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临床所见“虚火”为患之病症颇多,无论是肾阴虚,水不制火,还是肾阳虚,虚阳上浮,甚或肾之阴阳两虚,虚阳不潜,都可以导致虚火上炎或虚阳外浮之证,治疗当调补阴阳,引火归元,每可收到良好疗效。1鹅口疮莫某,女,72岁。2002年10月12日初诊。患者于9月发鹅口疮1次,10月复发鹅口疮已6天  相似文献   

2.
张越 《陕西中医》2011,32(12):1693-1693
<正>虚阳、虚火由二种情况产生,一为肾阳亏虚,阴寒内踞,逼迫虚阳上浮,是虚阳攒越之证;一为肾阴亏虚,阴虚不敛阳,虚阳失约,浮越上亢所致,为阴不涵阳证。潜阳,即潜降上越之虚阳,该法主要应用于肾中阴阳失和,肾阳浮越之证,亦称"引火归原"法。肾阳亏虚,虚阳  相似文献   

3.
刘周庆 《陕西中医》2004,25(3):280-280
引火归原 ,是治疗虚阳浮越 ,肾火上升的方法 ,意在引火下潜 ,阳归肾宅。引火归原的“火”当指虚火无疑。其火系肾水不足 ,阴津内耗 ,虚阳失约 ,浮越于上所致 ,治宜滋水养阴 ,引火使归之。《景岳全书》传忠录阴阳篇云 :“阴根于阳 ,阳根于阴 ,凡病者有不可正治者 ,当从阳以引阴 ,从阴以引阳 ,各求其属而衰之”,又云 :“引火归原 ,纳气归肾 ,从阴引阳也”。病属阴虚阳浮 ,虚火上炎之证 ,用养阴清火 ,育阴潜阳之剂不效 ,应该“从阴以引阳 ,求其属而衰之”,在大队滋水养阴药中 ,加一味小量之肉桂以引火归原 ,使阴阳平调 ,虚火不升 ,阳归肾宅。现…  相似文献   

4.
吴利群  张苏扬  朱雪红 《吉林中医药》2011,31(12):1217-1218
《景岳全书.阴阳篇》:"阴阳原同一气,火为水之主,水即火之源,水火原不相离矣。"又言:"阴根于阳,阳根于阴,凡病有不可正治者,当从阳以引阴,从阴以引阳,各求其属而衰之,……引火归源,纳气归肾。"引火归元法是祖国医学的传统治法之一,主要用于治疗肾阴阳虚损致虚阳浮越,虚火上炎之症,老年人多见。  相似文献   

5.
"虚火"浅析     
马永刚 《河南中医》2007,27(2):10-11
火有虚、实之分,虚火又有阴虚、阳虚之别。《景岳全书.虚火论》将虚火分为“阴虚有热”和“阳虚有热”两类。诸多医家分别从理论上对“阴虚之虚火”、“阳(气)虚之虚火”进行探讨,认为:阴虚之火是阴虚失敛,阳无所附,妄动而成,为“阴虚火旺”;阳(气)虚之火是因阳气亏虚至一定程度,阴盛格阳,阳气虚散而成,属“阳虚失位”。并就其临床表现逐一鉴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治疗原则,对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萍 《湖北中医杂志》2002,24(12):22-22
引火归原法是祖国医学中治疗元阳浮越、虚火上浮之证的一种方法 ,意在引虚火下潜 ,使元阳归宅。此证有阴虚与阳虚之别 :肾水不足 ,真阴内耗 ,虚阳无约 ,浮越于上 ,当滋水养阴 ,引火归原 ;元阳虚衰 ,阴寒内盛 ,格阳于外 ,龙火飞越 ,急需温元救阳 ,引火归原。试讨论之。1 滋水养阴 引火归原《景岳全书·阴阳篇》说 :“阴根于阳 ,阳根于阴 ,凡病有不可正治者 ,当从阳以引阴 ,从阴以引阳 ,各求其属而衰之 ,……引火归原 ,纳气归肾 ,从阴以引阳也。”临床中常见阴虚阳浮、虚火上炎之证 ,用养阴清火之剂不效 ,再用养阴潜阳之法也收效甚微 ,可“…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引火归元,即是针对阴虚,阳无以依附,虚阳外浮或阴盛格阳,虚阳上越,而表现为面色浮赤、上热下寒、手足冰冷、口舌糜烂、生疮等一派真寒假热之象的疾病~([1])。引火归元又名导龙入海,火不归元之火又称命门之火、无根之火、龙雷之火,属虚火~([2])。虚火又分为阴虚及阳虚。阴虚发热是由于真阴亏虚,水不制火;阳虚发热是由于元阳败竭,火不归  相似文献   

