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黄芪精对慢性肾炎患者血清 IL- 6、IL- 8影响。方法 :用 ELISA法测定慢性肾炎患者血清 IL- 6、IL- 8水平。结果 :慢性肾炎患者 IL- 6、IL- 8显著高于正常人 ,P<0 .0 1 ,黄芪精加常规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 IL- 6、IL- 8水平 ,P<0 .0 5。结论 :黄芪精可降低肾炎患者血 IL- 6、IL- 8水平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IL-6及sIL-6R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 R)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联合检测24例MM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L-6及sIL-6 R水平.结果:初诊时血清IL-6及sIL-6 R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MM患者sIL-6 R水平与疗效及病情活动有关.有效组用药后sIL-6 R明显下降,低于无效组(P<0.01),无效组用药后变化不明显(P>0.05).动态观察发现sIL-6 R水平与骨髓浆细胞比例的变化相一致.结论:初诊MM患者血清IL-6及sIL-6 R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血清sIL-6 R可作为估计MM疗效、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IL-2R、sIL-6R水平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在食管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以及sIL-2R与sIL-6R水平在肿瘤临床分期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探讨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方法检测了80例食管癌早期(Ⅰ~Ⅱ)患者、58例食管癌晚期(Ⅲ~Ⅳ)患者和120例对照者血清sIL-2R、sIL-6R水平,同时对138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的两项细胞因子指标进行动态观察。结果:食管癌早期患者组和食管癌晚期患者组血清sIL-2R、sIL-6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晚期患者较早期升高(P<0.05);食管癌转移组手术后血清sIL-2R、sIL-6R水平比手术前高(P<0.01),无转移组手术后两者水平较手术前明显降低(P<0.01),食管癌患者血清sIL-2R、sIL-6R水平与肿瘤的恶性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结论:sIL-2R在食管癌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促进作用,并可以与sIL-6R起协同作用;两者的免疫失调状态可能与食管癌密切相关;sIL-2R、sIL-6 R水平可作为食管癌病情监测的指标,同时对疾病的临床分期、疗效和预后的判断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早期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96例老年CHD患者分为黄芪治疗组(54例)和常规治疗组(42例),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常规治疗,黄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 d。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的含量,并对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另选正常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结果黄芪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黄芪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中IL-6、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但黄芪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黄芪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明显降低老年CHD患者早期血清中IL-6、TNF-α含量,而且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sIL-2R、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与肺癌诊断、疗效判定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肺癌患者血清中sIL-2R、IL-6和TNF-α水平,并进行化疗前后对比.结果:肺癌患者sIL-2R、IL-6和TNF-α的生物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化疗后sIL-2R、IL-6和TNF-α水平较化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性著(P<0.01).结论:sIL-2R、IL-6和TNF-α可作为肺癌诊断、疗效判定及预后评价的辅助性指标.  相似文献   

6.
虞昆  吴育连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9):867-868
目的检测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清中IL-2、sIL-2R、IL-6、IL-8水平,探讨其与胰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ASA法分别检测30名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清中的IL-2、sIL-2R、IL-6、IL-8水平,并与30名健康人群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清中sIL-2RIL-6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IL-2水平则明显下降(P<0.05)。结论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胰腺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体内淋巴因子网络失衡。IL-2水平降低,sIL-2R、IL-6、IL-8水平升高现象与胰腺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柴芍承气汤治疗重症胰腺炎对患者免疫调节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柴芍承气汤加施他宁及单用施他宁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IL-2Rα、sIL-2R,IL-10、IL-12、IL-18水平。结果观察组经治疗1周后患者淋巴细胞产生IL-2水平显著升高(P<0.01),淋巴细胞表面表达IL-2Rα亦增强(P<0.01),外周血sIL-2R水平显著下降(P<0.01);IL-10、IL-12、IL-18水平显著下降(P均<0.01);而对照组IL-2Rα、sIL-2R无明显改变(P均>0.05);IL-2、IL-10、IL-12、IL-18水平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早期应用柴芍承气汤结合施他宁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更有利于恢复机体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IE患者血清sIL-2R、IL-6变化对SLE发病机制和病情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SLE患者血清中sIL-2R、IL-6的水平.结果活动期SLE患者血清sIL-2R、IL-6的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活动期SLE患者(P均<0.01).结论检测血清sIL-2R的水平对于判断SLE患者的病情是一非创伤性指标;sIL-2R、IL-6的检测有助于监测狼疮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IL-2,IL-10,IL-12和sIL-2R)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及抗病毒治疗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干扰素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91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L-2,IL-10,IL-12和sIL-2R活性含量;HBV-DNA定量检测采用PCR方法.