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生儿HBV宫内感染脐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HBV宫内感染脐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方法选择HBsAg及HBeAg双阳性但肝功能正常孕产妇分娩新生儿157例。选择其中胎儿宫内感染21例为研究组,无宫内感染136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脐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内感染组新生儿CD4^+T淋巴细胞百分数低于未感染组,而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高于未感染组,CD4^+/CD8^+比值低于未感染组,2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CD3^+T淋巴细胞百分数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宫内感染HBV新生儿可能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对鼻咽癌放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两组均行放化疗,并给予自然饮食,观察组同时给予肠外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CD3^+、CD4^+、CD8^+、CD19^+、CD4^+/CD8^+、CD16^+5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CD16^+56^+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CD3^+、CD4^+、CD4^+/CD8^+、CD16^+56^+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行放化疗鼻咽癌患者同时给予肠外营养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张剑波  屈艺 《四川医学》2009,30(10):1503-1505
目的通过检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 leosis,IM)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初诊、治疗2周和随访2个月后IM患儿外周血中CD3^+、CD4^+和CD8^+淋巴细胞分布情况,并分别与健康儿童相比较。结果与健康儿童比较:①IM初诊患儿CD3^+和CD8^+细胞显著升高(P〈0.01),而CD4^+细胞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P〈0.01);②治疗2周后,CD3^+细胞明显降低,与健康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和CD4^+/CD8^+仍低于健康儿童(P〈0.01);③随访2个月后,CD3^+、CD4^+、CD8^+细胞及CD4^+/CD8^+比值与健康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对评估IM患儿的细胞免疫状况,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手术与射频消融两种治疗方法对小细胞肝癌的治疗效果及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差别。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原发性肝癌患者58例,随机分为射频消融组与手术组。手术组行肝癌根治术治疗,射频消融组采用经皮穿刺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F-Ⅱ、VEGF、AFP,及CD3^+、CD4^+、CD8^+T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射频组与手术组治疗前后血清IGF-Ⅱ、VEGF和AFP含量明显下降,与手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射频组与手术组治疗后血清IGF-Ⅱ、VEGF和AF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组治疗前后CD3^+、CD4^+T细胞比例上升,CD8^+T细胞比例下降,其治疗前后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治疗前后CD3^+、CD4^+、CD8^+T细胞比例上升,其治疗前后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组与手术组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在清除肿瘤的作用方面与手术治疗无明显差异,但在保护与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强于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免疫指标变化,为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诊断为RRTI的62例患儿的免疫学指标水平,与同期的23例普通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血清IgG、IgA、CD4^+/CD8+水平RRTI组低于对照组,CD8^+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IgM、CD4^+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CD4^+/CD8^+、IgG、IgA、IgM指标1项以上异常者,RRTI组60例(96.8%),对照组5例(2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RTI患儿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状态,可通过免疫调理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覃绍坚  梁皓峰  石燕 《广西医学》2009,31(7):1012-1013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剖宫产术椎管内麻醉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影响。方法HIV感染足月妊娠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剖宫产3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4^+、CD8^+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术前CD4^+、CD8^+细胞计数分别为(461.00±150.13)个/μl、(856.43±157.17)个/μl;术后为(429.86±213.29)个/μl、(683.57±297.35)个/μ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D4+/CD8+比值是0.79±0.22,术后0.43±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感染者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可导致CD4^+、CD8^+细胞下降,细胞免疫功能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期间大鼠胃窦内CD4、CD8及白细胞介素-2( IL-2)的表达。方法:正常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CG)、盐水对照组( SCG组)和不同时程海洛因依赖组( HDG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图像分析法,观察SCG组和HDG组造模第10、17、24、31及38天时大鼠胃窦黏膜CD4、CD8和IL-2表达。结果:与NCG组及SCG组比较,HDG组大鼠胃窦CD4、IL-2阳性细胞数量减少,染色变浅,图像分析的细胞计数和平均灰度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HDG组大鼠胃窦CD8阳性细胞较NCG及SCG组细胞数量增多,染色变深,在海洛因依赖第24天变化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海洛因依赖期间,CD4、IL-2在胃窦表达减弱,CD8表达增强,提示海洛因依赖对大鼠胃黏膜免疫功能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8.
陈志云  张建平 《中国热带医学》2009,9(7):1224-1225,1306
目的研究超排及妊娠对CD4^+CD25^+Treg、CTLA-4(CD152)的影响,并比较妊娠结局CD4^+CD25^+Treg细胞及CTLA-4(CD152)水平。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卵泡期、黄体期及研究组卵泡期、黄体期、HCG日CD4^+CD25^+Treg/CD4^+.CTLA-4(CD152),CD4^+百分数,并检测研究组不同妊娠结局CD4^+CD25^+reg/CD4^+百分数。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的卵泡期CD4^+CD25/CD4^+百分数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研究组黄卵泡期CD4^+CD25^+CD152^+/CD4^+CD25^+百分数之间相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卵泡期与HCGCD4^+CD25+CD152^+/CD4^+CD25^+百分数之间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妊娠组与生化妊娠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组卵泡期、黄体期的百分数明显升高。E2与CD4^+CD25^+/CD4^+之间并无相关关系。生化妊娠与临床妊娠的CD4^+CD25^+/CD4^+作回归关系分析二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①超排中多个卵泡同步发育所致的高雌孕激素水在无外来抗原植入的情况下不能刺激CD4^+CD25^+Treg的增殖及CTLA-4(CD152)表达增高。②妊娠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量上的高低与妊娠结局有相关关系,CD4^+CD25^+Treg细胞在妊娠免役耐受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宫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婴幼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失败的机制。方法选择HBV宫内感染免疫失败婴幼儿20例和免疫成功者29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及荧光染色法,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和CD8^+的变化。结果免疫成功组婴幼儿外周血CD3^+为64.17%±8.01%,CD4^+为39.55%±8.80%,CD8^+为24.62%±7.23%;CD4^+/CD8^+比值为1.66±0.51。免疫失败组婴幼儿外周血CD3^+、CD4^+和CD8^+分别为62.55%±7.32%、32.94%±7.58%和29.61%±7.08%;CD4^+/CD8^+比值为1.13±0.50。统计分析显示,CD3^+T淋巴细胞百分数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D4^+T和CD8^+T细胞在免疫失败组和免疫成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的数量变化可能是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失败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是否引起淋巴细胞亚群和淋巴细胞VCS(V volume C conductivity S scatter)相应的变化。方法对符合纳入条件116病例分成三组,分别为肝郁脾虚型43例,湿热中阻型38例,瘀血阻络型35例,同时选健康体检人员为健康对照组48例。对各组进行ALT、WBC、CD4^+、CD8^+、CD4^+/CD8^+、MLV、MLV-SD、MLC、MLC-SD、MLS、MLS-SD的检测,分析各组上述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三组的ALT、CD8^+、MLV、MLV-SD、MLC-SD、MLS-SD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CD4^+、CD4^+/CD8^+、MLC、MLS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湿热中阻型比较,肝郁脾虚型的CD8^+、MLV-SD、MLC-SD、MLS、MLS-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阻络型ALT、CD4^+、CD8^+、CD4^+/CD8^+、MLV、MLV-SD、MLC-SD、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瘀血阻络型比较,ALT、CD4^+、CD8^+、CD4^+/CD8^+、MLV、MLV-SD、MLC-SD、MLC-SD、MLS、MLS-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证侯的变化,淋巴细胞的亚群表达及VCS参数的结果发生相应的变化,表明三者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