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微创技术在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是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手段,是周围血管疾病治疗技术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此技术在国内外已广泛开展,在我国,血管腔内介入疗法已从探索阶段到基本成熟阶段.在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血管瘤和下肢缺血疾病等方面,微创治疗技术也有独到之处.在这些技术应用过程中,我们既看到了它在一些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明显优势,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问题.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cell简称EC)衬覆于血管的内表面,功能繁多,是一个复杂的效应器[1]。它不仅参与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而且与血管的生长、收缩、凝血与纤溶、炎症、免疫和血细胞的粘附[2]等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生化、免疫、细胞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的开展,人们对EC有了更深、更进一步的认识。EC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保证了它在血液中对各种生物系统的重要调节作用[3,4],一旦EC受到损伤,将会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许多皮肤疾病,如皮肤撕脱伤,各种肢体的血管病变,都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有关,不仅影响功能,…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是一种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及渗透的分子 ,在血管渗透、血管的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VEGF的表达 ,对探讨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观察病情进展、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及渗透的分子,在血管渗透、血管的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VEGF的表达,对探讨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观察病情进展、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新生血管由内皮细胞、周细胞/平滑肌细胞、基底膜组成.血管生成不仅需要内皮细胞的浸润和增殖,也需要周细胞的覆盖来维持血管的稳定,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各种信号通路,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稳定、成熟和转移,在微血管疾病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逐渐成为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的热点和新靶点.本文综述周细胞对肿瘤血管的影响,探讨在肾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6.
经过近40多年的迅速发展,血管外科以外科为基础,不断融入新技术,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均取得了较大进步.血管外科之所以快速发展,大致有三个原因,其一:随着社会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二:随着科技的发展、影像学和诊断技术的提高、材料学如人工血管的出现和不断的改进、各种血管移植术尤其血管腔内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都有了飞速提高;其三: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迅猛发展和不断应用于血管疾病的基础实验研究,对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现介绍动脉疾病、静脉疾病、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以及支架和人造血管的实验研究和新技术研究的进展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和血管调理素(vascutotropin),是内皮细胞产生的特异性促有丝分裂原,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增生、迁移,增加血管通透性和加速新血管形成的作用。它在胚胎发育和创伤修复等生理情况下以及炎症、视网膜病、肿瘤生长及某些缺血性疾病等病理情况下,VEGF与血管的发生和生长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出生后的血管再生方式主要包括血管生成和动脉生成。血管生成与动脉生成过程中可以发现两者在发生的部位、诱发和调节因素、结果方面有着一定的区别和联系。大部分的缺血性血管疾病需要同时促进血管生成和动脉生成。因此 ,联合应用生长因子、炎症因子和细胞来促进血管生成与动脉生成 ,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改善组织细胞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 ,才能全面的治疗缺血性血管疾病 ,它将成为缺血性血管疾病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属良性疾病,但它的生物学行为却与恶性肿瘤类似,尤其是同样具有组织侵袭和血管形成的能力.根据Sampson的子宫内膜种植学说,经血中所含腺上皮细胞和内膜间质细胞可随经血逆流,经输卵管进入腹腔,种植于卵巢和邻近的盆腔腹膜,异位病灶在腹腔种植成功后,其进一步的发展必须要有新生血管的建立,才能维持内膜的生存与发展,显然血管形成在EM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生血管生成(neovascularization)简称血管生成。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原有血管通过出芽形成新的毛细血管。它可以发生在一些正常生理过程.如组织生长、女性月经期、伤口愈合等。病理过程主要见于肿瘤生长,它有别生理性血管生成主要是它的生长是无序的。1947年,Algure提出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概念。1971年,Folkman提出假设,认为肿瘤生长和转移依赖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1.
肿瘤与生俱来就有诱导血管新生的能力.在肿瘤进展过程中包括肿瘤生长、侵袭、转移都伴随血管新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血管系统产生和发展主要依靠血管新生和血管发生两种方式完成,两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2.
血管生成与动脉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生后的血管再生方式主要包括血管生成和动脉生成。血管生成与动脉生成过程中可以发现两者在发生的部位、诱发和调节因素、结果方面有着一定的区别和联系。大部分的缺血性血管疾病需要同时促进血管生成和动脉生成。因此,联合应用生长因子、炎症因子和细胞来促进血管生成与动脉生成,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改善组织细胞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才能全面的治疗缺血性血管疾病,它将成为缺血性血管疾病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一系列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除了具有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作用外,还可以直接作用于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刺激它们生长、存活,促进轴突再生。因为这种双重特性,它在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急慢性缺血性神经病变、神经退行性病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学特点、信号传导及在神经营养与保护方面的近年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纤维蛋白胶在实验性皮肤损伤愈合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纤维蛋白胶是一种理想的组织粘合剂和止血剂,它具有为成纤维细胞生长提供骨架、刺激修复细胞生长和封闭受损血管等作用.本文观察了它在动物皮肤损伤愈合模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确看待血管腔内介入疗法在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疾病在我国日趋增多 ,血管外科医师的队伍在不断壮大 ,血管外科治疗技术也不断进步 ,各种血管疾病的传统手术治疗技术更加成熟 ,疗效比较肯定。但有些手术施行时技术难度高、创伤大 ,仍有一定的手术死亡率。血管腔内介入疗法是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手段 ,已经在国内外广泛开展 ,是周围血管疾病治疗技术上的一大突破。在我国 ,血管腔内介入疗法已从探索实践阶段转入基本成熟阶段。在这一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我们既看到它在一些血管疾病治疗上的明显优势 ,也发现了它的一些不足和问题。一、血管腔内介入疗法的优势总体来说血管腔内介入疗法具有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galectin-3的结构、配体、组织分布与肿瘤的关系及其在几种甲状腺疾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 galectin-3在正常细胞及肿瘤细胞中表达,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黏附、凋亡和血管形成,参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结论 galectin-3可作为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肿瘤生长与转移依赖于血管生长。肾癌(RCC)以血管丰富为特性。血管生长因子直接或间接地刺激宿主的免疫细胞或基质细胞,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最终导致血管生长,尤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factor ,VE GF)。而VHL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性肿瘤综合征,THL基因失活是VHL疾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其失活在散发性非遗传RCC特别是肾透明细胞癌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但在MC中VHL与VEGF之间存在反向调节相关性,本文综述在RCC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抑制基因V…  相似文献   

18.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是常见的血管性疾病 ,发病机制尚未阐明 ,以往均采用形态学的分类方法 ,将血管瘤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 ,这种分类方法将“血管瘤”一词不加区分地应用于多种血管性疾病。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血管性疾病 ,它们的生长方式、治疗方法和预后均不相同 ,所以很有必要对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鉴别进行讨论。1 生物学分类1982年Mulliken[1] 报告了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生物学分类方法。他在培养血管瘤组织的内皮细胞时 ,发现有些增殖活跃 ,有些却相对稳定 ,与临床结合后 ,将形态学分类中的血…  相似文献   

19.
血红素氧合酶(hemeoxygenase,HO)广泛存在于人类及哺乳动物体内,近年来发现它不仅可降解血红素,而且能调节体内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进而保护机体组织器官.体内HO有3种存在形式,即HO-1、HO-2、HO-3.在氧化应激过程中,HO-1在肾小管损伤和肾血管损伤中起重要的保护作用.本文就近年来HO-1与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原发性肾细胞癌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凝血标志物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肿瘤有促进血管生长和激活凝血链式反应的作用,但在肾细胞癌中两条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仍然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