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在线态势符号标绘系统如何快速渲染大数据量态势符号的难题,本文设计了在线态势符号标绘系统框架,研究了基于Canvas的态势符号库、态势符号的模型算法和多层Canvas绘制方法等关键技术,提高了在线态势符号标绘系统的渲染运行效率。将以上方法应用于实际,建设了浙江省在线态势符号标绘系统,并设计对比实验,验证该系统的运行效率,结果表明:本系统的运行速度优于传统态势符号标绘系统;随着绘制对象数据量的增大,该系统运行速度的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从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的关键技术、功能组成、坐标联测,以及测试等方面出发,介绍了沈阳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SYCORS)的建立与运行情况,并对系统建立和运行过程中的主要经验进行了介绍,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3.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城市空间数据的基础设施   总被引:86,自引:3,他引:86  
城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是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之一 ,它需要向用户提供包括实时和事后在内的精密定位服务 ,满足各领域对位置、时间及实时性的要求。着重论述了城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的构成模式 ,并以我国第一个实用CORS系统———深圳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为例 ,介绍了系统的构成和在CORS系统下的作业情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介绍了上海市土地有形市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和内容,其次从系统的体系架构、与其他现有系统间的关系、系统功能设计和技术路线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系统实现的技术方案,然后总结了系统运行的五个特点,最后介绍了系统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5.
以荆州市为例,详细介绍了基于GIS的水利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首先介绍了系统的设计目标和基本原则,然后介绍了系统的详细设计,最后介绍了系统的运行和实现的功能。该系统的运行得到了荆州市水利局的肯定。  相似文献   

6.
空间数据的组织与结构设计是决定空间数据发布系统运行效率的关键。结合SuperMap平台开发空间数据发布系统的实践,详细论述了海量地理信息发布系统后台数据组织、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在大量系统测试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数据集数量、数据集大小与系统运行速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按照上述研究结论进行数据分割重组后的发布系统运行速度较快,能够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郭树人  王威  高为广  卢鋆  柴强  刘文祥  陈颖 《测绘学报》1957,49(9):1073-108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构成庞大、星地一体紧密耦合、建设周期长、技术状态不断演进的巨系统。面临着关键技术体制复杂、组网发射密度高、系统稳定运行难度大等多方面挑战,对系统的试验验证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北斗系统在设计试验、星地对接及等效运行等方面试验验证任务,提出了一个与北斗系统全系统、全规模、全要素等效的地面试验验证系统体系架构。该系统具备软硬件平台协同工作、仿真系统与真实系统的等效运行,以及试验平台与卫星地面等系统远程互联等突出特点,解决了多系统仿真建模、系统高动态特性模拟及软硬件协同仿真等难题,实现了对北斗系统设计、建设与运行阶段的全过程验证,以及对北斗系统星间链路、卫星自主完好性及精密定轨等技术体制的试验验证。本文提出的系统是目前卫星导航领域唯一一个实现系统全状态仿真、能与真实系统同步迭代演进并协同运行的试验验证系统,可为其他航天任务的试验验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宜昌市连续运行参考站(宜昌CORS)系统建站、并网、新增参考站的流程,以及宜昌CORS并网方式、数据中心运行和提供服务情况,以期给其他运行中的CORS系统并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区域空间信息综合应用关键技术在新疆兵团的示范项目为背景,依托兵团空间信息服务与共享系统,从建立兵团空间信息业务系统运行管理模式入手,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兵团空间信息业务系统运行管理的共享管理模式、产品生成模式、用户访问模式和综合服务模式的框架以及兵团空间信息业务系统运行管理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中各种通信技术的特点,分析了常州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中采用VPN和GPRS/CDMA通信方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济南市是中国雾霾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探究该地区