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妊娠中晚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探讨应用乳杆菌活菌胶囊纠正阴道微生态失调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防价值。方法选择孕13~36周单胎妊娠期妇女560例,取其阴道分泌物,经革兰染色后油镜下观察,进行阴道微生态(阴道菌群的密集度、多样性、优势菌、炎症反应等)状况评价,检测阴道分泌物成分、阴道病原菌类型。对阴道微生态失调孕妇,根据是否接受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乳杆菌活菌胶囊,对照组不采用药物干预。追踪随访所有孕妇的妊娠情况,比较阴道微生态正常组、微生态失调治疗组及微生态失调对照组的不良妊娠结局。结果 560例研究对象中,阴道微生态正常335例(59.82%),微生态失调225例(40.18%)。225例微生态失调孕妇中,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32例(14.22%),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56例(24.89%),滴虫性阴道炎(triehomonal vaginitis,TV)11例(4.89%),BV和VVC混合感染4例(1.78%),BV和TV混合感染3例(1.33%),菌群增殖过度75例(33.33%),菌群抑制44例(19.56%)。微生态失调组pH值4.5、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脯氨酸氨基肽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阳性比例均明显高于微生态正常组(χ2=55.59~340.06,Ps0.05)。微生态失调孕妇中,治疗组135例,对照组90例,对照组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微生态正常组(χ2=12.63~32.42,Ps0.05)和微生态失调治疗组(χ2=5.16~12.28,Ps0.05),微生态正常组与微生态失调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容易导致阴道微生态失调,造成不良妊娠结局,乳杆菌活菌胶囊纠正阴道微生态失调对于改善不良妊娠结局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乳酸菌阴道胶囊辅助治疗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86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采用随机数表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43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阴道微生态、胎儿宫内感染率和分娩方式、母体和胎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阴道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优杆菌属相对丰度均高于常规组,表皮葡萄球菌属、假单胞菌属、奈瑟氏菌属、支原体属、加德纳菌属、肠球菌属相对丰度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胎儿宫内感染率、剖宫产率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母体早产、产褥期感染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研究组宫内窘迫及围产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辅助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相较于常规治疗可改善阴道微生态,还可降低胎儿宫内感染率、剖宫产率,减少母体和围产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leve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患者阴道微生态的特征及不同型别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健康女性(对照组,n=54)和HSIL患者(HSIL组,n=54)的阴道分泌物样本,提取其DNA,通过HPV试剂盒检测HPV型别,并使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阴道菌群的组成结构及特征。结果 HSIL组女性HPV阳性率为88.9%,对照组女性HPV阳性率仅有11.1%。与对照组相比,HSIL组女性阴道乳杆菌属相对丰度降低,加德纳菌属、普雷沃菌属、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增多,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HPV Others组相比,HPV CR组女性阴道阿托波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t=2.067,P=0.043);加德纳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相对丰度降低,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SIL患者HPV感染率升高,不同型别HPV感染会对阴道微生态产生影响,提示对阴...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阴性宫颈癌患者的阴道菌群多样性,探索HPV阴性宫颈癌与阴道菌群的关系。方法 选择38例HPV阴性(HPV_negative)宫颈癌患者、38例HPV阳性(HPV_positive)宫颈癌患者和34例正常对照(Normal_contorl)者的阴道分泌物,采用16S rDNA高通量扩增测序技术检测阴道菌群,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各组对象菌群构成及丰度信息,分析组间差异性。结果 110例阴道分泌物样本共中检测出743个可操作分类单位(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各组菌群丰度排名前5位的门类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梭菌门(Fusobacteria)。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单个样本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组间菌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PP分析:加权P=0.022,非加权P=0.001)。LEfSe分析显示在不同分组中有显著作用的微生物类群有43种,其中Normal_contorl有15种,HPV_negative有23种,HPV_positive有5种。组间秩和分析显示对组间划分产生显著性影响的物种有49个(均P<0.05),其中属水平有28个(均P<0.05)。宫颈癌患者伯克霍尔德菌属丰度(HPV_negative:13.852%、HPV_positive:8.886%)高于正常对照组(0.058%)。正常对照组乳杆菌属丰度(44.326%)高于宫颈癌组(HPV_negative:14.778%、HPV_positive:19.735%)。结论 HPV阴性宫颈癌患者阴道菌群的多样性相对于健康女性阴道菌群更为复杂,其中乳杆菌属丰度下降,厌氧菌减少,需氧菌增加。相对于HPV阳性宫颈癌患者,HPV阴性宫颈癌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增加,乳杆菌丰度下降。