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黑斑息肉综合征(PJ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例黑斑息肉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数据,分析儿童PJS的发病、诊断及治疗特点。结果 14例患儿发病年龄2~17岁,均出现口唇及四肢末端色素沉积,8例有家族遗传史,11例患儿有肠梗阻、肠套叠及便血等消化道症状;9例手术辅以内镜切除、灼烧等治疗,1例单纯手术切除息肉治疗,4例患儿仅单纯行内镜下切除息肉治疗,其中1例手术患儿切除2/3长度小肠,确诊为短肠综合征;息肉遍布胃肠道,以小肠为主,息肉病理主要为错构瘤样息肉,无恶变;随访14例患儿胃及结肠息肉复发率为100%,均定期接受内镜下切除,0例患儿因再次出现小肠息肉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儿童黑斑息肉综合征各年龄层均可发病,有家族遗传倾向,以消化道症状多见,胃及结肠息肉可经内镜下切除,小肠息肉引起的肠套叠、肠梗阻等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患儿需定期复查及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黑斑息肉综合征(PJS)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PJS的临床资料、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结果 4例内镜下治疗胃肠道息肉,2例配合外科手术治疗,病理结果均有错构瘤,有1例大肠息肉伴腺瘤。结论 PJS病变广泛,胃肠息肉以内镜下治疗为主,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黑斑息肉综合征123例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秀兰  李晓玲  李芳英  杨健 《广西医学》2010,32(11):1389-1390
目的探讨黑斑息肉综合征(PJS)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内镜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检索国内2006~2009年文献及我院收治的PJS患者共12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3例病人均有皮肤、黏膜色素沉着,有胃肠道息肉112例,有家族史58例;以腹痛、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因肠梗阻45例、肠套叠接受外科手术者3例;息肉恶变10例。病理诊断为错构瘤样或增生性息肉或腺瘤。内镜下息肉摘(切)除和部分肠袢手术切除效果良好。结论黑斑息肉综合征以特殊部位的皮肤、黏膜黑斑和消化道多发性息肉为特征;腹痛、便血、肠梗阻为其主要表现;治疗以内镜下摘(切)除胃肠息肉为主。重视定期随访,以早期发现息肉恶变和胃肠道内外并发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黑斑息肉病(Peutz-Jeghers综合征,PJS)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统计2000~2005年收治的黑斑息肉病患者9例,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对策进行分析。结果:内镜检查发现9例均有结、直肠息肉;小肠造影提示2例同时伴有胃和小肠息肉,4例伴小肠息肉;病理检查均为错构瘤;其中1例患者出现癌变,2例患者合并有腺瘤;2cm以下息肉在内镜下分批行电凝、电切治疗,1例癌变转外科手术。结论:内镜治疗对PJS疗效满意,同时鉴于PJS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长期监测、定期复查有利于恶性病变的早期发现与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基因检测结果、诊断治 疗及预后。方法:对2007—2017年收治的46例PJ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6例患者均存在口唇黏膜 黑斑及消化道多发息肉,黑斑多于5岁以内出现,14例有家族史。临床上表现为黑斑、腹痛、便血、贫血等。病理学 检查可表现为错构瘤(20例)、腺瘤(18例)、炎性息肉(14例)及锯齿状息肉(10例)等。11例患者行遗传性结直肠癌易感 基因(20个)检测,结果提示5例有丝/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 11,STK11)基因突变,其中3例STK11基因 致病证据明确者均有肠套叠及外科手术史。治疗以内镜下微创为主,出现并发症及息肉过大时行内镜和腹腔镜联合 或外科手术治疗。随访发现3例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结论:PJS以特殊部位的皮肤、黏膜黑斑和消化道多发息肉为特 征。病理学表现以错构瘤及腺瘤多见。STK11基因致病证据明确者发生肠套叠及外科手术风险较大。PJS早期治疗以 内镜下微创为主,因增加恶性肿瘤风险,容易复发,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6.
