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韦衮政 《环球中医药》2011,4(6):455-456
"血不利则为水"出自<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泛指水气病病机,特指妇女水气病病机."血不利"是引起水气病的中间机制,针对"血不利"采用"利血"治疗是治疗水气病的基本方法."利血"的方法有多样,其中补气活血法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胡波 《江苏中医药》2014,46(8):13-14
张发荣教授认为肾阳虚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基本病机,情绪波动是发病的重要因素。"补虚泻实"是总的治则,温肾助阳、健脾益气、活血袪瘀、化痰利水为主要治法。临证分肾阳不足、心阳不振、肾精不足证型论治,对于症状偏颇不明显者,喜用全真一气汤加减。附病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治气、治血、治水三法,审机权衡平治,是自《黄帝内经》到《金匮要略》一贯的治水思路,本文从张仲景对水气病的认识入手,对水气病变的范畴、水液运化与水气的产生及水气病变的治疗原则3个方面作了概括性的论述。深入讨论"气"、"血"、"水"三者之间的病理生理关系以及水气病形成治疗中的作用,反观水气病病名之内涵,从而引起人们对水气病的重视,将张仲景治水之理论更好的传承应用,以期对临床诊断治疗水气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的中医证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容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1):782-782
冠心病属中医"心痛、"胸痹"、"真心痛"的范畴.一般认为其病机为胸阳不振,心阳不足,或感受风寒之邪,以致脉络不通,气血瘀阻;或七情失调,心气逆乱而郁结,气血运行不畅,心脉瘀阻;或心阴不足,心气虚弱,心脉失养;或痰浊壅盛,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  相似文献   

5.
中医对肾性水肿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水肿是肾性疾病的常见症状,其病理机制比较复杂,临床西药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较大.中医将肾性水肿归属于"水气病"范畴.从中医理论角度论述了肾性水肿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认为肾性水肿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其病机在气在水在血,治疗应以肺为标,以肾为本,以脾为中流砥柱,从而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6.
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水气病证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古今水气病医案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并以其为切入点,运用频数、因子、聚类分析等现代统计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水气病医案数据进行深入研究,探寻水气病的发病规律、辨证规律、治疗规律等,阐明了水气病发病的病理基础,症状群与证候类型等水气病辨治的关键问题,并对水气病治疗的核心药物、常用方剂,治则治法及临证思路等加以评述和探析,提出了水气病治疗宜"分期攻补,以五脏为核心——四重一慎、兼顾气血"的动态诊疗模式。为水气病的诊疗提供了理论和临床依据,同时也为中医医案的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法学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释张迪蛟主任医师根据《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篇》中"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经文,对后世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总结。认为大气理应指心阳之气,转大气的方法,包括运转升发,目的达到阴阳相得,以期消寒水及壅滞之气。可作为因寒所致的水、湿、痰、饮及中虚气陷等各种内科杂病的治疗方法。并分别对肺胀、胃缓、便秘、水肿案进行了举隅,体现了张仲景对杂病的认识和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金匮要略》中治疗水气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水气病选方和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华医典》中治疗水气病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对药物配伍规律进行挖掘。结果:共筛选治疗水气病处方101首,涉及107味中药,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三位药物为甘草、茯苓、桂枝;选择相关度为7、惩罚度为2,应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的层次聚类分析演化出3-4味药的核心组合12个,新处方6首。结论:《金匮要略》中治疗水气病以宣肺发汗,健脾利水,温阳散寒为主,反映了“发汗利水、温阳健脾”的祛邪与扶正兼顾之治则治法。  相似文献   

9.
《金匮》指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这是仲景治疗水气病的一般原则。五版教材《金匮要略讲义》提出,这一治疗原则,只宜于水气病的实证。笔者认为,发汗、利小便不仅宜于水气病实证,亦适用于水气病虚证,理由如下。水气病的形成,主要责之肺失宣降、通调,脾失运化水湿,肾之气化不行等,以致人体水液输布、代谢失常,水停泛滥,而见水肿、尿少等证。其治疗当注重调理肺、脾、肾三脏,促使人体水液输布、代谢恢复正常。发汗、利小便即是为此而设。发汗法主要适用于肺失宣降者。肺主宣降,通调水道。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  相似文献   

