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系统发展的动力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根据流行的观点,矛盾和斗争是系统发展的动力。这种观点违背了实际的情况。因为只有协同才是系统发展的动力。协同包括系统内各要素的协同、系统与环境的协同。当然,矛盾和斗争可以转化为系统发展的动力。转化的条件是:矛盾和斗争促进了系统的协同,矛盾和斗争导致了新的系统代替旧的系统。  相似文献   

2.
系统之"矛盾两部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事物是辩证的,系统作为一个事物是辩证的,系统内部的任意一个具体内容事物是辩证的,该具体内容事物的具体内容也是辩证的……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律,立足事物“一分为二”分析、事物矛盾基础“一生二”分析、事物矛盾统一的“合二为一”分析,在实践中,把它们有机结合——对矛盾划分为两部分(矛盾统一形式部分和矛盾具体对立内容部分),结合系统本身特点,研究系统在“矛盾两部分析法”下内部相互作用关系特点和规律——系统“横向链”和系统“纵向链”构成系统网链,探索系统构成、发展和变化的辩证法规律。  相似文献   

3.
走向21世纪的新辩证法思潮:系统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纪之交,系统概念成为一种新世纪观的核心,这种新世界观由于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所以是一种新辩证法,比起传统的矛盾辩证法有很大的优越性。在这种系统辩证法的基础上可以建立系统主义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新哲学体系。这是我们对21世纪哲学发展的一种展望。  相似文献   

4.
再论社会进步的动力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进步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矛盾演进过程,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一个动态的“合力”系统。坚持系统辩证法基本原理与方法,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进一步对科学技术、创新以及“互补”等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因素进行了辩证的论述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系统辩证论是在批判还原论和机械论中诞生和发展的,这方面,在认识上还表现出不彻底、不深入、不完善性:阐述了系统辩证认识的一些新看法,在彻底相对传统科学上,提出系统辩证律——相对传统学科中传统事物(组分事物)与系统特征事物(统性事物)的对立统一律;在深入矛盾网络分析中,提出系统矛盾网络多维辩证律——纵向一分为二、横向一分为多、立体切向结构功能耦合辩证法;在实际辩证法运用中,提出系统矛盾两部分析法;它们共同构成系统辩证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系统理论对唯物辩证法的丰富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系统规律是自然、社会、思维的普遍规律。它具有丰富的辩证思想,既是对原有辩证法体系的丰富,更使原有体系发生深刻变化,推动了辩证法的发展,从“联系”与“三大基本规律”的角度阐述系统理论将唯物主义辩证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辩证法应该是开放的理论系统,系统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提供了科学基础。辩证法是关于复杂性的哲学,应高度关注系统科学的发展,应加强系统“一与多”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复杂性和系统辩证学的关系。首先论述了“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对人们认识世界的自然观的影响和作用,继而讨论了“复杂性科学”和“系统性科学”的特征,并综合地论述了它们对“辩证法”发展的促进作用,认为把“辩证法”深化并上升为“辩证学”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创建。  相似文献   

9.
向系统思维转变,即从矛盾思维转变到系统思维。这种转变是思维领域的一场革命,同时也是当今的社会实践所需要的。在这种转变中要确立如下的观点:差异是普遍的;事物是一分为多的;事物作为系统最根本的是协调;斗争要以系统的和谐为目标;系统思维主张双赢。  相似文献   

