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按摩点穴联合低中频电刺激对产妇分娩后子宫复旧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 2021 年 12 月至 2022 年 5 月收治分娩产妇 39 例,依据产后不同的治疗方法分组,其中接受低中频电刺激 16 例为低频组,接受按摩点穴治疗产妇 14 例 为手法组,接受按摩点穴联合 9 例为联合组。比较三组子宫复旧相关指标,判定临床干预效果,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与生活质 量评分。结果 联合组产后排尿时间、恶露持续,宫缩疼痛明显缓解,超声检测指标短于低频组,低频组短于手法组。联合组 子宫底高度低于低频组,低频组低于手法组(P<0.05)。经治后三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下降,联合组低于低频组,低频组低于手 法组(P<0.05)。联合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低频组,低频组高于手法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低频组,低频组高于手 法组,三组相比(P<0.05)。结论 在针对于产妇促进子宫复旧的相关治疗中,开展按摩点穴联合低中频电刺激综合疗法,可明 显的缩短产后排尿时间、恶露持续,宫缩疼痛明显缓解,降低子宫底高度,提升临床疗效,减轻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晏莉  卢英  周瑛  杨景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132-1133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患者床边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灌洗、吸痰、注药术的护理技术,以确保纤支镜下治疗过程能顺利进行。方法对32例吸入性损伤的患者进行纤支镜气管内注药、灌洗、吸痰时,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监护和配合及术后观察。结果 32例患者经纤支镜灌洗、吸痰、注药均能顺利进行,所有病人经纤支镜灌洗吸痰、注药术后,下呼吸道黏膜充血肿胀、痰液阻塞、肺不张、呼吸困难、SpO2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纤支镜灌洗吸痰、注药术治疗吸入性损伤患者下呼吸道黏膜充血肿胀、痰液潴留、阻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是保证纤支镜治疗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FOB)在氨吸入性损伤患者救治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32例患者纤支镜检查全部在床旁或纤支镜室进行,同时进行心电图及无创脉氧测定监护,并对所有氨吸入性损伤患者临床和纤支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78人次,其中床旁检查42人次,气管内吸痰与支气管灌洗36人次.3例行气管切开、并经纤维支气管镜急诊检查及治疗12人次.临床病例分型为:轻度10例,中度14例,重度8例.纤支镜下吸入性损伤分型为:轻度11例,中度9例,重度8例,特重度4例.全部病例救治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及病例死亡.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在氨吸入性损伤患者救治中具有较大诊断及治疗价值,且有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可视性强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穴位按摩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住院号尾号分为两组,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予对症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单纯低频电刺激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穴位按摩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60 d后比较两组有效率.结果 对照组总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双向交替牵引手法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3例,采用双向交替牵引手法和低频电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颈椎牵引和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观察2组患者收缩期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①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5.3%和75%,其中观察组治愈率为65.1%,对照组为25%,2组间总有效率及治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后2组椎基底动脉(VBA)血流速度均有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BA血流速度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双向交替牵引手法配合低频电刺激是更为有效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低频电穴位刺激并功能训练等治疗面神经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先柄  杨全兴 《中国康复》2006,21(5):333-333
目的:探讨低频电穴位刺激并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面神经损伤患者92例,随机分为低频组和针刺组各46例,均口服神经营养药并进行面肌功能训练,低频组同时接受超短波、低频脉冲电穴位刺激;针刺组接受针刺治疗。结果:经过40d的治疗,低频组痊愈率显著高于针刺组,中度损伤患者开始恢复及完全恢复时间亦早于针刺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均P〈0.05)。结论:低频电疗并功能训练能显著提高面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夹脊低频电刺激对脊髓损伤(SCI)患者的疗效。方法:SCI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夹脊低频电刺激治疗。观察2组患者痉挛程度及运动感觉功能变化。结果:治疗90d后,观察组Ashworth、腱反射、阵挛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均P〈0.01),对照组仅腱反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2组运动及感觉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夹脊低频电刺激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和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8.
