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使用硬膜外穿刺针外套管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在腹腔镜下用硬膜外穿刺针外套管实施内环口缝合高位结扎术.结果:50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单侧8 ~ 10 min,双侧16 ~ 20 min,住院2~4d,术后无阴囊水肿、睾丸缺血坏死等并发症发生.全部病例均随访,时间最长已达18个月,无复发.结论:在腹腔镜下利用硬膜外穿刺针外套管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解剖结构清楚、操作简单、安全、经济、无需特殊器械,损伤小、恢复快,可同时发现及处理对侧隐匿性疝,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造硬膜外针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35例患儿采用常规疝囊高位结扎,观察组35例患儿采用改造硬膜外穿刺针腹腔镜高位结扎,对比两组患儿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均得到临床治愈,观察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存在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造硬膜外穿刺针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手术创伤更小,手术效果可以保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短期内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下腹部腹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0月19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经外环腹横形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3年。结果手术时间为15~25min,留院观察时间3~7d,平均住院时间4d;无出血、睾丸回缩等并发症。全组病例平均随访18个月,4例患儿术后出现对侧腹股沟疝,2例巨大型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结论经下腹部横纹微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患儿恢复快,手术安全、有效、简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4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股沟斜切口入路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研究组采用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两组患儿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随访期间均无复发病例。结论腹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方法、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2006-07~2008-12对124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实施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其中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69例(腹腔镜组),传统的经皮切开手术55例(传统组)。结果腹腔镜组较传统组手术时间短,术后需用镇痛药的例数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高。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无切口瘢痕等优点,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这一常见疾病手术的最佳方式、操作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比分析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术与经腹疝囊高位结扎术,两种常用方法术中、术后情况。结果经腹股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250例,平均(30±10)min,术后复发1例,术后阴囊水肿25例;经腹疝囊高为结扎术350例,平均(20±5)min,术后复发1例,阴囊均未出现肿胀;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可优先考虑经腹疝囊高位结扎术。  相似文献   

7.
欧荣册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8):2734-2735
目的:观察小儿腹股沟斜疝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改良,降低小儿斜疝术后复发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传统的经腹股沟小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基础上的改良疝囊高位结扎术,术中将腹膜外脂肪分离,向里再分离2—3cm,将疝囊颈往上提直至将疝囊后壁收紧为止。结果:全部病例均行此改良疝囊高位结扎术,随访无复发。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改良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明显降低了术后复发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7年6月-2008年8月对4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行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儿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平均一侧手术时间7~10min,无一例复发,无阴囊红肿及积气病例。结论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同时可发现处理对侧腹股沟隐匿性疝,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以及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外一科在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小儿腹股沟斜患者40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200例小儿腹股沟斜患者采取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组的200例小儿腹股沟斜患者采取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与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431例小儿下腹股沟斜疝,行下腹壁皮纹横切口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 431例患者均一次性治愈,平均手术时间是12 min,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行下腹壁皮横纹切口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费用少、术后瘢痕隐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应用微型腹腔镜经脐部双通道联合自制硬膜外穿刺针行内环口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10 例临床资料.术中于脐窝右下缘穿置5 mm trocar作为观察孔,于脐窝左下缘穿置另一3 mm trocar 作为辅助操作孔,联合自制带线硬膜外穿刺针行内环口结扎,完成手术.结果 410例患儿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内环口结扎术,无中转开放手术.其中右侧腹股沟斜疝224 例(术中发现合并左侧隐匿疝44例),左侧腹股沟斜疝146 例(术中发现合并右侧隐匿疝54例),双侧腹股沟斜疝35 例,复发性疝5例.单侧手术时间5~20 min,平均8 min;双侧手术时间8~30 min,平均12 min.术中发现对侧隐匿疝一并予行内环口结扎,术中无出血,术后1 d即下床活动,术后2 d出院.随访3~25个月,2例患儿于手术开展早期(术后1个月及2个月)复发,再次手术治愈;其余患儿均恢复良好,无切口感染、脐部戳孔疝及精索血管输精管损伤、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术后腹壁几无可见手术瘢痕.结论 微型腹腔镜经脐部双通道联合自制硬膜外穿刺针行内环口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切口美观等优点,并可同时探查、处理对侧隐匿疝,可作为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首选手术方式,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疝腹股沟区顺皮纹微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疝手术中的临床体会。方法对1069例小儿疝患者行腹股沟区顺皮纹微切口小儿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本术式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为28 min,双侧<70 min。术中出血少约1 mL,住院时间平均4 d,术后未发生伤口感染,无睾丸萎缩,医源性隐睾等并发症,手术瘢痕小,隐匿美观。本组手术1069例,随访6个月7年,复发率1%。结论微切口小儿疝疝囊高位结扎术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丁亚  赵筠 《淮海医药》2008,26(2):134-135
