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灰枣为原料制作灰枣酒。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发酵温度、酵母添加量、pH值为自变量,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酒精度为评价指标,设计L_9(3~3)正交试验,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灰枣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灰枣酒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发酵温度为22℃,酵母添加量为0.4%,pH值为3.4。此时灰枣酒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酒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2.
以河北涉县产无核黑枣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黑枣果酒发酵工艺条件。用白砂糖将黑枣汁还原糖含量调整至20%,在发酵菌种及其接种量、发酵初始pH值、发酵温度、发酵时间4个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发酵初始pH值、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为影响因子,以黑枣果酒的酒精度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黑枣果酒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安琪黄酒高活性酵母添加量0.2%、发酵初始pH 3.5、发酵温度27.0℃、发酵时间9 d,在此优化条件下,黑枣果酒的酒精度为15.37%vol。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宣木瓜和糯米为主要原料,采用补料发酵工艺酿造宣木瓜糯米酒。筛选合适的酒曲和酵母,在此基础上设计Box-Behnken实验优化宣木瓜糯米酒发酵工艺条件,考察发酵温度、酵母添加量和初始p H对宣木瓜糯米酒酒精度和出酒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酒曲3号适用于糯米糖化,获得的还原糖含量和糖化酶活力较高;酵母2号适用于宣木瓜糯米酒的发酵,其出酒率达到32.8%。经响应面实验优化得到的宣木瓜糯米酒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17.9℃,发酵p H为4.50,酵母添加量为0.22 g/kg,在此条件下宣木瓜糯米酒酒精度为19.6%vol,出酒率可达45.3%。  相似文献   

4.
以碎米为原料,在传统工艺基础上,添加魔芋制作米酒,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魔芋粉添加量、酒曲添加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等因素对米酒感官品质的。结果表明,魔芋米酒最佳制作工艺为魔芋粉添加量4.0%,酒曲添加量1.0%,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2 h,在该条件下制作的魔芋米酒总糖含量为325.68 mg/m L,p H值3.2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40%,酒精度5.47%。  相似文献   

5.
红枣汁酒精发酵工艺参数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红枣汁酒精发酵规律,以清涧木枣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红枣汁酒精发酵中的初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原汁初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酒精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接种量影响不显著(P>0.05);各因素对酒精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初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接种量。优化出枣醋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初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发酵温度31℃、酵母菌接种量0.8%、发酵时间43h,此条件下酒精度为9.6%以上。通过验证实验可知,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于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以黄果梨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半甜型果酒的制备工艺。试验以发酵温度、初始糖添加量、菌种接种量、发酵时间为自变量,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并对黄果梨果酒发酵过程中总糖、还原糖、酒精度、糖度、VC、黄酮、多酚、总酸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果梨果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8 ℃、初始糖添加量25%、菌种接种量0.05%、发酵时间7 d。该优化条件下黄果梨果酒酒精度13% vol,总糖含量28 g/L,感官评分为92。黄果梨果酒发酵过程中,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液体系的糖度、总糖含量持续下降;酒精度、总酸含量持续上升;还原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随着酒精度的增大,黄酮、多酚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VC 含量出现先下降后上升随后下降的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山楂为原料,比较了不同料液比、不同浸提温度、不同浸提时间对山楂成分的影响,以及酵母菌添加量、二氧化硫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液初始p H对发酵结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山楂果酒的发酵优化条件:酵母接种量为0.02%,发酵温度为23℃,发酵液初始p H为3.5。此条件下发酵山楂酒的酒精度为10.9%,感官评分为88。最后探讨了澄清降酸处理对山楂酒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高粱为主要原料,大曲和蜂蜜为辅助原料,利用单因素实验方法,以酒精度和还原糖含量为指标,确定了食醋酒精发酵阶段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大曲添加量为60%,蜂蜜添加量为10%;发酵时间为7d,发酵温度25℃~30℃,酵母接种量为2×107个/g,初始pH值为4.5最佳发酵参数,经验证试验,最终得到的酒精度为7.38%vol。  相似文献   

9.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块菌酒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温度、p H、酵母添加量、通气量对块菌酒发酵产酒精度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以酒精度作为响应值,对发酵的最佳参数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响应面法获得的发酵最佳参数为p H 4.36,发酵温度31.8℃,酵母菌添加量3.59%,通气量最多为2次/d,由回归方程可计算出在此参数下块菌酒发酵产酒精度的理论值为11.6%vol。  相似文献   

10.
以诺丽果为原料研究诺丽果酒的酿造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初始p H、酵母接种量、初始糖度、SO_2添加量和发酵温度对果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诺丽果酒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 H 6.5,酵母接种量0.6 g/L,初始糖度20°Bx,SO_2添加量60 mg/L,发酵温度25℃,在此条件下发酵得到的诺丽果酒酒精度为12.52%vol,感官评分为88分,酒体呈棕红色,果香浓郁。  相似文献   

11.
采用液态发酵法,以壶瓶枣为原料,酒精度及总酸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优化酒化、醋化阶段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酒化阶段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7%、酵母菌接种量0.3%、发酵温度28.5℃;醋化阶段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初始酒精度8%、巴氏醋酸菌接种量3.5%、发酵温度36.5℃。在此优化条件下酿制的壶瓶枣醋总酸含量可达4.9g/dL。  相似文献   

