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作者将微型计算机与集成电路技术用于神经肌肉电生理的研究,研制和开发了一种肌电图机。本文叙述了该机的软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作者应用计算机和集成电路技术实现的微机肌电检测系统.系统包括硬件、肌电信号检测分析软件和数据库管理3大部分.叙述了系统的特点,肌电信号放大器和A/D转换步的实现原理,肌电信号检测分析软件及实现流程图,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录入、查询、统计、数据库与C语言互相调用的关系和功能以及该系统的部分实验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故障现象 1肌电波形叠加规律的正弦干扰信号 故障分析 要控制电磁干扰首先要找到干扰源.这种现象是明显的交流电50赫兹工频干扰.  相似文献   

4.
对50名磷酸三邻甲苯酯(TOCP)作业工人及5名TOCP迟发性神经病患者进行系统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表明,TOCP主要影响周围神经远端,导致肌电图异常和远端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而H反射和重复电刺激无显著变化。研究结果提示,神经肌电图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TOCP作业工人的周围神经损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 5 8例河豚中毒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进行了检测 ,结果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 对象 :病变组 :5 8例 ,年龄 2 3~ 6 2岁。食用河豚后1 5~ 8h出现症状。轻度中毒 18例 ,双手指、口唇、舌尖麻木或刺痛。中度中毒 2 0例 ,表现为轻度中毒症状加四肢乏力 ,口唇、舌尖及肢端麻痹 ;重度中毒 2 0例 ,表现为言语不清 ,呼吸困难 ,血压下降 ,意识障碍。对照组 :6 0名健康成人 ,男 35人 ,女 2 5人 ,年龄 2 0~ 6 5岁。2 .方法 :肌电图 :对双侧拇短展肌、小指外展肌、肱二头肌、胫前肌进行检测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 :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  相似文献   

