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2月2~005年8月,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46例。结果治疗狭窄动脉共48根,技术上全部成功,狭窄程度由原来的(65.2±10.9)%下降至(9.6±4.6)%,无一例死亡,围手术期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6.5%),随访(8.0±6.1)个月,颈部动脉超声检查无再狭窄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症状性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8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1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椎动脉颅外段狭窄9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4例,基底动脉狭窄3例.结果 28例患者支架成形术均获成功,术后狭窄率<15%,28例患者术中未发生脑血管痉挛,其中1例患者发生偏身感觉障碍,1例术后两周发生脑出血死亡.结论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症状性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1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通过临床症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其疗效,并随访3~18个月。结果21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平均狭窄程度从术前的狭窄率为(77±12)%下降到治疗后的狭窄率为(15±4)%。术后无颅内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例有新的TIA发作,但无新的脑梗死,DSA复查15例发现2例再狭窄其狭窄率均约50%但无症状。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一个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陈渊  钟维章  罗永坚  肖继东  陈志 《广西医学》2011,33(12):1595-1597
目的 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35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包括NIHSS、mRS评分)、手术安全性及随访期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卒中发生率、病死率.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94.3%(33/35),术前动脉狭窄(74.1±9.8)...  相似文献   

5.
药物及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性研究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及远期疗效.方法 收集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76例,其中35例进行颅内动脉血管腔内支架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成形术和支架成形术),另外41例患者为单纯应用药物治疗组.观察两组病例在3年内的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及反复发生脑缺血的发生机率.结果 支架治疗组:治疗前责任病变血管的狭窄率为(78±10)%,治疗后的狭窄率为(10±8)%.在治疗后随访的6个月、1年及2年,2年随访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及短暂脑缺血(TIA)的复发病例1例(2.857%);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41例)2年内有11例发生缺血事件(占31.70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它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在短期疗效方面有明显的优越性,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血管内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短中期疗效以及手术并发症防治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9月至2007年3月采用支架辅助血管内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率>50%),评估术后即刻治疗效果,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死亡率.术后每3个月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1次,评估卒中发生、症状改变情况及再狭窄情况.结果 ①114处成功置入支架,2处因椎动脉颅内段极度迂曲,支架无法到位,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技术成功率为98.3%;血管狭窄率由术前的(84±8)%,下降至术后的(8±7)%.②术后1周6例(5.2%)患者出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2例死亡(1.72%).③64例患者获得3~54个月的随访,平均(18±11)个月.其中2例(3.1%)死亡;8例(12.5%)发生再狭窄.结论 采用血管内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但支架术后短中期并发症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 应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防治颅外脑血管狭窄患者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5年6月~2009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对280例颅外脑血管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中颈内动脉180例,锁骨下动脉下48例,椎动脉84例;症状性狭窄178例,其中62例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16例表现为脑梗死,非症状性狭窄102例。观察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效果、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并观察远期预后。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1月内发生脑缺血事件4例(1.43%);过度灌注7例(2.5%),心肌梗死1例(0.35%),颈动脉窦反应延长21例(7.5%);无造影剂相关肾病、脑出血及围手术期死亡发生。在平均44.3个月的随访中,支架内再狭窄14例(4.49%),颈内动脉支架6例(3.33%),椎动脉支架5例(5.95%),锁骨下动脉支架3例(6.25%);远期缺血事件共发生17例(6.07%),其中颈动脉系统14例(82.4%),随访期内无脑出血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防治颅外脑血管狭窄患者缺血性卒中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3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37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14处,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3处,大脑中动脉狭窄3处,椎动脉颅外段狭窄13处,椎动脉颅内段2处,锁骨下动脉2处。结果本组33例患者行37处支架置入术,其中成功置入35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4.59%;1例手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1例手术中并发造影剂过敏,1例手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脑血管并发症,并探讨其相关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365例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情况。结果:29例(7. 92%)出现术后脑血管并发症,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产生术后并发症的相对较高。结论: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脑血管并发症表现形式多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血管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适应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13例经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进行治疗。结果13例患者术前狭窄为(76.15±15.11)%,术后狭窄为(3.69±3.04)%。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术后无缺血性脑卒中发作,随访8-12个月,10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偶尔有头晕,1例症状改善(DSA显示多段狭窄,左侧大脑后动脉闭塞,小脑后下动脉显影差)。结论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内科治疗无效时,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可以缓解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脑缺血症状,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