10.
系统辩证论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系统辩证论在科技革命中,在批判还原论和机械斗争中诞生和发展。其基本内涵是:系统存在(整体性);系统演化(自组织);系统变革(创新)。它发现了系统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普遍形式;每一系统包含的诸多矛盾都形成一个立体交叉的网络;系统思维与系统变革是网络时代最重要的认识方式和实践方式;从而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建议加强对社会复杂系统和社会系统工程及其哲学概括的研究,为实现“五个统筹”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系统思想和方法,是对中国古代系统思维方法和马列主义系统思想与方法的继承和发展,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科学吸收了中国古代系统思维方法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系统思想中的系统始基、系统整体性、系统相关性、系统层次结构性、系统协同倍增等思想和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矛盾辩证法有两个论题:(1)运动的本质就是矛盾,"某物之所以运动是因为它在同一个‘此刻’在这里,又不在这里。"(2)存在的本质就是"某物"(Something)与"他物"(Others)的对立统一。因此Something和Others可以归纳入对立统一的概念中,从而使对立统一成为哲学本体论的基础或普遍规律。从逻辑和科学哲学的的观点看,第一个论题完全违反数学哲学的公认的点、线、面等理性抽象原则,并导致任何命题都是真的那种诡辩论。第二个论题混淆"差异"与"对立"的概念,陷入亨普尔归纳悖论,顾德曼蓝-绿悖论不能自拔。这两论题是黑格尔的致命伤。由于许多年轻教师同时教授科学哲学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将这两门学科结合起来,分析清楚这两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分析系统定义、系统构成论与生成论的关系,从辩证的角度可发现:系统是一个既固定又变化的聚合体;立足一般辩证法核心,进一步研究,提出系统的基本辩证特性是:“定聚陆”与“变聚性”的对立统一性;并分析其与系统辩证法的关系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马克思是把系统思想和唯物辩证法首先结合起来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大师.马克思的<资本论>是系统辩证观念与唯物辩证法有机结合的成功之作.在<资本论>中,系统和矛盾并存,环环相扣,层层交织,纵横交错,构织成一系列的矛盾系统链和系统网络;<资本论>的二重分析法既讲对立、矛盾、差异,又讲统一、转化、协调,是全面的辩证法;<资本论>广泛运用了多极思维和系统整体思维方法;<资本论>对整体优化观念有充分的运用与体现.学习、研究<资本论>的方法,对认识与变革当今复杂的社会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立足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对自然科学思维方法的反思和概括,以对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批判为切入点,构建起内含着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和辩证法于一体的系统思想体系,揭示了系统所具有的整体联系性、动态过程性和层次性等特征,为我们呈现出以系统方式存在的世界图景。恩格斯系统思想为辩证法的系统原理和自然科学的哲学方法奠定了基础,恩格斯也成为现代系统论和当代系统哲学的奠基者之一。  相似文献   

16.
人类文明基于创造。创造有规律可循。系统思维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方法,是基于一切事物以系统形式存在、创造事物就是创造系统的认识,该方法契合了人类创造活动的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统一。以系统思维指导,能够使创造活动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的系统思维,是指中国历史上的系统思维。对这种思维,我们分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1-关于矛盾,2-关于差异,3-关于同,4-关于和。中国人系统思维的最大特点是以和为出发点和归宿。从和的角度来看,矛盾就是不和,解决矛盾就是为了从不和到和。因此,矛盾是消极的,它不可能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渊泉。和与差异紧密相连,在差异的基础上才有和,没有差异就没有和。但差异并不直接就是和,在差异与和之间,还需要一个中介,这个中介就是同。有了同这个中介,才能从差异走向和。  相似文献   

18.
在《系统哲学三定律》一书中,张华夏教授解析了三大定律,即差异协同定律、自组织涌现定律和整体优化定律。对系统辩证法三定律改进为新唯物主义辩证法三定律,做出了一种尝试,推动了当前辩证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辩证法与系统论的结合,不仅可以从系统论走向辩证法,也可以从辩证法走向系统论。如果把否定之否定规律作为出发点并进行适度抽象而予以形式化,那么,否定之否定过程的“三段式”模式就表现为一个以环节为其结构成分的周期链。以辩证否定的原则来解读这个周期链,可以发现其中隐藏了无数种变易的可能性,“三段式”周期性结构只是其中的一种典型表达式而不是唯一的表达式。事实上,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一个具有复杂性维度的系统过程。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思想中包含着丰富而又深刻的系统思想,层次结构性思想是其系统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界定系统层次结构性内涵的基础上,从社会和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思想中探析毛泽东的系统层次结构性思想及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