8.
针对内伤热证贯用滋阴、清热、降火,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关于内伤热证的经验:五志之火,疏气降气;血热妄行,降气抑火;肝阳上亢,浊阴不降;气虚发热,土不伏火;肺痨潮热,虚阳外散;虚火上燔,火不归原;阴盛格阳,浮阳外越;足心发热,阴火沸腾;消渴燥热,假热真寒;肿瘤发热,本寒标热。内伤热证的治疗大法:温补、引导、敛固。内伤热证的辨证要领:邪正交争,阴阳盛衰,气机不利,阴证化阳,浮阳外越。  相似文献   

9.
<正> 引火归原法“引火归原”法是治疗肾火上升的一种方法。引火,即导引上炎之虚火;归原,即使其下归于命门。本病的病因,多由肾水亏虚,阴不制阳,相火偏旺,虚火上炎。其主要症状为腰酸膝软,头昏目眩,耳鸣,口干咽燥,或口舌生疮,咽嗽疼痛,盗汗不眠,舌质嫩红,脉虚等症。代表方剂选六味地黄丸加肉桂。方中用熟地、山萸肉滋补肾阴;山药、茯苓补肾健啤;丹皮、泽泻清泻虚火;妙在用肉桂反佐温肾,引火下行,使阴阳平凋,则虚火不升,乃  相似文献   

10.
颜乾麟教授指出引火归元之“火”乃“相火”,本质为虚火。此“虚火”乃阳气不足,龙雷之火失守,火不归元所致。虚阳上浮临床表现虽繁杂,但有共同的病症特征。在治疗上应治病求本,谨守病机,遵循“从阳以引阴,从阴以引阳”的原则,对疑难病症有较好疗效。附验案3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1.
沈绍功教授在"二仙汤"及其变化的基础上尊重原意进行调整,灵活运用"加减二仙汤"并扩展其滋肾阴、温肾阳、调冲任的功效。针对临床因内分泌功能失调而出现的更年期高血压、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精神分裂症、闭经、肾炎、神经衰弱、糖尿病及多种慢性病属肾亏阴阳两虚、虚火上炎等一系列病症有治疗价值。方中当归、益母草调冲任,进而协调肾阴肾阳之平衡;如此配伍可谓精妙,阴阳之药最易格拒,此组药物却可促成阴阳药物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二仙汤临床应用的进一步研究。方法:举例说明应用二仙汤加味辨证治疗子宫及一侧卵巢切除术后外阴、阴道疼痛、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慢性尿路感染、盗汗的作用和疗效。结果:辨证施治正确,效果良好。讨论:二仙汤方壮阳药与滋阴泻火药并举,温而不燥,寒而不滞,有温肾阳、补肾精、泻肾火,阴阳并调之功。在临床应用时,掌握其辨证要点,尤其是中老年疾病,凡肾阴阳俱虚而又有虚火之症用二仙汤辨证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殷克敬教授认为,急性腰痛的病因病机在于正虚邪盛,阴阳失衡,该病有赖于机体阳气正虚之时六淫邪气肆虐,卫阳不固,邪气侵袭腹背之阳,人身之阳位受邪而虚,阳气循环不畅,阴阳失衡,又累及腰部太阳膀胱经,三阳合一,一经变故则他经不畅,致使三阳经循环有碍。故殷老提出“同气相求”从阳论治的取穴思想,在治疗中独取阳明、少阳之会下关穴,精确进针方向,以求周身阳气相互吸引感应,采用“螺旋守中”行针时阴中求阳,引邪外出的同时顾护正气,从而达到阴平阳秘、御邪守中的目的。这些学术思想可为本病的理论探讨和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火"是中医学常见名词,火有虚实,古今医家有关实火之论较为翔实,而虚火之论述较少,虚火是气、血、阴、阳不足,导致的虚性亢奋之象,本文从虚火之源流、病因病机、分类、治法、方药等方面入手,综合各家不同观点,在虚火的临床特征、舌象、脉象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损其有余,补其不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谨察阴阳,以平为期”4个方面,总结《伤寒论》调和阴阳治则的运用。提出调整阴阳,并非单纯依据患者的寒热虚实之象补虚、泻实,而是透过表象判断阴阳失衡的根本原因,灵活地把握扶正祛邪、补虚泻实的尺度。  相似文献   

