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肛门直肠测压诊治慢性便秘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虹  张美英  赵京芳 《山东医药》2004,44(32):26-27
肛门直肠测压是肛管直肠运动功能检测的主要方法。目前已成为研究肛门直肠生理、诊断肛肠疾病和评价肛肠手术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用直肠测压方法观察了24例慢性便秘(CIC)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对容量刺激感觉的变化,旨在探讨便秘与肛门直肠动力学的关系,总结护理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老年人与非老年人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肛管测压结果的研究,探讨不同年龄的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动力学及感觉功能的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采用瑞典Medtronic公司生产的8通道水灌注式消化道压力检测仪对30例老年人功能性便秘患者及30例非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直肠肛管压力及感觉的测定.结果 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静息压、直肠初始感觉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及模拟排便肛管不松弛与非老年功能性便秘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大多存在初始感觉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增高及模拟排便肛管压力异常升高;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缩窄压与非老年患者有显著差异(P<0.05),引起直肠抑制反射(RIRA)的最小气体容量二者比较存在差异(P<0.05).老年组患者高于非老年组患者.模拟排便时老年功能性便秘者直肠压力升高多较低.结论 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对容量刺激存在低敏感、高耐受、高顺应性,且肛门、直肠的协调收缩功能紊乱;促胃肠动力药物能促进肛门、直肠协调收缩作用,因此除了生物反馈治疗外,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促胃肠动力药物可作为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慢性便秘是消化科常见疾病之一,在我国不同地区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4%~6%,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可高达22%[1-3]。其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1.22~1∶4.56。值得注意的是,慢性便秘患者多为功能性,而且其中20%~81%的患者存在功能性排便障碍[4]。肛门直肠测压可以综合评估肛门直肠的功能,对便秘和排便障碍的分型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的评估很有必要。近几年来,随着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技术的出现及对生物反馈治疗的重视,便秘和排便障碍的诊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现就肛门直肠测压的原理及其在便秘和排便障碍中的应用进展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学改变.方法采用灌注式测压装置测定20例FC患者和15例健康人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最低敏感量、最大耐受量及直肠顺应性.结果 FC患者的直肠、肛门内外括约肌静息压力、内括约肌主动收缩压、模拟排便时直肠收缩压、内外括约肌净减压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C组肛门-直肠屏障压高于对照组.FC组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最大耐受量及顺应性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学异常,这种异常可能是导致便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便秘型和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直肠动力,直肠感觉功能.方法 对IBS便秘型患者52例和功能性便秘患者48例进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并做结肠传输试验.同时选择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组.结果 IBS便秘型组和功能性便秘组与对照组间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和肛门括约肌最大缩榨压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IBS便秘型组初感阈值及排便阈值(75.00±34.04 ml,117.31±37.60 ml)较正常对照(97.14±20.54 ml,138.57±19.94 ml)明显降低.功能性便秘组排便阈值及最大耐受阈值(187.92 ±68.62 ml,252.5±93.40ml)较正常对照组(138.57±19.94 ml,181.43±18.34 ml)明显升高.IBS便秘型组各项感觉阈值较功能性便秘组均明显降低.功能性便秘组较IBS便秘型组患者结肠传输试验符合出口梗阻的比例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IBS便秘型直肠感觉过敏,功能性便秘直肠感觉迟钝.  相似文献   

6.
肛门直肠运动协调性障碍与慢性特发性便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测定慢性特发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压力,探讨肛门直肠协调性运动障碍在便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生物反馈训练的疗效.方法采用美国Sandhill公司生产的BioLAB动力学参数监测系统及固态压力传感器导管,对40例CIC患者进行肛门直肠压力测定,并与4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观察CI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改变的特点及生物反馈训练的作用.结果便秘组肛管静息压、最大缩榨压、最大缩榨间期及缩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5,P<0.01,P<0.01);模拟排便动作时肛管剩余压高于对照组(P<0.001),肛管松弛率、排便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意义.有73%(29/40)的患者直肠收缩无力,42%(17/40)的患者直肠收缩压低于肛管剩余压,28%(11/40)的患者出现反常的肛管括约肌收缩;生物反馈治疗可以调整便秘患者肛门直肠的协调性运动.结论慢性特发性便秘患者存在肛门直肠的动力学异常,直肠收缩无力、肛管松弛不良和肛门括约肌的反常收缩导致排便功能的障碍,生物反馈训练可以调整这些异常的动力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训练治疗盆底肌痉挛综合症的临床疗效,并对便秘患者进行主观生存质量评价和客观肛门直肠测压检测。 方法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便秘诊疗门诊收治的诊断明确的盆底肌痉挛综合症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生物反馈训练治疗组和骶神经刺激治疗组,每组患者40例,对两组患者至少随访3个月,并使用生存质量自评表PAC-QOL中文版对入组病人进行生理、社会心理、担忧及满意度四方面进行主观评价和肛门直肠测压的客观评价。 结果主观方面,与骶神经刺激治疗组相比,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可明显改善便秘患者生理、社会心理、担忧及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客观方面,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更能增加直肠感觉阈值,降低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改善排便困难症状。 结论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可明显改善盆底肌痉挛综合症患者的便秘症状,提高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生物反馈治疗大便失禁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价生物反馈方法治疗大便失禁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 2 6例大便失禁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 ,治疗前后分别做肛肠测压和肌电图检查 ,评价患者的肛门功能。结果  2 6例患者肛管最大收缩压、收缩肌电振幅、持续收缩时间、直肠感觉阈值和感觉收缩时间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生物反馈治疗大便失禁有效  相似文献   

9.
