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含骨肉瘤成分的乳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2例含骨肉瘤成分的乳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文献.结果 肿瘤由癌和骨肉瘤样成分构成,并可见癌与肉瘤性成分间的移行过渡.癌性成分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肉瘤性成分表现为低或高分化骨肉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癌细胞中CK和EMA呈阳性表达,肉瘤性成分表达vimentin,癌和肉瘤性成分均有少数细胞表达S-100蛋白.例1癌及肉瘤性成分Ki-67和VEGF均呈高表达;例2癌及肉瘤性成分Ki-67均呈低表达,VEGF在肉瘤性成分呈高表达而在癌中呈低表达,部分癌细胞ER呈阳性.结论 含骨肉瘤成分的乳腺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乳腺上皮间叶混合性化生性癌,其诊断应分别标注癌及肉瘤的具体类型及比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瘤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乳腺纤维瘤病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巨检肿瘤呈结节状,边界欠清,质韧,切面实性,灰白色。镜检肿瘤由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呈束状、条带状交错排列,向周围乳腺组织指突样扩展,并浸润到脂肪组织。局部有淋巴细胞浸润,以边缘区多见。瘤细胞vimentin和SMA阳性,Actin和desmin少数细胞阳性,ER、PR、AE1/AE3、EMA、CK5/6、CD34和S-100蛋白均阴性。Ki-67阳性细胞<5%。结论:乳腺纤维瘤病为少见的乳腺良性肿瘤,由增生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和胶原纤维共同组成,临床、钼靶和B超检查很难与癌区别,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诊断,形态上应注意与梭形细胞癌、肌上皮癌、肌纤维母细胞瘤、纤维肉瘤、结节性筋膜炎和乳腺反应性梭形细胞结节等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上皮/间叶混合型化生性癌(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预后.方法:对我院2例乳腺上皮/间叶混合型化生性癌(癌肉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观察并复习文献加以讨论.结果:镜检显示病变边界清楚,1例由分化较差的浸润性导管癌成分及软骨肉瘤组成;另一例主要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其边缘局灶见导管原位癌成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4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特征、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结果: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表现为子宫黏膜下或肌壁间结节,浸润性生长。镜下肿瘤细胞似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细胞异型性程度低,卵圆或短梭形,弥漫成片分布,瘤细胞间见多量螺旋小动脉样血管。肿瘤组织可向平滑肌样、性索样、腺管样、上皮样分化。免疫组织化学常表达CD10、ER、PR,也可表达SMA、CK(Pan)、Desmin、α-inhibin。结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可向多种成分分化。诊断时应结合形态学变化、分化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并与其他一些子宫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梭形细胞型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梭形细胞型脂肪肉瘤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分析病理学特征。结果肿瘤镜下排列成旋涡状或束状,一些成熟的脂肪细胞中散在大小不一的异型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梭形细胞Vimentin阳性,S-100、MSA部分阳性,MBP、HMB45、Desmin阴性,脂肪细胞及核深染的异型细胞呈S-100阳性。结论梭形细胞型脂肪肉瘤是一种少见软组织恶性肿瘤,需与多种软组织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6.
杨美兰 《海南医学》2008,19(6):135-136
目的分析梭形细胞脂肪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2例梭形行细胞脂肪肉瘤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分析病理学特征。结果肿瘤镜下排列成旋涡状或束状,一些成熟的脂肪细胞中散在大小不一的异型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梭形细胞Vimentin阳性,S-100、MSA部分阳性,MBP、HMB45、Desmin阴性,脂肪细胞及核深染的异型细胞呈S-100阳性。结论梭形细胞脂肪肉瘤一种少见软组织恶生肿瘤,需与多种软组织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3例盆腔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病理学分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imentin,CD34,Bcl-2,CD99,CK,SMA,S-100,EMA抗原标记物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3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光镜下肿瘤细胞由长梭形细胞排列成编织状、束状结构,瘤细胞间有粗细不等的胶原纤维,无特殊的组织构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Vimentin、CD34、CD99、Bcl-2呈阳性,S-100、EMA、SMA、CK均为阴性。结论 SFT是一组可发生全身各部位形态多样、无特殊组织构型,需与其他梭形细胞肿瘤鉴别,其特殊的免疫表型,有助于本病的诊断。本病多呈良性经过,少数病例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术后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肉瘤样癌的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表型。方法对2例胃肉瘤样癌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该肿瘤的病理学表现。结果2例肿瘤均为溃疡型,镜下图像以梭形细胞组成的肉瘤样结构为主,表面为小细胞癌和管状腺癌成份,两种成份有移行,梭形细胞成份Vimentin强阳性、NSE强阳性,局部CK18阳性、S-100阳性、CgA阳性、Syn阳性。结论胃肉瘤样癌罕见,该肿瘤侵袭性强、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朱萍芳  螘国铮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3,28(6):492-494,F004