16.
漏下是中医"崩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笔者治疗漏下证心得作一简介,以飨同道. 1青春期漏下以补肾阴、固冲任为主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青春期少女,正值生长发育旺盛之期,须肾气盛实,阴精充足,阴阳两者相对平衡协调,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经水才能按期来潮.若青春期少女幼时体弱多病,先天肾气不足;或饮食不节,中虚胃弱,脾失健运,后天不能及时补充先天;或生长发育过快,大量消耗肾气肾阴,以致肾之气阴俱虚,肾虚封藏失职,冲任失固,而致漏下不止;或学习紧张,精神压力过大,心肝气郁,虚火内生,相火妄动,下扰血海,冲任受损,而不能制约经水,致令经水非时而下,淋漓不止.漏下日久,阴血亏耗,阴虚失守,阳热内盛,虚火动血,或阴虚及阳,阴阳两虚,以致漏下反反复复,缠绵难愈.  相似文献   

17.
彭玉清  刘洋  葛辛 《北京中医》2009,(2):127-128
“引火归原法”是针对元阳浮越、虚火上升的病理变化而设的一种变治方法。主要适用于阴不涵阳、虚阳上越之证。古人多用肉桂引火归原法治疗格阳喉痹、目赤肿痛、上热下寒等证,现应用肉桂引火归原法治疗亚健康状态中虚阳浮越.相火上升之失眠、眩晕、口疮、咽喉疼痛等病症,旨在使浮火得降,元阳复归命门,阴阳平衡,导龙人海。  相似文献   

18.
引火归原法,是为肾虚火浮而设。笔者对阴虚阳浮,虚火上炎,用养阴清火之剂不效,用养阴潜阳之剂也不效之疾患,则“从阴以引阳,求其属而衰之”,概治以滋水养阴,反佐以温肾之品(桂、附)以引浮越之火复归肾宅,使阴阳平调,水火相济。游××,男,45岁。觉口内味咸近半  相似文献   

19.
刘以博 《四川中医》2003,21(2):12-12
寐中出汗,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是全身性疾病中常见之症。盗汗日久可伤阳,出现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之证。临床上应当归纳分型,必须标本兼治,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20.
引火归原,是治疗虚阳浮越、肾火上升的方法,意在引火下潜、阳归肾宅。引火归原的“火”,当指虚火无疑。但究此虚火之原,系肾水不足,阴津内耗,虚阳失约,浮越于上,治当滋水养阴,引火归原。现结合临床,谈谈本人对引火归原的应用。张景岳说:“阴根于阳,阳根于阴,凡病有不可正治者,当从阳以引阴,从阴以引阳,各求其属而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