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中国减重代谢外科经历了曲折却充满收获的20年,但目前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主要包括代谢内、外科对于手术中长期疗效的分歧,病人对减重手术认识不足、认可度低,以及部分减重代谢外科团队手术适应证掌握不准确、手术方式选择不当、手术技术参差不齐、术后并发症处理不及时、术后随访欠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在行业协会的正面引导下,落实数据采集、汇报制度,行业培训的规范化,倡导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的标准化管理,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必将使我国减重代谢外科突破瓶颈,迎来下一个飞速发展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应用于减重代谢外科的现状及效果。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减重代谢外科中应用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微创外科手术系统,由于其独特的组成结构突破了传统腹腔镜术中视野缺乏、二维成像、镜头不稳、移动范围受限等局限,为操作空间狭小及难度较高的减重代谢手术提供了一定的解决办法。目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与腹腔镜减重手术主要在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方面有一定的差异。结论近年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减重代谢外科,它克服了腹腔镜辅助减重手术的诸多限制,其安全、可行,而且临床效果相似,为减重代谢外科提供了一种新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减重代谢外科近年来获得了广泛认可和接受,在中国大陆减重代谢手术例数逐年增长,2020年总手术例数超过14000例~([1]),手术方式仍然以袖状胃切除术为主,减重代谢外科不同于肿瘤外科,根据ASMBS的声明,评价减重代谢外科的效果主要依据手术目的、评估术后不同年限的多余体重减少率(EWL)、2型糖尿病缓解率以及合并疾病的缓解情况~([2])。减重代谢外科的随访工作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正减重代谢外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全世界减重代谢外科医师的不断验证与改进,减重手术现已被认定为治疗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的"金标准"。减重代谢外科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经典手术方式。根据我国2019年最新修订后公布的《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目前被减重代谢外科广泛应用的术式包括三种: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LRYGB)、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术(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 with duodenal switch,BPD/DS)~([1])。  相似文献   

5.
减重代谢外科经历60余年的发展,手术方式也历经了多次调整。2017年美国与欧洲肥胖代谢外科指南进行了修改,胃束带手术基本退出减重代谢外科舞台。根据我国2019年最新修订后公布的《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目前被减重代谢外科广泛应用的术式包括三种: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aparoscopic Roux-en-Y gastric bypass,LRYGB)、胆胰转流十二指肠转位术(biliopancreatic diversion with duodenal switch,BPD/DS)[1]。  相似文献   

6.
减重代谢手术治疗病态肥胖及相关合并症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公认,各国亦相继发布诊疗指南。腹腔镜袖状胃切除与胃旁路手术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术式,但其有术后减重不足、复胖、糖尿病复发与远期营养不良性并发症发生率高的缺点。为弥补上述术式的不足,近年在袖状胃基础上附加各种胃肠转流手术。其中,袖状胃切除+双通路吻合手术具有操作简单、治疗效果好、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的潜在优势。笔者在国内率先开展此术式,现概述该术式的操作流程与技术要点,供减重代谢外科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7.
减重与代谢外科自20世纪50年代发源,至今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当代最主流的术式为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虽然《中国肥胖与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对减重术式有一定规范和量化了主要参数,但实际操作做到规范是对手术安全性和手术疗效的保障。不规范和不标准的减重手术会引起系列并发症和减重效果不佳、复胖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研北京市范围内各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的专业现状, 为促进医疗同质化发展、规范诊疗行为和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本调研于2022年9月对参与北京市减重与代谢外科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的27家已开展减重代谢手术的医院进行问卷调查, 并对结果做统计描述分析。问卷内容包括医疗机构基本情况、专科科室情况、减重代谢手术开展情况。结果 27家医院中, 4家(14.8%)减重与代谢外科专业已独立成科。用于减重与代谢外科的床位234张, 从事减重与代谢外科的医师126名。22家设立减重与代谢外科专病或多学科团队门诊, 11家医院共设立个案管理师岗位14个。2021年1家医院手术量≥500例, 3家为200~<500例, 2家为100~<200例, 3家为50~<100例, 6家为20~<50例, 12家<20例。26家医院在该年度开展了胃袖状切除术, 16家开展了Roux-en-Y胃旁路术, 3家开展了单吻合口胃旁路术, 1家开展了胆胰分流十二指肠转位术, 1家开展了单吻合口十二指肠转位术;6家开展了减重代谢手术后的修正手术, 4家开展了机器人辅助减重代谢手术。同时,...  相似文献   