目的:观察肉瘤样肾细胞癌(SRC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5例S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评价。结果:组织学检查分为双相性SRCC4例,由癌和肉瘤样成分组成;单相性1例,由差分化的肉瘤样梭形细胞、单核细胞与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组成。5例肉瘤样成分角蛋白阳性,4例波形蛋白阳性。结论:SRCC为高度恶性的上皮性肿瘤,形态特征为癌细胞具有双重分化,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卡波西形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的临床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发生于幼儿骨的多发性KHE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的观察,结合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例患儿以下肢跛行为症状,影像学示骨多发不规则骨破坏区,周围见硬化,骨皮质中断,软组织影向外突出.临床未见卡梅综合征(Kabasach-Merritt syndrome,KMS).光镜下肿瘤由增生的小血管和梭形细胞构成,呈不规则结节状或分叶状分布,浸润性生长,梭形细胞呈束状排列,并见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排列呈巢,似肾小球样结构,后者边缘有月牙状血管裂隙形成.免疫表型:瘤细胞呈CD31、CD34强阳性表达,部分细胞SMA和D2-40阳性,上皮样细胞CK阴性.结论 KHE是一种罕见的好发于儿童和婴幼儿的低度恶性的血管源性肿瘤,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确诊,须与卡波西肉瘤和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等鉴别,病变彻底切除是治疗KHE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梭形细胞鳞癌的组织形态学及蛋白表达的特点,明确其组织学来源,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运用HE染色法了解十二指肠梭形细胞鳞癌的组织形态学特点;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一步了解其蛋白表达特点。结果 HE染色显示黏膜层、黏膜下层及肌层见大小不等异型性明显的梭形肿瘤细胞,并见部分不典型细胞间桥和角化珠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梭形肿瘤细胞区域:⑴胞浆着色:CK5/6(+++)、CEA(+++)、CK8/18(++)、Syn(+)、NSE(+)、CgA(+)及S-100蛋白(+);⑵胞核着色:Ki-67(+++);⑶CD34和CD117显示阴性。结论十二指肠鳞状细胞癌起源于十二指肠黏膜基底层多潜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富含糖原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特点。方法:观察7例乳腺富含糖原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发病年龄42~75岁,中位年龄60岁。临床表现均为乳腺实性肿物。手术均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经随访12~27个月,2例出现肺脏转移。乳腺GRCC形态学特点:癌细胞为多角形,细胞边界清楚,可排列成巢团状、条索状或乳头状,超过90%的癌细胞胞质透明或细颗粒状,其内富含淀粉酶不稳定糖原,PAS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K(+),CEA、NSE、S-100蛋白、actin、vimentin均(-),约57%ER阳性,约42.9%PR阳性,约28.6%ER&PR阳性。结论:乳腺富含糖原透明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识,生物学特征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乳腺GRCC治疗与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治疗原则相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发生于涎腺的透明细胞肌上皮癌和非特异性透明细胞癌的组织病理与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3例透明细胞肌上皮癌和5例非特异性透明细胞癌进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CK-AE1/AE3,S100,vimentin,smooth muscle actin,calponin,P63和maspin),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肿瘤都几乎全部由透明细胞构成,在透明细胞肌上皮癌中可见少量的梭形细胞,在非特异性透明细胞癌中可见少量含有嗜酸性胞浆的细胞。免疫组化显示:透明细胞肌上皮癌中,3例均阳性表达CKAE1/AE3,S100,vimentin,P63和maspin,2例分别阳性表达smooth muscle actin和Calponin;非特异性透明细胞癌中,5例均阳性表达CKAE1/AE3,P63和maspin,而S100,vimentin,smooth mus-cle actin,calponin均呈阴性表达。结论:涎腺透明细胞肌上皮癌和非特异性透明细胞癌都很罕见,二者可以通过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进行鉴别。由于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可呈现不同的肌源性分化,因此,联合运用多种提示肌上皮源性的标志物如CKAE1/AE3,S100,vimentin,smooth muscle actin和calponin对二者鉴别诊断有帮助。P63和maspin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甲状腺内胸腺或鳃囊相关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思路.方法 对甲状腺内胸腺或鳃囊相关肿瘤2例进行常规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甲状腺的胸腺或鳃囊相关肿瘤相对罕见,包括异位胸腺瘤(例1)、伴胸腺样分化的梭形细胞肿瘤(例2)和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肿瘤有相对清晰的边界和分叶状结构,不同程度的梭形瘤细胞增生,免疫标记显示CK19阳性、TG阴性为其共同特征.结论 甲状腺内胸腺或鳃囊相关肿瘤的形态及生物学行为与其具体病理类型相关,结合免疫组化标记可与其他梭形细胞肿瘤鉴别,特别是与甲状腺髓样癌、未分化癌、滑膜肉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5.