12.
以芋头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低度芋头酒清汁发酵生产工艺。结果表明,发酵液p H、发酵温度和酵母接种量是影响芋头酒品质的主要因素,初始糖度为次要因素。芋头酒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液p H3.5,酵母接种量5%,发酵温度24℃,初始糖度14%。最终制得的低度芋头酒酒精含量7%,色泽淡黄、澄清透亮、甘甜香醇。  相似文献   

13.
固定化酵母生产樱桃果酒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固定化酵母生产樱桃酒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以酒精得率和相关质量指标进行品质评价,采用固定化酵母,研究初始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酵母添加量、发酵温度、pH等对樱桃果酒生产工艺的影响。并得到固定化酵母生产樱桃果酒工艺研究的最佳工艺条件:pH 5,发酵温度25℃,固化酵母添加量6%,初始果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5%。在此条件下,樱桃果酒的酒精提取量达14.8%。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新鲜的柚子果肉为主要原料,经打浆、酶解、调整糖度后加入葡萄酒酵母发酵酿制柚子酒。首先通过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的初始糖浓度、酵母接种量、发酵周期对柚子果酒的酒精度和感官评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用L_9(3~4)正交表进行正交实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糖浓度21°Bx、p H4.0、酵母接种量0.06%、发酵温度30℃、发酵周期5 d。采用以上工艺生产的产品外观澄清透亮、酒香浓郁、口感纯正,产品各项指标均符合GB/T 15038-2006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四川特色水果耙耙柑为原料,分别研究发酵时间、酵母添加量、初始加糖量和发酵温度对耙耙柑果酒品质的影响,并通过前处理优化试验、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工艺。结果表明,耙耙柑果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6 d,酵母添加量0.02%,初始加糖量12%,发酵温度24℃。此发酵条件下,耙耙柑果酒感官评分为80.25分,总糖为4.7 g/L,总酸为5.24 g/L,酒精度为11.05%vol,透光率为75%,可溶性固形物为5.6%。通过本研究,为耙耙柑果酒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云南元阳红米为原料,采用半固态发酵的方式酿造红米水酒,并通过产酒量、酒精度、pH值、总酸、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总酚等指标和感官评价的测定结果对不同发酵条件下的水酒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酒曲添加量,28℃下糖化24 h,30℃下发酵3 d为红米水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此时红米水酒的感官评分高达91.7分,产酒量175.5 mL/100 g,酒精度10.3%vol,pH 4.1,总酸含量10.0 g/L,还原糖含量108.4 g/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9%,蛋白质含量17.6 mg/mL,总酚含量0.4 mg/mL,理化指标均符合标准的要求;香气浓郁,口感醇厚,同时具有一定营养价值,为红米水酒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河北涉县产无核黑枣为原料,对黑枣果酒发酵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酒精度、总酸、蛋白质、脂肪、VC、多酚等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黑枣果酒香气主要成分。结果表明,黑枣果酒发酵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蛋白质、脂肪、VC的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变化而降低,而酒精度、总酸的含量却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在发酵初期多酚含量略有增加,随后缓慢下降并保持稳定的水平。黑枣果酒香气成分中鉴定出匹配度较高的18种化合物,包括烷烃类物质9种、酯类物质8种和1种羟胺物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7):168-172
以酒精度为指标,研究了酵母接种量(A)、SO2添加量(B)、pH起始值(C)和Nisin添加量(D)对蓝莓果酒前期发酵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蓝莓发酵果酒酒精度的重要因子依次为D A BC,A和D因子对蓝莓果酒酒精度均有极显著(P 0.01)的影响,发酵蓝莓酒酒精度随着Nisin加入量的增大呈极显著地增大(P 0.01)。Nisin添加量是影响果酒酒精度的决策因子,添加SO_2不构成果酒酒精度波动的限制因子。最佳工艺组合为,酵母接种量0.12%,添加50 mg/kg SO_2,起始pH为3.20,添加0.10%Nisin,发酵7 d后酒精度为4.0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28.4%。  相似文献   

19.
发酵型枸杞酒是以枸杞为原料酿造的低度保健类果酒。枸杞酒在发酵过程中存在枸杞原料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影响枸杞的有效利用和酒的品质。通过添加酶制剂的方法来分解枸杞原料中难以被酵母利用的多糖,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制剂中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葡聚糖酶的添加量分别是0.2%、0.4%和0.2%。复合酶制剂添加至枸杞含量为15%的枸杞浆中,在最适温度为30℃,酶解4h后,其还原糖含量达到85.63g/L。跟酶解前相比,还原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分别比初始提高了259%和324%,同时酶解后香气总和为13.46mg/L,是酶解前的1.04倍,增加了枸杞酒的果香味。  相似文献   

20.
黑果腺肋花楸果醋饮料的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为原料,经过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工艺;酒精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 H4,酵母接种量0.02%,发酵温度26℃,此时酒精度为8.30%;醋酸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酒精度6%,醋酸菌接种量1.2%,发酵温度34℃,此时的总酸含量为66.02 g/L;黑果腺肋花楸果醋饮料最佳调配配方为:原果醋添加量10%,白砂糖添加量100 g/L,柠檬酸添加量0.8 g/L,此条件下得出黑果腺肋花楸果醋饮料的感官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