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整合应急条件必需的供水企业软硬件设施,提高供水管网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处置供水行业突发事故的能力,提出了苏州市供水管网联合应急调度平台的构建.在平台构建过程中,首先从区域联网供水模型的构建与校验、监测设施的优化布置、多区域管网应急调度分析方面进行研究;然后通过采购与研发平台模拟软件、布置现场测试仪器与设备,编制应急调度平台指南等,形成了苏州市供水管网联合应急调度平台.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汉阳区部分供水区域,由于各种具体原因,长期存在供水管网水压过低现象,属汉阳供水管网供水不利区域。为此多次采取局部管网改造、安装二次供水设施等解决措施,均未获得长期良好效果。为改善该类区域供用水不足的状况,武汉市水务集团运用分区计量技术(DMA),采取供水管网区块化、封闭叠压供水相结合的模式,对局部供水管网进行了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作者就多年从事区域供水规划工作中发现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的认真思考总结,认为供水规模预测应实事求是;取水水源的选择应考虑可实施性;且规划中应慎重对待原有设施的能力和原有设施拥有者的权益;以及区域供水工程实施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作者就多年从事区域供水规划工作中发现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的认真思考总结,认为供水规模预测应实事求是;取水水源的选择应考虑可实施陛;且规划中应慎重对待原有设施的能力和原有设施拥有者的权益;以及区域供水工程实施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吴益平  顾峣 《城乡建设》2014,(11):22-24
正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让全市城乡居民普遍饮用优质的长江水,从根本上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是一项最直接、最迫切、最现实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南通市充分发挥长江水资源的优势,不断加快区域供水工程建设步伐,实现了全市城乡居民普遍饮用长江水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城乡一体化供水发展进程中,新建水厂和原有水厂服务范围会存在供水交界区域,通常位于多个水厂的供水末端区域,管道流速慢、水龄大、水质相对较差。进行了HZ地区供水交界面水质保障研究,通过调整供水厂的压力调度,使得供水交界区域小幅移动,对供水交界面内的管网节点水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措施能小幅降低供水交界面区域内的水龄,用水量大的用户水龄降低相对更为明显,水龄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保障供水交界面区域的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通州区将城乡居民普遍引用长江水作为服务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项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大力推进区域供水主干管、支管建设及乡镇水厂兼并整合等相关工作,提前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到目前为止,已建成市到区5条供水主管线,形成了45万吨/日的区域供水能力,区到镇的供水干管已经覆盖全区所有乡镇,由各镇实施的镇到村(组)供水支管改造工程已经基本完成,供水累计覆盖全区18个镇及南通滨海园区,惠及城乡居民120万人,人口普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9,(13)
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供水水质标准及技术标准也随之提高,人们也需求更好的供水水质及水压。由于老旧小区建设标准相对较低,二次供水设施仅能满足使用要求,而且小区管理不到位,存在水质安全,水压不足的多种安全隐患,这迫切需对老旧小区进行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苏州某区2018年开始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发现一些改造中共性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对其它区域老旧小区改造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2012年5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规划》),以保障城镇供水水质、扩大公共供水范围、降低供水管网漏损为目标,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的建设任务,提出了《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是指导各地加快城镇供水设施建设和改造及安排投资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江苏沿江8市供水现状为基础,分析已建供水设施与2010年需求相关性,着眼于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提出区域供水实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陈苏 《城镇供水》2022,(1):97-101
结合平潭城乡水务一体化建设实例,研究业务主要内容,旨在治理水污染,逐步建立城镇供水设施,共同促进平潭经济发展.强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给排水网络,实现水资源共享,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城乡居民用水质量共享,确保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杨柳青水厂升级改造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青水厂常规处理工艺系统运行超过30年,在供水水质和供水安全性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产水能力有限,水厂供水区域较小,供水管网相对独立。为满足供水需求,有必要对杨柳青水厂进行升级改造。基于杨柳青水厂的实际生产情况,考虑到天津市自来水集团对该厂的定位(试验型水厂),提出了浸没式膜处理系统改造方案,该方案的实施能够进一步提升供水水质,更好地保证安全供水、优质供水,实现运行全自动控制及现代化管理,确保水厂供水的稳定、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城镇供水》2012,(6):6
为了确保党的"十八大"期间首都供水安全,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制定了完善的供水服务保障预案,对供水管网及附属设施实施拉网式全面普查,优化改造部分供水管线,提高供水管网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城市供水安然无恙。据了解,为确保大会期间城市供水管线的安全运行,特别是针对重点区域和代表驻地,北京市自来水集团采取了多项举措。一是对会场、驻地供水设施进行改造,优化改造7处会场、驻地的管线。经过改造,所有会场和驻地均实现了双路供水,供水安全保障度进一步提高。同时,完成了天安门广场周边管网的优化工程,优化、撤除天安门广场周边不合理管线近2公里,更换老旧附属设备十余座,更换新型天安门专用"五防"井盖(即防响、防跳、防盗、防坠落、防位移)94套。二是对所有会场、驻地  相似文献   

