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自强 《甘肃冶金》2013,35(2):19-21
本文简要介绍了邯钢CSP厂平整生产线的工艺,并对平整过程中板形缺陷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优化辊型曲线、完善控制模型等技术措施,总结出平整过程中板形缺陷的一般性控制方法以及生产实践中板形控制的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2.
四辊平整机组复杂浪形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平整机组因压下量小、变形热与摩擦热少、轧辊热凸度不大而无法采用精细冷却的方式控制中双组合浪、单肋浪、多肋浪、中肋组合浪、边肋组合浪等复杂浪形缺陷的问题,以四辊平整机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套采用非对称式结构来替代对称性结构,将板形控制手段从传统的对称弯辊(对称窜辊)、倾辊等二维增加到左弯辊、右弯辊、上窜辊、下窜辊以及倾辊等五维的板形控制思想,并在此基础上以实际板形与目标板形的差值最小为目标建立了一套适合于四辊平整机组的复杂浪形控制技术,通过左弯辊、右弯辊、上窜辊、下窜辊以及倾辊等板形控制参数的优化设定,有效解决了四辊平整机组复杂浪形缺陷的控制问题,弥补了平整机组因无法采用精细冷却而带来的板形控制先天性不足问题,为现场平整机组板形精细控制提供了一套新方法,具有进一步推广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平整轧制过程进行三维弹塑性建模及仿真研究,通过温度场模拟入口带钢的初始板形缺陷,利用刚性工作辊的辊形变化综合表达各板形控制手段对承载辊缝形状的调控功效.基于以上力学模型,针对具有初始板形缺陷的带钢,仿真研究平整轧制后带钢的板形缺陷及其与初始板形缺陷及平整工艺条件的关系,揭示带钢平整轧制过程中板形缺陷的遗传与演变的规律.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承载辊缝形状是决定带钢板形缺陷遗传和演变的最主要因素,轧前带钢的初始板形缺陷的程度,即最大纵向延伸差的大小,对平整后带钢的板形缺陷仅有一定程度的遗传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平整机组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板形不良问题为背景,本文通过分析板形控制与轧辊的表面粗糙度、辊形、轧制量及磨损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出合理的工艺改进,有效的减少了轧辊表面粗糙度、轧辊的磨损及辊形的变化对板形的不良影响,并且规定了轧辊的更换依据,进一步改善了冷轧卷的板形控制。作者结合酒钢生产的冷轧卷的产品质量,分析研究了张力在轧制过程中对板形的重要作用,提出带钢来料粘接对板形的不良影响,总结以往的生产经验制定出平整机组稳定轧制的轧制计划的编排原则。  相似文献   

5.
以平整机组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板形不良问题为背景,本文通过分析板形控制与轧辊的表面粗糙度、辊形、轧制量及磨损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出合理的工艺改进,有效的减少了轧辊表面粗糙度、轧辊的磨损及辊形的变化对板形的不良影响,并且规定了轧辊的更换依据,进一步改善了冷轧卷的板形控制。作者结合酒钢生产的冷轧卷的产品质量,分析研究了张力在轧制过程中对板形的重要作用,提出带钢来料粘接对板形的不良影响,总结以往的生产经验制定出平整机组稳定轧制的轧制计划的编排原则。  相似文献   

