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制具有优良机械力学性能的口腔种植用羟基磷灰石(HAp)-氧化锆(ZrO2)复合陶瓷。方法按照HAp∶ZrO2体积比分组(A组4∶6,B组5∶5),运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HAp-ZrO2复合陶瓷。测定各组瓷块的体积密度、三点弯曲强度、断裂韧性及硬度;比较各组试件的机械性能差异。结果A组和B组陶瓷体积密度分别为(4.87±0.03)g/cm3和(4.57±0.05)g/cm3,陶瓷相对密度分别为99.47%和99.13%;表观气孔率分别为(3.74±1.5)%和(2.54±1.1)%;上述数值与理论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A组陶瓷的弯曲强度、硬度明显大于B组:(598±65)MPavs(442±31)MPa,(9.7±0.1)Gpavs(9.5±0.1)Gpa(P均<0.0.1);两组断裂韧性相近:(2.6±0.2)MPa.m1/2vs(2.5±0.2)MPa.m1/2(P>0.0.5)。结论Hap-ZrO2复合陶瓷中随着Hap组分含量的增加及ZrO2含量的减少,其机械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试树脂粘固剂不同厚度对CAD/CAM陶瓷断裂韧性值的影响,以期对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分别制作12 mm×14 mm×2 mm的CAD/CAM陶瓷和树脂片,用树脂粘固剂进行粘接,分为3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瓷-树脂片间无粘固剂;第2组的瓷-树脂片间粘固剂厚度约为50μm,第3组的瓷-树脂片间粘固剂厚度100μm。用维氏硬度仪测试硬度和断裂韧性,并进行Weibull分析。结果:3组样本的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断裂韧性分别为(1.02±0.11)MN/m3/2,(0.99±0.10)MN/m3/2和(0.97±0.14)MN/m3/2,第3组低于第1组(P<0.05),第2组断裂韧性Weibull分布模数最高,第1~3组的特征断裂韧性值分别为1.08、1.04和1.03MN/m3/2。结论:树脂粘固剂厚度能影响陶瓷的断裂韧性值,提示临床操作应该控制粘固剂的厚度,避免过厚。  相似文献   

3.
牙科ZrO2(3Y)/Al2O3纳米复合陶瓷材料的研制及其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制新型口腔修复用纳米复合全瓷材料并探讨其力学性能。方法:将纳米ZrO2(3Y)粉体以不同体积百分比加入微米级Al2O3粉体中,测试不同纳米 粉含量对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添加10%(V/V)ZrO2(3Y)粉体时试样力学性能最佳,其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为(424.43±30.30)MPa和(4.31±0.30)MPa m1/2。 结论:添加10%(V/V)ZrO2(3Y)纳米粉的纳米复合陶瓷, 其力学性能可以满足口腔修复需要,添加过量纳米粉反而使试样力学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烧结温度对氧化锆陶瓷的机械性能及可加工性能的影响.方法纳米级氧化锆(ZrO2)粉体,由3mol%氧化钇(Y2O3)稳定,经干压成型,于800℃~1300℃之间,间隔50℃烧结,测试不同烧结温度瓷块的密度、硬度和断裂韧性并测算可加工性能.结果800℃~1300℃温度范围内,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氧化锆陶瓷的密度、硬度和断裂韧性均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在所设定的温度范围内,纳米3mol%Y2O3-ZrO2粉体在1200℃基本完成烧结(>99%理论密度),当烧结温度为900℃时瓷块的可加工指数达到最高,显著优于其它各温度段(P<0.05).结论纳米氧化锆粉体能在较低的烧结温度达到完全致密;通过对3mol%Y2O3-ZrO2粉体烧结温度的控制可以调节氧化锆瓷块的机械性能和可加工性,降低加工成本满足牙科CAD/CAM加工所需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钢丝张力带与钢缆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4年3月收治髌骨骨折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钢缆张力带组(A组,34例)和钢丝张力带组(B组,34例)。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首次锻炼时间明显缩短[(88.16±24.43)d vs.(94.63±19.82)d,(7.62±1.47)d vs.(9.36±2.60)d,t=2.09,3.40,P<0.05];A组、B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4.1%(32/34)和88.2%(30/3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3,P>0.05),但A组髌骨骨折功能评分高于B组[(27.47±1.44)分vs.(25.73±1.92)分,t=4.23,P<0.05);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9%(2/34)低于B组23.5%(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P<0.05)。结论钢缆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固定效果可靠,术后膝关节活动早、并发症少,可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3 mL/s及2 mL/s注射流率下正常胰腺、主动脉强化的群体特征及个体差异.方法:选取胰腺正常的患者67例并随机分为A组(35例,采用3 mL/s的注射流率)和B组(32例,采用2 mL/s的注射流率),分别行胰腺层面的系列同层动态增强CT扫描,获得每个病人胰腺、主动脉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比较两组胰腺、主动脉平均强化峰值及达峰值时间,并分别探讨两组胰腺、主动脉强化的个体差异.结果:A,B组胰腺强化峰值分别为(75.7±17.0)Hu和(66.5±16.0)Hu,主动脉强化峰值分别为(226.2±35.2)Hu和(182.8±32.8)Hu,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A,B组胰腺强化达峰值时间分别为(43.9±6.6)s和(55.2±5.0)s,主动脉强化达峰值时间分别为(35.4±4.5)s和(48.0±3.7)s,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A组胰腺、主动脉达峰值强化时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5.0%和12.7%,B组胰腺、主动脉强化达峰值时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2%和7.7%,A组均高于B组;A,B两组胰腺最佳强化时相时间窗宽度分别为(9.7±4.5)s和(13.7±3.6)s.