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胃贲门癌的组织发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胃贲门癌231例,其中96例为胃切除标本,余为胃镜活检标本。通过对癌旁组织中新生的微小胃癌组织发生观察,发现胃贲门癌的组织发生有下列方式:(1)胃小凹腺颈部细胞癌变;(2)腺上皮单个细胞及几个细胞癌变;(3)异型增生上皮癌变;(4)肠化上皮癌变。提示:异型增生及伴有异型增生的肠化上皮是重要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2.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正常胃粘膜细胞、异型增生细胞和胃癌细胞的核面积、核周长以及细胞面积作了直接测定,并计算观察了核体积的变化,旨在为定量诊断胃癌和癌前病变提供依据。 选择1988年至1989年间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病理诊断为异型增生、胃管状腺癌和正常者各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标本经常规制片、HE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证实人胎盘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应用S-P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组织的人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表达.结果提示,胃癌组织中77.6%(45/58)GST-π表达阳性,其中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未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阳性率分别为83.3%(10/12)、89.3%(25/28)、66.7%(6/9)、25.0%(1/4)和60.0%(3/5);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病变组织中GST-π阳性率分别为76.0%(19/25)和89.3%(25/28).正常胃粘膜组织中仅10.3%(4/39)呈微弱阳性.GSt-π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胃粘膜高(P<0.01);分化较好的腺癌高于分化差的腺癌.表明GST-π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GST-π的免疫组化检测可作为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一项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与细胞增殖及周期相关的PCNA、Cyclin D1和P27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包含正常胃黏膜组织、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组织的组织芯片.组织诊断由病理科医师对每一点进行检查、确定。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PCNA、Cyclin D1和P27从正常胃黏膜到胃癌组织的表达变化趋势。结果PCNA和Cyclin D1在胃癌、异型增生、肠化生组织中表达均较正常胃黏膜增高;P27在胃癌、异型增生、肠化生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胃黏膜降低。结论PCNA、Cyclin D1和P27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的表达与正常胃黏膜比较均有较大差异,且有逐渐增加或减少的趋势,均与胃癌的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肝退变结节(dysplastic nodule,DN)也称异型增生结节或发育不良结节,是目前公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癌前病变之一[1].Edmondson最早将在慢性肝损害,特别是肝硬化时肝细胞发生过度反应逐渐形成肿瘤样病灶称为肝腺瘤样增生(Adenomatous hyperplasia,AH).  相似文献   

6.
杨东东  武雪亮  何琨  贾光辉  王立坤 《军事医学》2013,37(7):525-528,534
目的通过对Survivin蛋白在结直肠腺癌组织、腺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的研究,探索Survivin在结直肠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原位杂交法(in situhybridization,ICH)检测Survivin在30例癌旁正常组织,60例结直肠腺瘤(37例伴中低度异型增生、23例伴重度异型增生),6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Survivin在癌旁正常组织、腺瘤伴中低度异型增生,腺瘤伴重度异型增生和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13.51%、52.17%和73.34%。Survivin mRNA在癌旁正常组织、腺瘤伴中低度异型增生、腺瘤伴重度异型增生和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10.81%、43.48%和63.33%。Survivin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 node metastasis,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和肝转移具有相关性,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 Survivin在结直肠组织中不同程度的表达与结直肠黏膜癌变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联,有望成为结直肠癌临床诊断及监测的一个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胃粘膜癌前病变组织中MG7—Ag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粘膜癌前病变组织中MG7┐Ag的表达610083成都成都军区成都总医院汤礼军田伏洲麻晓林①晏才杰①周丁华①关键词胃肿瘤;抗原,肿瘤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5.2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肠化生)及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异型增生)是内镜活检及手术切...  相似文献   

8.
应用银染技术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癌旁和溃疡旁粘膜上皮作了分析。其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颗粒计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胃溃疡旁粘膜1.24±0.50;癌旁粘膜1.52±0.23;非典型增生胃粘膜依轻、中、重度差异分别为2.68±0.66、3.19±0.45,4.78±0.94;早期癌4.57±0.51;进展期胃癌6.80±1.57;淋巴结转移性胃癌6.89±1.78。统计分析表明:轻中度非典型增生与溃疡和癌旁粘膜间,与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各型癌间的Ag—NOR计数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故Ag—NOR计数是鉴别胃粘膜交界性病变的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肠上皮化生是指胃粘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即胃粘膜中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粘膜的上皮细胞,是胃粘膜常见病变,见于多种慢性胃病。WHO于1972年提出,胃癌前病变包括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等。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肠上皮化生为重要的胃癌前病变之一。现就肠上皮化生的特点、病理机制、评价方法、临床干预等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应用流式细胞计对57 例正常胃粘膜、不同病理类型的胃息肉和胃癌组织作DNA 定量分析。正常胃粘膜、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及胃癌中,DNA 非整倍体检出率分别为0% 、7.7% 、9.1% 、36.4% 、58.3% ;各型胃息肉和胃癌组织的增殖期细胞比率均显著地高于正常胃粘膜组(P< 0.01);增生性或炎症性息肉组增殖期细胞比率与胃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或非常显著性(P< 0.01),而腺瘤性息肉组增殖期细胞比率与胃癌组近似(P> 0.05)。结果表明胃息肉是一种细胞增殖活跃性病变,其中腺瘤性息肉的DNA 生物学行为更接近于胃癌,可能容易癌变;应用流式细胞DNA 定量分析技术,结合组织病理学诊断,能对胃息肉的预后作出更为确切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用免疫组化学,探讨CD15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作用及相关性。1 材料与方法  应用微波-SP免疫组化法,对正常胃粘膜30例、肠上皮化生30例、异型增生60例(轻度22例、中度21例、重度17例)、胃癌95例(高分化63例、低分化32例),进行CD15抗原和PCNA检测。设阳性和阴性对照。DAB显色。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和相关检验。2 结 果  CD15阳性部位在正常胃粘膜和肠化生组织中主要在腺腔缘;而在异型增生和癌组织中主要在细胞膜和(或)细胞浆。PCNA…  相似文献   

