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患者脑脊液(CSF)细胞学及生化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07-2018-9期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乙脑患者58例,其中男31例、女27例,平均年龄(58.2±13.8)岁,分析患者CSF细胞学及生化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CSF细胞学检查可见炎性反应,炎性反应程度以中度为主(50.0%),其次为重度(36.2%)和轻度(13.8%)。细胞学反应类型主要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53.4%),其次以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27.6%)、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混合反应为主(15.5%)、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反应为主(3.4%)。9例(15.5%)患者CSF可见激活的淋巴细胞,11例(19.0%)可见激活的单核细胞,22例(37.9%)可见浆细胞。53例(91.4%)患者CSF蛋白升高,45例(77.6%)CSF葡萄糖水平正常,35例(60.3%)CSF氯化物水平正常。乙脑患者初期CSF细胞学反应类型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38.7%)和以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38.7%),极期和恢复期主要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74.3%、95.2%)。结论 CSF细胞学检查可为乙脑患者的诊断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S)的临床及CSF细胞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VKH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例患者均急性起病,均有脑膜炎及葡萄膜炎表现,例1有听力减退。CSF细胞学检查均有异常,均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结论 VKHS表现为双眼葡萄膜炎,常伴有脑膜炎、听力障碍、皮肤及毛发改变等。CSF细胞学检查以激活的淋巴细胞反应为主,可有浆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临床表现、头颅MRI、脑电图(EEG)、脑脊液(CSF)特点。方法收集20例抗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MRI、EEG和CSF资料。结果 20例抗NMDAR脑炎患者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3~61岁,平均年龄25±19岁。入院时头颅MRI异常率为60%(12/20),其中4例累及边缘系统,5例累及额顶颞枕叶、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等结构。例4入院时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第24天复查见双顶枕叶、右侧胼胝体及扣带回区异常信号。16例患者行EEG检查,14例(88%)异常,异常的EEG主要为非特异性慢波,其中1例(例4)患者住院期间复查EEG出现大量δ波。90%(18/20)患者CSF结果异常;细胞学检查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例9有激活性单核细胞增多。11例(55%)患者血清和CSF NMDAR抗体阳性,7例(35%)患者仅CSF NMDAR抗体阳性,2例(例11、例14)患者仅血清NMDAR抗体阳性。结论本组以男性青少年多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异常、癫痫、记忆力下降、行为异常、不自主运动等,严重者可出现中枢性低通气。头颅MRI病变不仅局限于边缘系统。重症患者EEG可出现δ波。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较好,部分患者可复发。  相似文献   

4.
研究背景神经精神狼疮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并发症,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但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我们尝试对本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以为临床提供一些参考。方法对76例临床诊断明确且符合入组条件的神经精神狼疮患者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 25例患者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异常,16例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其中8例同时伴有中性粒细胞比例轻度升高、9例为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混合性炎症反应。24例淋巴细胞激活并伴单核细胞激活,其中17例可见单核细胞异常吞噬现象,表现为单核细胞吞噬淋巴细胞、浆细胞和(或)红细胞等;17例脑脊液中发现浆细胞。结论神经精神狼疮的诊断基于临床、神经影像学和脑脊液检查等方法。其脑脊液细胞学呈现炎症反应和异常吞噬细胞,具有一定特点和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结核性脑膜炎30例脑脊液细胞学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结核性脑膜炎病人抗结核治疗前后脑脊液(CSF)细胞学变化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病人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采用CSF细胞玻片离心沉淀法收集细胞,经MGG染色体后在显微镜油镜下逐个细胞检查.结果 全部病例CSF细胞学均有异常,治疗前后CSF细胞学有明显不同的特点.抗结核治疗前CSF细胞学以嗜中性粒细胞比例较高,可达50%~70%,但核左移现象不明显;经正规治疗后嗜中性粒细胞下降,淋巴细胞、激活淋巴细胞、激活单核细胞的比例增加,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嗜中性粒细胞明显下降至消失,主要为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结论 CSF细胞学可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并可判断疗效,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6.