目的总结264例小儿腹股沟区疝,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3月完成的264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资料。结果26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20min,术后住院0~1d,术后4~6h下床活动,无明显疼痛感,随访2个月~5年,失访21例,复发2例,复发率小于1%。结论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活动早,美观度好,患儿和家属愿意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腹腔小儿斜疝高位结扎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儿科手术治疗的腹股沟斜疝患儿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患儿均采用红腹腔疝囊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均采用传统的腹股沟切口行腹膜外疝囊颈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术后复发率、术后瘢痕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经腹腔疝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切口瘢痕率低、治疗费用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吕芳 《淮海医药》2008,26(1):79-80
目的介绍小儿腹股沟斜疝经外环外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211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经外环外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方法,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资料。结果2118例患儿术前准备充分,切口长度≤1cm,手术时间短(10±5)min出血少,安全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结论小儿疝微创经外环外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手术室护士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掌握相关知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确保手术平稳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在腹腔镜下采取疝囊高位结扎治疗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5年至2016年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30例患有小儿腹股沟疝的儿童的临床疗效。结果:130例患儿均于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0~25min,平均18min;术中无1例患者出血及肠管损伤;术后住院时间为3~5d;术后无1例发生阴囊及大阴唇血肿、腹腔感染、肠粘连等并发症,且近期痊愈率为100%;随访术后随访2~13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对腹股沟斜疝患者采取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疼痛少、安全有效,可以更好地恢复患者健康。已被越来越广范的应用到小儿外科领域中。  相似文献   

17.
刘涛 《中国医药指南》2013,(14):545-547
目的比较经腹小切口及疝囊高位结扎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本实验选择2007年7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81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经腹小切口治疗组)41例及对照组(疝囊高位结扎治疗组)40例,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为(24.3±8.3)min、疼痛时间平均为(25.3±12.4)min、住院时间平均为(3.9±2.5)d、术后2年复发率为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经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腹正中横纹小切口,行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下腹正中横纹小切口,对126例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观察。结果下腹正中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双侧腹股沟斜疝行双侧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减小切口,创伤小,术后无瘢痕,降低费用。结论下腹正中腹横纹小切口行双侧疝囊高位结扎术,创伤小,无复发,切口无感染,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孙传成  王亮  苏义林  徐兵  汪芹 《安徽医药》2020,41(9):1074-1076
目的 探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原因及再手术对策。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 183例行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术后复发,观察18例复发患儿初次手术时斜疝的位置及类型,疝环直径,术后平均复发时间,再次手术时疝气位置及类型,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分析此18例患儿术后复发原因及再手术方法。结果 18例患儿术后复发,复发率为0.8%。术后复发原因:疝囊未做到确切高位结扎,疝环直径偏大,疝囊结扎线脱落,术后腹内压过大(如术后哭闹、剧烈运动等)。再手术患儿中15例行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2例另行脐正中襞修补术,1例另行外环口缝合缩窄术。所有患儿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复发性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对于部分疝环偏大患儿,可另行脐正中襞修补术及外环口缝合缩窄术,术后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日间手术模式下经外环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模式下经外环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按小儿腹股沟斜疝日间手术条件,选择25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采取经外环横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留观24h以内,以Aldrete与Marshall Chung评分法,作为离院标准。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短,平均10~20min。平均留观4~6h后离院。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熟练地行经外环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良好的麻醉,严格执行离院标准,规范地术后管理,开展小儿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