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及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地统计插值分析了济南市主城区AQI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了AQI的风险因子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年际尺度上,济南市主城区AQI在时间上呈逐年降低趋势,在空间上大致呈现出东南低西北高的分布态势;季节尺度上,济南市主城区AQI在时间上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在空间上则呈现出春季和冬季东南低北部高、夏季整个主城区均低、秋季南低北高的分布态势;月尺度上,济南市主城区AQI呈现出典型的“U”形分布特征,最高值为1月和12月、最低值为8月;各因子交互作用的影响力远大于单因子的影响力,其中,土地利用类型∩年均降水量的交互作用对济南市主城区AQI的影响力最大。研究显示,济南市主城区AQI受土地利用类型和年均降水量的共同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的GPS运动速度场,研究了其中的7个亚板块和14个构造块体的变形状态,并做了动力学解释。研究中,构造了一种运动-变形模型来提取观测数据中的变形信息。结果表明:南北构造带东西两侧应变状态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西部各亚板块或块体的主应变量值从约4.5×10-8.a-1到约1.3×10-8.a-1,东部则从约3.0×10-.8a-1到约0.4×10-.8a-1,表明东西两部应变量值有较大的落差,并且主压应变方向从西部的北北东向逐步转到东部北东东向。南北构造带表现为其不同段落的各块体的变形趋势和量级都有显著不同。川滇块体是东部与西部的结合部位,变形量较大,主压应变为3.4×10-8.a-1,反映了印度板块向北的推挤在川滇块体造成了较大变形。中国北部地区向东西两个方向运动,塔里木块体、准噶尔块体、天山块体向西,柴达木-祁连山块体、阿拉善块体向东。这种推挤力和太平洋板块阻碍、遏制作用,造成了华北块体、鄂尔多斯块体以拉张为主的应变和逆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13.
结合近几年石油物探测量应用GPS建网的工程实际,针对当前GPS布网和基线处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科学施工和提高质量的较为可行的思路:科学踏勘、进行卫星可见性预报、合理调度、优化设计、保证精度、提高效率.通过分析影响基线解算的因素,给出结论:在基线解算中,为确保起算点坐标的精度,观测时保证必要、足够但不追求过长的观测时间(在观测条件良好时可以适当缩短观测时间),必要数目且质量较高的卫星,好的观测环境,若存在长基线要导入精密星历,都可确保获得较高质量的测量成果.GPS优化布网的方法和基线质量控制的思路对指导实际生产有着一定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地形复杂,地块破碎,农村宅基地形状不规则,且房屋多在植被高且茂密的地方,导致实地作业难度大、耗时多,常规RTK信号易被中断。针对该问题,本文考虑倾斜摄影技术和惯导RTK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和惯导RTK技术在农村宅基地确权中的应用方法,旨在高效率地完成贵州省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在贵州省纳雍县董地乡新华村进行农村宅基地确权测量试验,采用全站仪对研究区的界址点点位、界址线边长及宗地面积的高精度观测进行验证,并从两个角度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一是对全站仪数据和倾斜摄影技术图解法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精度评定;二是对全站仪数据和惯导RTK解析法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倾斜摄影测量的图解法成果数据满足《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中图解法1∶1000地籍图的要求,惯导RTK的解析法成果数据满足该规程中解析法二级精度的要求。基于此,该方法在农村宅基地确权中表现出精度高、操作性强、耗时低的优势,可为喀斯特山区农村宅基地确权提供一种可复制性强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黄河流域大气污染的时空演变特征,本文从城市群角度出发,选取HCHO、NO2及SO2为诊断指标,对比分析2005—2019年七大城市群OMI观测对流层HCHO、NO2及边界层SO2柱浓度的年、季、月变化。研究揭示,流域内:①HCHO、NO2及SO2柱浓度高值区均集中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晋中城市群南部和关中平原城市群东部。②HCHO柱浓度在2005—2019年呈波动上升趋势,七大城市群的月变化均呈单峰结构,且夏季高、冬季低、春季和秋季相当。③NO2柱浓度在2005—2011年呈上升趋势,仅2008年出现短暂小幅下降。2011年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后,呼包鄂榆、宁夏沿黄和晋中城市群开始大幅下降,山东半岛(2012年有小幅下降)、中原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则在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后才开始大幅下降。月变化呈开口向上抛物线形态,浓度越高单峰结构越明显,且冬季高、夏季低、春季和秋季相当。④SO2柱浓度在2007年达到顶峰,2008年开始大幅下降,2010年后呈波动下降趋势,月变化、季变化均与NO2相似。黄河流域上游的兰西和宁夏沿黄城市群、上中游交界处的呼包鄂榆城市群空气质量较好,中游的关中平原和晋中城市群次之,中下游交界处的中原城市群和下游山东半岛城市群则较差。  相似文献   

16.
