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症(PFs)是一种以全身多处肌肉疼痛及发僵为主,伴有疲乏无力等多种其他症状的非关节性风湿病.本病虽不危及生命,不造成脏器的损伤,但持续存在的症状常令患者难以忍受;且PFs目前病因不清、疗效有限.笔者用自拟温阳定痛蠲痹汤为主方治疗PFs,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近五年治疗的102例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郭红 《中外医疗》2012,31(4):140-140
风痹又叫行痹,以串痛为主。湿导致的主要是局部酸沉痛,热痹主要是关节红肿疼痛,它们在一起出现,一般是风湿阻滞经络,影响经气运行,使阳气郁积化热,从而使关节局部产生红肿疼痛,就叫风湿热痹,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不甚明了,经抗炎、激素治疗疗效不明显,久治不愈。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热痹的治疗收到了满意的疗效。今结合病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具有益气养血、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作用的痹祺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气血不足,风湿瘀阻,肌肉关节酸痛,关节肿大僵硬变形的110例患者按就诊的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服用痹祺胶囊治疗组60例,服用雷公藤多苷片对照组50例,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痹祺胶囊治疗组与雷公藤多苷片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1.60%、26.00%.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66.00%.两组比较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痹祺胶囊具有益气养血、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的功效,是治疗肌肉关节酸痛、关节肿大僵硬变形、肌肉萎缩、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的良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蠲痹汤加味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30例予蠲痹汤加味联合西药来氟米特治疗12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明显减少,晨僵时间明显缩短,双手平均握力增加,疼痛程度明显减轻。血沉、CRP明显降低。结论:蠲痹汤加味联合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热痹是由于感受热邪,或感受风寒湿邪日久化热,或阴虚阳盛之体感受风寒湿邪易于热化,导致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引起肢体关节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我院风湿内科自2003年3月~2004年6月,采用顽痹清治疗62例热痹患者,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骨痹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6例,治疗组采用骨痹汤内服、外洗,功能锻炼等康复治疗,对照组服用芬必得胶囊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3%,对照组为88.89%。在控制疼痛、保持关节的活动功能、增强关节稳定性等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骨痹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对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增强关节稳定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关节灵治疗三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5 6例三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2 8例口服关节灵煎剂 ,对照组 2 8例口服雷公藤片。结果关节灵治疗三痹临床总有效率为 85 .71 %,与雷公藤 ( 89.2 9%)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关节灵可明显改善患者关节疼痛、压痛、疼痛个数、肿胀等症状及体征 ,降低患者血清ESR、CRP水平 ,与雷公藤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临床应用关节灵过程中 ,未发现不良反应 ,安全性明显优于雷公藤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6.3 %)。结论关节灵对三痹具有较好的镇痛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8.
肩周炎也称粘连性关节囊炎、漏肩风、凝肩、冻结肩、五十肩等。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临床常见。近年来笔者采用“宣痹汤联合臂丛阻滞”治疗本病,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持续性腰痛、晨僵、脊柱关节强直为特点的疾病。本病起病迟缓,症状逐渐加重,至后期可出现驼背,肌肉萎缩,呼吸困难,正常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及健康。对于本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理想的方法和药物,一般选用非甾体消炎药来缓解症状,但是此类药物虽抗炎镇痛作用迅速,但疗效不巩固,停药后易复发。笔者采用通骨痹汤治疗本病32例,在及时控制病情、减轻病痛、缩短病程、保护关节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共观察病例27例,均为本科门诊患者。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15岁~52岁:病程2~17年。有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蠲痹壮骨法内外合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行蠲痹壮骨法内外合用治疗的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40例患者均获随访,总显效率85%,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蠲痹壮骨法内外合用可以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提供疗效佳、方便适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持续性腰痛、晨僵、脊柱关节强直为特点的疾病。