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褪黑素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45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5只)、脑缺血再灌注组(20只)、褪黑素干预组(20只);脑缺血再灌注组和褪黑素干预组根据时间点第6小时、第1天、第3天、第7天分为4个组,每组5只。采用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采用HE染色检测脑组织的病理改变,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观察大鼠脑组织内c-fos表达情况。结果在脑缺血再灌注组的各时间点的HE染色显示,胶质细胞呈现程度不一的增生,神经元出现坏死;褪黑素干预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胶质细胞增生及神经元的坏死。在TUNEL染色凋亡检测中,脑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的神经细胞凋亡升高;褪黑素干预组各时间点的细胞凋亡数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 <0.05)。在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检测中,脑缺血再灌注组c-fos表达增加,在第1天时达到高峰,之后表达逐步降低;在褪黑素干预组,c-fos表达趋势与缺血再灌注组一致,但表达水平比缺血再灌注组相应时间点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褪黑素能够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损伤,降低c-fos的表达,表明褪黑素可能通过调控c-fos的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是T细胞的一种重要亚群,对于维持机体免疫自稳、防止自身免疫病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免疫炎性反应贯穿于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脑缺血及缺血后的再灌注所引发的免疫炎性反应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Treg细胞作为负性免疫调节作用细胞,能够明显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局部炎性反应,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CD4+CD25+Treg细胞在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脑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对实验鼠分组进行全脑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再灌注, 半定量法观察海马区神经元受损情况。结果 实验组四血管阻断3 分钟( 预处理) 后海马区神经元受损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 天间隔6 分钟全脑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元受损较其他组明显减轻。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与全脑缺血预处理时间, 后续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间及两者间的时间间隔有关。  相似文献   

4.
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4血管闭塞法建立SD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给予葛根素干预,于缺血再灌注后6、24、72 h、5、7 d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数目、形态变化和bc1-2表达.结果 (1)脑缺血再灌注后6、24 h海马CA1区神经元未见明显死亡,再灌注后72 h、5、7 d葛根素组神经元存活数目显著高于无药物干预的再灌注组;(2)葛根素组与再灌注组比较各时间点bc1-2表达均明显增多;(3)葛根素组与再灌注组神经元存活数目与bc1-2阳性细胞数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延缓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葛根素上调抗调亡基因bc1-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褪黑素具有显著抗衰老作用,其主要机制包括自由基清除和线粒体保护,褪黑素水平的下降可能是人体衰老的表现。此外,研究证实褪黑素具有降脂、降压和减重作用,可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在缺血性卒中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褪黑素抗衰老、预防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和改善卒中预后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目前很多体内体外的实验研究了新型抗癫药物的脑保护机制,本文将脑缺血和癫对脑的损伤机制以及新型抗癫药物的脑保护作用进行综述。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机体器官缺血一定时间后再恢复血液灌注,组织损伤反而进行性加重。目前关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有若干学说:(1)氧的自由基大量生成学说;(2)钙超载学说;(3)兴奋性氨基酸大量释放学说;(4)能量代谢障碍及酸中毒学说;(5)还有内皮素的作用、NO的合成等。这些学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不可分、互相联系的。动物实验已经证实[1],在脑缺血的极早期,局部神经元…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脑组织的病理变化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Zea longa线栓法创建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原位寡核酸分子杂交检测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脑的不同区域BDNF mRNA的表达,图像分析BDNF的间接定量水平。结果 (1)脑缺血和脑缺血再灌注均可导致BDNF mRNA在脑的广泛区域表达活跃;(2)损伤过重反而抑制BDNF mRNA的表达;(3)BDNF mRNA的表达具有组织差异性;(4)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BDNF mRNA的表达水平即明显增加,12h达高峰。结论 BDNF的提高是一种保护性反应,脑缺血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可以导致BDNF mRNA在脑的广泛区域表达水平明显提高,表达水平与局部神经元的抗损伤能力呈正相关,与病理改变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牛磺酸(Tau)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全脑保护作用。方法应用血栓栓塞法制作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研究神经元核周体损伤。应用免疫组组化学方法检测大鼠类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微管相关蛋白tau—1表达,定量研究轴突和少突胶质细胞损伤。结果牛磺酸能减小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核周体损伤体积(P<0.01),保护灰质。牛磺酸能减小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脑组织总的APP分数(P<0.01)和含tau—1免疫反应阳性少突胶质细胞体积(P<0.01),对轴突和少突胶质细胞有保护作用。结论牛磺酸可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缺血区灰质和白质的损伤,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全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组织缺血一定时间后,再恢复血液灌注,脑组织细胞损伤反而进一步加重,称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通过多种机制对神经元造成损害,使神经元凋亡。目前,脑卒中的治疗主要使用脑保护药物,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主要通过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神经元保护等措施来减轻神经元的损伤。具体药物包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丁苯酞干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点脑组织中热休克蛋白10(HSP10)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丁苯酞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作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和NSE免疫组化染色神经元,观察脑组织的形态变化和记数各组神经元数目;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丁苯酞干预组大鼠脑组织HSP10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丁苯酞干预组及缺血再灌注组HSP10表达水平于再灌注后6h开始上调,3d达到高峰,丁苯酞干预组各时间点HSP10阳性表达指数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干预组脑组织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丁苯酞可能通过上调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HSP10的表达,从而抑制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减少神经元死亡,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脑缺血与COX-2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缺血冉灌流后损伤,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机制,炎症反应在缺血性继发性脑损伤与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环氧化酶-2(COX-2)及其代谢产物可通过对脉管系统、血脑屏障和神经元本身的损伤,参与脑缺血再灌流后损伤的机制。