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鸡峰普济方》是一部宋代方书,作者佚名,一般以为该书作者为张锐或孙兆,但缺乏足够的证据。通过系统考证有关文献,确定该书作者是宋代名医张锐而不是孙兆。  相似文献   

2.
《普济方》中口腔医学内容初探杨兰兰医二院关键词医史文献口腔学普济方《普济方》是我国中医学宝藏中的重要著作。该书426卷,“凡一千九百六十论,二千一百七十五类,七百七十六法,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方,二百三十九图”,部头之大,在我国中医学宝藏中居于首位。《...  相似文献   

3.
治疗消渴病的历代名方众多,有一部分被当代中医发扬光大,然而仍有相当数量的中药因缺乏深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而遗落于古籍之中,该文在《中华医典》5.0版的1156本古籍中检索用于治疗消渴病的药物,筛选出田螺、蜗牛、蚕沙、蚕茧、文蛤、芭蕉根、荠苨和乌古瓦等多次被《本草纲目》《太平圣惠方》《普济方》《急救良方》《鸡峰普济方》和《千金翼方》等古籍提及的用于治疗消渴病的高频少见药,并对这些药材进行文献发展源流、中医治疗理法以及现代实验作用机制等方面的梳理与总结,或可为现代中医治疗消渴病找到新的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4.
南宋官员陈哗,字日华,福州长乐人,约生于宋绍兴年间,卒于端平年间,历任将仕郎、临汀知州、广东提刑、四川总领、删定、书林等职,亦曾于通州、沅州等地任职,著有《古灵先生年谱》1卷、《谈谐》1卷、《诗话》1卷、《金渊利术》8卷、《夷坚志类编》3卷、《(增广)琐碎录》、《家藏经验方》5卷,主持编撰《鄞江志》8卷,刊行方导《家藏集要方》2卷,另有诗词散文等。《家藏经验方》为陈哗所编撰的一部方书。此书已佚,《妇人大全良方》、《寿亲养老书》、《普济方》、《永乐大典》中有其佚文74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医方类聚》校点本为底本,以《普济方》为旁校本,并参考其它文献,对《太平圣惠方》阙文试行辑补,分别对该书第三十三卷、六十一卷、六十七卷三处缺漏补入1论15方。  相似文献   

6.
史堪,字载之,以字行,四川眉州人,约生活于宋神宗、徽宗年间,为政和进士,官至郡守,因用一味紫菀治愈蔡京的便秘证而名闻一时,被誉为和名医许叔微医术相伯仲,是宋代士人而医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著作《史载之方》,为宋代名家方书之一,该书治病立法,强调“保真去邪”,重视运气学说,处方用药多有创见,对脉诊也有诸多发挥,据《直斋书录解题》,史氏有《指南方》2卷,是否为《史载之方》之异名,名家见解不一,通过对宋代《洪氏集验方》,《全生指迷方》等书所引史氏《指南方》内容考察,结合清代诸家考证,认为《指南方》另有其书,并非《史载之方》异名。  相似文献   

7.
漫谈槐花散     
槐花散的同名方剂约有5首。均以槐花为主药,基本功效都是止血,但因药物的组成不同,所治的出血部位也不尽相同。南宋医家许叔微编撰的《普济本事方》(又名《类证普济本事方》或《本事方》)一书中,载有槐花散方2首,一治热吐,一治肠风脏毒。本文所耍介绍的是后者,它是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首。  相似文献   

8.
实脾散出自宋代严用和的《严氏济生方》,由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白茯苓、干姜、甘草10味药物组成,其源头可追溯至南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中的“实脾散”。其主治病机可以概括为“脾肾阳虚,以脾为主;阴水阻滞气机”,病位为脾肾,以脾为主。古籍记载的实脾散主治病证涉及内科、儿科、产科等各科阴水肿症,以及痰病、脾胃病、泄泻、痘后浮肿、虫胀等。  相似文献   

9.
方剂学网络教学课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临床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从现存最早的《五十二病方》,到博采众方的《伤寒杂病论》,唐代的《千金方》,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明代的《普济方》,直至现代的《中医方剂大辞典》,方  相似文献   

10.
《外台秘要》唐·王焘撰,成书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北宋时期开始有学者校注、重订,明朝仍有较勘、重刻,该书40卷,但没有明确说明有多少门。直到宋·治平二年(1065年),孙兆在校正《外台秘要方》序中提到:“集成经方四十卷皆诸方秘密枢要也,以出守于外故日外台秘要方,凡一千一百单四门”。这是第一次提出该书有多少门的记载,后世皆沿用之。但在阅读此书时,发现门数误差较大,经统计该书应为1094门,而不是1104门。对此很有必要给以澄清。对今后研究带来更多方便。  相似文献   

