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宫颈脱落细胞HPV E6/E7 mRNA定量检测结果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浙江萧山医院接诊的228例因宫颈疾病就诊的妇女为研究对象,均接受TCT、HPV DNA分型检测和HPV E6/E7mRNA定量检测。部分患者接受阴道镜病理检查,对比不同TBS分级及病理诊断结果患者的E6/E7 mRNA表达水平和HPV DNA检测结果。结果 TCT检出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或恶性细胞(NILM) 135例、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23例、宫颈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 9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29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23例、宫颈鳞状细胞(SCC) 9例。在TBS标准下,NILM患者的HPV DNA阳性率显著高于HPV E6/E7 mRNA (P0. 05); ASCUS、ASC-H、LSIL、HSIL、SCC患者的HPV DNA阳性率与HPV E6/E7 mRN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宫颈炎症/正常5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20例、CINⅡ级52例、CINⅢ级51例、宫颈癌19例。宫颈炎/正常患者的HPV DNA阳性率显著高于HPV E6/E7 mRNA (P0. 05); CINⅠ~Ⅲ级及宫颈癌患者的HPV DNA阳性率与HPV E6/E7 mR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HPV DNA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灵敏度及诊断符合率与HPV E6/E7mRNA检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但HPV E6/E7 mRNA检测的诊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HPV DNA检测(均P0. 05)。结论 HPV E6/E7 mRNA表达与宫颈癌变密切相关,HPV E6/E7 mRNA定量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其可作为宫颈病变筛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的存在状态及P16表达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16例仅HPV16亚型阳性的宫颈脱落细胞学标本,按细胞学诊断结果分为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或恶性细胞(NILM)40例,非典型鳞状细胞-诊断意义不明(ASCUS)53例,非典型鳞状细胞-不排除上皮内高度病变(ASC-H)35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2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0例和鳞状细胞癌(SCC)16例。HPV的分型检测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PV16的E2和E6基因,根据E2/E6比值判定HPV16 DNA的存在状态,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16表达。结果:①确定0.77为荧光定量PCR区分游离型和混合型HPV16的界值。②HPV16整合发生率与不同程度的宫颈病变有关,并且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整合发生率呈上升趋势。③宫颈脱落细胞P16表达阳性率与病变程度及HPV16整合发生率呈正相关(γ=0.938,0.956 P<0.05)。结论:HPV16整合型及P16阳性表达预示宫颈病变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PV E6/E7 mRNA检测在分流HPV16/18阳性病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6年8月,在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进行常规新柏氏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TCT),且HPV16和/或18检测阳性,并且NILM患者在18个月内及TCT结果异常患者在6个月内进行阴道镜检的剩余TCT标本172例(未见上皮内细胞病变34例、ASCUS/LSIL: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轻度增生;HSIL/SCC: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鳞状细胞癌53例),其中具有组织学结果的患者135例。采用QuantiVirus~(TM)HPV E6/E7 mRNA技术检测剩余TCT标本中HPV E6/E7 mRNA表达水平。结果 E6/E7 mRNA在NILM组、ASCUS/LSIL组、HSIL/SCC组的阳性率分别为44.1%、65.9%、83.0%。HSIL/SCC组mRNA阳性率高于NIL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其他2组间mR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6)。结论 E6/E7 mRNA将有助于HPV16和/或HPV18 DNA阳性患者的分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mRNA检测对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24个月内疾病进展的预测价值,为ASCUS患者的分流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妇科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为ASCUS患者476例,比较不同宫颈病变组织活检HPV E6/E7mRNA及HPV DNA阳性检出差异,以及对随访12、24个月时宫颈活检病理≥HSIL的预测效能。结果:在慢性炎症及LSIL中HPV DNA的阳性率高于HPV E6/E7mRNA的阳性率(P0.05),在HSIL及宫颈癌中的阳性率HPV E6/E7mRNA与HPV DNA无差异(P0.05);HPV E6/E7mRNA检出HSIL及以上病变的特异性(40.5%)及阳性预测值(23.7%)高于HPV DNA(19.0%、18.4%)(P0.001),HPV E6/E7mRNA与HPV DNA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无差异(P0.05)。初次HPV E6/E7mRNA与HPV DNA检测对12、24个月时宫颈活检病理≥HSIL均具有预测效能(P0.001),但12个月时预测效能更好,且HPV E6/E7mRNA优于HPV DNA。