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城市水生态环境建设的理念,结合山西省水资源和水生态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山西水生态系统目前的状态,并提出了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跨越发展的策略,旨在改善水质、优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以大连市某生态小区为例,经过水量平衡计算,对小区水生态循环利用模式进行应用设计和技术经济分析,说明利用生态技术手段开发水生态循环系统,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具有一定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水生态系统建设是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锡生态城示范区作为太湖新城低碳生态建设的启动区,在规划中以水生态安全为;住则,采取多种水生态系统措施.主要有保护原有生态较好的河段、建设水系生态廊道、根据河岸特点设置不同类型的生态护岸、设置河岸缓冲带、采取生态工程措施等,以实现区内水质改善、水景优美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景观生态建设可实现资源节能高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城市内涝,提高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保护生态系统平衡的目标。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城市滨水区,通过研究生态驳岸、植物生态配置、生态道路规划、水环境治理等技术,对上海前滩滨水生态进行评价,并对其主要景观要素进行生态设计。  相似文献   

5.
《山东建材》2014,(6):70-70
我国多地正试点开展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载体、探索保障水安全的新途径。从日前在贵州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水安全会议上了解到,当前中国资源环境问题不断加剧,水安全新老问题交织,特别是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新问题形势严峻。确定的第一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46个,第二批54个试点城市也已通过专家评审,这些城市将着重探索保障水安全的途径。如列入第一批试点城市的山东省临沂市,在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针对沂河洪水的威胁,近几年不断加修加固河堤,使沂河堤防坝高路宽,不仅成了重要的防洪堤坝,还是城市的交通干线,沿线还建起了多处公园和景点,曾经水灾频仍的沂河两岸,如今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6.
据有关资料显示:2012年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2.57%,今后一段时期是城市水污染事件高发期、水安全的高风险期,更是治理水污染的关键期、恢复水生态的机遇期。要紧紧把握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机,树立治理水污染、恢复水生态、保障水安全的正确思路,明确修复水生态这一水污染治理的关键,恢复水体的自净功能,实现健康的水循环;通过法律政策、市场机制、科学技术,三管齐下,多种手段巧妙组合、灵活应用,提高用水效率,解决城市水安全问题,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梦想。  相似文献   

7.
随着水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逐步认识意识到水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水利工程和水生态系统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往往水利工程的建设,尤其是农业水利工程会对水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影响。如何实现生态和谐的水利工程建设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对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温州市瓯江口新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自然特征入手,对风、水要素及特殊气候的生态规划手法进行探索,强调区域空间格局与风向的契合,注重水生态和水生活脉络的构建,重视特殊气候的生态应对,以期为相关项目的规划人员或管理者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9.
陈琳  饶利华 《园林》2010,(8):28-30
在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北侧有一个景致独特的湿地公园——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人称"小西溪"。这是一个以"水的复活"为主题的生态湿地公园,利用长桥溪流域的微地貌和水动力作用,将水生态修复技术与园林造景艺术巧妙结合,让原本污染严重的长桥溪水重新得以重生。  相似文献   

10.
河流生态系统的良性运作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城市化与农业开发使得河流的水生态过程发生了改变,进而影响其生态环境与生态循环。研究针对河流水生态的恢复,提出基于景观生态原理及景观水文理论的综合性途径,并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应用于辽河生态恢复、河道整治及雨污治理等问题的解决中,实现辽河水生态的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9)
在推进实现"五位一体"总布局的进程中,倡导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兰溪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兰溪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推进兰溪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为构建"美丽兰溪"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水环境治理问题是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突出短板。传统村落具有丰富的理水生态实践经验,同时也面临着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水生态危机。研究基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马克思实践自然观的辩证统一关系,结合黔东南都柳江流域30多个侗寨的跟踪调查,首先,从生产主义时期生态循环传统断裂、功能主义下流域自调节能力下降、经济理性下水“生态-社会”系统失衡的新“生产-交往-个体”实践中剖析了侗寨面临的理水生态危机;其次,通过“实践-历史-资本”理论关系解析了侗寨水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标准化现代工程实践对地方性知识的忽视、生态文化价值认知不足下的功能空间异化、农业生命逻辑缺失下的现代生态制度失范;最后,从融入地方性知识的现代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顺应流域多尺度生态规律的功能空间活化、加强村民主体意识的水“生态-社会”系统共治3个方向提出新时期侗寨水环境治理的建议,以期更好地适应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高速推进,城市建设以大规模、高速度运行,在城市向外扩展过程中,不断地吞噬着城市周边用地,破坏着生态环境,渐渐地打破了自然资源的生态平衡,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水资源的平衡,这种城市发展模式给自然水文循环和生态过程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水敏感城市设计通过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整体分析,综合考虑场地规划、场地分析,开发建设容量等方面来减少城市建设对自然水循环的负面影响,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贾梦圆  陈天 《风景园林》2021,28(3):95-100
随着城市发展与水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构建水生态安全格局已成为保障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规划手段。当前水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方法多依据水生态重要性评价,以被动保护的方式划定具有重要生态价值或较高敏感性的保护区域,而缺乏对于城市用地扩张威胁的主动式、预见性防范。以天津市为实证对象,探索应用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分析优化水生态安全格局的技术方法。研究发现:至2025年天津市共8片水域湿地、11段一级河道以及大量毛细水网,都是易受城市扩张威胁的水生态敏感区域;优化水生态安全格局的空间地域和保护等级后,高安全格局区域面积增加809 km2。论证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多情景模拟分析,可为优化水生态安全格局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河道综合治理项目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治理经验不足,部分综合治理项目存在许多负面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在河道综合治理过程中只考虑了河道治理的排洪蓄水等物质功能,却忽视了滨河景观效能以及对河道的生态保护。文章以瓯江干流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总体规划项目为例,通过分析、归纳等方法提出在河道综合治理基础上的滨水景观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16.
李长兴 《风景园林》2013,(5):144-145
党的十七大首次在政治报告中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中,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明确将其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五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五位一体"建设的基础和环境保障,是实现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之路。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存载体;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给水排水》2020,(4):I0003-I0004,I0007-I0015
为贯彻落实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要求,酝酿多年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颁布。该计划强调水质、水量和水生态的一体化管理,预计到2020年中国水处理投资可超2万亿元。随着水行业企业迎来发展黄金时代,2020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一届)也将进入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给水排水》2020,(5):I0003-I0004,I0007-I0015
为贯彻落实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要求,酝酿多年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颁布。该计划强调水质、水量和水生态的一体化管理,预计到2020年中国水处理投资可超2万亿元。随着水行业企业迎来发展黄金时代,2020年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第十一届)也将进入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通过探讨分析传统岭南园林理水手法,以其作为切入点,结合现代乡村水景营造中存在的生态、生活与生产等问题,尝试将传统岭南园林的理水手法与现代乡村水景营造相融合,以期为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美丽新农村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工程、水安全和水管理等方面剖析了普宁市存在的水问题,并对水源地保护、供水管网联网、污水处理厂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提出了对策,希望能为普宁市和类似地区破解水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