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是机器人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SLAM技术可以对视觉信息和激光雷达数据进行三维重建与地图构建,这些三维模型及地图在测绘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更加精确的三维模型数据,对于精确测量和高精度导航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从测绘领域的视角对SLAM技术的发展、原理及其在测绘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和讨论,且对SLAM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国内外测绘和机器人方面的研究人员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梁顺林 《遥感学报》2021,25(9):1889-1895
中国定量遥感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过去10多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2012年左右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在英文遥感刊物上发表文章最多的国家,特别是近几年文章数已经是美国的两倍左右。尽管在遥感数据的定量反演方法等研究方面,中国已经处于世界的前沿,是定量遥感的大国,但总体上尚不是定量遥感强国,在绝大多数的分支领域上还没有处于世界引领的地位。本文在回顾世界和中国定量遥感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从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前向辐射传输建模,变量反演,高级产品生产,地面观测,遥感云平台建设,遥感教育和遥感应用等8个方面,简要地讨论了中国定量遥感发展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期望与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业遥感研究应用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得益于中国自主遥感卫星、无人机遥感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中国农业遥感研究与应用在过去20年取得了显著进步,中国农业遥感信息获取呈现出天地网一体化的趋势;农业定量遥感在关键参数遥感反演技术方法与应用方面取得进展;作物面积、长势、产量、灾害遥感监测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取得突破,农业遥感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本文从农业遥感信息获取、农业定量遥感、农业灾害遥感、作物遥感识别与制图、作物长势遥感监测与产量预测、农业土地资源遥感等方面对中国农业遥感科研与应用进行了总结综述。  相似文献   

19.
Biocrusts are critical components of desert ecosystems, significantly modifying the surfaces they occupy. The mixture of biological components and soil particles that form the crust, in conjunction with moisture, determines the biocrusts’ spectral signatures. Proximal and remote sensing in complementary spectral regions, namely the reflective region, and the thermal region, have been used to study biocrusts in a non-destructive manner, in the laboratory, in the field, and from space. The objectives of this review paper are to present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biocrusts across the optical domain, and to discuss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in the application of proximal and remote sensing for biocrust studies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 motivation for using proximal and remote sensing in biocrust studies is discussed. Next, the application of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to the study of biocrusts is presented followed by a review of the emergence of high spectral resolution thermal remote sensing, which facilitat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rmal spectroscopy for biocrust studies. Four specific topics at the forefront of proximal and remote sensing of biocrusts are discussed: (1) The use of remote sensing in determining the role of biocrusts in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2) Monitoring the inceptive establishment of biocrusts; (3) Identifying and characterizing biocrusts using Longwave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4) Diurnal emissivity dynamics of biocrusts in a sand dune environment. The paper concludes by identifying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such as low altitude and high resolution imagery that are increasingly used in remote sensing science, and are expected to be used in future biocrusts studies.  相似文献   

2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于2020年建成并开始向全球提供服务。如何提高其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应用是目前关注的焦点。本文梳理了国内外采用BDS数据开展地壳形变(包括同震和震间形变获取)研究的现状,总结了BDS数据的定位精度,归纳出基于BDS数据的地壳形变监测需要进一步解决、有待拓展的关键问题:①扩展GNSS地壳形变监测的内涵,采用GPS与BDS双模或多模算法提高形变解算精度;②开展BDS实时形变监测在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中的应用;③开发、发布相关数据处理算法与软件系统,切实推进BDS在高精度地壳形变监测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