结论:HPV E6/E7mRNA检测能更好区别ASCUS患者高级别病变,对12个月内疾病进展的预测效能优于HPV DNA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宫颈液基细胞学(LCT)检查剩余标本组织块中P16蛋白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MP3)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其用于宫颈病变诊断的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7例患者宫颈脱落细胞块中P16蛋白和IMP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16蛋白在LCT细胞块中的阳性率分别为无上皮内病变(NILM)0.00%、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31.03%、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ISL)54.17%、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SL)95.00%和鳞状细胞癌(SCC)100.00%;IMP3蛋白在LCT细胞块中的阳性率分别为NILM 0.00%、ASCUS 24.14%、LISL 50.00%、HISL 85.00%和SCC 85.71%,P16蛋白和IMP3蛋白在HSIL组和SCC组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与IMP3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随病变级别的增高而增高;HISL中P16蛋白与IMP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16蛋白和IMP3蛋白在宫颈病变的细胞学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二者联合检测能提高LCT的检出率,有效分流不同宫颈病变级别的患者,指导治疗和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E 6/E 7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病理级别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可疑宫颈病变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检查,收集宫颈口及宫颈管的脱落细胞行HPV分型检测和HPV E 6/E 7 mRNA定量检测,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结合组织病理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年龄组HPV E 6/E 7 mR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 E 6/E 7 mRNA和HPV分型阳性率随着宫颈病变进展呈逐渐增加趋势,但两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级别的宫颈病变HPV E 6/E 7 mRNA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51.859,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病理分级与HPV E 6/E 7 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r=0.630,P0.05);HPV E 6/E 7 mRNA检测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高于HPV分型检测(P0.05)。结论 HPV E 6/E 7mRNA的表达量随宫颈病变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检测在HPV阳性患者分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200例行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TCT)且经HPV DNA检测证实为HPV阳性的患者,行HPV E6/E7 mRNA检测、活检及病理学检查,分析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TCT分级的病变间HPV E6/E7 mR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HPV E6/E7 mRNA阳性率与TCT分级呈正相关(F=9.474,P0.05)。HPV E6/E7 mRNA拷贝数与TCT分级也呈正相关(P0.05)。不同病理分级的病变间HPV E6/E7 mR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HPV E6/E7 mRNA阳性率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F=33.563,P0.05)。HPV E6/E7 mRNA拷贝数与病理分级也呈正相关(P0.05)。HPV E6/E7 mRNA检出CIN 2+宫颈病变的敏感性为80.70%,特异性为60.40%,阳性预测值为69.40%,阴性预测值为76.30%。结论HPV E6/E7 mRNA表达与宫颈病变程度密切相关。HPV E6/E7 mRNA检测用于HPV阳性患者分流可有效排除风险,减少对HPV阳性患者的过度诊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 18型早期基因E6/E7在不同宫颈上皮病变患者脱落细胞中mRNA表达分布与基因突变特征。方法收集单纯感染HPV 18型不同阶段宫颈上皮病变组织脱落细胞并提取总DNA。特异性引物针对20例宫颈癌患者E6、E7基因进行PCR扩增检测,所得产物进行Sanger测序分析。以支链DNA(b-DNA)技术检测HPV18型E6/E7 mRNA阳性率,与临床病理CIN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基因测序发现20例发生E6基因突变,199位点突变率最高,达55.0%(11/20);再次是201位点突变率45.0%(9/20)。15例发生E7基因突变,其中125位点突变率60.0%(9/15),199位点突变率33.3%(5/15)。在不同宫颈上皮病变患者脱落细胞标本中,E6/E7 mRNA阳性率呈现差异性(P0.01)。E6/E7 mRNA阳性率在慢性宫颈炎、CIN Ⅰ+Ⅱ级、CIN Ⅲ级和宫颈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23.4%、35.7%、81.1%和95.1%。E6/E7 mRNA阳性率与临床CIN分级诊断呈正向线性相关。结论 HPV 18型基因突变较为突出。HPV18型早期蛋白E6、E7表达量的变化与宫颈组织病变程度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联合宫颈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该院门诊收治的行HPV E6/E7 mRNA筛查的1 400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筛查结果异常的患者行TCT检查及阴道镜下病理活检,分析HPV E6/E7 mRNA联合宫颈TCT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结果 1 400例研究对象进行TCT、阴道镜下病理活检者共262例。