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心理干预对活体亲属肾移植供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活体亲属肾移植供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4名活体亲属肾移植供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前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供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同时记录两组供者的心率、血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干预组血压、心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抑郁、焦虑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活体亲属肾移植供者实施心理干预,是减轻其焦虑、抑郁心理和维持血压、心率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人院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随访1~3个月,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同时统计患者的总体健康(GH)、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等6项生活质量指标.结果 经护理干预,2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指标均较自身护理前有显著的改善,实验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结论 早期对冠心病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稳定心理,是改善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应当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与研究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前一般情况和术后社会心理状态.方法 应用自编个人资料问卷、抑郁自评量表(BDI)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56例活体肾移植供者分别于肾移植术后18个月供者回院免费复查时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分析.结果 供者以女性、农村中低收入、低学历者居多,所有供者自愿捐肾.供者术后躯体健康质量稍差,无抑郁和焦虑状态,但焦虑分值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结论 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后的心理状态较好,但临床工作者仍应适时采取心理干预,加强健康教育,同时社会应加强宣教并给予供者术后良好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低亲属肾移植供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有效干预方法并对供者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方法将72名活体亲属肾移植供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供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同时记录两组供者的心率、血压。结果干预组干预后血压、心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引导亲属肾移植供者心理问题,有益于肾移植供者心理健康,可帮助供者解除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眼外伤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对172例眼外伤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健康教育等心理护理干预,入院及出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心理状态。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眼外伤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得到显著改善(P<0.01)。结论:眼外伤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整合式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移植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肝移植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整合式心理干预方法。比较2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总体健康评分、生活质量总体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和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合式心理护理干预能缓解肝移植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方法 应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实施放松疗法和争取社会支持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数值.结果 观察组的抑郁、焦虑心理在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对策,能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张玲妹  赵士琴  黄望霞 《现代护理》2007,13(15):1375-1376
目的通过了解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并给予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减轻化疗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择40例化疗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心理护理前1周及心理护理后4~6周心理状态。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抑郁和焦虑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切取术对供体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访调查我科2013年1月-2015年6月行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肾切取术74例供者,随访时间为6~36个月。使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调查供体术后生活质量;同时使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调查供体术后心理状况。结果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后6个月比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得分高,各维度比较P0.05;部分供体术后3个月存在焦虑心理状态,供体术后3个月SAS、SDS评分比术后6个月评分高(P0.05),术后3个月SF-36各维度与焦虑、抑郁得分呈负相关(P0.05),术后6个月焦虑得分与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维度呈负相关(P0.05),抑郁得分与生理机能、情感职能呈负相关(P0.05)。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后生活质量与其焦虑抑郁心理状况呈负相关,促进供体术后快速康复,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了解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并给予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减轻化疗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40例化疗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心理护理前1周及心理护理后4~6周心理状态.结果 心理护理干预后抑郁和焦虑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癫痫患儿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名癫痫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43例,行综合护理干预.随访1~3月,评估患儿总体健康(GH)、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等六项生活质量指标及心理状态.结果:组内比较,护理干预后患儿的心理评分变化和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护理前(P<0.05);两组间比较,试验组患儿的上述各项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对癫痫患儿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其负性心理,是改善患儿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007年6~12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干预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与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连续康复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收集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资料。