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我国油料和豆类作物农业科研工作的总结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届全国青年油料和豆类作物学术研讨会 ,在北京落下帷幕并获得圆满成功。在这次会议上 ,来自全国各地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代表就大豆、花生、油菜等油料和豆类作物的分子标记、抗病性遗传分析、抗虫性、不育性、恢复性遗传、大豆连作和高产栽培等科研攻关及技术开发工作。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系统地总结。与会人员还依据有关的材料 ,结合此次研讨会中油料和豆类作物的科研工作的焦点、热点和难点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对阶段性工作做了总结并对今后的科研发展方向和任务提出了很多具体建议。一、简要总结1 油料和豆类作物杂种优…  相似文献   

2.
对四川省豆类作物生产、科研现状作了论述,并对四川省豆类作物优势区域布局的指导思想、原则、优势区域及布局重点提出了建议,为发展四川省豆类作物区域优势产业,增强国内及国际竞争力,及为四川省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芽用豆类作物诱变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工厂化芽菜产业快速发展,需要芽菜专用豆类作物优良品种作支撑.我国芽用豆类作物品种少,传统芽豆品种在产量或农艺性状方面存在一定缺陷,芽用豆类作物品种选育工作急需加强.诱变育种是快速选育芽用豆类作物品种的有效方法之一.文章阐述了物理诱变(γ射线、离子束射线、高能混合粒子场等)、化学诱变(EMS、NaN3、NQO等)和空间诱变对大豆、绿豆、豌豆、蚕豆、豇豆、小豆等芽用豆类作物的农艺性状、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及遗传物质的诱变效应,探讨了诱变新技术方法、诱变技术基础理论以及诱变后代高效筛选技术在芽用豆类作物品种选育上的应用前景,以期为芽用豆类作物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豆类作物中的大豆皂甙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焦连庆  周慧明 《大豆科学》1994,13(2):164-166
从十二种豆类作物中发现了十八种大豆皂甙,进一步研究表明,大豆皂甙对心血管,肝损伤疾病有治疗作用,并具有抗衰老和减肥的作用。本文就大豆皂甙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李清泉  王成  王芳  季生栋 《杂粮作物》2008,28(2):121-122
蚕豆又称胡豆、佛豆、罗汉豆等,英文名broad bean.蚕豆属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重要豆类作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豌豆是重要的冷季豆类作物。因其耐冷凉、早熟等而适应性强;因其营养丰富、用途广泛倍受人们的青睐。也有人把豌豆叫"三营养作物",即营养人类、营养畜禽、营养地力。目前,豌豆生产和消费是一个发展态势。秦皇岛地区自上世纪末选育推广半无叶豌豆秦选1号之后,豌豆生产上了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7.
杨军  彭博 《杂粮作物》2000,20(6):30-31
食用豆类栽培遍及世界各地 ,其中我国种植的种类有蚕豆、豌豆、绿豆、小豆等。黑龙江省主要种植的有绿豆、云豆、小豆三种类型。食用豆类作物主要特点是 :1 .适应性广。早熟、耐瘠、耐旱 ,无论在风沙干旱还是瘠薄岗丘都可种植。 2 .用途广、经济效益高。食用豆类营养丰富 ,甘香适口 ,是主食调剂食物 ,又可加工豆沙、豆糕等小食品 ,蛋白质高于谷类作物 1~ 2倍 ,并含有易被吸收的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 ,效益在 30 0 0~ 6 0 0 0元 /hm2 ,是国内市场销售的主要产品 ,也是国际市场外销中声望高、有竞争力的主要产品。为进一步提高豆类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8.
豆类在青海农业经济中的地位及其产业发展策略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玉皎 《杂粮作物》2003,23(3):152-153
青海食用豆类(蚕豆、豌豆)在青海省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青海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文中分析了豆类在青海农业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提出了豆类产业持续高效发展的思路与看法,为推动青海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
芸豆是我国主要出口的食用豆类作物之一,年出口量50万~60万t,黑龙江省是我国芸豆主要产区之一,芸豆种植面积在20万hm^2左右,占全国芸豆面积的1/3以上。近几年,黑龙江省年出口芸豆在20万~30万t,占我国芸豆出口量的1/2。但是,目前生产上种植的芸豆品种多为农家品种,退化及病害严重,产量低,商品质量差。因此,急需新的替代品种,解决生产上品种老化等问题,针对这一目标,我们选育出了优质、  相似文献   

