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薛钢  古利 《建筑工人》2012,(12):51-51
“不三不四”是说不正派或不像样子。显然。人们对“三”与“四”这两个数字有极大的好感。据史料记载,古人认为天为一,地为二,天地相加为三。“三”不仅作为一个数的概念,还作为事物整体的象征,所以称宇宙中有三才:天、地、人。天上有三光:日、月、星。帝王中有三皇:伏羲、燧人、神农。许多名言如“三十而立”“三人行必有我师”“三思而后行”等,都与“三”有关。  相似文献   

2.
第一阶段:思想发动 2010年初的一次省委常委会上,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问题:“什么是中原”、“什么是中原崛起”、“为什么要中原崛起”、“怎样实现中原崛起”,以此开启思路,引导、启发社会各阶层自我审视,谋划未来。  相似文献   

3.
“四知”     
甲:“你正在看什么?如此聚精会神。”乙:“我正在背‘四知’、‘三熟悉’,马上要考核了。对了,你知道“四知”指的是什么吗?”甲想了一会得意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对吗?”乙:……“四知”@建文  相似文献   

4.
郑敏 《住宅产业》2009,(8):37-39
一、上海市“四高小区”的由来和发展历程 创建“四高”优秀住宅小区最早是由上海市住宅发展局于2000年开始的一项活动,旨在全面提高住宅建设质量和住宅产业化水平。“四高”即:“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它包括:一是高起点规划,要求突出以人为本、环境第一:二是高水平设计,要求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住宅品位,注重居住环境;三是高质量建设,要求精心施工,严格把好质量关,建立健全施工现场质量保证体系,杜绝不均匀沉降、渗漏及水、管道堵塞等质量通病;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全师避敞.左次无咎,未失常也”。“全师避敌”:全军退却,避开强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军队在左边扎营,没有危险,没有违背行军常道:“敌势全胜,我不能战,则:必降;必和;必走:降则全败,和则半败,走则末败.未败者,胜之转机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不利形势下,采取有计划的主动撤退、避开强敌、寻找战机、以退为进.在谋略中也应是上策。  相似文献   

6.
花与刺     
老师:什么是易燃物。学生:我爸爸。老师:为什么?学生:职工一提意见他就发火。老师:什么是冷却法。学生:我妈妈。老师:为什么。学生:因为,我爸爸最怕我妈妈。一位有钱的的贵妇人对新来的女仆人说:“最近,火灾来,小偷多,晚上你要多加提防啊!”然而,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小偷闯进屋里把所有贵重的物品都偷走了。“你不是把门关紧了吗?”贵妇人责问女仆。女仆人说:“是的,不过我没锁上。”“为什么?”“因为,前天晚上我锁过一次了。”“那么、既然如此,为何今晚又不上锁呢?”“是这样,今晚轮到提防火灾了,为了逃跑时能轻…  相似文献   

7.
彭玲 《中州建设》2012,(18):42-45
一走进中建七局安装公司(以下简称“安装公司”)荣誉室,记者几乎就被眼前的各项荣誉惊呆了:“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中国电力工程优质奖”、“中国安装之星”、“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奖”……更加引入注目的是由单一安装到多元安装的“凭证”:四个总承包安装资质:机电安装一级、冶炼工程二级、化工石油二级、电力工程三级:六个专业承包资质:钢结构一级、化工石油设备管道安装一级、管道工程一级、消防设施一级、防腐保温二级、城市及道路照明二级。这些荣誉无不说明,如今的中建七局安装公司,已经具备了十分雄厚的行业安装实力和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这里将部分带火字及火字旁的食品来历介绍于后: ──烧卖:烧卖,北京叫烧麦。其来历是:据说有一年除夕,乾隆皇帝私访通州回来,路过北京“都一处”饭店,吃了一顿烧麦,感到味道香美,便挥毫为其题写了“都一处”的匾额。从此,这个小店出了名,这一食品也很快传往各地。至于是“烧麦”,还是“烧卖”,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北京的烧麦传到山东、浙江、安徽和广东等地后,因“麦”与“卖”同音,传成了“烧卖”。 另一种说,因为北京的烧卖是早晨卖得多,早晨称“晓”,南方人“烧”与“晓”发音相近,因此传成了“烧卖”。 烧卖自北至…  相似文献   