HPV阴性宫颈癌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更为复杂,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妊娠期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阴道微生态失衡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我院产检的102例HPV阳性妊娠妇女(HPV阳性组)以及同期产检的78例HPV阴性妊娠妇女(HPV阴性组)为研究对象,于怀孕28~34周时,收集阴道分泌物评价阴道微生态状况;另根据微生态评价结果将HPV阳性组对象分为微生态正常组(n=26)和微生态失调组(n=76);比较HPV阳性组与HPV阴性组对象阴道微生态情况、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比较微生态正常组与微生态失调组对象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HPV阳性组和HPV阴性组对象滴虫性阴道炎(TV)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发生率、阴道清洁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520、0.678、0.111,均P>0.05),而阴道pH、细菌性阴道病(BV)发生率、阴道菌群密集度、阴道菌群多样性以及微生态失调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106、 8.247、 4.337、 5.236、 13.865,均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孕晚期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阴道菌群与阴道上皮细胞的自噬和应激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诊断及治疗的孕晚期GDM孕妇23例作为GDM组,选取同时段、同年龄段产检正常的孕妇2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阴道菌群及自噬和应激水平进行检测,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菌群指标与自噬和应激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阴道细菌构成存在差异,GDM组在毛螺菌科、双歧杆菌目、普雷沃菌属、詹氏乳杆菌、双歧杆菌科、加德纳菌属的相对丰度大于对照组,对照组在乳杆菌属、卷曲乳杆菌、惰性乳杆菌、假单胞菌目、假单胞菌属、气球菌科的相对丰度大于GDM组。GDM组p62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t=3.903,P0.001),hsp70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5.704,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双歧杆菌目、加德纳菌属与p6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07、-0.482,P=0.009、0.002),双歧杆菌科与hsp70呈显著正相关(r=0.448,P=0.004);乳杆菌属与p62呈显著正相关(r=0.437,P=0.011),与hsp70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75,P=0.005)。结论孕晚期GDM孕妇阴道菌群与阴道上皮细胞自噬和应激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先兆早产、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及正常妊娠女性阴道菌群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住院的妊娠女性806例,其中先兆早产组206例,胎膜早破组234例,妊娠期糖尿病组156例,正常妊娠组210例。记录四组女性异常阴道菌群检出率及异常阴道菌群分布情况。结果:四组女性的年龄、孕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先兆早产组、胎膜早破组异常阴道菌群检出率高于妊娠期糖尿病组、正常妊娠组(P<0.05),而妊娠期糖尿病组、正常妊娠组异常阴道菌群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先兆早产组、妊娠期糖尿病组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高于胎膜早破组、正常妊娠组(P<0.05),先兆早产组、胎膜早破组阴道加德纳菌检出率高于妊娠期糖尿病组、正常妊娠组(P<0.05),先兆早产组无乳链球菌检出率高于胎膜早破组、妊娠期糖尿病组、正常妊娠组(P<0.05),胎膜早破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于先兆早产组、妊娠期糖尿病组、正常妊娠组(P<0.05)。结论:妊娠女性阴道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阴道加德纳菌为主,且先兆早产、胎膜早破女性阴道致病菌感染率较高,妊娠期糖尿病女性阴道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孕晚期妇女生殖道B族链球菌定植情况,探讨B族链球菌定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抗生素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在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接受产前检查的295例妊娠35~37周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生殖道B族链球菌,将结果呈阴性者纳入阴性组,并依据自愿原则将结果呈阳性的43例孕妇分为阳性A组(28例)和阳性B组(15例),对阳性A组给予抗生素治疗,阳性B组未接受抗生素治疗,观察并比较其妊娠结局。结果:比较不同年龄、产次、流产次数的孕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定植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A组不良妊娠结局和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阳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A组不良妊娠结局和围生儿不良结局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生殖道B族链球菌定植会对妊娠结局造成不良影响,应用抗生素治疗可有效改善孕妇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阴道菌群,探讨HPV感染与阴道微生物组的关系。方法 选取于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3例HPV阴性女性(对照组)及39例高危型HPV感染者(HPV感染组)为研究对象。对细菌16S rDNA的V1V2域扩增后,使用高通量测序法分析两组对象阴道微生物组的组成与结构差异。结果 在门水平上,两组对象均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主要优势门,其在感染组中占55.0%,在对照组中占88.4%。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感染组患者的阴道菌群多样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fSe结果显示加德纳菌属在感染组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型患者中为优势菌,乳杆菌属为对照组优势菌。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者阴道菌群多样性增加。加德纳菌属为LSIL与HPV阴性女性的差异菌,乳杆菌属为HPV阴性女性阴道特征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妇阴道微生物群与早产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大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并在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早产孕妇133例作为早产组。在早产孕妇分娩后42 d收集产妇阴道分泌物,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样本菌群数量。同时,选取同期生产足月新生儿的孕妇130例为足月组。结果早产孕妇阴道菌群中,普雷沃菌、吲哚嗜胨菌和阴道加德纳菌的数量要明显高于足月生产孕妇,乳杆菌数量低于足月生产孕妇。相关性检验显示,早产组中普雷沃菌、吲哚嗜胨菌、阴道加德纳菌的阳性数要明显大于足月组,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均P0.05);早产组中乳杆菌的阳性数要明显小于足月组,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阴道菌群失调与早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