6.
急性有机磷农药及其混剂中毒患者单肌纤维肌电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电刺激单肌纤维肌电图(SSFEMG)技术在急性有机磷农药(OPs)及其混剂中毒患者"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IMS)诊断、分级及病情转归中的意义.方法对41例急性有机磷农药及其混剂中毒患者进行了SSFEMG和重频神经刺激肌电图(RNS)检测.结果(1)电刺激频率为5Hz和20 Hz时,SSFEMG检测所见单肌纤维动作电位平均连续差(MCD)增高与肌无力发生的一致性均较好(5 HzKappa系数=0.634,P=0.002;20 HzKappa系数=1.000,P=0.000),且以20 Hz者更好;RNS的检测结果与肌无力发生的一致性不如SSFEMG(5 HzKappa系数=0.153,P=0.400;20 HzKappa系数=0.188,P=0.319);(2)重型与轻型IMS患者MCD差异无显著性[5 Hz轻型(25.43±14.08)μs、重型(29.80±14.37)μs,P>0.05;20 Hz轻型(34.30±11.19)μs、重型(39.40±18.98)μs,P>0.05];(3)IMS患者肌力恢复后MCD明显下降,且趋于正常.结论 SSFEMG较同一频率的RNS敏感,可用于IMS的诊断与病情转归的评价,但在诊断分级中的意义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肌收缩时发放的干扰型肌电含有神经肌肉的丰富信息。探讨一种新的实时动态记录干扰型肌电图的方法,它能定量描述肌收缩过程中肌电发放脉冲的频率、幅度及其幅频分布趋势变化信息,适用于肌肉收缩过程中的连续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8.
王琦  荣良群  张凯 《工企医刊》2003,16(2):11-12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又称为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是临床急性弛缓型瘫痪疾病常见原因之一,为进一步研究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于该疾病诊断及预后的作用,对本院22例GBS患者进行了临床与电生理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如何正确应用和评价肌电图和神经电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和神经电图(Electroneurography)是两种主要检查周围神经、神经-肌接头和肌肉功能的电生理学方法。肌电图可发现肌肉失神经支配的改变:静息时出现纤颤波和正相尖波。重收缩时募集反应的波型可评估神经支配运动单位的数量。轻收缩时运动单位参数(时限、波幅、相位)的改变也反映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如对神经损伤的检查,可了解有无神经变性,是完全变性抑部分变性,完全变性则重收缩时无运动单位,部分变性则有减弱的募集反应。轻收缩时探查到有低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IBM/PC机基础上,研制的一套用于肌电研究的系统的结构和部分硬件、软件,并给出了一些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臀部肌注致坐骨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9例患者进行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检测,并对胫前肌、腓肠肌、股二头肌长短头行针极肌电图检测.结果89例病例,腓总神经MCV异常58例(65.16%),胫神经异常21例(23.59%),腓总神经、胫神经同时异常10例(11.24%).肌电图示患者失神经电位改变胫前肌有68例(76.4%),股二头肌短头有65例(73%);腓肠肌有34例(38.2%),股二头肌长头失神经电位改变有32例(35.96%).经统计学处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臀部肌注致坐骨神经损伤的诊断可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在不同呼吸方式下健康成人在姿势位及各种下颌功能运动中,咀嚼肌的肌电活动规律,探讨呼吸方式的改变是否会引起其肌电变化。方法采用美国Bio Research公司生产的BioEMG Ⅱ八道最新表面肌电仪和Kistler双极表面电极,同步记录30名Angle Ⅰ类健康成人在鼻呼吸和口呼吸两种呼吸方式下双侧颞肌前束(TA)、颞肌后束(TP)、嚼肌(MM)以及二腹肌前腹(DA)的肌电变化。结果①姿势位:口呼吸状态TA肌电活动低于鼻呼吸,差异有高度显著性;②正中拾位最大紧咬:口呼吸状态MM、DA肌电活动高于鼻呼吸,差异有高度显著性;③前伸运动:均未见显著性差异,④后退运动:口呼吸状态DA肌电活动高于鼻呼吸,差异有高度显著性,MM高于鼻呼吸,差异有显著性;⑤左右侧方运动:口呼吸状态同侧MM及左右侧DA肌电活动均高于鼻呼吸,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口呼吸是引起咀嚼肌肌电变化的因素之一,呼吸方式的改变可导致咀嚼肌出现异常肌电活动,影响咀嚼肌功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LQWY-N8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机工作原理、仪器构成,并对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机在备份历史数据、采集数据,检查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等故障进行分析及排除。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我们研制的JD—3型存储式肌电图测量系统。它采用了高灵敏度肌电放大、数字叠加平均、数字延迟、火花打印等先进技术,能满足临床肌电测量的各种要求。本文还给出了该机的典型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肌电图对17例VDT操作者不同作业姿势前臂负荷进行实验室研究,发现前臂与水平面成0°角时,肌电积分伍最小,此时肌肉负荷最小。-5°~+10°时肌电积分值较小,且彼此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20°,+30°,-10°,-20°,-30°肌电积分伍明显高于0°(P<0.05)。提示前臂与水平面夹角在-5~+10°范围内肌肉负荷较小,可考虑为推荐的VDT作业前臂姿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偏头痛述情障碍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治疗的100例偏头痛述情障碍患者,按照治疗干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心理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中述情障碍、抑郁自评和社会支持量表评...  相似文献   

17.
电生理学和电刺激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如心脏起搏、慢性恶性镇痛、强迫性失禁控制、帕金森除颤、电子耳蜗、功能诊断等.本文综述了电生理控制疗法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该领域研究的可能和潜力.最后,展望电生理控制疗法方面可能出现的新研究方向,如人工视网膜、药物成瘾和解毒、精神疾病控制、神经搭桥、人工抗体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11例职业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男8例、女3例,接触毒物为铅、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临床特点为四肢远端痛、温觉消失或减退。个别有肌肉轻度萎缩和肌力减弱。肌电图示神经元性损伤.  相似文献   

19.
超声、电生理、监护三类仪器的环境选择及机外干扰抑制解放军沈阳二○二医院曹志清,杨旭海军青岛疗养院曹志英目前,我国各级医院甚至门诊部,卫生所均装备了超声波诊断仪(各种黑白或彩色直线型、扇型及便携机)、电生理诊断仪(各种心电图机、脑电图机、神经肌电图机等...  相似文献   

20.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又称中枢性瘫痪,其共同临床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无明显肌萎缩等。由于损伤的部位不同,瘫痪可表现为单瘫(大脑皮层病变)、偏瘫(内囊病变)、交叉性瘫(脑干病变)与截瘫(脊髓病变)。因此,当上运动神经元不同部位病变时,肌电图除有共同特征外,还具有损伤平面的特有分布。一、上运动神经元中枢性瘫痪的肌电图(一)肌肉松弛状态:由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时,下运动神经元仍保持完整,故通常为电静息,不出现纤颤电位和正相电位等失神经电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