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淑玲  李永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5):143-144
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39.8%,2005年9月-2008年9月我院通过改进术式、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和治疗成功实施断流术87例,共发生PVT 9例(10.3%),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选择性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34例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断流术前、后自由门静脉压力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7天肝功能较术前好转(P〈0.05);49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9个月,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1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12例,肝性脑病3例、术后曲张静脉再发7例,上消化道出血再发2例,3年生存率为95.9%。结论:选择性断流术合理地保留了机体的自发性分流,可减少术后近期并发症、提高3年生存率,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腹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6例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经腹联合断流术治疗,分析患者止血效果。结果:3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止血率100%,无死亡案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经随访,再出血占5.6%,一例死于肝癌,其余恢复良好。结论:经腹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脾切除加断流术后门脉血栓形成(PVT)的相关因素。方法 120例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及门奇血管断流术患者,对其性别、年龄、血小板计数(Plt)、肝功能、门静脉压力、切除脾脏体积等指标进行统计,对术后发生PVT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VT形成主要与门静脉压力变化、Plt变化率、脾脏大小有明显相关性,与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脾静脉内径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门静脉压力变化、Plt变化率、脾脏大小是PVT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低分子肝素钙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预防中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2 d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前及术后3 d、7 d、14 d,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门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在断流术后预防性使用,对门静脉血栓形成有显著预防效果,对患者预后改善明显,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对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及脾亢115例的疗效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间11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亢病人采用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疗效并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101例病人痊愈(87.8%),术后发生并发症14例(12.2%)其中肺部感染12例,术后腹腔出血2例,其中一例死亡。结论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主要手段,治疗效果好。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能减少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脾切除配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济南市章丘区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使用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栓塞术治疗,研究组使用脾切除配合门奇静脉断流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门奇静脉断流术后的患者结合丹参注射液的应用对OFR系统的影响。方法:肝硬化门脉高压症(PHT)患者37例,肝功能均为A级;正常对照组10例,门奇静脉断流术组18例,门奇静脉断流术结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组19例。术前、术后第3 d、10 d晨空腹抽静脉血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结果:肝硬化PHT患者术前血清SOD活性二组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MDA则显著升高(P<0.01)。术后3 d、10 d手术组和丹参治疗组SOD活性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与术前组比术后10 dSOD活性升高有意义(P<0.05)。术后3 d、10 d手术组和丹参治疗组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0天的MDA含量与术前组比降低显著(P<0.05)。术后10天SOD活性、MDA含量变化率比术后3 d的大,丹参治疗组SOD活性、MDA含量变化率也较手术组明显。结论:SOD、MDA的变化在肝硬化PHT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而门奇静脉断流术后治疗时间的延长上述各参数的变化趋于明显且门奇静脉断流术能逆转上述各参数的变化,而丹参注射液的联合应用又进一步降低MDA、升高SOD,随着丹参治疗时间的延长各参数的变化率也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致门静脉高压症并发消化道出血,有以下主要特点:患者心情焦急、出血急、出血量大、血压低,甚至呈休克状态。经保守治疗48小时后无效果。急症行门奇断流术,手术安全,适应性广,此手术在择期病人中普遍开展。手术后有部分患者术后随时间推移出现消化道再出血,术后随访复查门静脉血栓形成90例,再出血26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门奇断流术417例,B超检查90例门静脉血栓形成。再出血26例,年龄28~62岁,男19例,女7例。断流术后出血时间2~18年。1.2入院情况:乙肝阳性23例,低蛋白血症21例,血红蛋白80%以下1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门静脉系统急性血栓形成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30例疑诊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治情况。结果30例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T证实门静脉系统内血栓确诊。28例经抗凝、抗血小板、溶栓治疗临床症状消失,2例行手术治疗3周后痊愈出院。