老年结核性脑膜炎27例脑脊液细胞学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CSF)细胞学变化特点和应用价值。方法 27例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病人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所获脑脊液采用自然沉淀法收集细胞,经MGG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行细胞分类计数。结果 53份CSF标本有3份结果阴性(5.6%),余50份CSF细胞学均有异常。急性发病期CSF白细胞多以免疫活性细胞为主,其中转化型淋巴细胞出现率最高(83.33%),恢复期吞噬细胞出现率上升明显,达到65.38%。急性和恢复期均以转化型淋巴细胞反应为主的混合型细胞反应占优势。结论 CSF细胞学可协助早期诊断老年结核性脑膜炎,并对病程监测,预后评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学(CSF)变化及临床特点。方法42例病人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采用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法收集细胞,经MGG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全部病例脑脊液细胞学均有异常,老年患者脑脊液细胞学有明显不同的特点。结论初诊时,脑脊液细胞学以淋巴细胞比例占优势较多,随病程进展出现程度不同的混合细胞反应,治疗有效者嗜中性粒细胞下降及消失较快;一部分患者一直以淋巴细胞占优势,伴有激活淋巴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并持续性较长时间。脑脊液细胞学的动态变化,为判断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的病情转归、疗效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神经白塞综合征(NBS)临床和脑脊液(CSF)细胞学资料,探讨该病的临床和CSF细胞学特点。方法回顾1991-2010年间北京协和医院NBS住院患者共27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和CSF细胞学特点。结果 27例患者中,神经科症状急性病程19例,亚急性病程6例,慢性病程2例。临床表现:头痛9例,偏瘫8例,复视6例,偏身感觉障碍5例,意识障碍5例,失语3例,癫痫发作3例,精神行为异常、智能减退6例,截瘫2例,共济失调2例,呛咳、吞咽困难2例,帕金森综合征1例。头MRI异常16例,多发片状T1低或较低信号,T2高信号,病灶分布于基底节、脑干、丘脑等处,9例行增强MRI均有强化;2例颈段脊髓MRI可见强化病灶。磁共振静脉成像(MRV):1例符合上矢状窦血栓形成。CSF检查:19例行腰穿查CSF,其中8例压力升高,17例蛋白升高(0.48~1.08g/L);行CSF细胞学检查(沉淀池法制片,迈-格-姬染色)的11例中7例表现为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反应,其中6例伴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余4例中3例为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性炎性反应,1例为中性粒细胞性炎性反应,8例可见激活淋巴细胞,4例可见浆细胞。结论 NBS临床表现多样,神经影像学改变以基底节、脑干和丘脑等邻近中线的结构受累为主,CSF细胞学呈炎性反应表现。CSF细胞学炎性反应类型,特别是CSF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对NBS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临床和脑脊液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 (Cerebrospinalfluidcytology ,CSF C)及其临床进行研究。方法 :临床确诊的10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的起病情况、脑神经受损的表现、CSF C以及辅助检查结果作出了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主要以眼肌麻痹为主综合征 ,CSF C及神经影像学可有异常发现。结论 :可能的病因为与免疫反应有关的非特异性炎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侧面神经麻痹伴感觉异常(BF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BF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患者为青年男性,急性起病,以双侧面神经麻痹及肢体远端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腱反射减弱/消失。腰穿CSF检查提示蛋白-细胞分离,EMG示右拇短展肌神经源性损害和双下肢F波延迟。结论患者出现双侧面神经麻痹合并肢体远端感觉异常,伴有腱反射减弱/消失,但无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和肢体/颈部无力时,结合CSF、EMG检查,应考虑BFP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北方地区出现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引起的嗜酸细胞性脑膜炎病例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对该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9例在北京地区发病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脑脊液细胞学等检查,总结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9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5例.