本文就COX-2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GLP-1受体激动剂Exendin-4腹腔给药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所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术前1 h腹腔注射Exendin-4,MCAO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免疫荧光观察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生存数量及检测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Exendin-4能够保护由于MCAO再灌注后所致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了脑梗死体积,降低皮层凋亡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抑制神经元凋亡。结论 Exendin-4可以对MCAO再灌注所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该作用是通过抑制凋亡蛋白的产生,从而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活化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和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的影响、抑制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72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PACAP治疗组。缺血开始时治疗组静脉注射PACAP 2.5μg。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处死取脑,进行HE染色、p-JNK免疫组化染色和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结果不同时间点PACAP组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较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减轻。缺血再灌注对照组p-JNK分别在2、48h成2次表达高峰,凋亡细胞较多;PACAP组再灌注后pJNK表达下降,凋亡细胞减少。结论PACAP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抑制细胞凋亡.部分依赖于其可下调p—JNK表达。  相似文献   

14.
γ-氨基丁酸(GABA)类药物可治疗脑缺血后谷氨酸(EAA)大量释放引起的神经元损伤.我们观察γ-羟基丁酸(GHBA)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EAA含量的影响及其与脑梗死体积和脑水肿的关系,研究GHB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脑缺血再灌注后XIAP与Smac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XIAP与Smac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Wis-tar雄性大鼠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内XIAP与Smac蛋白表达,应用尼氏染色及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死亡情况。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后半暗带区神经元内XIAP蛋白表达在再灌注后6h增高,12h表达最多,在48h趋于正常;再灌注6h胞浆中Smac免疫阳性细胞增多,24h表达最多,并且胞浆和胞核都着色,72h降至正常。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能诱导XIAP与Smac基因表达,XIAP水平的早期增高是机体对脑损伤所作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而Smac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SD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暗回避反应法测定学习记忆能力,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海马CA,区的bcl-2阳性细胞数、凋亡细胞数的动态变化。结果 (1)与再灌注组相比,葛根素组大鼠潜伏期明显延长;(2)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bcl-2蛋白的表达随再灌注时间不同而变化,缺血20min后再灌注24h达高峰,葛根素组bcl2蛋白的表达于相应的时间点明显增多;(3)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损伤在再灌注72h损伤最重,葛根素组可减少相应时点神经细胞凋亡数。结论 葛根素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bcl-2基因表达从而抑制或延迟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肉苁蓉总苷(GCs)对脑缺血再灌注所致清醒小鼠海马CA1区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结扎小鼠右侧颈总动脉建立脑缺血及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态观察GCs对脑缺血3小时再灌注24及48小时两个时点脑梗死范围百分比、脑缺血3小时再灌注24小时海马CA1区脑组织病理变化及脑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结果 脑缺血及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范围百分比明显增加;海马CA1区脑细胞密度降低,细胞皱缩明显,胞浆染色较深,核染色质凝聚,凋亡神经细胞明显增多;与缺血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损伤加重。GCs可促进上述各项指标的恢复,显著降低脑梗死范围百分比,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抑制脑细胞凋亡。结论 GCs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及抗脑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YVAD-FMK(Caspase-1抑制剂)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态测量脑组织中IL—1β含量、脑含水量及血清NSE含量的变化以及YVAD-FMK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YVAD-FMK能够减少脑组织IL-1β的含量,减轻脑水肿及能显著降低血清NSE升高的幅度。结论:YV4D-FMK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损伤具有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雌二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脑保护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神经细胞损伤变化,TTC染色测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bel-2阳性表达。结果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雌二醇用药组大鼠脑标本光镜下细胞损伤变性程度轻.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0.01),bel-2阳性细胞数明显上升(P〈0.01)。结论雌二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雌二醇可通过促进bcl-2的上调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处理大鼠海马区神经元p38MAPK表达变化,探讨脑缺血后处理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将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组(IR组)、脑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Sham组只切开头部皮肤不电凝,分离颈总埋线不夹闭。IR组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4-VO)法制作全脑缺血大鼠模型,缺血时间20min;IpostC组于IR组恢复再灌注前给予再灌注15s/缺血15s,重复3次处理。每组又按恢复再灌注后6h、24h、48h、72h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大鼠)。应用光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区磷酸化p38MAPK表达情况。结果 IR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结构损伤严重,各时间点神经元坏死率增加,神经元磷酸化p38MAPK表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IpostC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结构损伤明显改善,各时间点神经元坏死率下降,神经元磷酸化p38MAPK表达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后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38MAPK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