14.
赖莉  张勇  何俊 《山西建筑》2010,36(24):194-195
针对供水管网存在的二次污染的情况,主要从出厂水水质、管网管材、二次供水设施、管道施工管理及管网附属设施等方面分析了造成水质恶化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管网水质、防止二次污染的多项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上海市为改善郊区供水管网存在的材质不佳、陈旧老化、漏损严重等问题,一直在大力推进郊区集约化供水和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为从根本上解决供水矛盾,彻底改变奉贤区的供水现状,当地政府决定对整个奉贤地区的供水体系重新进行规划,以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对现有的供水设施进行改造,形成更为合理完善的区域供水体系,构建整个奉贤地区一体化供水的框架。  相似文献   

16.
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江苏供水经过近20年的探索与努力,搭建形成了“备用水源、深度处理、严密检测、预警应急”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了应急水源建设、自来水深度处理、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四个全覆盖”。为进一步实现新时代下“正常时供优质水、应急时供合格水”的目标,江苏省相继出台了《江苏省城市自来水厂关键水质指标控制标准》(DB 32/T 3701—2019)、《城乡统筹区域供水企业水质检测能力建设技术规范》(T/JSWA 002—2020),旨在规范全省县级及以上城市自来水厂的运行管理,强化生产过程的水质控制,提升供水水质。介绍了上述标准及规范的主要内容及实施实践。  相似文献   

17.
江苏在全国率先推进区域供水通村入户工程,苏北地区要在2020年前实现全覆盖。泗洪县作为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用上安全水更显得尤为必要。近年来,泗洪县按照城乡"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规格推进、高标准建设、高强度融资、高效率管理,在苏北较快实现了区域供水通村率100%,入户率达90%目标,为苏北地区推进区域供水一体化提供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7,(1)
目的了解德州市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以问卷方式调查该市15家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单位基本情况、水源情况及水处理工艺,同时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共180份,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检测微生物和消毒指标。结果该市供水单位以水库水为主要水源,水质处理工艺根据水源情况合理配置,消毒方式以二氧化氯消毒为主。180份水质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98.3%,消毒指标合格率为93.3%。结论该市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较高,城乡供水一体化是解决农村地区饮用水微生物卫生安全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19.
昆山市给水工程改善水质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昆山市的供水现状以及已实施的、将要实施的一系列改善水质的措施,包括:在全市实施区域供水,逐步用以阳澄湖为水源的规模化水厂替代分散在各镇、村的以地下水和内河、湖泊水为水源的水厂;实施水源生态保护工程,改善原水水质;改进水处理工艺,提高供水水质;对受到微污染的原水采用生物预处理和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实施分质供水。  相似文献   

20.
武汉市汉阳区市政供水管网老化、分散、供水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建设发展的瓶颈。为此实施了供水管网一体化更新改造规划,完善了城市供水管网体系,增强了管网供水能力,改善了供水品质,取得了良好效果,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结果表明,一体化的城市供水管网更新改造规划理念,是大中型城市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