10.
作物高效生产的热点问题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根据国内外作物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和近年所做的研究工作,重点介绍了物化技术、免耕技术、免耕直播技术等作物高效生产技术.浅析了水稻生产技术的几个热点问题:一是早稻或晚稻品种的产量潜力近20年没有得到进一步提高,单产7 500 kg/hm2的瓶颈难以突破;二是农民生产田产量与品种产量潜力之间还存在20%~30%的产量差距;三是农民生产田氮肥用量大、利用率低、劳动用工多,需要研究如何减少氮素肥料用量和提高氮肥利用率,实现节本、省工和高效的作物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相关研究和生产管理的效率,本文探讨了非传统作物产量性状的特性及其利用研究对策,同时提出了作物原生产量(即一次形成,一造一次只收获的作物产量)和次生产量(即反复形成, 多次收获的作物产量)的概念, 并以橡胶树干胶产量为例,阐述了次生产量具有可反复合理收获胁迫(由收获引起的某种伤害)形成的产量特性;并探讨了采用收获胁迫诱导次生产量性状表现,以改进橡胶树产量评价方法或获取橡胶生产最佳经济效益等在相关研究和生产管理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大豆种子的芽率是种子生产企业的一大关键指标.而豆种的芽率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豆种的储存条件。由于豆类作物内含较高的油分和蛋白质,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种子容易发生物理及化学变化,而影响到种子生活力及发芽率,因此采取何种储存方式,直接影响到大豆种子芽率的高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在不施氮肥情况下,通过引进豆科间作作物使2种禾谷类种植制增加生产力、氮产出率和地面覆盖率的效果。在土壤低氮水平下种植的小麦或大麦行间栽培固氮豆科作物,1989-1992年在墨西哥多数下于雨养条件下,发现与对照禾本科作物产量(分布于1-4t/ha)相比,没有一种豆科作物使禾本科作物减产,而在某些情况下豆科作物附加的总生物量要高于对照1倍以上。不同的豆科作物试验表明不对不同得需要的适应性,间  相似文献   

14.
我国长江流域发展粮豆多熟制是一项增产、改土的有效策略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沈克琴,顾和平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范海若四川省重庆市土肥站胡王仲四川省乐山市农科所陈桂荣一、粮豆多熟制形成的原因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各作物的轮作地位、人民生活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  相似文献   

15.
豌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秋  李连波 《杂粮作物》2010,30(3):236-237
豌豆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豆类作物之一。又名麦豌豆、寒豆、麦豆、荷兰豆(软荚豌豆),英文名Pea,gardenPea。豌豆营养十分丰富,且全面而均衡,籽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还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等。豌豆可加T多种食品。如豌豆细粉、浓缩蛋白、豌豆粉丝、豌豆罐头、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食用豆类生产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静  范保杰 《杂粮作物》2004,24(4):240-243
介绍了河北省主要食用豆类的生产概况及资源研究和育种工作的主要内容及进展,分析了生产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目标及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程英 《杂粮作物》2006,26(6):439-440
食用豆包括小豆、绿豆、豌豆、豇豆、芸豆等多种可供食用的小宗豆类品种。食用豆类产品营养丰富,医食同源,属传统的保健食品原料作物,也是极具出口创汇潜力的作物。目前我国食用豆类出口的主要目标国家是韩、日、美及欧洲各国。随着这些国家对绿色食品的追求日益增加,中国的食用豆产品必将成为其重要的来源。在国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从吃饱穿暖转而追求吃好穿好。杂粮及食用豆产品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正在逐步被人民所认识,市场前景十分乐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宝鸡市豆类产业化现状的分析研究,找出了存在问题和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以促进豆类产业健康、快速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作物轮作中利用豆类作物以改善土壤肥力和增加作物产量是一种最古老的农业种植形式。在半世纪初,豆类覆盖作物曾被广泛地利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氮肥变得充足且廉价,轮作中利用固氮作物的必要性变小了。近来,对于豆类覆盖作物以及如何将其补充到保留着耕作的谷类生产系统中又产生了新的兴趣。由于这类作物可以在后续的各类作物生产前应用化学药剂杀除并提供一个地面覆盖  相似文献   

20.
粮食作物种子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目前在作物生产中常用的农作物种子处理方法,对各主要种子处理方法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综述,并提出了作物种子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