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规划师》2017,(Z1)
村庄布点规划作为村庄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专项规划,在城镇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实践中因区位政治经济的差异性,乡村地区的复杂性,使得村庄布点缺乏统一的规划方法和指导,而既有的几种规划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出现问题简单化、一刀切的现象。文章通过对上海市闵行区村庄布点的实验性应用,着力构建一套村庄布点规划综合评价体系,探索如何在城乡统筹发展新形势下,引导了村庄地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2.
2003年,浙江省提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计划,率先开展县(市)域村庄布点规划.桐庐县域村庄布点规划获得了2005年度浙江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现以此为例,总结村庄布点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广州新一轮全覆盖式村庄规划的大背景,参考同时期白云、南沙、从化等地区的经验,集中就村庄布点规划的编制体系和技术方法进行了深入思考。结合增城村庄布点规划项目的实践,建议规划编制应突破镇街一级行政界线的约束,着力构建县(区)1)统筹的村庄发展框架,并探索如何在产业功能分区、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基础上,从当地发展特征和发展条件出发,完善村庄的分类分级调控,强化布点规划对村庄规划的指导意义,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多规协调"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陕南地区村庄布点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陕南地区村庄布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用现场踏勘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陕南地区的村庄规模、村庄形态、基础设施配置、空间分布以及居民点重构整合以及实施村庄布点规划的难点进行分析,以促进陕南地区村庄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5.
繁昌县位于安徽省沿江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繁昌县村庄规划开始较早,多年来村庄规划实施带来的实际问题也较为突出。本文回顾繁昌县村庄布点规划历程,分析问题,从尊重规律、两规合一、分类引导、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村庄布点规划调整的具体对策,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村庄布点规划思路转变。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16,(1)
新型城镇化对城乡关系赋予了新的内涵,也对村庄布点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南京市高淳区为例,对过去规划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了审视,认为其存在过度减少农村人口总量、过度压低村庄用地面积和过多减少农村居民点数量三大问题。新一轮的村庄布点规划不再采用以总体规模指标逐级匡算的"自上而下"的规划思路,而采用以村庄遴选为核心的"自下而上"的规划思路。村庄遴选采取"适宜性评价+布局优化"的方法,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得出村庄布点适宜性的空间格局,再利用空间分析的手段对村庄布局进行优化。在村庄遴选的基础上,通过多轮的村民意见征询得出了规划的正式方案。最终规划效果较上轮规划实现了较大程度的完善,并体现了专家主导、科技支撑与村民参与相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编制好村庄布点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村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要想合理确定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村庄体系、规模结构和空间布局,必须对现状村庄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找准村庄发展情况,从而引导村庄适度集聚发展和合理撤并。本文以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村庄布点规划为例,选取4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探索了多因子指数和法在村庄布点规划的应用,为合理制定村庄布点方案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陕南山区县域村庄布点规划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为例,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研究针对陕南山区村庄分布的特点,合理构架村庄体系、引导村庄布局的方法。规划依据村庄内部布局的特点,将区内村庄聚集点划分为线状、放射状、面状和点状四种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整治迁并方法,提升了规划的可操作性,对山区村庄布点规划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江西省分宜县钤山镇为例,对乡镇村庄布点规划进行探究,总结出低山丘陵地区乡镇村庄布点规划的工作思路,提出优化布局的相应发展策略. 一、钤山镇村庄空间发展现状 (一)村庄空间聚集形态 镇域村庄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村庄空间聚集形态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散点分布类型.该类村庄多分布在镇域西部海拔较高、地形较复杂的丘陵地区,该区域山间谷地狭小,耕地少且在村域内零散分布,村民往往在自家耕地附近就近居住,村庄较为均衡的呈点状分散于村域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甄延临  李忠国 《规划师》2008,24(3):24-28