黑斑息肉综合征临床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黑斑息肉综合征(PJS)临床分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80-2003年间治疗的52例PJ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位患者有家族史,平均年龄19岁。胃息肉的发生率为64.4%,大肠息肉的发生率为76%,小肠息肉的发生率为95%。19/3l位患者胃息肉在50颗以上,18/38位患者大肠息肉在50颗以上,8/19位患者小肠息肉数量在50颗以上,病理以错构瘤性息肉(63/108)为主,恶性肿瘤发生率13.5%(7/52)。结论PJS患者可以依患者息肉的部位、数量及病理情况进行分类。息肉数量50颗以上的PJS患者大部分需要手术配合治疗,建议以50颗息肉作为多息肉型和少息肉型PJS的界线。少息肉型患者以内镜下治疗为主,对多息肉型患者及小肠息肉型患者选择剖腹探查,配合手术中的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以小肠多发息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P-J综合征(PJ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分析3例小肠息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PJS的临床资料及诊治,并结合病例复习文献.结果 3例PJS患者均以小肠巨大息肉为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均有肠梗阻或肠套叠致外科手术病史.此次小肠CT均提示小肠巨大息肉,成功予以行单气囊小肠镜下息肉切除术.病理检查为错构瘤.治疗过程无并发症.结论 单气囊小肠镜对小肠息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PJS疗效良好,而在内镜治疗前行小肠CT可初步明确PJS小肠多发息肉部位、大小等.以胃肠道息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PJS患者应内镜定期随访,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8.
Peutz-Jeghers综合征(PJS),即黑斑息肉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足错构瘤性病变,可累及胃至直肠的整个消化道.具有3个临床特征:(1)胃肠道多发性息肉;(2)特定部位的皮肤、黏膜黑色素斑;(3)具有遗传性。本科2008年10月治疗PJS患者1例.追查其家系共5例.报告如下。Peutz—Jeghers综合征(PJS),即黑斑息肉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足错构瘤性病变,可累及胃至直肠的整个消化道.具有3个临床特征:(1)胃肠道多发性息肉;(2)特定部位的皮肤、黏膜黑色素斑;(3)具有遗传性。本科2008年10月治疗PJS患者1例.追查其家系共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syndrome,PJS)是一种少见的家族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以皮肤黏膜(口唇、面颊、四肢末端)色素黑斑、胃肠道多发息肉为主要临床特征,癌变率较高,胃、结直肠、小肠癌变风险更高,且恶变不仅局限于胃肠道,亦可发生于胃肠道外. PJS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病变进展时可出现肠梗阻、肠套叠及肠坏死等并发症,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较重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例PJS患者,现将其诊断与治疗过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5岁,以发现胃及结肠息肉1 d为主诉于2019年8月2日收入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患者于5岁时因口唇及四肢末端出现黑色素沉着就诊,当时建议成年后行消化道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10.
现报道1例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合并肠套叠的中年女性患者,因“反复发作腹痛2年,加重1小时余”入院,查腹部CT、腹部彩超均显示肠套叠,行腹腔镜探查,术中发现小肠肿物伴肠套叠,考虑小肠肿瘤,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小肠)Peut z-Jeghers错构瘤性息肉伴假性浸润。仔细查体,患者有口唇色斑,详问家族史,患者父亲有口唇色斑、2个儿子中大儿子有口唇色斑、孙子(患者大儿子之子)有口唇色斑,明确诊断为PJS。提示对于长期腹痛的患者,应考虑到PJS的可能,需查皮肤黏膜有无黑斑、查胃肠镜、详问家族史,以确保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黑斑息肉病的临床特征及探讨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黑斑息肉病的诊断及治疗。结果 近半数患者家族史明显,腹痛、便血、皮肤黏膜色素沉着为主要临床表现,肠梗阻、消化道出血、恶变为主要并发症,内镜高频电凝切除术(PSD)、息肉切除、肠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结论 黑斑息肉病患者是典型的恶性肿瘤高发人群,发病年龄轻,分化较差。应定期复查内镜,行PSD是提高黑斑息肉病远期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内镜下发现的食道、胃、大肠息肉227例(共301颗息肉),应用圈套器圈套后通过高频电凝电切仪进行内镜下切除,并随访观察分析疗效。结果:本组电凝电切227例,共301颗息肉,其中仅1例(1颗息肉)残根血管断端大出血行外科手术治疗止血,余息肉均一次性切除,无1例发生迟发性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高频电凝电切术在治疗消化道息肉方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黑斑息肉病(Peutz-Jeghers syndrome,PJS)以青少年多见,常有家族史,很少癌变。