9.
杨久学 《建筑安全》1997,12(11):30-30
论“安全第一”和“质量第一”的同一性杨久学(哈尔滨市滨城建筑工程公司)在建筑工地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两条醒目的标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也经常听到有关领导和职工群众讲:“安全质量都第一,究竟谁第一?”我们的回答说:“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10.
近日在报上看到一则历史典故: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在殿前以“天下何人最快活”为题,垂询诸位大臣。有的大臣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有的大臣说:“金榜题名者快活”;还有的大臣说:“富甲天下者快活”。朱元璋都摇头,不以为然。有一位名叫万纲的大臣回答:“畏法度者快活!”朱元璋听后连连点头,极为赞赏,并委万纲以重任。“畏法度者快活”。在依法治国,大力加强法制的今天,仍不失为至理名言。畏者,怕也;法者,立法机关制定颁布的强制各种行为的规则也。古往今来,凡“畏法度者”,都会把法律、法规视为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相似文献   

11.
于春葵 《建筑》2001,(11):25-25
评标方法是招标投标工作的核心。评标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合法对中标单位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招标投标法》规定,评标方法应突出以下原则: 1.合理性原则:防止标价因“失误”、“疏忽”等原因,使中标价格低于工程成本,导致逼迫中标单位采用廉价劣质材料,或倒手转包,而使工程质量受到损害。 2.择优性原则和低价性原则:招标人最理想的中标单位当然是价格最低,综合实力最强,工程质量、工期最有保证的企业。 根据以上原则,笔者认为投标评标方法应该为“二阶段”、“二次投”、“分档次”。 “二阶段”即将评标内容分…  相似文献   

12.
笑一笑     
《Planning》2022,(12)
<正>换铅笔弟弟:“哥哥,我们把铅笔换一换吧!”哥哥:“为什么?”弟弟:“我那支铅笔一点儿都不好用,总是写出许多错别字。”安静老师说道:“现在,我的孩子们,我要你们保持绝对安静,静得连一根针落到地上都听得见。”过了一会儿,全班都安静下来了,一个小男孩尖叫道:“扔针吧!”  相似文献   

13.
建筑有无论     
一、从老子的“有无说”说起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与“无”两个字,不但常用,而且多义;不但玄妙,而且深奥,是解释他的“道”的理论的“关键词”。例如一章中:“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在这里,“无”是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的;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二章中:“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是用来说明几种对比存在关系的。三十九章中:“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这是讨论道德伦理问题的。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  相似文献   

14.
城市广角     
《北京规划建设》2005,(4):190-191
新的“圈地”怪胎,建设部发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北京:将建立首座湿地公园,南京:600岁明城墙上架电梯创新还是破坏,平遥:为古城墙“疗伤”,刘太格:规划设计要尊重城市身份,北京:“公交优先”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抓安全,学学“新媳妇”左崇年有则笑话曰:有户人家娶亲,新媳妇登上马车就问:“马是谁家的?”车夫说:“借来的。”新媳妇说:“手脚轻点,不要用鞭子抽。”马车到了张灯结彩的大门前,她刚进门就对婆婆说:“请灭掉灶中余火,小心发生火灾。”进新房后,看见地上放置...  相似文献   

16.
在所谓的后现代社会,大学教师的身份产生了深刻危机:大学教师到底是“教师”、“学者”还是“政府官员”?公众舆论在质疑大学教师:“你是谁”?大学教师在自我责问:“我是谁”?于是,大学老师在外在压力和内心焦虑的双重夹击下显得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7.
过关1974年,从香港到广州,要一早起乘火车到罗湖。下火车后,还要步行,过木桥。木桥的中央是“英华分界”。走过“分界线”,便有几名不懂广东话的解放军战士。“证件!”一个高大的解放军战士大喝一声。我停下来,拿出香港身份证,英文写着英籍(British)。他看不懂,“甚么国籍?”,又大声一喝。我不得不说:“英籍。”“你是中国人,为甚么是英籍?”这第三声喝,我有点不耐烦,用广东话说:“我陪知,问我老豆啦!”、他哼了一声:“过!”到深圳,是“华界”海关。“有没有照相机?”“有!’“拿出来看看。”我拿出一架Nitron,…  相似文献   

18.
新华字典“窗”的解释是:房屋通气透光的装置。这是现代人对窗的一般理解。在其它字典中可以查到以下解释:象形。从穴,囱(cong)声。“窗”本作“囱”(cong),小篆字,象天窗形,即在屋上留个洞,可以透光,也可以出烟(后来灶突也叫“囱”)。后加“穴”字头构成形声字。本义:天窗。也作“囱”[window]。泛指房屋、车船上通气透光的洞口。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魔幻表演现场,魔术师面对着众嘉宾问道:“谁能猜出我手中塑料管中玻璃棒的数量,就可以赢得重奖”?“一个”有人抢先回答道。“二个”、“四个”、“六个”、“八个”……嘉宾们争先恐后地报着数。“最终的答案是”,魔术师面带神秘微笑地说道:“X,未知数”。随后,魔术师就梦幻般地向大家展现出一根塑料管中蕴藏不同数量玻璃棒的表演。  相似文献   

20.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 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