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针对斜管沉淀池穿孔排泥管堵塞及其他问题,介绍了几种改造措施,如扩大穿孔排泥孔眼;将排泥槽边倾角由原来的46°改造成55°;增设压力喷嘴及排泥活门装置;将原有的普通低压闸阀改装为手动杠杆式快开排泥阀等.改造后的斜管沉淀池排泥顺畅,产水量提高,自耗水降低,证实了改造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针对斜管沉淀池穿孔排泥管堵塞及其他问题,介绍了几种改造措施,如扩大穿孔排泥孔眼;将排泥槽边倾角由原来的46°改造成55°;增设压力喷嘴及排泥活门装置;将原有的普通低压闸阀改装成手动杠杆式快开排泥阀等。改造后的斜管沉淀池排泥顺畅,产水量提高,自耗水降低,证实了改造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3.
张海涛 《供水技术》2011,5(5):35-36,43
针对斜管沉淀池排泥效果不佳、沉泥上浮等问题,对天津塘沽新河水厂斜管沉淀池排泥系统进行了改造,结合测试结果分析了改造后排泥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排泥不畅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解决方法,为同类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斜管沉淀池是水处理工艺中重要的沉淀处理设施 ,其机械排泥方式容易出现刮泥死角。在新乡市第四水厂二期工程实践中 ,通过部分机械、工艺、电气控制的技术改造及改变排泥运行方式 ,使斜管沉淀池的积泥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供老厂改造及新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茅口水厂斜管沉淀池排泥系统由于原先工艺设计及安装等因素,导致穿孔管排泥不畅。近来,有关人员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种改造方案,经过技术以及经济论证,选择出其中较优的一个方案进行改造实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桑植县自来水公司八斗溪水厂斜管沉淀池排泥系统改造,即将V形槽穿孔管排泥系统改造成漏斗式集中排泥系统,排泥管由钢管改用阻力系数较小的PVC-U管。改造后不仅改善了排泥效果,延长了排泥周期,增加了供水能力,而且提高了出厂水质,降低了操作强度。  相似文献   

7.
对沉淀池刮泥机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州市桥东水厂三期沉淀池采用泥斗重力式排泥系统,其穿孔管的吸泥孔易堵塞、不便清理,又由于其与一、二期工程采用了不同的排泥方式,导致自控系统需用两套工艺参数进行生产管理,给生产和管理人员带来极大不便。针对上述问题,决定将其改造成采用双钢丝绳牵引刮泥机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中心城水厂的反应、沉淀池穿孔排泥管的排泥效果,对原排泥管进行了复核计算,并重新布孔,改造后提高了排泥效率,减少了自用水量。  相似文献   

9.
结合实际工程应用项目,介绍了复合沉淀池的衍变及运行效果。复合沉淀池是平流沉淀池和斜管沉淀池的优化组合,首先在斜管沉淀池前增设一段12~25m长的平流沉淀池,不仅使大量矾花与泥渣在前端平流段沉淀,从而降低斜管沉淀池的泥量负荷,而且使位于复合沉淀池后部的斜管沉淀池前端不再积泥。其次,通过在池底配置刮泥小车、结合上向流排泥管沉淀池技术彻底解决了沉淀池排泥不畅的问题。复合沉淀池特别适用于冬季低温低浊、夏季高浊的水厂,具有结构简单、适用性强、降低运行成本、节省占地及投资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优化运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中高密度沉淀池斜管沉淀区出现的絮体上浮问题,对PAM投加量和污泥回流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阴离子型PAM的投加量与排泥水浓度存在线性关系,在生产中可以根据沉降比快速估算排泥水浓度.回流污泥的浓度和性质受高密度沉淀池泥位影响,适宜的污泥回流比为1%~2%.  相似文献   

