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饮食对临界高血压病人病情的影响,探讨饮食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86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合理营养、戒烟限酒等知识指导,7个月后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中3l例治愈,治愈率为64.6%;12例有效,有效率为25.0%;5例显效,显效率为10.4%。对照组中22例维持临界高血压状态,占57.9%,16例发展成高血压病人,占42.1%,两组对照P〈0.01。结论 饮食习惯对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均有重要的影响,在高血压病的防治过程中,应重视保健知识的宣教,倡导健康的饮食习惯,以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致残率,进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护理干预模式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马红宝 《现代医院》2005,5(6):89-9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81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高血压病病人确诊后,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措施和预防高血压病的一般注意事项,不再施加任何其它措施。实验组除同对照组的治疗外,还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进行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和心理护理,对两组人群随访观察,2年后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行为转化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血压控制良好。与对照组相比和组内干预前后自身对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是控制和防治高血压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对老年人心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将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6例,对照组为单纯高血压患者10例,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56%和44%;对照组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30%和20%,经检验,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1.高血压和糖尿病病程对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有影响,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1.讨论:糖尿病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影响,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单独患高血压病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 20例伴有构音问题的儿童辅食添加及饮食习惯的研究, 探讨婴幼儿时期辅食添加以及儿童饮食习惯对口腔运动功能的影响, 进而影响儿童发音, 导致构音问题。方法: 通过对实验组及对照组儿童的研究, 评价有构音问题儿童的口腔运动功能及其辅食添加、饮食习惯, 从而分析辅食添加及饮食习惯对构音问题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中有构音问题者多伴有口腔运动功能问题, 占 80. 0%, 伴有口腔运动功能问题者未按时添加辅食的占 87. 5%, 饮食习惯细软、咀嚼差的占75. 0%, 两者均有的占 62. 5%, 与对照组比较,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0 .01)。结论: 婴幼儿时期辅食添加情况、儿童饮食情况已成为引起学龄前儿童构音问题的原因之一, 故在婴幼儿时要按时正确地添加各类辅食, 提供机会让儿童尝试不同质地的食物,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高血压病防治意义的认识.方法对在我院就诊并随访的军队干部中的82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①发病年龄以45~49岁,50~54岁两组为最多,占46.01%;②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2.44%和19.20%,死亡率为8.68%.结论观察对象中,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病年龄下移.大力开展一级预防,加强体检和医疗保健,坚持长期合理有效的药物治疗,有利于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中老年临界高血压病人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8月—2013年10月于本社区医院收治的中老年临界高血压病人2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0例在治疗的同时进行常规护理及健康宣教,观察组140例从高血压知识、饮食、运动、心理、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再对两组的护理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病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以及血压、血脂、体重指数等指标的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中老年临界高血压病人,给予积极、全面、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病人的高血压,控制血压进一步升高,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社区护理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建立自我管理模式防治高血压的实用价值,总结社区优秀防治经验。方法抽选某社区高血压患者150例,采用随机自愿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原有防治模式对照组和高血压自我管理为主的实验组,分别为81例、69例,调查统计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范围、高血压知识的掌握熟悉率、生活饮食习惯等临床资料,并做分析记录。结果实验组患者经临床医师正规培训加强自我管理,增加自律性后,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不规律服药的危害、自我保健等相关高血压知识的掌握熟悉率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P<0.05);饮食搭配合理性、坚持适度锻炼运动人数、作息时间规范化人数、实时积极监测血压的患者人数比例均差异明显(P<0.05)。自我管理后高血压控制率由原来的48.1%上升到91.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在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中效果优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分析临沂市市直参保职工高血压病患者对高血压病防治知识了解程度,探讨最佳防治教育方法.方法 对市直参加医疗保险确定为高血压病的1138名患者,根据医保档案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高血压病防治知识掌握程度的问卷调查,按其对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分组,比较分析生活习惯与高血压的关系,血压控制水平与并发症发生检出率及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 发放调查问卷1138份,收回1126份,收回率98.9%.统计学分析,本病防治知识掌握好的,文化程度较高、生活饮食习惯好的,高血压发病年龄晚,生活饮食习惯差,发病年龄轻,定期测血压,按时服用降压药的,血压控制好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积极开展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是防治高血压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饮食、公共场所从业人员高血压患病状况.[方法]整群抽样法对所有办理健康证人员进行血压测量及活动量调查. [结果]17岁以上70261名从业人员中,高血压患病率为1.25%.20~29岁以上26138名从业人员中,高血压患病率0.20%,30~39岁以上17196名从业人员中,高血压患病率为1.48%,随年龄增长丽上升,40岁以上从业人员中,高血压患者占61.5%,患病率为46%;高血压病分级以Ⅰ、Ⅱ级为主,占84.6%. [结论]高血压病防治对象以加岁以上人群为主,应合理膳食,科学健身以及定期开展高血压筛查.  相似文献   

10.