结论:采用3 mL/s的注射流率胰腺和主动脉强化较2 mL/s更好,峰值强化时间提前,而个体差异更明显,最佳强化时间窗缩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氯胺酮联合应用咪唑安定麻醉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在氯胺酮或氯胺酮-咪唑安定麻醉下制备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4 h行神经病学评分、2 4 h测量梗塞体积、3d进行TU NEL染色检测半暗带内的细胞凋亡。结果 在氯胺酮-咪唑安定组和氯胺酮组间,神经病学评分(1.74±0 .5 2 vs 1.5 7±0 .6 5 )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 ,但氯胺酮-咪唑安定组大鼠的脑梗塞体积和半暗带内凋亡细胞密度明显低于氯胺酮组大鼠〔梗塞体积:(2 4 .1±4 .6 3) % vs (38.4 8±4 .18) % ;凋亡细胞密度:(178±2 3) / mm2 vs(2 5 8±15 ) / mm2 ,P<0 .0 5〕。结论 氯胺酮麻醉中联合应用咪唑安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吡格列酮对内皮祖细胞增殖、凋亡及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吡格列酮对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凋亡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正常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和B,C,D组[吡格列酮组剂量依次为10,20,40 mg/(kg·d)],灌胃处理10 d后断颈处死,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经鉴定后证实为EPCs. 每组细胞培养4 d后消化、计数并用完全培养液培养. 24 h后检测NO生成量,3 d后检测凋亡情况,7 d后检测增殖能力. 结果:与A组相比,B,C,D组EPCs增殖能力明显增高[B,C,D组A490 nm分别为(0.423±0.004), (0.680±0.008), (0.443±0.005) vs A组A490 nm (0.143±0.006), P<0.01];凋亡程度降低[B,C,D组分别为(32.8±0.8)%, (30.9±2.3)%,(33.0±3.9)% vs A组(40.1±1.1)%, P<0.01];培养上清中NO浓度显著提高[B,C,D组分别为(29.2±3.7), (41.0±7.7), (28.7±6.4) μmol/L vs A组(18.9±1.4), P<0.05];与C组相比,B组和D组促进EPCs增殖能力弱(P<0.01),培养上清中NO浓度相对低(P<0.05). 结论:不同浓度吡格列酮均能提高EPCs数量和功能;20 mg/(kg·d)吡格列酮对EPCs的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量3种消毒剂浸泡过的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机械性能,了解消毒剂对树脂基托机械性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制备80 mm×15 mm×4 mm丙烯酸树脂试样40个,随机分成A、B、C、D 4组,每组10个,分别浸泡于1:200"84"消毒液、体积分数为0.1%的过氧乙酸、体积分数为2%的戊二醛消毒液和蒸馏水中,30 min后从每组取出5个(共20个)试样为组1,分别测试每组树脂基托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取出每组中的另外5个(共20个)为组2,测试其冲击强度.结果:1:200"84"消毒液、体积分数为0.1%的过氧乙酸、体积分数为2%的戊二醛3种消毒液浸泡前后,反映材料机械性能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及冲击强度3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与蒸馏水浸泡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基丙烯酸树脂在1:200"84"消毒液、体积分数为0.1%的过氧乙酸、体积分数为2%的戊二醛中浸泡30 min,其机械性能均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贴壁法体外培养扩增大鼠骨髓MSC,利用携带GFP基因的慢病毒液对骨髓MSC进行转染;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A?B?C?D?E五组,A,B两组高氧暴露7 d后经尾静脉分别注射(1 × 105 /只和1 × 104 /只)骨髓MSC,C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D?E两组为空气组,分别注射骨髓MSC和PBS,观察骨髓MSC在大鼠肺组织的分布情况?大鼠的体质量增长?肺系数?放射性肺泡计数(RAC)及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A?B?D组肺组织中均可见GFP+ 细胞;MSCs干预3?7 d,A,B两组GFP+ 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高于D组(31.3 ± 2.6% vs. 11.8 ± 1.3%,A组 vs. D组, 22.7 ± 1.3% vs 11.8 ± 1.3%, B组 vs. D组,P < 0.05);A组治疗第3?7?14天GFP+ 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高于B组,P < 0.05;A?B两组治疗后体质量增长加快(66 ± 9 g vs. 48 ± 7 g,A组 vs. C组, P < 0.05),肺系数降低(2.26 ± 0.23% vs. 2.9 ± 0.4%,A组 vs. C组, P < 0.05),RAC值明显增加(9.2 ± 0.7 vs. 7.4 ± 0.4,A组 vs. C组, P < 0.05),肺部炎性反应减轻;A组对高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优于B组,P < 0.05?【结论】 两种剂量的骨髓MSC均可以减轻高氧肺损伤,高剂量组对高氧肺损伤的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