神经肌肉电刺激为主治疗腓神经损伤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钰杰  张瑾 《中国康复》2009,24(2):83-83
2007年1月~2008年9月我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腓神经损伤患者36例,均符合腓神经损伤诊断标准,并经肌电图确诊,男17例,女19例;年龄30~57岁,病程14~65d。病因为腓骨头骨折,臀部肌肉注射,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撕裂伤或医源性损伤。36例患者均采用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及手法按摩。①低频电刺激:将2块3cm×6cm电极置于胫骨前肌、腓骨长肌与腓骨短肌处的近、远端处并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患者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同时给予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给予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吞咽困难分级。结果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5.23±1.65)分,(4.78±1.71)分〕明显高于治疗前〔(3.68±1.60)分,(3.78±1.70)分〕,而且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介入微波并局部注药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疗效。方法 :将 42例晚期中央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2 2例采用纤支镜介入微波并局部注药 ,对照组 2 0例只进行局部注药。结果 :2 2例治疗组平均药物注射 3 .3次 ,微波平均治疗 3 .5次 ,症状改善率 90 .9% ,KPS评分提高者 95 .5 % ,纤支镜下病灶好转率 81 .8% ,胸部CT及X线改变示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好转率 77.2 %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该疗法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局部药物注射组 ,能缓解晚期中央型肺癌患者的呼吸困难 ,解除阻塞 ,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对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PS)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MPPS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红外线组(30例),电刺激组(31例)和联合组(电刺激+手法按摩,32例)三组。红外线组给予红外线照射治疗,照射患者疼痛明显部位(下腹部或者腰骶部),照射距离15~20 cm,每日1次,每次30 min,共治疗10次;电刺激组给予电刺激治疗,先行经皮神经电刺激,频率80~120 Hz,脉宽80~120 μs,治疗15 min;然后行内啡肽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脉宽230~270 μs,频率2~4 Hz,治疗15 min,1日1次,每次30 min,共治疗10次;联合组在电刺激的基础上给予手法按摩,每次电刺激结束后(方法与电刺激组相同),由经过培训的有经验的康复治疗师给予盆底肌筋膜手法按摩治疗15 min,每日1次,共治疗10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治疗后),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的目测类比法(VAS)评分及盆底表面肌电评估(Glazer评估)测量指标的变化、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的疼痛复发情况。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的VAS评分、前后静息电位及变异性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联合组和电刺激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分别为(2.15±1.43)分和(3.75±1.62)分,明显优于红外线组[(5.02±1.59)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和电刺激组的总有效率(联合组96.87%、电刺激组80.65%)及前后静息电位及变异性亦均显著优于红外线组(红外线组总有效率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联合组的VAS评分、前后静息电位及变异性亦明显优于电刺激组(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联合组、电刺激组、红外线组的疼痛复发率分别为6.25%、25.81%和5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是治疗MPPS的有效方法,可降低疼痛的短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低频电刺激小脑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玲  杜艳华 《中国康复》2005,20(4):236-236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小脑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6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为电刺激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均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电刺激组同时接受低频电刺激小脑治疗。治疗前后行TCD检测。结果:治疗15d后电刺激组有效率90.1%,对照组66.7%。电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增强(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小脑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儿的抢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是指热力和 (或 )烟雾引起的喉、气管、支气管以及肺泡的损害 ,患者常出现声嘶、上呼吸道梗阻、肺水肿 ,重者可迅速出现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 ,它是导致烧伤患者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由于小儿解剖及生理的特殊性 ,其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死亡率高于成人 ,达 5 0 %以上[1] 。早期认真观察 ,正确分析 ,在综合治疗的同时 ,做好呼吸道护理 ,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现将我院 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收治的 19例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儿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19例患儿 ,男 14…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催乳技术配合手法按摩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观察标准剖宫产术后产妇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将其分为A、B、C、D四组,每组40例,A组采用低频脉冲电治疗配合手法按摩,B组采用低频脉冲电治疗,C组采用手法按摩,D组为空白对照,A、B、C三组均于产后6 h施行干预,每天2次,每次20 min,3 d为1个疗程。结果:A组较B、C、D组乳汁分泌最早、泌乳量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催乳技术配合手法按摩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定点引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定点引伸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10 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 0例 ,均采用颈椎牵引、中频电和按摩治疗 ,观察组增加颈部定点引伸手法。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 92 %和 76 % (P <0 .0 5 )。结论 :颈部定点引伸手法较传统按摩手法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低频脉冲电刺激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研究对象为结果:低频脉冲电刺激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有助于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吸入性损伤已成为当前烧伤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也是阻碍烧伤治愈率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 1998年 3月~2 0 0 2年 3月 ,我院对中重度呼吸道吸入性损伤的 34例气管切开病人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湿化液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998年 3月~ 2 0 0 2年 3月 ,我院烧伤科收治的中重度呼吸道吸入性损伤的烧伤患者中 ,6 8例行气管切开 ,男5 2例 ,女 16例 ,年龄 12~ 5 5岁。烧伤总面积 <5 0 % 12例 ,5 0~ 80 % 5 6例。吸入性损伤的原因为铁 (钢 )水高温烟雾2 8例 ;汽油 16例 ;酒精火焰 2 4例。 2…  相似文献   

18.
李志敢  罗兴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183-183,193
目的 探讨应激电刺激疗法对急性踝关节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4144例运动后急性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进行应激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并与同例数同疾病对照组(传统按摩方法)比较。结果 治疗组近期疗效和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应激电刺激治疗有助于降温、消肿、镇痛和短期即可进入小负荷量运动、是一种较好的运动损伤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低频电穴位刺激与常规西药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分为低频电刺激组、药物组及安慰剂组,每组40例。低频电刺激组采用低频脉冲电治疗仪对大椎穴、肾俞穴进行电刺激,每天治疗1次;药物组患者口服艾司唑仑,每次1mg;安慰剂组患者口服淀粉胶囊,每次1粒,均于每晚睡前服用。上述患者均治疗15d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同时检查上述时间点3组患者血浆多巴胺(DA)含量。 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低频电刺激组、药物组及安慰剂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38/40)、92.5%(37/40)和17.9%(7/39),经统计学比较发现低频电刺激组、药物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均P<0.05),低频电刺激组与药物组疗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安慰剂组患者血浆DA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低频电刺激组和药物组血浆DA含量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低频电刺激组与药物组血浆DA含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安全有效,其疗效与口服艾司唑仑相当,提高血浆中DA含量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雷中杰  何成奇 《中国康复》2006,21(6):399-399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170例,分为A组90例和B组80例,均给予牵引、手法按摩治疗IA组配合高、低频电疗等。治疗前后采用“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定标准”评定临床效果。结果:经过1-30d的治疗,与治疗前比较,2组腰痛、下肢麻木症状均明显改善(P〈0.01),与B组比较,A组更显著(P〈0.05);临床疗效比较,A组治愈显效率明显优于B组(88.9%、76.3%,P〈0.05)IA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在牵引、手法按摩治疗基础上配合高、低频电疗等治疗,能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