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社会经济科技快速发展,各个行业依托现有技术逐渐向现代化转变,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我国的食用菌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依托现有的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实现标准化生产,但是食用菌整个生产环节中菌种制备还需要通过人工进行培育,在传统菌种技术上进行创新,提出了液体菌种技术,目前在国内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应用比较多。经研究了解,承德县液体种菌栽培技术应用过程中,农户在培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不能基于现代化发展进行科学管理,具体操作过程中对技术关键环节上不能科学把握,很容易导致液体菌种被污染,从而造成菌种培育失败。首先就液体菌种培养技术进行简单概述,然后基于承德县液体菌种栽培技术应用实例进行分析,指出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希望可以为以后的液体菌种栽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垣曲县食用菌产业的现状进行调研,从食用菌的栽培原料、菌种、管理、销售、加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在服务、管理、市场和规模等方面的发展思路和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之食用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的可行性农作物秸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机物,是栽培食用菌的好材料。传统的食用菌栽培多用木屑与棉籽皮,但是木材的过度砍伐,造成林木资源匮乏,而棉籽壳又因其用途广泛、用量大,造成木屑奇缺、棉籽皮价格呈上涨之势,这严重的制约着食用菌生产。利用秸秆作为基料栽培食用菌,较好地解决了这类培养基材料影响食用菌生产的问题,大大增加了食用菌生产原料的来源。同时,生产鲜菇后剩余的蘑菇糠是一种带菇香味的富含营养的菌体蛋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品种较少、产量品质不够稳定等技术难题,进一步促进苏北地区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自2018年承担江苏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以来,我们联合江苏香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杏鲍菇生产企业组建技术研究团队,在主推品种筛选、菌种制作、配方优化、培养料高压灭菌、接种、养菌、出菇、采收及菌渣再利用等环节进行了试验研究,总结出了适宜于苏北地区的杏鲍菇工厂化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对生产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1概述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中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是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第六大类产品。自改革开放以来,食用菌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和农民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目前,袋料栽培食用菌为农民种植食用菌的主要栽培方式,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食用菌生产配套的机械设备也在不断更新进步,其中培养料装袋机对食用菌生产发展起着有力的促进作用。立式冲压装袋机与搅拌机、输送带、储备机相配套,实现了装袋流水线的工厂化生产,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装袋质量。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在平泉县已发展成为富民立县的支柱产业,被农业部、中国食用菌协会等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食用菌绿色生态基地"等称号。由于食用菌栽培是正、反季栽培及工厂化周年生产模式,因此,病虫害周年发生,为产出绿色食用菌,平泉县总结出一整套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食用菌生产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技术难题,阻碍了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表现在:新品种引进,筛选,开发工作缓慢。一些优新品种没有及时应用,品种混杂,菌种老化、退化和劣质现象严重,产量不高,菇农利益受损。生产规模小且分散,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程度低,生产栽培技术落后,关键技术没有解决。  相似文献   

8.
灭菌是食用菌栽培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灭菌的好坏直接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消毒灭菌是排除杂菌干扰,为食用菌创造洁净生长环境的重要保证,也是食用菌生产中的一项基本技术。然而,由于企业相关生产人员对灭菌器不够重视,使用不规范,缺少必要的维护和保养,时常有灭菌不彻底的现象,对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对于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对灭菌器规范使用和日常维护保养观念意识淡薄,因此给出相应规范的使用方法和合理的维护保养制度,供企业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新疆温泉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优势、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优势明显,指出技术落后、规模小、品种单一是制约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建议今后需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扩大生产规模,调整品种结构,增加新菌种的引种和推广,促进当地食用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1概述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棉籽壳、麦麸、米糠等主辅材料日益紧张,这使得棉秆、油菜秆、玉米秆等农作物秸秆逐渐成为食用菌栽培的新型基质。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11年我国食用菌产量为2571.7万t,常规下按照食用菌产量与所需基质量比为1:2计算,则2011年我国一年就要粉碎基质5000多万t。因此,栽培基质粉碎过程中对于生产设备的保养、维护就显得尤  相似文献   

11.