张兴 《家庭医学》2023,(5):58-59
<正>80%高血压病源自于自身的不良生活方式,20%~30%的高血压病与先天遗传因素有关。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日常饮食习惯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科学健康的饮食有利于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合理有效地使用药物治疗和科学的饮食相结合,控制血压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1.
王萍 《中国卫生产业》2012,(34):168-169
目的?研究中西医联合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近期收治的老年COPD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实验组40例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40例中,临床控制34例,占85%;有效5例,占12.5%;无效1例,占97.5%.对照组40例中,临床控制24例,占60%;有效10例,占25%;无效6例,占15%,临床有效率为85%.实验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40例中,细菌清除率为97.5%,对照组为8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明显改善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运动和饮食干预对改善大学生高血压患者血压、身体形态及生活质量的效果,为大学生高血压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6例大学生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分层随机分为实验组(28人)和对照组(28人)。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和饮食干预。实验组在健康教育和饮食干预的基础上,进行6个月的运动干预。结果经过干预,实验组的降压有效率为71.4%,对照组为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杜氏高血压量表各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动和饮食相结合的干预方法对大学生高血压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只进行健康教育或饮食干预方法。特别是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运动干预具有非常显著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病人的临床特点,有效的预防脑出血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方法 :对起病方式、患病年龄、并发症、病死率等进行分析.结果 :患病高发年龄在48~68岁,死亡67例,占39.9%,病死率与年龄成正比.结论 :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避免脑出血的发生主要措施是防治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4.
饮食疗法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萍  丁黎明 《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1):746-746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疾病 ,患病率高达 2 0 %。据我国 3次全国性高血压病调查显示 ,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现患病人数已逾 1 1亿。近年来 ,在药物治疗高血压的同时 ,强调对临界高血压和轻型高血压患者进行非药物治疗 ,并以此作为治疗高血压方案的第一阶梯。目前已公认的与生活方式有关的高血压致病因素是遗传、超重、高盐、饮酒等 ,而这些多数与饮食因素有密切关系。为此 ,改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就成为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必要手段。原  则饮食疗法不是简单地减少食物中的某些成分 ,而是要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利用非药物治疗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0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孕期检查,实验组在常规孕期检查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训练指导、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0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实验组剖宫产发生率占52.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为31.9%,巨大儿发生率为28.2%,早产发生率为9.4%,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为18.9%,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为14.1%,无死产发生,与对照组比较,手术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科学的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对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兴漫红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3149-3150
目的 针对高血压病患者非药物的护理措施进行有效性的分析以及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高血压病患者120例,年龄在38-70岁,随机分为两个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主要观察对其心理护理、戒烟限酒以及合理饮食、运动指导等方面进行血压达标率的比较以及护理有效性的研究.结果 观察组血压达标率为85%,对照组的血压达标率为40%,P<0.01.结论 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说的非药物治疗护理之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基本能够保持稳定且可控,表明了非药物治疗的护理手段是有效控制高血压发展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高血压病一直是世界上的一大难题。影响高血压的发病原因除了年龄,遗传因素外,膳食因素的影响也不容小觑,高盐饮食,低钾饮食,不良的饮食习惯都在影响着高血压的发病。本文旨在通过探究膳食因素对高血压病的影响来进一步阐述膳食在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治疗中起到的作用,从生活中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前,防治高血压病应以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合理用药、监测为基本措施,其中健康教育甚为重要。通过对67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传授高血压病防治的有关知识,认为健康教育可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有效控制病情的目的。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本组12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符合1978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成人收缩压两次≥21.3Kpa,舒张压两次≥12.7Kpa,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社区全科医生在高血压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的社区中的500位中老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0例,每组250例中存在70例高血压患者和180例非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不给予任何的干预,但是给予观察组患者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措施,一段时间后对两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以及高血压的防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综合防治措施的观察组高血压患者在收缩压和舒张压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中无非高血压患者转变为高血压患者,但是对照组中存在4例非高血压患者转变为高血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全科医生做好社区高血压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一方面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状况,避免和减少非高血压患者转变为高血压患者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涂作胜 《现代保健》2010,(23):29-30
目的 掌握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有效的预防脑出血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方法 将118例患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患病高发年龄40~70岁,平均61岁;死亡67例,占56.77%,病死率与年龄成正比.结论 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有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避免脑出血的发生主要措施是防治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