多发性息肉可出现在全消化道,以小肠为最多见。此病范围广泛,无法手术根治,当并发肠道大出血或肠套叠时,可作部分肠切除术。1996年1月本院收治PJS合并息肉癌变病例1例予以手术治疗,随访13年,患者生存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黑斑息肉病合并恶变的临床特征及探讨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1982年2月~2001年8月28例黑斑息肉病合并5例恶变的诊断与治疗。结果:本组近半数患者家族史明显(13/28),腹痛、便血、皮肤粘膜色素沉着为主要临床表现,恶变、肠梗阻、消化道出血为主要并发症,内镜高频电凝切除术(PSD)、息肉切除、肠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结论:黑斑息肉病患者是典型的恶性肿瘤高发人群,发病年龄轻,分化较差。应定期复查内镜,行PSD是提高黑斑息肉病远期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Peutz-Jeghers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我院诊断的3例P-J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均发现黑色素斑,胃肠镜示胃及大肠多发息肉3例,胶囊内镜示胃及小肠多发息肉1例,1例有家族聚集现象,3例行内镜下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P-J综合征根据特殊部位黑色素斑沉着,结合胃肠镜检查,尽早确诊,内镜下治疗并加强随访是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罗永胜  刘清  李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4,(16):2173-2174
目的:探讨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消化道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消化道息肉患者118例,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进行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消化道息肉。分析手术结果。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1例,贲门炎性增生性息肉1例,胃炎性息肉3例,胃增生性息肉16例,胃纤维性息肉1例;结肠炎性息肉17例,增生性息肉57例,纤维增生性1例,结肠腺瘤17例,管状腺瘤1例,黑斑息肉1例;十二指肠球部炎性息肉1例,球部腺瘤1例。术后复查结果显示患者均无复发。结论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消化道息肉准确可靠,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89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内镜下大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OLYMPUS—V70电子肠镜发现消化道息肉后。采用OLYMPUS PSD-20高频发生器切除息肉,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是否复发或癌变。结果内镜下治疗895例大肠息肉,均全部切除,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安全、简单易行、痛苦小、适应范围广、费用低,已成为治疗结肠息肉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2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连招  许东发  张毅 《广东医学》2002,23(10):1071-1072
目的:探讨安全有效地在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的方法。方法:内镜下对268例大肠息肉的不同大小、部位、形态、有蒂或无蒂,单发或多发息肉,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给予高频电凝切除治疗。结果:185例单枚息肉一次性切除占69.0%;3枚以下息肉51例一次性切除占19.0%;4-6枚以上息肉32例分两次切除占11.9%。1例因穿孔手术治愈。术后病理报告腺瘤息肉150例,早期大肠息肉9例,均经内镜根治,随访2年,均无复发。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切治疗下消化道息肉,方法切实可行、安全有效、经济、痛苦少,目前已被广泛应用,成为消化道息肉切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P—J综合征(PJS)又称黑斑息肉病,是由皮肤粘膜黑斑合并消化道息肉,是一类少见病,临床处理常较困难。由于胃肠镜和小肠镜的应用日益增多,对这类疾病的认识也不断加深,我们从1987~2007年收治P—J综合征患者8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5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大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电子结肠镜与高频电凝发生器,在内镜直视下摘除息肉。结果512例经肠镜明确诊断、直径〈2.0cm的大肠息肉采用高频电凝切除治疗,全部病例仅有5例并发迟发性出血,经内镜下电凝止血而痊愈,1例并发迟发性穿孔而行外科手术治疗。全部病例切除率100%,并发症发生率1.17%,随访6个月-1年大肠息肉未见复发。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治疗大肠息肉是一种简便、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