-0.195),其它指标与LDL不相关。结论:血浆TM水平的检测可能可以用来进一步研究协助LDL水平对冠心病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纤溶活性改变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对38例脑梗死患者及31例健康对照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进行检测,并观察梗死体积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浆PAI-1和PA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PA水平比对照组降低;梗死体积较大的患者PAP水平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1的水平异常,既提示了脑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又可能是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血浆PAP的升高则反映了纤溶系统被激活的程度,其临床检测有助于及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溶栓和抗凝等治疗。  相似文献   

8.
分别检测2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及2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及D二聚体(D-D)含量等纤溶指标,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两观察组的t-PA活性明显降低(P<0.01),PAI活性明显上升(P<0.01),D-D含量也显著升高(P<0.01),但两观察组间各指标平均值相差不显著(P均>0.05)。提示纤溶系统功能改变在COPD阶段已经开始,此点对临床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患者D二聚体(D-D)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足月正常孕妇58例,妊高征患者62例,选择健康体健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东亚希森美康CS5100全自动血凝仪进行血浆D-D和FDP检测。结果妊高征患者血浆D-D和FDP水平与正常妊娠妇女及健康体检人群相比较,血浆D-D和FDP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妇女血浆D-D和FDP水平与健康体检人群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溶指标D-D和FDP水平变化与妊高征密切相关D-D与FDP联合监测对于妊高征的及时发现、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凝血和纤溶功能检测对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和并发症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COPD患者135例,其中稳定期85例(其中24例合并肺栓塞),急性加重期50例,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的变化。结果急性发作期COPD组患者PT和aPTT明显延长,tPA、Fbg和D-D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期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COPD患者中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24例COPD合并合并肺栓塞患者,血清Fbg和D-D水平明显高于单纯COPD稳定期组患者,而PT和a PTT延长,差异呈显著性(P0.05)。结论 COPD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急性发作期患者常处于高凝低纤溶状态,而合并肺栓塞患者高凝状态更为明显。因此,检测凝血和纤溶指标有助于判断COPD病情和合并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面依法检测88例缺血性脑卒中及96例健康体检者血浆Hcy水平,运用免疫火箭电泳法和ELASA法,分别测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健康对照组部分凝血、纤溶指标。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及部分凝血、纤溶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含量、抗凝血酶Ⅲ活性下降率、活化蛋白C敏感性下降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同时存在纤溶、凝血异常。(2)血浆Hcy与凝血、纤溶功能异常有一定相关性,两者可能都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关系。方法对126例伤后6 h内入院的单纯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及血小板计数(PLT)进行检测,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分析患者伤后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变化与迟发性颅内出血关系。结果轻、中、重型颅脑损伤组伤后PT、APTT、D-D、FD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LT、F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损伤程度越重,PT、APTT、D-D、FPD水平越高,PLT、Fg水平越低(P<0.05);迟发性颅内出血组伤后PT、D-D及FDP含量比非迟发性颅内出血组明显升高(P<0.05),Fg含量比非迟发性颅内出血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凝血-纤溶功能异常,其异常程度与颅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参考指标。早期血浆PT、Fg、D-D及FDP含量的变化可作为颅脑损伤迟发性颅内出血发生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纤维蛋白溶解(纤溶)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检测22例脑肿瘤患者开颅手术前及术后第1、3、7天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及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浓度,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肿瘤患者术前血浆D-D含量、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发生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TT、TAFI浓度术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开颅术后第1天与术前相比,血浆FIB水平、TAFI浓度下降(P0.05),D-D含量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T无显著差异(P0.05)。脑肿瘤患者开颅术前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发生率为22.73%,术后第1天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发生率为81.82%。结论脑肿瘤患者有较高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发生率,开颅手术增加其发生率,发生机制可能与TAFI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贺淑霞  雷晓丽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11):1036-103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增高的机制。