9.
肥胖与糖尿病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减重代谢手术是有效治疗重度肥胖及糖尿病的方法,可改善、缓解肥胖带来的相关合并症,提高生活质量。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减重代谢手术也逐渐应用于肥胖患者。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接受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2型糖尿病改善、缓解率更高。目前减重手术方式很多,如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腹腔镜下可调式胃束带术、胆胰分流+十二指肠转流手术、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附加空肠旁路术等。本文现就减重代谢手术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减重代谢手术并探讨其对肥胖患者全身各系统的影响。方法对国内外关于减重代谢手术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予以分析。结果减重代谢手术不断更新演变,其经历了开腹和微创的治疗路径,减重效果突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逐渐降低,但其手术方式的选择仍无确切的"金标准"。减重代谢手术会影响肥胖患者的全身各个系统的变化,能治愈或改善肥胖相关的疾病。结论随着减重代谢手术的微创化及精准化,虽然其术后并发症越来越少,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多学科讨论并充分评估,关注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因素,注重科学的营养管理,使减重代谢外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7):I0001-I0001
1966年,Mason等设计并施实了第1例胃旁路减重手术,标志着“减重外科”的诞生;1993年,Wittgrove等完成了第1例腹腔镜胃旁路手术后,以腔镜技术为主导的减重手术逐渐成为减重外科的主流。1995年,Pofies等在对减重手术患者进行随访时间发现,该手术除了减重效果外,还可以使83%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98%的糖耐量异常患者术后血糖、胰岛素及糖化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并长期保持稳定,从而开启了糖尿病外科治疗的时代,并催生出“代谢外科”这一全新的概念。而承载着全新内涵的代谢外科将为胃肠外科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导语】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减重代谢外科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其治疗代谢相关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获得广泛认可。但患者术后复胖, 进而导致代谢相关疾病复发和生活质量下降是常见和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目前不同减重中心对术后复胖的定义各不相同, 不同医学中心减重术后患者复胖的发生率无法进行横向比较。减重术后复胖的病因包括不规范手术、遗传、心理和个人行为等多个方面。术后复胖的治疗主要包括四种方案, 即饮食控制、加强运动、药物治疗和修正手术治疗。但学术界对于复胖选择强化体重管理加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 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 GLP-1RA)还是修正手术, 尚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3.
减重手术是严重肥胖症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大幅改善肥胖症引起的代谢性疾病, 特别是2型糖尿病。减重与代谢外科是外科学最新且发展最快的分支, 但是该学科仍然在持续演变与进步。笔者通过检索文献总结近年来减重与代谢外科中外科手术治疗病态性肥胖及2型糖尿病的进展可以分成3部分:(1)手术方法的改进及新的适应证。目前袖状胃切除术以及Roux-en-Y胃旁路术是最常见的减重手术。十二指肠转位术及其单吻合口的手术方式被医师认可但实施较少。单吻合口胃旁路术是最新被认可的减重手术, 其较Roux-en-Y胃旁路术简单、安全, 手术效果也优于目前大部分的减重手术。双通道手术则可能是下一个被认可的手术方法。此外, 减重手术的适应证也越来越宽广, 新版世界减重手术白皮书已将亚洲人手术适应证修订为体质量指数>27.5 kg/m2。(2)手术效果以及机制。减重手术可以大幅降低肥胖症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 最主要的受益人群是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新的基础研究以及肠道激素药物的成功, 一致显示肠道激素改变是减重手术最主要的机制。但是临床经验显示胃减容仍是减重手术组成的重要部分。(3)创新器械及其他...  相似文献   

14.
减重代谢外科经过近70年的发展,已成为普通外科中具有创新意义和技术挑战的亚专科。空肠回肠旁路术、Roux-en-Y胃旁路术、垂直绑带胃成形术、胆胰分流及十二指肠转位术、可调节胃束带术和胃袖状切除术在减重手术发展中均曾占过主导地位,迷你胃旁路术等新型术式也在不断发展。微创手术技术的进步、对胃肠道及代谢生理机制认识的加深、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模式的应用,均为减重代谢外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减重代谢外科经过近70年的发展,已成为普通外科中具有创新意义和技术挑战的亚专科。空肠回肠旁路术、Roux-en-Y胃旁路术、垂直绑带胃成形术、胆胰分流及十二指肠转位术、可调节胃束带术和胃袖状切除术在减重手术发展中均曾占过主导地位,迷你胃旁路术等新型术式也在不断发展。微创手术技术的进步、对胃肠道及代谢生理机制认识的加深、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模式的应用,均为减重代谢外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减重手术开展数量的增多,更安全有效地开展手术并促进病人的早期康复成为减重外科医师追求的重要目标。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应用于减重及代谢外科,通过对减重及代谢手术围手术期各项干预措施及临床路径的优化,可以有效地实现大幅度缩短病人住院时间,促进病人康复,进而提高病人满意度的目的。ERAS理念的实施深刻改变了现有减重及代谢外科的模式,合理、规范地开展ERAS对于减重及代谢外科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减重及代谢外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历了从有创向微创的转变,也从单纯的减重外科进化为治疗肥胖及相关代谢紊乱的减重及代谢外科,成为一个具有完整体系的学科,其治疗手段也在不断丰富和优化,包括经自然腔道的内镜下减重技术、无创的可吞咽式胃内球囊技术、精准的外科机器人辅助手术、减重药物等,并通过完善的临床数据收集分析,促使整体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持续提升。对一些手术方式也正在进行客观的审视评价,包括单吻合口胃旁路术、单吻合口十二指肠转位手术以及胃袖状切除术等。此外,学科内涵也在高质量临床研究的支撑下不断丰富,治疗焦点从肥胖症及相关代谢性疾病向心脑血管疾病拓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经进入到减重与代谢手术的快速发展期,我们在减重与代谢外科专科化发展、手术规范化培训、学术交流及科学研究方面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中国减重与代谢外科声音在国际上发出。如何做好量和质的同步发展,是我们每一位减重与代谢外科医师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肥胖代谢外科在我国已发展20年,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因减重手术数量逐年增加,各类临床、基础研究开展逐渐增多,我国也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推动肥胖代谢外科发展的重要力量。肥胖代谢外科快速发展同样面临诸多问题,如手术适应证是否明确,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笔者将深入探讨和剖析肥胖代谢外科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以...  相似文献   

20.
减重代谢手术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已成为内外科公认的治疗肥胖症及相关代谢性疾病安全且有效的方法之一。减重代谢手术发展至今,随着手术例数的不断增加,减重效果不佳、复胖及术后并发症等问题日渐凸显,修正手术的开展与规范成为该领域的一大热点。本文现就减重代谢手术修正手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