10.
于睿  赵昕  于游  李德新 《辽宁中医杂志》2011,(10):1958-1959
介绍李德新教授对于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病机认识及治疗方法,李教授认为"心阳不足,母病及子,心脾两虚"为其主要病机。"温补心阳,补益脾气,益气养阴"为其治疗法则。提出心为阳脏,应以温补心阳为基础;心脾相关,应补益脾气以助心行血;气血失和,应益气养阴、调和阴阳。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为湿病、痰饮、水气病确立的共同治疗法则:宣通阳气,恢复三焦气化。在具体的方药应用上,则存在以下共同点:麻黄、桂枝等入肺宣通上焦,白术、甘草、生姜等入脾胃温运中焦,附子等入肾振奋下焦。湿病、痰饮、水气病之间存在紧密的动态联系,层层递进,不断发展:从主论外湿的湿病,到水液停聚于体内局部的痰饮病,再到水液泛溢于周身的水气病,由外到内,由轻到重,呈现动态的发展规律。痰饮病实为联系湿病与水气病的枢纽所在,因本篇的治法方药论述最为详实完整,而湿病与水气病的论述则有省略之处,而这些省略之处皆可在"痰饮病篇"找到相应内容,如治疗内湿可用五苓散,水气病之下法可用十枣汤、己椒苈黄丸等。"痰饮病"详实完整的论述正是其沟通联系湿病与水气病的坚实基础所在。因此,三病虽然分篇论述,但可前后合参,将湿病、痰饮病、水气病作为一整体来学习,将对津液代谢障碍类疾病的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隋代巢元方编撰的《诸病源候论》一书进行系统研究,总结提炼其在心悸病证病因病机方面的学术思想。书中虽无心悸专篇,但有多处对此病证因机证候的详细论述。归纳心悸的病因病机如下:心气不足,风邪相乘;虚劳伤脉,邪气所乘;伤寒误治,水气乘心;脚气挟风,与神相搏;胆气不足,其气上溢;霍乱吐下,水气上乘;金疮失血,心守不安;产伤血气,脏腑不足等。从此构建了心悸病证病因病机的学术思想框架。  相似文献   

13.
仲景论悸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名释义:仲景论悸主要有悸、心动悸、心下悸、脐下悸、眩悸、烦而悸、厥而悸及惊悸.这些证名概括了悸动的部位、主要兼症及性质.病因病机:大致有受邪、虚劳、水饮、气郁、惊忧五个方面.辨证施治:(1)误汗伤阳,扶正补中.①轻证:心阳不足,扶正通阳--桂枝甘草汤证.②下有水饮,培土制水--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③重证:阳虚水泛,温阳化水--真武汤证.(2)水气凌心,温阳化饮.①饮停心下,通阳消水--半夏麻黄丸证.②膈间有水,温中利水--小半夏加茯苓汤证.③饮停下焦,通阳利水--五苓散证.(3)心血不足,心阳不摄.滋阴补血,通阳复脉--炙甘草汤证.(4)中气不足,补脾健中--小建中汤证.(5)气血郁滞,阳郁不达.通阳解郁--四逆散加桂枝证.结语:研究仲景论"悸"之原文,意在以仲景原意研讨"悸"之病因病机,学习仲景有关辨证施治的方法,以求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4.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由桂枝、生姜、甘草、大枣、麻黄、附子、细辛组成,有温阳散寒、通利气机之功,治疗水饮所致的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之"气分"证.笔者宗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气分,即寒气乘阳之虚而结于气者"之说,结合<金匮要略·胸痹心痛气短病脉证并治>"阳微阴弦……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认为这里的"气分"证乃因心阳不足,心气内结,寒水内停,心阳失旷所致,与肺肾功能失常关系密切.把本方用于治疗心肺肾阳气亏虚、水饮内停所致的心肺急症,收效颇捷.本文就此略呈管见,借以引玉,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浅谈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康复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慢性心力衰竭病程长、病因病机复杂,中医与肾阳虚衰,元气不足,心阳不足,心血瘀阻,水饮内停等有关,为虚实夹杂之证,中医药全面调节,综合治理。辨证康复治疗,因人而异,呈现明显优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林晓涵  翁锦龙 《光明中医》2022,(8):1400-1402
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心室舒张和(或)收缩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不能满足全身组织基本代谢的临床综合征,以乏力、呼吸困难、体液潴留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学认为心力衰竭属"心衰"范畴,病位在心,以心气不足、心阳亏虚为主要病机.治疗心力衰竭时,以扶阳为要,以温振心阳为主要治法,使得阳气得补,阴翳自消,以期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新中医》1972,(6)
[水气凌心]由于脾肾阳虚,气化障碍,水液停留体内,不能正常排泄,就会产生痰饮、水肿等病变,都属水气病。水气上逆,停聚胸膈而阻碍心阳,使心阳不振,心气不宁,出现心悸气促等症状,称为水气凌心。一般可用温阳利水法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余仁欢教授运用仲景"水气病"的相关理论治疗现代医学之肾性水肿的临床经验。方法:结合仲景思想,从宣肺利水法、益气祛风利水法、通阳利水法、养阴利水法、温阳利水法等方面分别阐述仲景对"水气病"的治疗理念,通过临证病例进一步阐明各相关方剂的临床运用特点。结果:余仁欢教授运用仲景"水气病"理论治疗肾性水肿疗效显著。结论:仲景关于"水气病"理论颇多,均有章可循,临床上只要辨证准确,往往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悸”的辨治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心悸”,“心下悸”,之病因病理及证治的探讨,认为其发病亦不外乎虚实二因,本脏虚损致悸者为虚,多为心阳不足,心阴心阳俱虚,气血两虚,水气上泛致悸者为实,多表现为本虚标实,由脾肾阳虚,水气凌民所致,另有邪郁少阳,了郁不达而致悸,多属实证,其治疗,针对其病因病机,归纳为六法,分别给以补虚泄实,标本同治,对现代临床心系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津液的代谢,除了与肺脾肾三脏相关以外,尚与心联系密切。若心阳不足,则可能发生阳虚自汗、水气上冲、表证水停和阳虚水泛等津液相关疾病。因此,在此类疾病的诊治中,只要能抓住心阳(气)虚弱这一共有的病理机制,根据异病同治法则来温煦心阳,常可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