村庄布点规划的重点是解决农村居民点重构、建设规模和空间形态的问题.农村居民点重构的影响因素有农民意识、经济发展水平、村庄规模、公共服务设施等,可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方法来得出村庄发展等级分类,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规划措施.建设规模的影响因素有人口规模、农村工业化及城乡住房供给制度、建设标准与管理,可通过运用人口预测方法,促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等手段确定建设规模.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有自然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等,可根据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村域体系结构模式和农村居民点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浙江省乡村发展愿景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再到共同富裕的纵深推进,以单个行政村为单元的美丽乡村创建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发展诉求。基于自然资源禀赋或基础设施地理空间连续性的美丽乡村联创联建工作,是破解各行政村独立发展的多重瓶颈的创新性尝试。针对具有明确的目标、资金、时间约束的美丽乡村创建行动,基于“产业-空间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试图探讨一种面向美丽乡村联创联建的规划设计方法,即“二阶三心法”。这一方法从乡村地区的存量资源切入,旨在系统性、创造性地回应创建行动目标,开展面向产业-空间复合型目标的空间规划干预:一是基于“土地矛盾最小化原则”进行空间节点设计,二是基于“空间投入-融合效益最大化原则”形成特色主线,三是基于“优先塑造-示范带动原则”打造示范样板。进一步的,结合湖州市道场乡菰城片区规划设计工作,探讨了该方法在产业策划和空间设计层面落地应用的关键问题和解决策略,为中国先发地区美丽乡村联创联建的规划设计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文化空间是一种时空与人的活动相结合的文化的活态存续;民族村寨既是包含生产生活活动的物质空间,又是民族非物质文化的载体,是一种典型的文化空间形态,其文化空间属性价值更甚于历史、经济或社会价值。在这样的理论建构下,关注于民族村寨文化实践与社会空间的相互作用,归纳民族村寨的文化空间价值特征,并提取出文化特征场所、建成空间形态、农林活动环境3个文化空间层面。依照“价值保护”的思路,民族村寨的保护内容、保护重点、发展建设布局和形态,都应以文化空间特征价值为依据来确定和规划。而在制度和规范层面制定从文化空间视角出发的民族村寨价值保护的规划原则,对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村寨保护实践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马颂梅 《华中建筑》2010,28(9):132-133
通过对当前村庄规划控制内涵的分析,指出了村庄规划控制的具体内容,总结出了村庄规划控制的四种思维模式。同时结合湖北地区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中的具体村庄规划实践案例,在控制的思维方式上提出了相应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郭大忠 《规划师》2004,20(9):30-32
山地村镇规划应以方便生产、方便生活、优化人居环境、完善市政环卫设施为基本原则,以搭建一个周边农村农副产品、物质交流平台和服务中心为重点,规划中强化过渡和引导,做到新旧镇区的有机结合,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刘宣 《规划师》2005,21(6):56-59
在中国现有城市建设制度下,虽然授予土地使用准资产控制权,但是却缺乏法律明确的规定,这导致了市场中个体特定行为的发生,由此产生城市过度开发、城中村、开发区热等问题。为了给产权结构清晰的定义,规划管理应立足于以下几点:绐出城市建设的确定性,以减少个体的交易成本;对个体建设进行技术层面的限制,或提供将外部性内部化的激励;将“公共领域”的土地或建设资源的管理分配给最合适的个体行动。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带来了大量农村的“撤村并居”和农民上楼,“村改居”社区迅速增加并成为日益重要的城市新单元.选取在“村改居”社区建设模式和上楼农民安置方式上各具特点的山东省德州市、江苏省南通市和重庆市为调查对象,对31个“村改居”社区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分析此类社区的空间特征和居民评价.调查发现,从空间和人口特征来看,“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大、公共空间需求高、居民家庭规模较小.在空间使用评价方面,居民认为合理选址和齐全配套比较重要,而不少“村改居”社区存在生产困难度大和部分公共设施配置不当的问题.基于上述调查发现,该研究对“村改居”社区的选址、公共服务配套、公共空间规划和房型设计提出了设计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小斌 《华中建筑》2009,27(6):222-227
对于一个特定地区有特殊文化背景的聚落空间的保护规划,应该基于何种发展的观念进行整体的研究,而对于这个有着较清晰历史发展脉络的彝族和汉族融合的传统村落,在当代还具有潜在的、延续的营建策略,是非常具有探索价值的。而这类村落的发展不能是以牺牲村落的长远利益和生态环境、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代价,因此,立足于该村落的保护规划的现实问题的分析,通过适度发展和积极保护相结合的途径的进行思考,是我们整体规划与设计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城市边缘区作为一个独特的地域实体,位于其间的村庄具有独特的发展特征.村庄的规划也有特殊矛盾.本文从村庄的区位.农业、用地、人口及社会、工业、第三产业、景观空间等七个方面来分析村庄的发展特征及村庄规划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Z1)
Taking a holiday villa district for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ways of merging traditional dwelling form into modern neighborhood,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is villa district, external space design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were borrowed to stress the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spaces, and the layout of road traffi c. It was elaborated that in the design of Chine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not only should Chinese style be applied in the facade design of dwellings, but also traditional dwelling forms should be merged with modern life, so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resident culture can be demonstrated in modern residential areas.  相似文献   

20.
城市规划与社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伦亮 《规划师》2004,20(8):61-63
中国城市社会问题主要有:城市发展的结构性变化引发的社会问题、城市的盲目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城中村”和“边缘村”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以及城市资源分配存在不公、城市规划缺乏公众参与等。对策为:摈弃中国城市规划只注重“形体规划”的观念,更加注重研究城市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城市改造和开发应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和兼顾多数人的利益;积极倡导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