6.
于孟  王春海  张晓峰  文杰  王永强  张清东 《钢铁》2022,57(7):106-114
 针对不锈钢/碳钢复合板在平整轧制过程中极易出现不均匀延伸并导致板形翘曲的行为,建立了不锈钢/碳钢复合板平整轧制过程的有限元数值模拟模型,对已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的不锈钢/碳钢复合板平整轧制过程的不均匀变形行为及其可能导致的板形翘曲缺陷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均质板、非对称不锈钢/碳钢复合板以及对称不锈钢/碳钢/不锈钢复合板平整轧制过程板形的遗传与演变规律,发现仅非对称不锈钢/碳钢复合板在平整轧制过程中极易产生板形翘曲缺陷,同时对比分析了平整和常规轧制对非对称不锈钢/碳钢复合板轧后翘曲缺陷的影响。揭示了不锈钢/碳钢复合板厚向分层特征以及复合板尺寸参数、平整工艺和平整机设备参数等对其板形翘曲缺陷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对复合板尺寸参数而言,平整过后翘曲高度与厚度比呈正比。对于平整工艺而言,当等张力平整轧制时,平整过后翘曲高度与张力呈正比;当不等张力平整轧制时,前张力的变化对平整过后翘曲缺陷的影响较大;同时平整过后翘曲高度与轧辊和碳钢层表面摩擦因数呈反比。对平整设备参数而言,平整过后翘曲高度与碳钢层表面接触的轧辊辊径、入口侧防皱辊抬起高度以及不锈钢层表面接触轧辊偏向入口侧的距离均呈正比关系。最后,采用轧制试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证明了复合板平整轧制模型的准确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工艺对策,为金属复合板平整轧制过程的板形翘曲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带钢平整过程中工作辊和支撑辊受力、变形等特点的分析,优化了轧辊辊型。生产实践表明,优化辊型提高了可应用的轧制力,增大了平整机的稳定性和消除带钢板形不良的能力,使因板形不良导致的废次品量下降。  相似文献   

8.
泰钢950轧机在极薄冷轧钢带生产过程中,针对轧机因弯辊力波动大、轧辊热膨胀不均、轧制压力大等造成板形缺陷的原因,通过减小弯辊力波动,提高轧辊热膨胀的均匀性,优化轧制、退火工艺参数,保证轧辊的辊型精度,提高了极薄冷轧钢带的板形质量,板形缺陷降级率由1.77%降低到0.51%。  相似文献   

9.
1前言 随着板带轧机轧制产品的宽度逐渐增加和厚度的逐渐减小,板形质量的控制要求越来越高。板带材沿宽度方向的厚度偏差即横向厚差是影响板形的主要因素,而横向厚差是由于轧辊表面的轮廓形状即辊型所决定的辊缝形状造成的,辊型通常用轧辊辊身的凸度来表示。因此,控制轧辊的凸度,提高辊缝的刚度,可达到控制板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热轧带钢板形的控制是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轧制力、弯辊力、串辊位置、轧辊热膨胀、轧辊轮廓、轧辊磨损。这几个因素相互影响制约,共同控制着带钢板形的好坏。在众多因素中,要属轧辊磨损因素最为不可控。支撑辊表面往往是不均匀的、长期的磨损,并且支撑辊属于基础性的承载轧制力,所以对支撑辊磨损模型的与计算是十分必要的。在现有的板形控制模型中加入了补偿控制方法,产品的质量也产生了非常可观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姜东友 《中国冶金》2019,29(6):65-67
介绍了二十辊森吉米尔轧机板形控制方法和各道次板形控制要求。二十辊森吉米尔轧机虽然具有很强的板形控制能力,然而也同样具有可逆冷轧机的一些缺点,如起车轧制和甩尾作业板形变化剧烈,甚至轧制过程中均需要操作工手动控制,二十辊森吉米尔轧机板形调控手段虽多,但有时并不能轻易地消除复杂的不良板形。生产实践表明,预设好第 1 中间辊第 1 道次起车值、控制好带钢板形对称和带钢边部受力情况以及统一规范各道次的轧制板形控制均能有效避免断带,保证二十辊森吉米尔轧机顺稳轧制,提高硅钢产品板形的均一性。  相似文献   

