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研究不同用量的氯化聚乙烯(PE-C)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对硬聚氯乙烯(PVC-U)二元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冲击断面和微观结构,结果发现,随增韧剂用量不同两种共混体系的冲击性能曲线均可分为“脆性断裂”,“脆韧转变”和“韧性断裂”三个区。不同的是,PE-C在PVC-U中形成网络结构,而ABS是以颗粒或聚集体分散在PVC连续相中,拉伸时,PE-C易与基体共同发生剪切屈服产生“剪切带”,ABS作为应力集中体引发银纹。“剪切带”和“茛纹”都对PVC-U增韧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近几年聚氯乙烯树脂与弹性体和刚性粒子共混改性的研究方法,实现了聚氯乙烯树脂的增韧增强.物理共混是在充分发挥聚氯乙烯树脂本身性能优势的基础上,并将其深加工拓宽应用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天然橡胶增韧聚氯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未改性的标准天然橡胶(NR)作增韧剂,通过机械共混法制备增韧聚氯乙烯(PVC)复合材料,考察了NR和增容剂用量对PVC增韧效果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R用量为10份时,材料的冲击强度最高为24.87 kJ/m2;加入增容剂环氧化天然橡胶(ENR)后,材料的冲击强度随其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在ENR为5份时其冲击强度为69.86 kJ/m2;氯化聚乙烯(CPE)作增容剂时,其冲击强度先升后降,在4份时达到峰值103.93 kJ/m2;氯化橡胶(CNR)作增容剂在3份时,其冲击强度达到最佳值35.37 kJ/m2;增容增韧后共混物的拉伸强度普遍降低.  相似文献   

4.
多组分聚氯乙烯合金的增韧及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组分改性剂和聚氯乙烯共混,得到综合性能良好的聚氯乙烯合金,该合金在冲击韧性、断裂伸长率和流变性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聚氯乙烯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PVC增韧改性的研究现状、增韧改性剂的种类和增韧机理以及PVC增韧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采用偶联剂对活性CaCO3进行表面活化处理,与弹性粒子CPE混杂填充硬质PVC。以改善由于CPE和PVC共混造成的硬质PVC体系某些性能下降的缺陷。PVC/CPE/CaCO3=100/10/15的混合体系,冲击强度达23.7kJ/m2,拉伸强度48.4MPa、弯曲强度:74.5MPa,熔融时间3.4min、最大扭矩44.2N·m,维卡软化点94.2℃。  相似文献   

7.
纳米技术增韧改性聚氯乙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技术在聚氯乙烯增韧改性中的应用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8.
冯霞  WANG Ling 《山东化工》2007,36(4):21-24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聚氯乙烯(PVC)增韧改性的研究状况和技术进展。分别对弹性体及刚性体的增韧机理、增韧剂种类和影响增韧效果的因素,以及最近取得的研究成果作了概述,指出了PVC增韧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简述了国内外聚氯乙烯(PVC)增韧改性的研究状况,从弹性体、刚性粒子、纤维状填料等共混增韧改性,到纳米技术的出现,对PVC的增韧改性赋予了PVC材料良好的性能,扩大了PVC的应用领域。但目前纳米粒子与PVC之间在纳米尺度上的相容性较差,因此加强理论研究上的深度,使这一新材料真正发挥其潜能,是今后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聚氯乙烯增韧改性的2种改性方法即物理共混改性法和化学交联改性法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聚氯乙烯增韧改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塑料科技》2015,(10):122-126
主要从弹性体增韧和纳米粒子增韧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聚氯乙烯(PVC)增韧改性技术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近年国内外关于聚氯乙烯塑料的增韧改性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分别介绍了化学改性,物理共混改性(包括弹性体、刚性粒子、纤维状填料共混改性)和双轴取向改性的实施方法及其机理,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罗树琼  管学茂  别红彦 《辽宁化工》2006,35(3):150-153,156
综述了纳米材料在聚氯乙烯增韧改性中的应用研究状况。结果表明,纳米材料在聚氯乙烯增韧改性中具有可以同时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强度的特点。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纳米材料将成为聚氯乙烯增韧改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并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MBS分散形态及其对PVC的增韧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PVC与不同型号的MBS进行共混,观察MBS在共混体系中的分散形态,结合冲击试验、拉伸试验和动态力学分析(DMA)等测试方法,研究PVC/MBS共混体系的性能与MBS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比较了两种MBS对PVC的增韧效果及其对共混体系拉伸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分别采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C)、氯化聚乙烯(CPE)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三种弹性体为增韧剂,研究增韧剂种类及用量对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复合材料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极限氧指数的影响,并对纳米CaCO_3填充改性PVC/AB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熔体流动速率和极限氧指数(LOI)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采用CPE增韧改性的PVC/AB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效果均优于EVAC和SBS改性体系;PVC/ABS/CPE/CaCO_3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在纳米CaCO_3用量为6份时达到极大值,随着纳米Ca CO3用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逐渐下降,LOI有所降低,在纳米CaCO_3用量为4份时材料的加工流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PVC-U管存在的问题、PVC抗冲击改性原理及抗冲击改性剂。介绍了高抗冲PVC管抗冲性能和测试方法,并提出了高抗冲PVC管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聚氯乙烯增韧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赵磊  梁国正 《中国塑料》2000,14(1):8-17
介绍了当前国内弹性体及刚性粒子增韧聚氯乙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