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评价在急性脑梗死(ACI)病后6h尿激酶(UK)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ACI随机分成UK组和对照组。UK组UK25万U静脉注射,续以UK150万U60min内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通常的治疗方案,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1、7、14、28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①治疗后1、7、14、28d时UK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均非常显著(P<0.01);7d时UK组改善比较显著(P<0.05);②UK组用药前与用药后1d比较、7d与14d比较、14d与28d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均非常显著(P<0.01),用药1d与7d比较,差异显著(P<0.05);③UK组用药后1d时显效率23.3%,7d时56.1%,14d时80.3%,28d时91.6%,均高于同期对照组结果(P<0.01、<0.01、<0.01、<0.05)。结论早期ACIUK溶栓治疗比常规治疗起效快、作用强、效果好,并且安全、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2.
俞斌 《中国药业》2013,22(1):52-53
目的观察巴曲酶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ACI)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法将68例ACI患者平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同时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静脉滴注。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巴曲酶注射液治疗,共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检测比较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临床显效率73.53%,总有效率91.12%。治疗后治疗组ACI患者血浆FIB及D-D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长春西汀能显著降低ACI患者血浆FIB及D-D水平,显著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东菱克栓酶对急性脑梗死(ACI)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首次东菱克栓酶隔日一次,连用3次,共4支,首次2支(10U),对照组采用普通的常规方案,2周后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菱克栓酶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44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UK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UK100万U(<3 h)30 min内静滴,对照组采用通常的治疗方案。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7 d、14 d、21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1治疗后24 h、14 d、21 d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非常显著(P<0.01);7 d时治疗组的改善显著(P<0.05)。2治疗组用药前与用药后24 h比较、7 d与14 d比较、14 d与21 d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非常显著(P<0.01),用药后24 h与7 d比较,差异显著(P<0.05)。3治疗组用药后其临床疗效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比常规治疗起效快、作用强、效果好,并且安全、方便和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含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丁苯酞治疗组,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含量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经丁苯酞治疗后第11天,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含量为(11.73±3.72)ng/m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25±3.27)。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含量明显降低(P〈0.05),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亦明显减低(P〈0.05)。结论:血清NSE水平较好地反映了急性脑梗死的脑损伤程度。丁苯酞治疗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含量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促进临床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雪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5):800-801
目的 探讨尿激酶(uK)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发病6h后病情继续发展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首剂给予尿激酶30万U,第2、3天各20万U分别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30min内滴完;UK滴注后6h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IU脐周皮下注射,连用1周。同时给予胞二磷胆碱、25%甘露醇、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除不采用UK外,其余治疗与治疗组相同。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24h、72h、14d神经功能状态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病情进展控制较好,而对照组虽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K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王国华  时丽 《医药世界》2010,(5):456-457
目的:评价尿激酶(UK)对脑梗死超早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用UK进行静脉内溶栓治疗。将UK100~150万U加入氯化钠溶液100~200ml中静脉点滴30min。溶栓期间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行神经功能评估,同时治疗前后分别监测凝血功能及头颅CT,了解有无出血倾向以判断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尿激酶超早期静脉应用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结论:UK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疗效肯定,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
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塞(A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24h内的ACI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ng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4d,纳洛酮2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4d,同时给f阿司匹林、丹参作为基础治疗,对照组(40例)用胞二磷胆碱替代依达拉奉、纳洛酮,余均矧治疗组。结果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ACI安仝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厄贝沙坦,对照组口服依那普利。两组用药6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评价,并评价脑梗死复发、死亡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经CT检查治疗组脑梗死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与依那普利相比较,厄贝沙坦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与葛根素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00例经头部CT或MRI确诊的ACI患者进行随机配对后分为奥扎格雷钠与葛根素联用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50例。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5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为6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3、7、15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与葛根素联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未见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四物汤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 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 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伴Hhcy 的5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28例加用叶酸5 mg po,tid,维生素B12 1 mg,im,qd治疗,观察组2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物汤.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Hcy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好转(P<0.05),治疗组疗效与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 Hcy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发现药品不良反应,治疗后常规检查亦未发现异常.结论:四物汤联合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急性脑梗死伴Hhcy 效果优于单纯常规使用叶酸和维生素B12.  相似文献   

12.
注射用血塞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塞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ACI)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85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胞二磷胆碱750mg,曲克芦丁注射液250ml:0.8g,每天静脉滴注,疗程2周;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用5%葡萄糖500ml加入注射用血塞通针800mg,每天静脉滴注,疗程2周。采用胶乳增强的免疫比浊法测定治疗前后hs-CRP含量的变化并进行中国卒中评分(CSS)。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增高,治疗组患者治疗2周后血清hs-CRP水平明显降低,CSS评分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牲差异。结论注射用血塞通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张莉萍  裴丽侠  叶文  刘中家 《中国药师》2009,12(12):1793-1794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加用红花黄色素100mg,连用14d;治疗组除上述药物外,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240mg,连用14d;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7及14d时均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3d治疗组评分开始减少,第7天及14天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很好的疗效,马来酸桂哌齐特是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效的神经保护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用巴曲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120例脑梗死的患者分为联用组(巴曲酶加依达拉奉)、巴曲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联用组治疗后各时期ND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及巴曲酶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巴曲酶联用能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奥扎格雷钠联合丹红注射液,70例)和对照组(丹红注射液,70例),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9% (65/70),优于对照组的75.7% (5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5.4±2.4)分,优于对照组的(8.7±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单用丹红注射液效果明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成都市慢性病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独的奥扎格雷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8.3%(60/59),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3.3%(60/50),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且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常规给予丹参注射液和胞二磷胆碱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较对照组好,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具有抗血栓、改善微循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脑缺血细胞的作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和血浆内皮素(ET-1)的作用。方法:将2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120例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13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甘露醇、胞二磷胆碱、维脑路通及口服脑复康、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从首日加服养血清脑颗粒(每袋4g,每次1袋,每日3次),连用8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和ET-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93%,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总显效率(64%)显著高于对照组(30%)(P<0.01)。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凝血因子-Ⅰ在用药后均明显下降,但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治疗8周后,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血浆ET-1水平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治疗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能与养血清脑颗粒能降低血细胞比容和全血黏度有关,调控血管活性物质可能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