空气过滤对食用菌生产的每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是实现无菌化生产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食用菌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之一。为正确选择并使用空气过滤器,满足食用菌生产需求环境洁净度,简单介绍了过滤器的分类及相应特点,过滤器的维护、保养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供企业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菌糠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食用菌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是食用菌栽培行业也越来越受重视,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也由原来的段木栽培转为菌糠栽培。传统食用菌菌糠在使用过后被露天堆砌,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再利用的资源。经过科学研究,菌糠中的营养成分比初始栽培的时候含量高出很多,适宜加工再利用。利用科技的精益的加工手段,对现有的菌糠进行循环利用,对农业发展与循环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杏1号杏鲍菇工厂化袋式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解决制约杏鲍菇产业化发展的技术性瓶颈和难题,更好地示范推广杏鲍菇工厂化周年高效栽培技术,我们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连云港丽沙食用菌有限公司,以江苏省农科院自主选育的苏杏1号杏鲍菇为供试品种,从菌种制作、基质预处理、配方优化、灭菌、接种、养菌育菇到采收包装等生产环节对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经过三年来的不断优化提升,系统总结出了苏杏1号杏鲍菇工厂化袋式高效栽培工艺,对杏鲍菇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主要研究草料和食用菌栽培废料的香菇栽培,进行了草料与食用菌栽培废料香菇栽培试验,认为香菇对营养物质需求较高,草料和食用菌栽培废料难以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类做为我国人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菜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且食用菌富含各种营养物质,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癌防癌的作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对食用菌类食物的偏爱与青睐,使我国食用菌类市场需求空间巨大。对食用菌的生产加工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发家致富的一种本领,及一门技术。尤其是对食用菌的生产栽培技术的掌握与学习由为重要,对创造更大经济效益、提高食用菌产品的产量、提高食用菌栽培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食用菌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和人工栽培食用菌的国家,早在公元前240年史书就对食用菌有记载,公元600年开始野生训化和人工栽培。20世纪80年代以来,食用菌栽培作为一项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的致富好项目,在我国得以迅猛发展。山西省与全国主产省相比,处于滞后状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省食用菌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可以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光、热、水、肥、气等环境条件将将食用菌栽培与粮食作物进行科学合理的套种,有效的利用闲置的空间资源,这样既可以降低温室的用成本,又可以节省,同时食用菌生产可以将玉米、水稻本,又可以节省人力资源,同时食用茵生产可以将玉米、水稻粮食作物的废弃秸秆做为原料进行再利用,采收完食用菌的暖料又可以通过微生物转化成有机肥料还原到土地中,实现局部农业也生态循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食用菌在我们国家所创造的产值总量已经跃居种植业第五。随着各类农作物栽培面积的不断降低,以及对于农业废弃物相关利用技术的不断推广,常规菌类栽培基质数量只会呈现出不断下滑的趋势。主要探索种养废弃物高效生产食用菌,及菌渣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希望可以抛砖引玉,给同行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菌渣是用秸秆、木屑等原料培养出的食用菌剩余物,也称菌糠、栽培肥料。某食用菌研究所预测,2020年我国食用菌总产量将达到4 000万t,食用菌菌渣将超过1 000万t。就现阶段食用菌菌渣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并对菌渣循环利用技术、资源转换技术、原料提取技术进行分析,讲解菌渣综合利用技术在二次栽培、动物、土壤、能源中的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山西省推进"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食用菌产业异军突起,已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中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新型产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产业转型和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建立集约型循环农业的一项特色产业。特别是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发展迅猛,受到全国业内瞩目。食用菌产业布局特色明显,栽培形势多种多样,逐步形成了"北有广灵,南有泽州"整个太行山区食用菌产业蓬勃兴起、全省各地遍地开花的局面,文章重点阐述了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