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流域水资源承载力集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问题,提出评价指标与标准等级之间的四元联系度模型。采用梯形模糊数定量表示差异度不确定性系数连续变化过程,建立了集对分析与梯形模糊数耦合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主观权重后,从属性效用值出发由熵权理论赋予客观权重,同时,由博弈论集结模型优化组合主客观权重,通过计算以置信区间形式表示的加权联系数,确定水资源承载力的等级标准。耦合模型相对极大熵原理法及模糊综合评判法灵敏度高,更能真实地反映出流域水资源系统本身承载力大小以及偏离分级标准的程度。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方法思路清晰,过程直观,评价结果实效合理,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针对跨流域调水工程水环境安全评价中各指标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将信息熵理论应用于水环境安全评价中,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信息熵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水环境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采用污源、水质、生态三类指标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信息熵建立了专家自身权重模型来修正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指标主观权重,得到的指标融合权重减少了权重确定的主观性。以引滦入津工程水环境安全评价为例介绍了该模型的具体运用,结果表明,该模型科学可靠,结果相对客观可信。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水质评价可变模糊评价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可变模糊集理论基础上,结合二元比较确定指标权重方法,提出地下水质评价可变模糊评价方法,该方法能够合理地确定样本指标对各级指标标准区间的相对隶属度,并且能够通过变化模型及指标权重,确定出样本的评价等级,提高对样本等级评价的可信度.将该方法应用于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由于考虑了模型参数与权重的可变性.评价结果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4.
水环境质量评价涉及多项因素、多指标影响,考虑到传统水质模糊综合评价中权重确定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为防止个别较差指标的消极影响被其他指标中和,强化指标的协同效应,提高评价决策的合理性,采用基于VIKOR算法,完成决策矩阵的规范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对区域河流水质进行评价排序。并通过算例说明VIKOR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计算结果表明,基于VIKOR算法的评价结果与传统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相似,能够正确的反映水质的特征,为河流水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水环境质量评价可以为水环境治理工作和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综合考虑水环境系统的模糊性及随机性,建立了基于云模型的评价方法,以贾鲁河郑州段2017年水环境监测资料为依据,选取COD、氨氮、总磷为评价指标,运用超标倍数赋权法确定权重,利用正、逆向云算法得到单指标的云模型,并通过综合确定度对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云模型能够很好地实现检测数值和评价等级之间的转换;2017年1-2月该地区水质为劣Ⅴ类,3-11月水质明显提高,水环境质量呈现逐月好转的趋势,且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6.
由于水体环境本身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因素,各个水质指标的级别划分、标准确定都具有模糊性,因此模糊综合法在水质综合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法综合考虑所有水质指标对水环境的影响,能够比较合理、全面的对水质进行评价,但不能很好地得出影响水质最主要的几项水质指标和超标倍数。选取大凌河流域白石饮用水源区作为研究对象,在模糊综合法评价的基础上引入单因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的评价结果,从而进一步丰富完善水质评价。评价结果可以为该流域制定水环境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组合权重模糊模型在区域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水质评价的模糊性和确定指标权重时主观人为因素的干扰,在优化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方法确定主观与客观权重,然后计算组合权重。并将此模型运用在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853"农场的地下水评价中,结果表明:一分厂、三分厂、六分厂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其余分厂因铁锰等超标,水质未达到标准。与传统内梅罗指数法和熵权模糊评价法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更符合当地地下水水质情况,表明组合权重模糊模型评价模型可操作性较高,合理性较强,为区域水质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以往水质评价中评价指标权重相对固定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权重的水质评价方法.首先建立地下水水质评价多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计算指标客观权重和主观权重,通过主客观综合赋权确定一个随指标取值变化而变化的指标动态权重.然后将集对分析模型由以往的3元联系度拓展为5元联系度,并将该权重引入改进的集对分析模型,提出基于动态权重的集对分析模型对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将此方法应用于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测点1,2,5的水质级别为Ⅰ级;测点3,4,6,7的水质级别为Ⅲ级.结合研究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人类活动情况验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并通过与综合评判法、属性识别法和模糊物元法的评价结果相比较,表明基于动态权重集对分析模型的评价结果客观、合理,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再生水评价中的片面性、权重计算的不合理性及指标相邻等级的模糊性3个问题,引入更加全面的"压力-条件-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与超标倍数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将集对分析方法(SPA)与区间三角模糊数(ITFN)加以耦合,建立多元SPA-ITFN再生水评估模型。通过某市的4个县区对该模型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4个县区的再生水综合发展能力评估值由大到小分别为Q县、F县、Z县、M县,验证结果显示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该模型可为再生水综合发展能力做出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高敏  张生 《节水灌溉》2011,(3):62-65
基于水环境系统的不确定性,以及数据信息的不足和不精确性,将沉积物环境背景值和污染物浓度表示为三角模糊数,建立沉积物生态风险的模糊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取河套地区沉积物为背景值,对乌梁素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进行分区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底质生态环境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依次为Cu>Zn>As...  相似文献   

11.