肛门直肠测压对诊断慢性便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肛门直肠测压对诊断慢性便秘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40例长期便秘的病人使用顶端带气囊水灌注导管检测直肠感觉阈值、初始排便阈、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和肛门括约肌静息压、缩窄压。结果  40例病人均有直肠感觉阈值、初始排便阈、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的异常 ,直肠肛门抑制反射、肛门括约肌静息压、缩窄压正常。结论 慢性便秘患者直肠肛门测压直肠感觉有异常 ,肛管运动功能无明显改变。该方法简单 ,操作容易 ,无创伤 ,易重复 ,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特发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及感觉阈的变化 ,探讨老年便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 8导水灌注压力检测系统 ,对 31例老年便秘患者进行肛门直肠测压 ,应用气囊扩张检测其感觉阈值。同时检测 1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结果 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 :肛管静息压、肛门括约肌功能长度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肛门括约肌静息压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 ;肛管最大缩窄压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直肠肛门松弛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5 ) ;直肠初始感觉阈和最大耐受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老年慢性特发性便秘患者存在明显直肠动力与感觉障碍。治疗方法应采用饮食、促动力药物以及直肠生物反馈等物理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11.
福松对慢性功能性便秘肛门直肠运动的作用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福松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肛门直肠运动的作用。方法:将4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福松组和乳果糖组。治疗两周,观察疗效及副作用。采用水灌注式测压系统检测1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福松治疗前后肛门直肠运动功能。结果:福松和乳果糖治疗后排便次数明显增加,大便性状得到改善,80%左右患者排便困难缓解,70%患者排例质量改善,无明显副作用。福松治疗前后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和感觉无明显变化。结论:福松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有效药物,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运动功能无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功能性便秘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发病率可达10%以上。对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等老年患者,便秘可导致生命意外。老年人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尤其是顽固性功能性便秘的治疗,目前尚无满意的方法,生物反馈训练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本研究根据用力排便时直肠压及肛门括约肌压,对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前分型,按照分型,指导生物反馈训练,从而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直肠动力,直肠感觉功能.方法用结肠传输试验检测结肠传输时间,并用结肠传输指数分型,用肛门直肠测压方法测定便秘型IBS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门括约肌最大缩榨压,模拟排便时,直肠收缩压,肛门括约肌剩余压,直肠对容量扩张刺激的初始感觉阈值,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结果便秘型IBS患者全结肠及各节段结肠传输时间均高于对照组,便秘型IBS患者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肛门括约肌最大缩榨压低于正常对照组,最大耐受容量及直肠顺应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发现不同传输类型的便秘型IBS肛门直肠测压表现不同.结论便秘型IBS患者存在结肠、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感觉功能异常,结肠传输试验与肛门直肠测压相结合,可体现不同传输类型便秘型IBS肛门直肠动力学病因机制.  相似文献   

14.