不同病理分级患者HPV E6/E7 mRNA阳性142例,阳性率为54.20%,CINⅠ~Ⅲ级、宫颈浸润癌患者HPV E6/E7 mRNA阳性率及定量值高于炎症患者,CINⅡ~Ⅲ级上述指标又高于CINⅠ级患者,宫颈浸润癌上述指标又高于CINⅡ~Ⅲ级患者(P0.05)。不同TCT分级患者HPV E6/E7 mRNA阳性99例,阳性率为37.79%,无明确意义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非典型腺细胞(AGC)/鳞状细胞癌(SCC)患者HPV E6/E7 mRNA及定量值均高于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改变(NILM)患者(P0.05)。随TCT分级的上升,患者HPV E6/E7 mRNA阳性率及定量值上升(P0.05)。HPV E6/E7 mRNA对≥CINⅡ宫颈病变阳性检出率高于TCT检查,两者联合诊断对≥CINⅡ宫颈病变阳性检出率高于TCT单独诊断(P0.05)。HPV E6/E7 mRNA诊断敏感度高于TCT,特异性低于TCT,两者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相近,两者联合诊断敏感度及特异性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HPV E6/E7 mRNA对早期宫颈癌诊断敏感度较高,且联合TCT检查可提高宫颈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患者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宫颈脱落细胞p16蛋白表达以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之间的联系,为宫颈癌的防控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该院妇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宫颈癌疑似患者738例,根据TCT细胞分类诊断结果进行分组:其中未见上皮病变(NILM) 194例(NLIM组);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 162例(ASCUS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ISIL) 179例(ISIL组);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 151例(HSIL组);鳞状细胞癌(SCC) 52例(SCC组)。比较TCT细胞分类诊断、宫颈脱落细胞p16蛋白表达情况及HR-HPV病毒检测的结果。结果 NLIM组、ASCUS组、ISIL组、HSIL组及SCC组中HR-HPV阳性率及多重阳性率逐渐增多,p16 (++)、(+++)检出例数逐渐增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 HR-HPV阴性、单一阳性及多重阳性患者p16阴性、(+)、(++)、(+++)分布均有统计学差异(P0. 05),NLIM、ASCUS、ISIL、HSIL及SCC中HR-HPV阳性率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r=0. 842,P=0. 000),NLIM、ASCUS、ISIL、HSIL及SCC中p16阳性率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r=0. 818,P=0. 000); HR-HPV阴性以p16阴性居多,HR-HPV多重阳性p16分布以(++)、(+++)较多。结论宫颈病变患者宫颈脱落细胞p16蛋白的表达与高危型HPV病毒感染及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E6、E7、P53、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表达变化在HPV16单一型持续感染者宫颈病变早期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宫颈疾病患者档案中登记的HPV16单一型持续阳性,但病理学正常的患者140例,行DNA序列分析检测HPV16变异体,按照是否存在变异体分为HPV16变异体组(变异体组)和HPV16非变异体组(非变异体组),随访1年对HPV16阳性者复测变异体,对同一变异体持续阳性或非变异体持续阳性者同时行宫颈活检,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组织E6、E7、P53和pRb蛋白表达,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得到同一变异体持续感染53例,非变异体持续感染51例,最终得到完整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各50例.变异体组21例进展为CIN,非变异体组19例进展为C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66,P>0.05).50例变异体持续感染患者中,34例(68.00%)的HPV16变异体属亚洲原型(As.P),3例(6.00%)属欧洲原型(EP),4例(8.00%)属亚洲变异休,7例(14.00%)属欧洲变异体,1例(2.00%)属非洲1变异体(Af1).E7在变异体组与非变异体组CIN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81.00%和84.21%,均高于慢性宫颈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50和19.090,P<0.01);而pRb在两组的慢性宫颈炎患者中阳性率为82.76%和80.65%,高于CIN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12和4.402,P<0.05).结论 在宫颈病变早期,E7可能更早参与了其发生和进展,E7表达上升且pRb表达下降对HPV持续感染患者早期宫颈病变进展可能起一定预测作用.但E6、E7、P53和pRb表达在宫颈病变进展早期变异体与非变异体感染患者间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秦国华  孟紫强 《卫生研究》2006,35(5):554-556
目的探讨二氧化硫(SO2)对肝、肺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两种亚型CYP2B1和CYP2E1mRNA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SO2动式染毒技术使雄性Wistar大鼠染毒7天,每天6h,SO2的染毒剂量分别为14、28和56mg/m3。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肝、肺微粒体CYP2E1活性,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肝、肺微粒体CYP2B1活性,采用RT-PCR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肝、肺组织中CYP2B1和CYP2E1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肝中,较高剂量的SO2(28和56mg/m3)可使CYP2B1活性及mRNA水平降低,肝微粒体CYP2E1活性及mRNA在各剂量组均未发生显著改变。肺组织中CYP2B1活性在56mg/m3剂量组显著降低,但其mRNA水平在28及56mg/m3剂量组均显著降低;肺微粒体CYP2E1活性及mRNA水平在28及56mg/m3SO2处理组均降低显著。结论SO2可降低大鼠肝中CYP2B1和2E1及肺中CYP2B1和CYP2E1的活性及mRNA水平。  相似文献   

13.