12.
粘膜内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胃双对比造影,大体标本及病理组织学对照观察,回顾性分析了18例粘膜内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X线表现。隆起型病变9例,其中3例为异型增生。凹陷型病变9例。分析结果表明,隆起型病变较凹陷型病变容易发现;周围背景粘膜有胃小区者病变较易显示,特别是凹陷型病变,胃小区的显示对病变的发现尤为重要;增大紊乱的胃小区中,很可能有小癌灶存在。  相似文献   

13.
维甲酸治疗胃粘膜癌前病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诱发大鼠腺胃粘膜病变后从第36周起,按40mg/kg体重,每日1次给大鼠喂服维甲酸共8周,然后处死动物进行观察。维甲酸治疗组大鼠腺胃粘膜肠化生、中重度异型增生及胃癌的发生率(各为720%、240%、0%)显著低于对照组(各为1000%、520%、160%)(P<001、P<005);病变胃粘膜血流改善,泌酸功能显著好转,血和组织中LPO含量明显下降,跨膜电位差恢复接近正常水平;未见明显毒副作用。表明维甲酸对大鼠实验性腺胃粘膜癌前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清除自由基可能为其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胃粘膜异型增生是重要的癌前病变。随访研究表明,其癌变率可达4.0%~19.0%〔1、2〕。虽然传统的形态分级为判断其癌变的性质提供了重要依据,但判定标准常带主观性,且癌变与异型程度常不完全一致〔2〕。本研究目的是通过McAbSC3A、ABC免疫组化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Aurora-A、Aurora-B在胃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25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4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Aurora-A和Aurora-B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不同组织间、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组织间的表达差异与两蛋白之间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urora-A、Aurora-B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组织(P〈0.05)和正常胃粘膜组织(P〈0.01);Aurora-A、Aurora-B蛋白在高、中、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urora-A与Aurora-B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Aurora-A和Aurora-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胃癌组织中较高,且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其中腺瘤性息肉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本文应用流式细胞计对不同病理类型的大肠息肉组织细胞DNA定量分析,探讨各类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由轻度到重度异型增生,及大肠癌不同阶段组织细胞DNA含量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正确处理各类型息肉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来源:65例标本均为内窥镜下活检组织,其中正常大肠粘膜6例,炎性息肉10例,增生性息肉7例,腺瘤性息肉10例,腺瘤性息肉伴轻度异型增生的10例,伴中重度异型增生12例,大肠癌10例。1.2 方法: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及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大肠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对38例结肠较大隆起病变(直径≥1 cm)进行活检,病检提示为管状腺瘤伴中重度异型增生的,再行EMR或ESD术,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所有38例早癌及癌前病变均成功切除送检,完整切除率为97.37%(37/38);病理结果:中度异型增生17例,重度异型增生11例,癌变10例(其中1例结合术后病检结果追加了外科手术治疗);术中明显出血者EMR 0例,ESD 1例,明显出血率为0.26%(1/38);38例均未发生穿孔,术后1、6、12个月复查,无一例复发。结论 EMR及ESD术切除大肠早癌及癌前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前,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被认为与胃癌有密切关系。不少人主张胃癌直接由肠上皮化生增生而来,但也有人认为肠上皮化生只是胃癌的伴发病,还有人认为腺癌与肠上皮化生关系密切,而未分化癌与肠上皮化生无关系。为了进一步了解胃癌的组织发生过程,特别是与肠上皮化生的关系,对100例切除胃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分析及粘液的组织化学观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MNNG诱发手术组犬残胃及非手术组犬胃粘膜癌前病变过程中,应用胃癌单克隆抗体MG_7为探针,采用自动化图像分析仪,对两组犬胃粘膜活检组织内胃癌相关抗原MG_7进行了动态定量分析;结合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得出下列结论:MNNG诱发犬残胃粘膜癌变过程中,其粘膜癌前病变率高,实验周期短,因而值得在胃癌的实验研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肿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探讨病变大体分型和表面形态与病理组织学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2002年12月-2004年12月共完成结直肠肿瘤EMR手术58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5.8岁),共计70个病变,对切除标本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观察。术后内镜随访1~23个月。结果70个病灶均为完全切除,除3例发生可控制出血外,未发生其他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病理报告:3个病灶为早期癌,53个为腺瘤伴1~3级异型增生,其余14个均为炎性增生。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无复发。结论EMR可作为治疗黏膜层及黏膜下浅层早期大肠癌或癌前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