肝脏梭形细胞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脏原发及转移性梭形细胞恶性肿瘤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为形态相似的一系列肿瘤提供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方法 对肝脏的20例原发性梭形细胞恶性肿瘤以及26例转移性肿瘤的肿瘤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用SP法和EnVision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20例(43.4%)原发肿瘤中肉瘤样癌3例(6.5%),血管肉瘤11例(23.9%),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2(5%)例,梭形细胞类癌1例(2.2%),未分化肉瘤3例(6.5%);26例(56.5%)转移性肿瘤中胃肠道间质瘤(GIST)20例(43.4%),平滑肌肉瘤3例(6.5%),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2例(4.3%),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2.2%)。46例肝脏梭形细胞恶性肿瘤无论原发或转移,在形态上都有重叠,其中血管外皮细胞瘤样结构最为常见,几乎在每一类型的肿瘤中均可出现。组织形态最为复杂的是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同一肿瘤内同时出现2种或3种不同结构的情况在切除的肿瘤标本中广泛存在。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间质瘤CD117大部分病例阳性,存在原发瘤阳性而转移瘤阴性或同一肿瘤内部分细胞阳性部分细胞阴性的情况。平滑肌肉瘤SMA阳性;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NF、S-100阳性,二者均CD117阴性。血管源性肿瘤对CD34、CD31和Ⅷ因子相关抗原有不同的阳性反应。肉瘤样癌CK及Vimentin均阳性。梭形细胞类癌CK及神经内分泌标记物阳性。结论 原发的肝脏梭形细胞恶性肿瘤以血管肉瘤最为常见,转移转移瘤则以胃肠道间质瘤最多,其形态的复杂性、相似性,使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成为诊断这类肿瘤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6.
报告汉族中年男性的卡波西肉瘤1例。患者男,汉族,否认西欧或少数民族血缘,48岁,因发现双足结节、斑块半年,加重3月来我科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层见病变由卵圆形或短梭形细胞构成,细胞有异型,核分裂像可见(〉6个/1OHPF),多量裂隙样结构,其内充满红细胞,结合免疫组化结果CD31(+),CD34(+),Ⅷ因子(小灶+),Ki-67(1O%+),CK(-),Vim(+),病变符合低度恶性血管肿瘤,Kaposi肉瘤可能性大。抗HIV(-)。  相似文献   

17.
对24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与11例乳腺导管癌标本、采用细胞角蛋白、肌动素及 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进行鉴别。结果示细胞角蛋白标记良性上皮细胞及癌细胞均阳性,而肌上皮细胞阴性;肌动素标记上皮和癌细胞均阴性,良性肌上皮细胞阳性,而癌灶肌上皮细胞阴性;S-100蛋白与肌动素结果大致相同。故认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以采用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和肌动素抗体为好。  相似文献   

18.
胡志强  黄凌燕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2):1141-1142
目的探讨外科淋巴结清扫中对意外发现微小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外科淋巴结清扫标本中发现的微小GIST进行光镜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镜下瘤细胞为梭形细胞,异型性小,成束状或编织状排列,核分裂像偶见;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CD117(+++),CD34(+++),S-100(-),Des(-),SMA(-)。结论在外科淋巴结清扫标本中,对发现的微小梭形细胞肿瘤要高度警惕GIST的可能,并通过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可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uo DL  Liu YH  Zhuang HG  Luo X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1):2909-2913
目的研究具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分化的肿瘤(PEComas)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筛查外检工作中形态学上有PEComas特征的病例加做免疫组化后确定属于PEComa的病例,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尤其是有无结节性硬化表现)、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部分病例的随访。结果共39例PEComas家族的病例。发生于肾30例,肝4例,肺1例,子宫及阔韧带1例,鼻腔1例,腹壁1例,腹膜后1例。未发现伴有TSC相关症状的病例。免疫组化检测提示Melan-A是敏感性最高的抗体,表达率达95%(37/39),HMB45和MiTF分别是82%(32/39)和46%(18/39)。SMA82%(32/39)病例表达。Desmin表达率26%(10/39)。S100表达率15%(6/39)。CD117仅10%病例灶性表达,且强度都较弱。没有病例表达CK和CD34。20例病例随访资料显示,19例无病生存,1例带瘤存活。结论PEComa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特征,需要与多种肿瘤鉴别,其严格的恶性标准尚需更多的病例和随访资料来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组织间质中CD34、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病历资料完整的乳腺肿瘤患者400例,其中乳腺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患者100例(A组),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患者100例(B组),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100例(C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00例(D组),4组患者均行择期手术治疗,术后取病变组织制备标本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组患乳腺肿瘤组织间质细胞中CD34、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质中CD34阳性率显著低于A、B、C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SMA阳性率明显高于A、B、C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间CD34、α-SMA的阳性表达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肿瘤组织间质中CD34表达的丢失及α-SMA表达的增强在乳腺肿瘤从良性到恶性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