本病起病迟缓,症状逐渐加重,至后期可出现驼背,肌肉萎缩,呼吸困难,正常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及健康。对于本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理想的方法和药物,一般选用非甾体消炎药来缓解症状,但是此类药物虽抗炎镇痛作用迅速,但疗效不巩固,停药后易复发。笔者采用通骨痹汤治疗本病32例,在及时控制病情、减轻病痛、缩短病程、保护关节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观察益肾蠲痹法治疗放弃甲氨蝶呤(MTX)、柳氮磺吡啶(SSZ)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应用"益肾蠲痹法"方法,对66例放弃MTX、SSZ治疗的AS患者连续治疗3年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患者躯体功能、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HLA-B27和骶髂关节X线片的变化。结果 66例AS患者治疗后的Bath AS活动指数、功能指数、测量指数(BASDAI、BASMI、BASFI)积分显著下降(P〈0.05),ESR、CRP明显下降(P〈0.05);骶髂关节X线片有4例由Ⅰ级好转为0级,其余62例骶髂关节面模糊均有明显好转;24例患者HLA-B27转阴,阴转率达36.3%。结论益肾蠲痹法对于放弃MTX、SSZ治疗的难治性AS,具有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明显等理想疗效,是一种易于推广使用、具有良好产业化前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服用通络愈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通过1年观察X线拍片关节变化,发现患者骨质密度均有增高,关节面较前清晰,关节间隙较治疗前有所增宽,提示通络愈痹汤有阻断病变进展、降低致残率的作用,临床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基于历代医家提出的"肺痹-体痹"整体观念,文章总结武维屏教授临证经验:间质性肺病(肺痹)常与关节、皮肤病变(体痹)相合,临床患者多病情复杂,症状纷繁多变,多以祛邪通络、宣降肺气、和解表里、调畅气机、通补兼施为立法治则。阐述肺痹和体痹之间的关系与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蠲痹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30例活动性RA患者,采用蠲痹汤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患者对疼痛的VAS评分、患者和医生对总体病情的VAS评分、HAQ、ESR、CRP、RF、晨僵时间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肿胀和压痛关节个数减少、晨僵时间缩短(P<0.05);患者对疼痛的评分、患者和医生对总体病情的VAS评分及HAQ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ESR、CRP、RHF明显降低(P<0.05)。结论:蠲痹汤能有效控制炎性症状、改善病情,对活动性RA具有颇佳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宣痹汤治疗风寒湿痹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风寒湿痹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对照组及空白组,3组患者均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双氯酚酸钠缓释片作为基础治疗,中药组加服加味宣痹汤,对照组加服柳氮磺胺吡啶,随访16 w观察各组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功能指数(BASFI)、VAS评分、C反应蛋白及副作用的情况。结果:中药组及对照组治疗1 w后CRP、VAS评分开始下降;治疗16 w时,中药组CRP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及空白组;治疗16 w 3组患者BASDAI、BASFI均有明显改善,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组副作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及空白组。结论:加味宣痹汤与非甾体抗炎药合用能使风寒湿痹型AS病情得以较快控制,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是中西结合治疗AS的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17.
在<黄帝内经>中,五体痹是发生在皮、肌、脉、筋、骨等不同部位的风寒湿痹,以疼痛或酸痛、麻木、不仁、重著、屈伸不利、寒冷或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后世医家的治疗经验,在临床辨证治疗痹病时,不仅应进行病因(包括内因和外因)辨证,而且应进行病位辨证,即根据病位之不同和偏重,分别选用达皮肤、走肌肉、通经脉、窜筋骨、利关节之药,配合宣肺、健脾、行血、养肝、补肾之法,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射银汤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诊断为急性咽炎(急喉痹)风热证患者,采用自拟射银汤(药用射干、金银花、牛蒡子、赤芍、牡丹皮等)治疗,5 d为1疗程,对比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改善情况。结果治愈34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结论射银汤能显著改善急性咽炎(急喉痹)风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黄帝内经》中,五体痹是发生在皮、肌、脉、筋、骨等不同部位的风寒湿痹,以疼痛或酸痛,麻木,不仁,重著,屈伸不利,寒冷或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后世医家的治疗经验,在临床辨证治疗痹病时,不仅应进行病因(包括内因和外因)辨证,而且应用进行病位辨证,即根据病位之不同和偏重,分别选用达皮肤、走肌肉、通经脉、窜筋骨、利关节之药,配合宣肺,健脾,行血,养肝、补肾之法,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顽痹是关节系统一种久治难愈的顽固性疾病 ,包括骨痹、筋痹、历节风、鹤膝风、热痹等病。由于居住环境潮湿、水上作业及涉水冒雨而引发本病 ,正如《内经·痹论篇》所说“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也”。顽痹又与一般的痹症有所不同 ,其病情重、病位深 ,久郁于风损其阴精阳气 ,故出现全身长期低热 ,关节患处灼热疼痛 ,严重者关节变形 ,丧失活动功能 ,由于正气不足、体质虚弱、筋骨不坚 ,往往随气候的变化反复发作或加重。作者自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选用黄芪防青汤合并经络导平治疗顽痹 187例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导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