11.
《达生编》是18世纪一部流传极广的产科普及读物,关于本编作者,所见诸版本皆轩昂中亟斋居士,姓氏不传。本文据乾隆抄本及编中验案之署名指出,《达生编》虽刊于康熙五十四年,但在此前曾有过较长的流传过程,另据有关资料,认为亟斋居士极有可能即清初学者张Zhao。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证《病机纂要》的作者.方法:通过对古文献研究,分别从序、落款和内容等方面进行考证.结果:《病机纂要》为清代赵永纂订,现存清光绪20年甲午(1894年)赵明述抄本.结论:《病机纂要》作者的考证为进一步研究该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孙奇、孙兆兄弟二人为北宋校正医书局的重要成员,但史书中关于其生平事迹的记载较少且零散,目前亦鲜有人研究。通过发掘史料,该文对孙氏兄弟的生平及校书经历加以考述。研究结论认为:孙氏兄弟为河南卫州人,后客居河阳.二人约生于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前后。孙奇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致仕,卒年不详,累官至朝散大夫,12年间参校医书9部,因校书而名垂史册;孙兆最晚卒于元丰八年(1085年),累官至将仕郎、殿中丞,16年中参校医书2部,以医术而流芳百世。孙氏兄弟在医籍校正方面,功绩显著,为保存和传承古代医籍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蔡西山《脉经》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蔡元定 (西山 )为南宋巨儒 ,其《脉经》在国内久已亡佚。依据元·戴起宗《脉诀刊误集解》、明·刘浴德《医林续传》等 ,考得从日本内阁文库回归的《诊脉须知》卷四“脉经” ,正是蔡氏《脉经》的节选本。蔡氏论脉有重脉理本原而疏于具体脉象主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收有《急救仙方》六卷,作者考证后认为,现流传之道藏本《急救仙方》已非原本明正统年间重修《道藏》时篡伪,而原本内容仅见存于八、九两类之中;四库本《急救仙方》则基本保持了原本卷帙的面貌。原本当为宋人所篡,其内容并不局限于外科疮疡,是一部济急便用的综合性方书。  相似文献   

16.
宋·唐慎微《证类本草》中收载的苏颂《本草图经》中,曾引录张仲景佚文48条,均系未经宋臣校定的佚文。分析可知苏颂所见张仲景医书至少有两类传本,一类兼含伤寒、杂病内容,很可能是古本《伤寒杂病论》或王洙发掘的《金匮玉函要略方》;另一类专论杂病,有可能是宋臣校正《金匮要略方》的基础。另据《本草图经》引文中的文字特点,以及该书转引其他来源仲景佚文中有今本《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未载内容,推测苏颂所参底本可能早于唐高宗李治之时,比宋臣校改的仲景医书底本更加古老。  相似文献   

17.
萧山竹林寺建于南齐年间,僧人研习岐黄始自后晋天福八年,历代僧医以秘方传承,至南宋绍定六年封为医王才有传世名讳,寺谱记载到清末第106世谨修为止。公元1906年第107世绪辉还俗,后因火灾、兵燹及人为因素,使千年古寺肢离破碎,目前形迹全元。绪辉殁后,竹林女科由其子承袭,至今仍有传人。近年来为发扬竹林女科特色,在整理秘方,学术 研讨、专科门诊,挖掘秘方新用等方面有所进展。  相似文献   

18.
明代赵开美本《仲景全书》,因其中《伤寒论》部分被认为是现存最接近北宋本的版本而受到重视。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仲景全书》原刊本,在首册的护页,有两则手书题记,题记作者声称拥有北宋治平官刊大字景写本《伤寒论》,这是首次显示此重要文献存世的记录。此题记曾先后引起数位中日学者的注意,但其作者为何人,始终未能得以确认。经由考察《仲景全书》原件,以及考证题记内容及藏印,确认了清末的徐坊即为题记的作者。此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探寻治平官刊大字景写本《伤寒论》这一珍贵版本的踪迹,未来或有机会为《伤寒论》的版本学及文献学的内容增添新页。  相似文献   

19.
《续易简方脉论》和《王氏易简方》续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日韦《续易简方脉论》撰于宋淳佑甲辰 ( 12 44 ) ,现存二个版本 :《经籍访古志》所录小岛春沂的影宋抄本 ,后由杨守敬购入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馆 ;另有多纪元坚手跋的影宋抄本 ,存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全书 1卷 ,首言四诊 ,继论药治组方、针刺补泻等治疗方法 ,讨论痨瘵痼疾等内妇儿科疾病证治 ,还有五脏补泻方 10首 ,及药物“炮炙煎制”专篇 ,形成完整的体系。《医方类聚》所载《王氏易简方》并非《脉论》 ,亦非王硕《易简方》 ,而是元代江西豫章徐若虚的《易简归一》 ,属永嘉医派诸医家学术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可惜仅存残篇三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