90%以上的肿瘤是由各种环境因素与职业因素引起,而大部分的外源性致癌物需经过Ⅰ相和Ⅱ相代谢酶的代谢活化才与体内生物大分子作用启动致癌过程。细胞色素P450 2E1(cytochrome P450s 2E1,CYP2E1)是人体内重要的Ⅰ相代谢酶类,参与N-亚硝胺类化合物等多种前致癌物的代谢活化过程,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中有不同的表达。CYP2E1活性的表达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多种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与人类肿瘤易感性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学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内容、组织形式、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 了中学体育教学应构建科学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更新体育教学内容、创造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等诸方面的解决办 法,以使中学体育教学更适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体育运动专业大学生的运动损伤特点及原因,为预防运动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对兰州城市学院体育系360名学生进行运动损伤状况问卷调查、访谈。结果运动损伤中,扭伤占39.2%,拉伤占23.4%,挫伤占13.8%,劳损占13.5%,骨折、脱位及其它占10.1%;不同的运动项目,损伤部位及种类亦不同,最多见为踝关节扭伤。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准备活动不当占20.7%,技术缺乏和错误占18.8%,其它为场地原因等。有54.3%的学生运动损伤后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较为常见,且约丰数学生运动损伤后有后遗症,应引起足够重视,并针对运动损伤原因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体育运动专业大学生的运动损伤特点及原因,为预防运动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对兰州城市学院体育系360名学生进行运动损伤状况问卷调查、访谈。结果运动损伤中,扭伤占39.2%,拉伤占23.4%,挫伤占13.8%,劳损占13.5%,骨折、脱位及其它占10.1%;不同的运动项目,损伤部位及种类亦不同,最多见为踝关节扭伤。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准备活动不当占20.7%,技术缺乏和错误占18.8%,其它为场地原因等。有54.3%的学生运动损伤后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较为常见,且约半数学生运动损伤后有后遗症,应引起足够重视,并针对运动损伤原因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抓住学校体育是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从而正确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主要做法:①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在中专体育教学中的意义;②在体育教学中,营造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信、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情;③在体育教学中组织兴趣活动小组、因材施教,调节学生心理健康;④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氯乙烯染毒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2E1活力和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氯乙烯染毒大鼠肝微粒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活力和mRNA表达随染毒时间和剂量的变化, 探讨两者可能的关系。方法 大鼠染毒12 周, 低、中、高剂量组的染毒剂量分别为5,10, 20 mg/kg, 分别在第3, 6, 9 和12 周处死动物, 代谢酶CYP2E1 活力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 其mRNA表达用一步法RT PCR测定。结果 低剂量组CYP2E1活力随染毒时间增加而增强(P<0 05);中、高剂量组CYP2E1活力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染毒结束时,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细胞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和低剂量组(P<0 05)。结论 低剂量组CYP2E1 的活力随染毒时间增加而增强, 而CYP2E1 mRNA的相对表达在本次实验中未出现时间趋势, 但在染毒结束时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两者变化水平不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国居民CYP2E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PubMed,并收集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病例组和对照组CYP2E1基因型分布的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对文献进行评价筛选、异质性检验,应用Meta分析软件RevMan5对各研究原始数据进行统计。[结果]最终纳入系统评价进行Meta分析的共有8个病例对照研究,其中食管癌患者879例,对照1155例。Meta分析结果合并OR=2.07,95%CI=1.18~3.64。[结论]对目前相关研究结果的Meta分析显示中国居民CYP2E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之间有关联,CYP2E1基因纯合子野生型C1/C1是食管癌的易感性基因。  相似文献   

20.
细胞色素P450 2E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患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与前致癌物亚硝胺类代谢活化有关的细胞色素P450 2E1(cytochromeP450 2E1,CYP2E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患性的关系,探讨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分子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原发性胃癌患者和对照各48例,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检测被调查者的CYP2E1基因RsaⅠ位点的多态性,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CYP2E1 A、B和C 3种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构成比分别为68.8%,29.2%和2.1%,对照组分别为45.83%,47.92%和6.2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389,P=0.068).而病例和对照组CYP2E1基因Rsa Ⅰ位点等位基因c1和c2频率分别为83.3%,16.7%和69.8%,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41,P<0.05).环境因素中食盐、香肠和熟食的过多摄入以及肿瘤家庭史和c1等位基因作为胃癌的危险因素进入回归模型,而经常喝茶作为保护性因子可能降低胃癌的发生危险.结论 CYP2E1基因Rsa Ⅰ位点等位基因c1与胃癌易感性相关联;某些饮食因素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