组合权重可变模糊模型在地表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地表水水质评价中的模糊性以及主观权重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的不足,在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组合权重可变模糊模型。模型采用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有序二元比较法确定主观权重,然后将主、客观权重结合求得组合权重。将模型应用到大沽河的水质评价中,通过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比较,得出新模型在地表水水质评价上是可行的,其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合理性,从而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山西省典型城市为重点,在集对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将水质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及其权重作为物元,建立了地下水质量评价模型,选择pH值、总硬度、矿化度、硫酸盐及氯化物5项水质指标进行评价,通过计算平均联系度确定水质等级。研究结果表明,评价区主要超标物为矿化度、总硬度和硫酸盐。地下水水质主要受到地下水开采、工业与生活废弃物的排放、农业污灌、化肥及农药的施用、采矿活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法采用超标加权法来确定其权重并用最大隶属度原则来确定水质级别,没有考虑数据的地域特点和最大隶属度原则的条件性,评价结果不理想。针对这些问题,采用AHP-熵权法以及引入级别特征值的概念,对地下水水质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以2013年白城市20个地下水水质数据为依据,选取氟化物、总铁、亚硝酸盐氮、锰、总硬度、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氮、氨氮共9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价。并将其评价结果与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一致性高达75%。通过AHP法(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确定的权重,以及引入级别特征值概念确定水质级别,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DRASTIC指标评价法的基础上,联合集对分析对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将7个不同评价指标分成5级,利用集对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与评价等级之间的联系度U,从而确定地下水脆弱性的等级。将DRASTIC指标评价法与集对分析法联合应用的好处是:一定程度避免了原有评价方法中人为因素的干扰。新的评价体系具有计算简便,评价合理,结果较为客观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水质模糊综合分区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模糊综合评价原理、MapGis和Sufer绘图软件技术对清原县浅层地下饮用水进行综合评价。首先,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得到14个采样点8个监测指标(硝酸盐、高锰酸盐指数、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铁、锰、氟化物、氯化物)的检测值;并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隶属度函数,分别计算出隶属度值;然后利用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隶属度值和权重,运用模糊变换原理得出综合评价结果;最后,运用MapGis、Sufer绘图软件绘制水质等级分区综合评价图。研究表明,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铁是清原县浅层地下饮用水的主要污染物;评价区近1/3的浅层地下水不适合生活饮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的地下水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S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对吉林省西部地区部分地下水水化学监测点水质进行评价。T-S模糊神经网络模型是根据模糊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优缺点具有明显的互补性结合而成,考虑了水质评价标准的区间形式和水系统的不确定性。将T-S模糊神经网络的评价结果与水质综合评价方法中经典的内梅罗指数法和BP人工神经网络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T-S模糊神经网络法评价地下水水质更全面更客观。利用该方法对吉林西部的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吉林西部地区地下水资源已经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需要进行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采用模糊贴近度法评价长春市地下水质量状况,分析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并与内梅罗指数评价法做比较。简述模糊贴近度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模糊贴近度法用于地下水水质评价的基本步骤,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糊贴近度法的水质评价结果比内梅罗指数评价法更合理,在研究区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是开展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