11.
沉淀池扩张管嘴排泥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沉淀池排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排泥装置-扩张管嘴排泥管。该装置利用水力学中扩张管嘴进口流量系数大、流速系数高、收缩断面处真空高度的原理,使其排泥效率显著提高。另外,该装置还具有运行可靠,造价低,操作方便等优点,可广泛用于沉淀池排泥系统的新建和改造。  相似文献   

12.
沉淀池扩张管嘴排泥装置的生产性试验表明,扩张管嘴排泥管与普通穿孔排泥管相比,排泥起动快,排泥含水率低,沉淀池中积泥少,排泥周期长,而且可节约水厂自用水量.  相似文献   

13.
絮凝沉淀池作为净水的核心工艺之一,系统排泥是达到降低出水浊度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广泛应用与平流沉淀池中的底部往复式刮泥机和行车式泵吸排泥机两种机械排泥形式进行技术、经济、管理等多因素比较,推荐武汉市某水厂采用行车式泵吸排泥机进行排泥。  相似文献   

14.
水厂排泥车改造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圣辉 《城镇供水》2004,(2):29-29,34
平流沉淀是当前大型地面水处理厂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净水工艺,在平流沉淀池的运行中,为了维护沉淀池的正常运行,保证水质,必须及时排除沉淀池底部的污泥,因此沉淀池排泥车的安全运行及排泥效果对出厂水质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我厂即将建设污泥处理系统,合理运行排泥车对污泥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5.
王汝科 《供水技术》2012,6(3):20-24
建立了沉淀池多斗排泥管水力计算简易公式。经分析论证,该水力计算公式是成立的。同时,揭示了多斗排泥的某些规律和特性,在结构上延伸了水力计算公式的内涵,并提出了在排泥工况下排泥管内存在一个水力闭合环及流量逆形成两个观点,可为沉淀池多斗排泥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及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平流沉淀池是净水工艺中常见的工艺单元,其排泥设施主要包括桁架式刮吸泥机和穿孔排泥管,因刮泥机和排泥管独立运行,常导致平流沉淀池排泥不彻底、积泥等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反射技术的平流沉淀池排泥系统改造方案,可实现桁架式刮吸泥机与排泥角阀联动控制,使刮泥和排泥过程精准关联,改善排泥效果。排泥系统经改造后,沉淀池出水水质提升,浊度降低53%~60%;排泥水量减少,自用水率降低约16%;排泥系统电耗大幅缩减,同比降低47%~53%。该改造方案投资仅2.8万元,在提升工艺出水水质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可为存在类似问题的水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排泥系统能否正常运行是直接影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水质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刮泥机油管老化、排泥气管堵塞、空压机功率偏小、储泥池排泥泵偏大等问题进行了改造,使排泥系统稳定运行。同时,优化气提升排泥时间,适当排出储泥池中的污泥,使其回流污泥浓度在10000~25000mg/L范围内,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出水浊度一般小于1NTU。  相似文献   

18.
郭晓雯 《福建建筑》2013,(5):56-57,37
目前平流沉淀池常用的排泥机械有刮泥机和吸泥机两大类。文章对几种排泥方式设置进行了比较,并举实例,结合刮板与集泥槽的设置,对水厂采用单轨式水下刮泥机排泥方式的优化设计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高浊度水处理构筑物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排泥问题。通过对辐流工沉淀池处理黄河高浊度水排泥管道、输泥管道水头损失的研究,推导出阻力计算的基本公式,为给排水构筑物设计及运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赵荣  张建锋  王峰 《供水技术》2011,5(4):5-9,13
根据污泥的流动性确定了重力排泥沉淀池积泥斗的设计坡度和输送时管道阻力的计算公式,进而计算得出穿孔排泥管道的直径、开孔孔径和开孔比.分析表明:泥斗坡度为50°时,能够有效排除含水率在98%以上的积泥;排泥管道的直径和开孔孔径分别为200和30 mm,孔间距为0.3m,此时的开孔比Kw= 0.76,均匀度η=0.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