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了解电镀企业铬污染现状和工人铬接触情况,寻找有效的铬接触生物标记物,为铬污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杭州市25家使用6价铬的电镀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空气中铬浓度检测,并对157名铬接触工人和93名非接触工人进行健康调查和体内红细胞中铬含量检测.结果 车间空气中6价铬短时间接触浓度中位数为0.06 mg/m3,范围0.01(检出限)~0.53 mg/m3,合格率89.4%;其中超标岗位均为电镀岗位,中位数0.10 mg/m3,范围0.01(检出限)~0.53 mg/m3,合格率76.3%.铬接触工人红细胞内铬含量的中位数为4.41( 2.50~5.29) μg/L,显著高于对照人群[1.54 (0.61~2.98) μg/L,P<0.01).按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分层后,除了小于30岁的人群(P=0.11),其余各层内两组间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触工人中,吸烟者红细胞内铬含量[4.98(2.90~6.37) μg/L]明显高于不吸烟的人群[3.58( 2.25~4.40)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杭州市电镀作业环境中存在6价铬污染,电镀作业工人体内铬负荷显著高于对照人群.应降低作业环境中铬浓度,加强工人个体防护,降低6价铬对工人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苯环境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经p53介导的DNA损伤修复路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方法 选择某喷涂厂直接接苯工人46人(直接接苯组)、间接接苯工人26人(间接接苯组)和无苯及其他毒物接触工人29人(对照组),应用SYBR GreenI嵌合荧光法实时RT-PCR分析技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p53及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比较对照组与作业组问P53及相关基因mRNA表达倍数差异.结果 直接接苯组和间接接苯组p53、Ku80、Ape1和Mdm-2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磋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21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接苯组的Rad51、Bcl-2、Bax、Xpa和Xpc mRNA表达水平下调、间接接苯组Rad51 mRNA表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直接接苯组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分别为(4.93±1.27)×10- /L、(123.97+11.80)g/L和(124.02±41.22)×109 /L,间接接苯组血小板为(135.80±39.44)×109 /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长期慢性的低浓度苯接触可使工人淋巴细胞中p53介导的部分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发生改变,直接接苯工人的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减低以及Bcl-2、Bax、Xpa和Xpc mRNA表达水平改变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电镀工人六价铬低水平接触情况及其接触途径。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法,以某电镀企业95名电镀工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采集工作场所空气样品测定铬和六价铬水平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检测研究对象六价铬个人接触水平和血铬水平,测定其工作场所桌面、工作服等表面六价铬污染量。结果该电镀企业非镀铬组工作场所空气中铬的C_(TWA)均0.010,六价铬C_(TWA)的M为0.001 mg/m~3;镀铬组工作场所空气中铬、六价铬C_(TWA)的M分别为0.013和0.019 mg/m~3。7名镀铬工人六价铬个体接触C_(TWA)的M为0.017 mg/m~3。工作场所工作面六价铬污染量为1.6~7 860.2μg/m~2。电镀工人血铬水平M为1.29μg/L。镀铬组工人血铬水平高于非镀铬组(M:3.73 vs 0.87 g/L,P0.01)。非镀铬组工人中,工龄10年组工人血铬水平分别高于其他3个工龄组(P0.05)。结论电镀作业存在六价铬的低水平污染。直接镀铬作业和工龄是影响电镀工人血铬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早期发现油泥砂集中流化焚烧处理工艺作业工人的早期职业健康损害情况,从而予以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职业性疾患的发生率.方法 以油泥砂处理厂20名作业人员作为试验组,日常工作不接触或很少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20名其他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常规;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尿总铬含量;采用硝酸酶还原法测定痰液中NO2-/NO3-含量.结果 油泥砂集中流化焚烧项目作业工人尿中总铬含量、血清中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SOD活力及痰液中NO2-/NO3-含量分别为(9.83±8.82) mg/g肌酐、(4.46±1.08) nmol/ml、(97.5 ±16.7)U/ml和(60.30±34.51) μmol/L,与对照组的(3.53±1.65)mg/g肌酐、(2.01±0.64) nmol/ml、(110.0±17.4) U/ml、(36.90±21.28) mol/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油泥沙作业工人尿总铬含量、痰液中NO2-/NO3-含量、血清中MDA含量及SOD活力可作为油泥砂集中流化焚烧处理作业工人健康监护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矽尘接触者和矽肺患者及观察对象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TGF-β1、TNF-α在矽肺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100名不接触粉尘的对照人群(对照组),200名接触矽尘1年以上的接尘工人(接尘组),32名矽尘作业观察对象(0+)(观察对照组)及130例矽肺患者(矽肺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TGF-β1和TNF-α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