结论门静脉系统急性血栓的诊断主要以临床表现为主,结合实验室、超声、CT检查,必要时行门静脉造影。其治疗主要以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溶栓对于肠系膜上下静脉内或门静脉内血栓形成者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致命的并发症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方法可分为分流术和断流术 2大类 ,各有其优缺点 ,分流术止血效果好 ,但减少了门静脉向肝的血流 ,易导致术后肝性脑病[1] ,而断流术近期疗效好 ,但由于未能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力 ,胃壁淤血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红花黄色素在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预接受脾切除术的患者36例按来院次序随机分为两组:单数为治疗组,双数为对照组。同期常规用药组为对照组与早期使用红花黄色素预防组进行对比研究,利用彩超监测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33例完成随访6个月以上,随访率91.7%,其中治疗组17例,对照组16例。术后对照组发生门静脉血栓4例(25%)。预防组发生门静脉血栓1例(5.9%),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早期使用红花黄色素是防治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中最严重的并发症。门-奇静脉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有效方法,患者出血量大,手术危险也大,术后再出血及肝性脑病的危险性仍然存在。因此,对手术护理配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院1997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33例门静脉高压患者,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后效果满意,现将术中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防治急诊断流术后肝性脑病的作用。方法:36例男性患者(肝功能评估为Child-Paugh B级,术式均为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随机分为两组(病人年龄构成相近),对照组(n1=18)常规治疗,观察组(n2=18)加用清开灵注射液,对照组病人如发生肝性脑病,则加用清开灵注射液。结果:观察组术后没有肝性脑病(0/18),对照组发生3例肝性脑病(3/18),3例肝性脑病经加用清开灵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清开灵注射液预防、治疗急诊断流术后肝性脑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甘温除热法加脾组织移植防治脾切除术后发热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热是脾切除术后常见症状,有时可持续数周之久,总结我科1998—2001年因外伤而行脾切除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而行脾切除加分流或断流术68例(治疗组),均采用自体脾组织薄片大网膜间隙内移植加术后中药辩证治疗,并与我科1993—1997年收治的56例同类病人的治疗(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营养状况和门一体分流、断流术对其影响,确定围手术期营养策略。方法:115例行门一体分流或断流术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3日和1周评定营养状况(分为正常、单纯能量不足、单纯蛋白质不足、能量和蛋白质不足四类),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总数、总淋巴细胞计数、钾、锌、磷浓度。结果:术后第3日患者营养状况最差,普遍能量和蛋白质不足,各营养评估指标骤然下降(P〈0.01),术后1周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总淋巴细胞计数、钾、锌恢复术前水平,但转铁蛋白和磷仍未恢复。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前即存在营养不良,围手术期应合理补充能量和蛋白质,可以逆转原发病和门一体分流或断流术对患者营养水平的影响,同时应定期检查血清微量元素,补充足量的磷和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门静脉血栓形成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结果 26例(33.33%)患者出现门静脉血栓;血栓组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门静脉直径、门静脉流速差、门静脉压力差、脾静脉直径均显著高于非血栓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门静脉直径、D-二聚体水平及脾静脉直径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应做好术后严密观察,并及早采取干预措施,以减少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活血散结方对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9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予口服心得安治疗,治疗组(44例)口服心得安,同时肝区外敷中药活血散结方,每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彩色超声仪观察门、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后门静脉内径较治疗前缩小(P<0.05),但脾静脉内径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治疗后门静脉、脾静脉的平均流速和流量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治疗后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门静脉、脾静脉平均流速和流量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活血散结方肝区封包可明显降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压力,改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状态,提高心得安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理、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8例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流缓慢和静脉壁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术后减少止血药物的应用可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广谱抗生素治疗和抗凝治疗是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昊茱萸热熨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3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8例,用吴茱萸热熨腹部;对照组16例,用粗盐热熨腹部。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第1次排气时间、第1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治疗组出现严重的胃肠功能异常痉挛性疼痛6例,对照组10例,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热熨对改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