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9例)、发热(9例)、头痛(9例),伴恶心或呕吐(3例)、脑膜刺激征(7例)、视乳头水肿(2例)、肢体感觉异常(7例)、脑神经受累(3例)和肢体瘫痪(1例)等.临床分型:脑膜型8例,脊髓型1例.神经影像学:4例存在软脑膜弥漫强化,脑和脊髓实质点片状异常信号者4例.脑脊液检查:全部患者均有压力升高,白细胞均升高[(70~780)×106/L],蛋白均升高,5例有葡萄糖减低.脑脊液细胞学:嗜酸细胞比例均升高.1例(仅行1次腰穿)嗜酸细胞比例5%,其余8例脑脊液嗜酸细胞多次枪查在45%~90%,呈现以嗜酸细胞为主的炎症,伴激活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偶见浆细胞,未见寄生虫虫体.结论 脑脊液嗜酸细胞比例超过50%的脑膜炎应高度怀疑广州管圆线虫病.临床结合脑脊液细胞学对诊断广州管圆线虫病有一定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变异型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变异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例为女性,4例为男性;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前11例有相关诱因;临床表现为多脑神经型、急性运动轴索型、Miller-Fish综合征及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型。12例行腰椎穿刺术,11例脑脊液蛋白增高;11例行肌电图检查,9例提示为周围神经源性损害;经个体化治疗所有患者的症状均有改善。结论变异型GBS类型及临床表现多样,以女性患者多见;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及肌电图检查为周围神经源性损害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8例(28.6%),女20例(71.4%);急性起病18例(64.3%),亚急性起病8例(28.6%),慢性起病2例(7.1%).首发症状表现为头痛伴恶心、呕吐22例,发热伴视物模糊3例,发热伴精神异常2例,癫痫发作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与认知功能障碍16例(57.1%),大脑皮质刺激症状5例(17.9%),运动功能障碍3例(10.7%),眼部症状6例(21.4%).白细胞增高6例,淋巴细胞增高2例;C反应蛋白升高3例,血沉升高2例;凝血酶原时间缩短2例,D-二聚体升高4例.颅内压升高11例;CSF生化和细胞学检查异常4例.头颅CT平扫示条带征13例,头颅MRI平扫示实三角征14例,增强示空三角征7例,头颅磁共振静脉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均见血栓部位血流消失.经抗凝治疗,痊愈23例,好转4例,死亡1例.结论 脑静脉窦血栓女性多见,主要首发症状为头痛伴恶心、呕吐,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与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影像学特点为直接征像及间接征像.  相似文献   

14.
3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人的脑脊液细胞学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30例均有急性脑炎临床症状,且经McAb—ElisA法和(或)PCR技术从脑脊液(CSF)中检出单纯疱疹病毒(HSV)及其分型检查确诊的。其中CSF白细胞正常16例(534%),增高14例(466%),提示多数病人的CSF白细胞计数可完全正常而值得注意。但全组病例的脑脊液细胞学(CSFC)检查均有异常,可见后者远较前项检查敏感可靠,和更具有诊断价值。全组30例CSFC检查异常中,20例(667%)呈以淋巴细胞比例升高为主的淋巴细胞反应,仅少数病例呈其它细胞反应。提示HSV脑炎有其自身的CSFC异常特征,且符合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的一般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CSF中嗜酸性粒细胞(EO)比率升高对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抗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MGG染色法在发病初期(14 d内)对其行CSF细胞学分析。根据EO比率是否升高( 2%)分为升高组(CSF-EO组)和正常组(非CSF-EO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同时对其CSF淋巴细胞亚群进行计数,分析EO和各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结果共入组25例抗NMDAR脑炎患者,CSF-EO组为7例,均缺乏前驱感染表现,4例患者有相关基础疾病(分别为特发性EO增多综合征、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和支气管哮喘),1例患者有长期"湿疹"病史,1例患者既往有弓形体感染,1例有食物过敏。CSF-EO组CSF中CD20细胞比率(即成熟B细胞)明显高于非-CSF-EO组(P=0.02)。CSF-EO组患者mRS评分明显高于非CSF-EO组(P=0.04)。结论 CSF中EO比率升高的抗NMDAR脑炎患者缺少前驱感染症状,起病较慢,临床症状较重,可能和CSF中B细胞的激活有关,总体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早期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发病4周内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F波、H反射及神经传导的改变特点,探讨F波及H反射检查在早期GB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确诊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资料特点,依据病程分为2组(≤2周组及>2周组).