方法根据Child-Pugh分级把明确诊断为肝硬化的43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13例,B组15例,C组15例。另外B级和C级的患者根据腹水的有无,分别分成两组。分别检测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结果在有腹水的16例肝硬化患者中,FDP水平均大于5mg/L,平均D-D含量为3.97mg/L。14例无腹水的肝硬化患者中,FDP水平大于5mg/L,平均D-D含量为0.77mg/L。另外,在同级病例中,有腹水患者D-D水平远大于无腹水患者的D-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腹水患者t-PA水平略高于无腹水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腹水患者PAI水平与无腹水患者水平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例具有正常纤溶活性的病例,其中A级13例,B级6例,C级4例,t-PA抗原随病情严重程度而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I活性在三组中结果近似(P>0.05)。另外,通过比较高纤溶活性和正常纤溶活性(B级和C级)t-Pa/PAI变化。在纤溶活性高的患者t-PA近似于正常纤溶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水可能是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增高的重要因素,t-PA/PAI的失平衡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升高;t-PA/PAI失平衡不是肝硬化患者纤溶活性升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妊娠晚期妇女纤溶指标水平的变化,探讨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Clauss法分别测定102例妊娠晚期妇女、30例非孕妇女和12例DIC和子痫患者血浆中D-D以及FIB的水平,对晩孕组和对照组数据进行分析,并比较晩孕组与疾病组纤溶指标是否有差异。结果:晚孕组妇女血浆中D-D和FIB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疾病组与晩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晚期妇女纤溶活性增强,检测D-D对预防妊娠并发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等的发生具有指导意义,临床应用中各实验室应建立当地孕妇D-D的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6.
李曦光  刘晓云  陈黎忠  徐转 《吉林医学》2011,(20):4067-4068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变化。方法:检测3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对照组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观察检测结果。结果:3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检测值(51.7±12.5)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测值(27.1±11.2)ng/ml(P<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系统失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心房纤颤凝血-纤溶系统改变及其意义。方法为选择慢性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AF 组)54例(男28例,女26例,年龄58.4±12.3岁),并入选与以上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病人存在相同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或冠心病)的窦性心律者(SR 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57.6±11.7岁)及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C 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52.4±18.5岁)。测定以上三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组织纤溶酶原抑制剂(PAI)浓度,及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提示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血浆 FIB、D-D 和 PAI 显著升高,tPA 显著降低。PT、TT 和 APTT 则无显著变化。结论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存在高凝和低纤溶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浆凝血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分析其对血栓前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MM患者43例(MM组),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MM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浆中血栓早期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脑外伤患者的凝血及纤溶指标,分析其脑外伤后的变化及与伤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80例脑外伤患者,测定入院时、伤后第4及第8天血浆组织因子(TF)和D-二聚体(D-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再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预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脑外伤患者的TF、D-D水平于入院时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此后逐渐下降,第4天时仍高于对照组(P<0.01),第8天时接近正常范围.GCS≤8分组的TF、D-D水平持续高于GCS>8分组和对照组(P<0.01);GCS>8分组伤后8 d时的TF水平基本降为正常值,而GCS≤8分组TF、D-D水平持续高于对照组和GCS>8分组(P<0.01).预后不良和死亡组同样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结论 脑外伤患者早期存在高凝和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早期检测凝血纤溶功能对脑外伤伤情评估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凝血与纤溶功能情况。方法 选择2017~2018年收治的5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另取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实施凝血与纤溶功能检查与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急性发病期中第1、3 d外周血小板数量明显降低,D-D上升(P 0. 05),发病后7 d得以恢复。观察组病患者发病后3、7 d血浆Fbg、t-PA以及TAT明显上升(P 0. 05),AT显著下降(P 0. 05).结论 脑出血病患在急性期内,会体现出凝血功能上调以及纤溶活性增强现象。故应当积极观察患者血小板、血浆D-D、血浆Fbg、TAT、AT以及t-PA等指标,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的改变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