6.90±2.24)pg/ml]比较,接尘组、观察对象组和矽肺组TNF-α水平[(47.86±16.52)、(109.11±31.08)、(216.35±51.03)pg/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接尘组比较,观察对象组和矽肺组TNF-α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23.28±12.24)pg/ml]和接尘组[(29.31±14.52)pg/ml]比较,观察对象组和矽肺组TGF-β1水平[(46.16±17.35)、(58.36±31.94)pg/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TGF-β1和TNF-α在矽肺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检测外周血TGF-β1和TNF-α水平可应用于职业健康监护及矽肺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锰对作业工人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影响.方法以某冶炼厂43名锰作业工人为接触组,另以30名非接锰者为对照组,采用NOS催化L-精氨酸法测定血清NOS活力;血锰测定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血铜、铁、锌和工作场所空气中锰浓度的测定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结果锰接触组NOS活力为(28.09±4.81)×103单位/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04±4.53)×103单位/L(P<0.05),且接触组血清NOS活力与血锰值有一定的直线相关关系(r=-0.358,P<0.05);接触组血锰为(1.05±0.87)μmol/L,高于对照组(0.71±0.47)μmol/L(P<0.01);接触组和对照组血锌分别为(83.59±16.85)和(92.91±21.89)μmol/L,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间血铜和血铁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接触锰可能导致作业工人血锰含量增加,引起血清NOS活力降低;同时还可引起血锌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7.
李辉  张健杰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4):2593-2595
目的 研究职业性铅作业工人血铅和尿酸的变化,探讨血铅浓度变化和血尿酸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车间空气中铅烟的短时间接触浓度用原子吸收火焰法检测.选择一般情况可比的非铅作业工人作为对照,根据接触铅的浓度是否超过职业限值将263名铅接触工人分为职业限值内组及超职业限值组.分析不同血铅水平和血尿酸指标的变化.结果 (1)车间空气中铅烟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达0.13 mg/m3,超标率为68.61%; (2)接铅超职业限值组血铅浓度达(3.16±0.03) μmol/L、尿酸为(528±109.48) μ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血铅浓度的变化和尿酸异常率存在一致的变化趋势.结论 职业性铅接触引起血铅浓度升高和血尿酸升高,且血铅浓度越高,血尿酸升高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制鞋业“三苯”对接触工人的职业危害,为采取防护措施保护工人身体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成都市龙泉驿区55家制鞋厂,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三苯”浓度,对“三苯”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人进行体检,检查外周血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肝功能和心电图.结果 “三苯”接触组工人具有一定的神经系统症状和消化系统症状,外周血Hb、RBC、WBC、PLT,肝功能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1、35.2、37.9、8.4、11.4,均P<0.01).结论 制鞋行业存在较为严重的“三苯”职业卫生危害,应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理,以保障作业工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低浓度铬对作业工人鼻部损害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纺织机械厂特种工艺分厂电镀车间89名作业工人为接触组,以该分厂不接触铬的抛光工、热处理工58名为对照组,分析作业环境空气中三氧化铬浓度和职业性健康体检资料.接触组鼻部异常症状如鼻塞、鼻衄、鼻干燥、鼻灼痛、嗅觉减退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鼻部异常体征如鼻黏膜充血、肿胀、干燥、萎缩以及鼻黏膜糜烂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鼻黏膜充血、干燥以及鼻黏膜糜烂以鼻中隔黏膜多见.长期接触低浓度铬对作业工人鼻部损害也较明显.为保护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应加强作业环境治理,减低生产环境铬的浓度,另外,要加强个人防护知识教育,提高职工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陈自然 《职业与健康》2013,29(3):312-314
目的 分析木尘对作业工人的健康损害,探讨健康监护指标.方法 对深圳市某木门制造企业接触木尘作业工人257名及对照组243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接触木粉尘作业工人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气促、胸部不适为主,检出率分别为18.7%、17.9%、19.1%和19.5%;接尘工人肺功能指标FEV1.0、FVC、FEV1.0/FVC分别为(3 124.3 ±432.7)ml、(4 012.6±465.6)ml、(77.9±8.32)m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405、3.054、4.122,均P值<0.01),接尘工人肺功能损害随年龄、工龄呈增长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0.142和14.316,均P<0.01);高千伏X线胸片结果显示观察组肺纹理增多增粗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33,P值<0.01).观察组还确诊2例尘肺,5例肺结核;对照组确诊1例肺结核.结论 木尘对作业工人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损害,木粉尘暴露是否可致肺组织纤维化病变仍不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