使用卡方检验,分别对两组患者的F波、H反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的异常率进行分析.结果 病程≤2周组及>2周组F波异常比例分别为17/20、7/18,H反射的异常比例分别为13/20、12/19,MCV异常率为28.4%(25/88)、32.9%(26/79),运动神经传导远端潜伏期异常率为40.9%(36/88)、36.7%(29/79),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异常率为35.2%(31/88)、32.9%(26/79),SCV异常率为11.2%(10/89)、25.2%(24/95).两组患者中F波、H反射异常率均较高,且两组间F波异常比例(X2 =8.657,P=0.003)及SCV异常率(x2 =6.002,P=0.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波及H反射对GBS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诊断参考价值;神经电生理检查对GBS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提高对GBS的临床认识,本文就36例GB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发现,36例GBS以中老年组患者多见。中老年组患者多以头晕、复视相伴颅神经麻痹症状起病,感染的前驱症状少见,变异型GBS多见;青壮年组病人多以肢体无力、麻木或疼痛起病,感染的前驱症状多见,变异型GBS相对少见。颅面肌麻痹的频度以眼外肌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散发性脑炎2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散发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以及疾病的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6年至2006年住院收治的204例符合"散发性脑炎"临床诊断标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4例患者中以头痛、恶心、呕吐起病的106例(51.96%),首发症状为癫55例(26.96%),首发为精神症状27例(13.24%),表现为昏迷9例(4.41%),偏瘫7例(3.43%);EEG检查异常134例(76.57%);脑CT检查异常4例(12.12%),脑MRI检查异常24例(37.5%);脑脊液细胞数、糖和氯化物均在正常范围的分别为68.63%、77.45%和51.47%;蛋白正常的为52.45%;外周血白细胞升高的为33.17%,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淋巴细胞升高只占11.39%。随访:204例患者中,治愈率64.22%,好转率29.41%,病死率0.98%,失随访率5.39%。结论:散发性脑炎表现多样,其诊断应以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综合分析,而不能靠一种症状来确诊。散发性脑炎患者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的脑脊液细胞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AQP4-IgG阳性的NMOSD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寡克隆区带结果,并分析其特点。结果共收集237例AQP4-IgG阳性的NMOSD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资料。女∶男=7.8∶1。120例(50.6%)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可见炎性反应,炎性反应程度为轻、中、重度者分别为63、43、14例。95例为淋巴细胞性炎性反应,20例为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性炎性反应,4例为淋巴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性炎性反应,1例为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性炎性反应。71例(30.0%)患者可见激活淋巴细胞,11例(4.6%)可见激活单核细胞,15例(6.3%)可见浆细胞。176例患者行寡克隆区带检测,其中脑脊液特异性寡克隆区带阳性47例(26.7%)。结论达1/2的AQP4-IgG阳性NMOSD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可见炎性反应,以淋巴细胞性炎性反应为主,也可见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参与;部分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可见激活淋巴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和浆细胞;AQP4-IgG阳性NMOSD患者脑脊液特异性寡克隆区带阳性率较多发性硬化低。上述脑脊液特点有助于NMOSD的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20.
观察了20例多发性硬化(MS)和2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CSF细胞学改变,并取16例其它神经疾病和18例正常人CSF进行细胞学比较。发现15%MS和10.7%GBS病例CSF白细胞数>10×10~6/L,其上限MS为62×10~6/L,GBS为52×10~6/L。CSF浆细胞出现率MS为30%,GBS为28.6%。MS患者在病程3月内CSF浆细胞检出率较高,而GBS在1月内检出率略高。认为神经免疫性疾病患者CSF浆细胞出现的确定有助于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的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