结果:干预组BI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干预组和对照组BI得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领域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6个维度得分也高于干预前(P0.05),但总体健康、精力2个维度得分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生理健康领域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但心理健康领域得分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机能、生理职能干预后得分高于干预前,其他维度的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通过系统化整体护理程序,评估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状况,遵循个体化护理的原则,对病人进行护理干预,评估护理干预后病人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认知程度、服药依从性、遵医行为、自我监测依从性和心理控制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后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情绪反应、用药知识、遵医行为和心理控制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P<0.05)。结论:采取积极、主动、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病人的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移植期间的依从性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亲属活体肝移植供者兼照顾者的照护体验。 方法 采用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法,对2021年5月—8月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肝移植中心收治的11名儿童亲属活体肝移植供者兼照顾者进行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法,采用Nvivo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即身心困扰明显,包括躯体症状明显和心理负担沉重;多重角色适应冲突,包括供者-照顾者角色适应冲突、患儿照顾者-其他家庭成员照顾者角色适应冲突、家庭-社会角色适应冲突;知足与积极面对;感恩与反哺社会。 结论 儿童亲属活体肝移植供者兼照顾者的负担感受和积极体验同时存在。医护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轻其负担感受,调动积极体验,引导其积极面对,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干预。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帕金森病患者共60例,均符合焦虑、抑郁的诊断标准(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8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7分),全部患者均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心理护理前后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分情况。结果:帕金森病患者心理护理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心理护理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降低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有积极影响,可提高其生活质量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林何梅 《全科护理》2013,11(6):485-487
[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社区脊髓损伤病人心理状态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菠萝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途之家"所管辖的36例脊髓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两组病人均进行康复治疗,支持性心理干预组同时进行支持性心理干预,干预前后3个月两组病人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心理状态,用功能独立性评价量表(FIM)评估病人躯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前、干预后病人的SAS、SDS、FIM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持性心理干预可以减轻社区脊髓损伤病人的抑郁心理状态,改善躯体功能恢复,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和呼吸、放松训练对哮喘患者负性情绪、病情控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哮喘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4例,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给予心理疏导、呼吸、放松和生物反馈训练。结果:经过14d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病情控制亦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综合心理干预能有效加强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改善负性情绪,缓解和预防哮喘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背景:原位肝移植中诸多因素可导致移植后急性肾功能衰竭,但不同移植方式对移植过程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并不清楚。目的:比较活体部分供肝移植和尸体全肝移植对移植过程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拟行活体部分供肝原位肝移植的晚期肝病患者15例设为活体组,采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另与同期进行的尸体全肝移植20例患者设为尸体组,采用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分别于切皮前即刻、切皮后1h、无肝期30min、新肝期1h及新肝期4h测定血流动力学和肾功能指标。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活体组无肝期30min时心输出量、心指数高于尸体组,而体循环血管阻力、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低于尸体组(P〈0.05)。两组移植过程中各时点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肌酐及肌酐清除率均在正常范围内,总尿量及呋噻米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活体组无肝期分钟尿量明显多于尸体组(P〈0.05)。提示活体部分供肝移植和尸体全肝移植对移植过程中患者肾功能均未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吴英丽 《全科护理》2011,(17):1505-150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3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单纯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评估病人的疗效、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及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GQOLI的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及SDSS总分、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给予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近视患者的心身健康,为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探讨心理干预对近视患者心身健康的影响。方法对141例(251眼)患者在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L—LASIK)手术前的初诊时、手术后的半年复诊时采用康耐尔心身健康问卷(comell medical index,CMI)进行调查,对近视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并将调查结果的全项目(A~R项)、心理项目(M~R项)、A—R项18项因子的均分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复诊时全项目(A~R项)和心理项目(M—R项)心身症状的发生频度均比初诊时下降,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R:(19.82±7.43)比(25.06±10.08),t=4.969,P〈0.01;M—R:(6.32±2.75)比(7.73±2.94),t=4.159,P〈0.01]。患者初诊和复诊时A~R项18项因子中的A项(眼与耳)、G项(神经系统)、L项(习惯)、0项(焦虑)、P项(敏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6.62±6.03)比(2.14±1.86),t=8.430,P〈0.01;G:(0.49±0.50)比(0.29±0.13),t=4.597,P〈0.01;L:(1.21±0.42)比(0.96±0.08),t=6.943,P〈0.01;O:(1.25±1.03)比(0.62±0.70),t=6.007,P〈0.01;P:(1.63±0.92)比(0.59±1.01),t=9.039,P〈0.01]。结论术前初诊时不同患者的心理素质各异,应对手术的一系列心理防御机制不佳。提示要加强初诊、术前、术中、术后及各阶段复诊时的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身健康更多的关注。心理干预对FL—LASIK治疗近视患者的心身健康有一定影响,提高了近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