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防灾博览》2002,(5):5-5
今年是我国近代地震学的开创者李善邦先生诞辰100周年。中国地震学界于9月28日在李善邦先生亲手创建的鹫峰地震台隆重集会,举行李善邦先生铜像揭幕仪式和纪念册首发仪式,纪念这位为我国地震科学做出卓越贡献的地震学家。  相似文献   

2.
对强夯施工的现场进行了近距离的测量 ,得到了最大地动位移值随距离的变化特征 ,其衰减规律较好地符合负幂函数衰减规律 ,水平径向与垂直向的衰减指数分别为 1 495 3,0 4714。  相似文献   

3.
4.
5.
6.
本文从方法论着手,论述了中医学对地震学借鉴的可能性,中医的基本理论(其中包括经络说、病因说、施治法则)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及对地震研究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模拟单一潜在震源区地震孕育和发生的等效物理模型,给出了通过调整各次地震之间断层位移速率来拟合已有地震序列的方法。通过考虑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在未来一定年限内潜在震源区发生震级在不同震级段的概率预报方法。通过两种等效物理模型的对比,本文认为就工程地震危险性评定而言,可用简单的滑块-弹簧模型代替滑块-弹粘塑性模型  相似文献   

8.
对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地震预测这一难题进行了思考。提出攻克地震预报这一难题 ,必须以地壳运动研究为前提 ,正确运用数学这个工具 ,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将经验上升为理论 ,并由此对一些不科学的做法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9.
10.
地震动相位差谱的统计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建立了地震动相位差谱的经验模型,并根据地震动加速度记录资料,对模型中的系数进行统计回归,建立了地震动相位差谱经验关系。结果表明,地震的震级和震源距对加速度时程相位差谱的均值曲线和方差都有重要影响,震源距相同震级不同时相位差谱的均值曲线近似平行;震级相同而震源距不同时相位差谱的均值曲线不仅上下移动而且形状如发生变化,震源距的增加将加大其低频处与高频处的差异。相位差谱的方差将随震级和震源距的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11.
云南地震活跃期的大震加速律及对未来三年大震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太阳活动与地震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在周期性太阳活动的调控下,地震活动也显示出明显的周期性演化。地震除存在11年周期外,还存在22年周期,后者形成了本世纪以来地震的4个活跃期和4个平静期。云南在地震活跃期中,大震的时间间隔有愈来愈缩短的趋势,并按Tx=ΔT1/2的规律演化。在一个活跃期中,最后一个大震的时间间隔比这个规律规定的时间间隔更短。如果某个大震的爆发时间与由这个规律预测的时间相差(一般是提前)50%以上,就意味着本地震活跃期的大震从此结束。根据这个规律,对云南未来三年的大震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利用宽频带地震台网建立的实时或准实时地震监测系统,要对地震危险性进行实时或准实时概率估计,提高短临预报水平,利用异地间电波与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差,采取防震措施,减少地震损失。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虽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互的战争,但总体上是以发展为主流。人类,凭借着才能和劳动将社会推进到今天,已经有了强大的基础,由此向高层次的可持续发展是完全可能的。但是人类仍面临着许多未知因素,制约着这种发展,地震等自然灾害就是其中之一,它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推进防震减灾工作把灾害及其  相似文献   

14.
从上世纪起,僻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道孚县就引来了日本等国家的民居建筑防震专家的关注,一批又一批建筑学、地震学、工艺美术学的学者专家到此地进行研究、欣赏。吸引他们的,既不是皇家宫苑,也不是佛家殿宇,而是道孚县那一座座建筑精良、装饰讲究的民居。  相似文献   

15.
沈小七  刘东旺 《灾害学》2001,16(4):18-21
本文应用地震学综合定量预报方法,结合区域地震活动特点,在华东地区进行了分区实际预报效能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华东地区有5个区域通过R值检验,效果较好,有4个区域未能通过R值检验;并对通过检验的区域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沈小七  刘东旺 《灾害学》2001,16(4):18-21
本文应用地震学综合定量预报方法,结合区域地震活动特点,在华东地区进行了分区实际预报效能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华东地区有5个区域通过R值检验,效果较好,有4个区域未能通过R值检验;并对通过检验的区域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名胜古迹中有许多建筑,如寺庙、佛塔、亭台等被地震破坏的为数不少。但其中也不乏经历多次强烈地震而巍然挺立、完好无损的,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抗震的奇迹。 广西合浦县山口镇有座古建筑,名叫四排楼,它就是在《中国古代名胜大全》中专列的“人士阁”。每到盛夏,天气闷热,人士阁内凉风习习,冷意扑面。这与它紧邻大海,以及特殊的建筑结构有关系。全阁由前后两亭组成。中间无天井,下部全由圆柱支撑。楼为两层,主要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历史上对地震的认识,都侧重于天人关系的解释。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地震发生太突然,且又发生在地下深处,人们感受到的只是震动和瞬间留下的一片废墟,对其本质很难搞清。总的来说,我国古代人民预测地震可归纳为以下两类:  相似文献   

20.
溅着血泪的生存与毁灭的悲壮史诗石破天惊的大自然与人类命运的交响曲!(接上期)9.天籁之约:与吐尼亚孜真情对白像砖一样厚的《汉英维地球物理学词典》、《汉英维哈地震学词典》两部书,就是新疆地震局副局长吐尼亚孜·沙吾提。捧着这样厚的书,不能不对这位维吾尔族同胞钦然起敬。先听其声,他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可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音员张宏民媲美;再看其人,他英俊潇洒,有着纯正的维族血脉。时年50岁的吐尼亚孜在同龄人看来,尤其是在绽放得花儿一样红的姑娘眼里至少减免他10岁,正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好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