慢性功能性便秘肛门直肠敏感性和排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感觉功能的改变及排便时肛门直肠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PC Polygraf HR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检测4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知、疼痛阈值、耐受阈值及排便功能等指标,并与16例健康人做对照。结果功能性便秘组直肠静息压、肛管括约肌静息压、最大缩窄压及静态肛管长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初始感觉阈值、疼痛阈值、排便阈值、引起肛门直肠抑制反射的最低充气量、排便状态下肛管功能长度和肛管内括约肌松弛压均高于对照组。模拟排便时,功能性便秘组34.78%的患者在直肠收缩时伴有肛管括约肌的矛盾收缩。结论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黏膜对容量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排便时肛管括约肌的反向矛盾收缩可能是形成便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背景:便秘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之一,有观点认为不同便秘症状或症状群对慢性便秘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有一定提示作用。肛门直肠测压是研究便秘病理生理机制的重要手段。目的:探讨便秘症状与肛门直肠测压和结肠传输试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16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行肛门直肠测压和结肠传输试验,并记录其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肛门梗阻感和腹胀症状发生情况。分析上述症状与两项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腹胀组直肠最小感觉阈值降低发生率、排便次数减少组和排便费力组直肠推进力不足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相应症状阴性组(P0.05),直肠肛门抑制反射不良组排便费力发生率显著低于反射正常组(P0.05);结肠慢传输以及肛门括约肌松弛不良、直肠肛门矛盾运动均与便秘症状无关。结论:排便次数减少和排便费力对直肠推进力不足有提示作用,腹胀则与直肠感觉过敏有关。深入细化便秘症状并综合考虑影响粪便性状的因素可能对慢性便秘的病理生理分型具有更好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直肠内脱垂伴环状混合痔所致出口梗阻性便秘两种不同术式的近期、远期的临床疗效观察及直肠测压对两种不同术式术前和术后肛门功能客观评价,探索该类型便秘的更好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01/2012-12就诊并接受住院治疗的120例直肠内脱垂伴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区组分组方法分为两组,试验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对照组(传统术式,即混合痔外剥内扎+直肠黏膜套扎),两组术前术后分别进行直肠肛门压力检测,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肛门功能指标的肛肠压力变化和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评价表(The 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PAC-QOL).结果:直肠肛门测压研究中,两组手术后的直肠肛门检测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试验组患者的术前与术后各项直肠肛门测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没有对患者的肛门功能造成影响,不改变正常肛门功能,对照组患者的术前与术后除直肠静息压外,各项肛门直肠测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差异比较,除直肠静息压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传统术式对正常的肛门功能造成了一定影响.两组患者手术后进行跟踪随访,通过应用生活质量量表的评价,PPH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各维度及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PH术式组表现较好的生活质量.结论:采用PPH手术方式解决直肠内脱垂同时伴环状混合痔所致出口梗阻性便秘,跟传统术式(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直肠黏膜套扎术)作比较,临床疗效优于后者,而且前者表现出较高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功能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和感觉功能 ,探讨对便秘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10 0例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功能性便秘患者 ,采用下消化道动力监测系统 ,通过检测肛门直肠动力和感觉功能 ,分析肛门静息压、用力排便时直肠压、肛门括约肌压及直肠 肛门括约肌压差。观察动力异常分型和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 4 2例患者肛门直肠动力正常 ,5 8例患者异常。其中Ⅰ、Ⅱ和Ⅲ型分别为 32、19和 7例。Ⅱ型组肛门静息压明显低于正常、Ⅰ和Ⅲ型组 (P <0 .0 5 )。Ⅰ、Ⅱ、Ⅲ型组的直肠 肛门括约肌压差均明显低于正常组 (P <0 .0 5 ) ,但Ⅱ型组高于Ⅰ型组 (P <0 .0 5 )和Ⅲ型组 (P <0 .0 5 ) ,Ⅲ型组压力最低。② 2 5例动力正常但感觉异常 ,37例动力和感觉均异常。 83例患者存在动力和(或 )感觉异常 ,17例动力、感觉均正常。③ 38例患者直肠感觉功能正常 ,6 2例患者异常 ,其中 4 1例感觉阈值降低 ,2 1例增高。结论 肛门直肠测压为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提供了依据 ,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肛门运动功能,探讨该疾病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测定了35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和11例正常对照者的直肠肛门压力及排便功能。结果①直肠静息压、肛门括约肌静息压及其最大缩窄压等在功能性便秘患者和正常人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②肛管高压带长度在功能性便秘患者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05);③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壶腹部的感觉阈值和最大耐受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直肠最大顺应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5),引起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的直肠扩张容量在便秘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肛门松弛率在便秘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④功能性便秘患者排便时肛门内外括约肌松弛反射均障碍,尤以外括约肌明显。结论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直肠肛门运动功能障碍,这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直肠肛门动力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实验组为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70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对照组健康人30例。对两组人群分别进行肛门直肠测压,测量指标包括直肠及肛门静息压、肛管最大缩榨压、最大容量感觉阈值、模拟排便时肛管压。比较两组的各项压力指标,同时进行调查问卷,探讨引起便秘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便秘组与对照组直肠及肛门静息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组的肛门最大缩榨压、最大容量感觉阈值及模拟排便时肛管括约肌压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39、1.752、2.319,P0.05)。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各种与功能性便秘有关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食因素、精神心理因素、久坐不动、排便动力学异常、药物因素以及痔疮等6种因素为最具可能性的危害因素,其OR值均1。结论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直肠肛门动力学有异常改变,老年人便秘的发生与饮食因素、精神心理因素以及药物等6种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功能性便秘(FC)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异常分型与中医虚实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49例FC患者,采用下消化道动力监测系统,通过检测肛门直肠动力,分析肛门静息压、用力排便时直肠压、肛门括约肌压及直肠-肛门括约肌压差,将便秘分型;并运用中医辨证理论进行中医虚实证分型.[结果]中医虚证便秘多为Ⅲ型排便障碍(P<0.01),实证便秘以I型排便障碍多见(P<0.01).[结论]FC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异常分型与中医虚实证型之问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通过肛门直肠测压方法可以选择正确的中西医治疗手段,对临床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