12.
中厚板规程负荷分配中轧辊凸度协调分配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厚板轧机无液压弯辊条件下,为防止传统等负荷分配方法造成的板形问题,提出一种轧辊凸度协调负荷分配方法。分析了轧辊凸度对板形的影响,通过轧辊热凸度和轧辊磨损软测量模型得到了实时轧辊凸度,根据轧辊凸度的变化而调整规程板形系数以获得更加合理的负荷分配规程和良好的板形控制效果。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后中浪和边浪等板形问题明显减少,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热带钢凸度是板形的一项重要指标。据此,结合梅钢1 422 mm轧线的实际生产情况,对热轧带钢凸度控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分别从原始辊型配置,轧辊热凸度的控制,机组窜、弯辊的配合应用,轧制计划的编排及现场操作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薄带轧制过程中的各类板形问题,以新型电磁调控轧机为研究对象,利用Marc建立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弯辊和电磁调控轧辊综合作用下弯辊力和轧制力对轧辊辊型状态、板形分布、板坯边部应力、辊间接触应力、承载辊缝形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弯辊机制的施加将直接促进电磁调控轧辊的稳定胀形,使电磁调控轧辊胀形凸度得到整体性补偿,并以板形良好为依据,给出新型调控轧机合理的弯辊力施加范围。对比分析了不同弯辊力和轧制力下辊缝函数的变化情况,形成不同的二次、四次凸度,为板形控制及初始辊缝设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顺心  赵志坚 《甘肃冶金》2012,34(6):29-31,33
通过对某钢厂单机架4辊冷轧平整机工艺设置、控制系统组成、控制功能的研究,用激光测速仪代替编码器,成功的解决了由于入口张力辊、出口转向辊打滑造成延伸率控制精度无法满足生产的问题。同时提出增加板形辊,实现板形自动控制;增加张力计,用变张力、变轧制力控制方式解决恒张力变轧制力控制方式中薄带钢延伸率控制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冷轧带钢在线磨辊辊表层残余应力的形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砂轮磨损引起的磨削力增大会使轧辊表层残余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即由压应力变为拉应力;同时得知砂轮转速也会引起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分析了引起上述变化的原因,得出保持辊表层夺应力状态的控制条件;另外,还对被磨削轧辊表层残余应力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在不同的磨削条件下,测定了轧辊表层的残余应力,从而得到轧辊表层应力状态及硬度的变化规律,为实现冷轧带钢在线磨辊及控制板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鞍钢1450冷连轧生产线板形控制系统,包括系统主要设备组成和功能等。分析了板形测量原理及影响冷轧带钢板形的因素,并结合生产实际,制定了弯辊、轧辊倾斜和工作辊分段冷却等板形调节结构的控制方案。应用结果表明,板形控制系统各项功能投入使用后,有效地减小了板形偏差,实现了带钢板形的高精度控制。  相似文献   

18.
LVC(Liner Variable Contour)工作辊辊型是一种新型辊型,这种辊型实现了辊缝凸度随板宽变化成线性变化,并可以通过窜辊来调节板形性能。登山搜索法是常用的寻优方法,可用登山搜索法得出LVC辊型的窜辊优化策略,并将其应用在板形自动控制模型中,这样可以提高辊型的板形控制精度。从现场轧制的带钢板形工艺数据可以发现LVC辊型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较好地提高板形质量。  相似文献   

19.
四辊轧机轴向移位变凸度辊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工作辊轴向相对移动来改变辊缝形状的四辊轧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板带轧机。决定这种轧机板形控制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工作辊的辊型。本文给出这种辊型的构成方法,并利用它对CVC和UPC两种辊型进行分析,最后给出两种实用辊型——简单的3次辊型和应用广泛的复合辊型。  相似文献   

20.
热轧中宽带超薄规格开发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厚  刘德红  王学芹 《山东冶金》2009,31(5):60-61,66
泰钢950mm热轧中宽带生产线克服精轧机组允许轧制力低的限制,以辊型优化、合理负荷分配和工作辊弯辊相结合,较好地控制了超薄带钢的板形质量,辅以其他工艺优化和设备精心维护,成功开发并批量生产出超薄带钢,同时解决了由此引起的支撑辊剥落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