结果治疗前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L-10和sIL-2R活性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或P<0.01);而血清IL-2和IL-12在Ⅱ组(有效组)、Ⅰ组(无效组)及对照组间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Ⅱ组血清IL-10和sIL-2R含量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0.05);其血清IL-2和IL-12明显升高,同对照组、Ⅰ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IL-2,IL-10,IL-12和sIL-2R均参与慢性乙肝的发病机制,并可作为评估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重要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管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其可溶性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6 receptor, sIL-6R)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评价它们在疾病进展及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004年1月至2006年9月40例确诊初治的胆管癌患者的血清IL-6和sIL-6R水平,观察患者经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前后血清IL-6及sIL-6R水平变化情况,并与30例健康人及胆道良性疾病患者相比较,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胆管癌患者血清IL-6中位数水平为17(7~156)pg/mL,sIL-6R为51(13~112)ng/ mL,较胆道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血清IL-6和sIL-6R水平与肿瘤负荷(P=0.031和0.002)、CA19-9 (P=0.024和0.018)呈正相关关系。HAI治疗无效组的IL-6和sIL-6R水平明显高于有效组(P=0.011和0.034);有效组治疗后IL-6和sIL-6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48和0.039),无效组治疗前后的IL-6和sIL-6R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 0.168和0.570);16例IL-6与sIL-6同步高水平表达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低于非同步高水平的患者(x2=5.017,P=0.025)。[结论]IL-6及sIL-6R可能参与了胆管癌的演进过程;两者同步升高的胆管癌患者治疗效果较差:胆管癌患者化疗前后检测IL-6及sIL-6R血清水平变化有助于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慢性肾炎 (Chronicglomerulonephritis,CGN)患者血清IL - 2、IL - 6及其受体水平变化与意义。方法 应用细胞生物学方法测定 77例CGN患者外周血IL - 2、IL - 6及应用ELISA方法测定sIL - 2R、sIL -6R水平 ,以及应用免疫荧光法分析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mL - 2R表达。结果  77例CGN患者外周血sIL - 2R、IL - 6、sIL - 6R含量均显著升高 (P <0 .0 0 0 1) ,而IL - 2明显降低 (P <0 .0 0 0 1) ;mIL - 2R无明显变化。直线相关分析显示IL - 6与BUN呈正相关 (P <0 .0 0 5 ) ,sIL - 6R与Cr呈正相关 (P <0 .0 0 5 ) ;sIL - 2R与BUN、Cr呈正相关 (P <0 .0 5及P <0 .0 0 5 ) ,与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IL - 2、sIL - 2R、IL - 6R可能与了CGN的发病 ,并与该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 ;CGN患者IL - 2水平降低可能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扁桃体炎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了25例急性扁桃体炎患者、20例健康人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结果 急性扁桃体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均高于健康人(P<0.05)。结论 三种细胞因子参与了急性扁桃体炎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sIL -2R)、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6受体 (sIL - 6R)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及分类方案第三版 (CCMD - 3)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 30例为观察组 ,(病例组 )PANSS量表评分≥ 6 0分 ;选取正常对照组 2 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 6周症状基本缓解后血浆IL - 2、sIL - 2R、IL - 6及sIL - 6R的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病例组治疗前血清IL - 2、sIL - 2R、IL - 6及sIL - 6R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 ) ,治疗后sIL - 2R及IL - 6水平仍有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IL - 2及sIL - 6R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病例组治疗前后相比 ,血清IL - 2及sIL - 6R水平显著下降 ,IL - 6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 ) ,sIL - 2R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IL - 2、IL - 6及sIL - 6R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测定白血病脑脊液中SIL—2R,IL—6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患者脑脊液中可溶性白介素 - 2受体 (SIL - 2R)、白介素 6(IL - 6)的表达及意义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 3 0例ALL患者脑脊液 (CSF)中SIL - 2R ,IL - 6水平 ,并与 10名正常者进行对照 .结果 :AL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 -L)组较CNS -L已缓解及未合并CNS -L组二者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 ;CNS -L已缓解组二者水平接近对照组 (P >0 0 5 ) ;骨髓缓解及好转组二者水平低于治疗无效组 .结果表明 :监测二者水平变化有助于CNS -L早期诊断、估计预后、判断疗效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介素2(IL-2)及其可溶性受体(sIL-2R)在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以及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AD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中IL-2、sIL-2R水平。采用特应性皮炎积分(SCORAD)指数评价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析其与血清IL-2及sIL-2R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AD患者血清IL-2水平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血清sIL-2R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血清sIL-2R水平的变化分别与皮损面积呈显著正相关(r=0.37,P<0.05),与患病时间呈显著负相关 (r=-0.398,P<0.05)。结论:AD患者血清低水平的IL-2,可能降低调节性T细胞表达免疫抑制功能,在AD病情活动或迁延过程中发挥作用。AD患者sIL-2R升高与AD的皮损面积和患病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因子血浆水平及氯氮平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2 8例对照组和 3 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研究组氯氮平治疗 6周前后的IL 2、IL 6及sIL 2R、sIL 6R血浆水平并做组间及治疗前后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组治疗前血浆IL 2、6及sIL 2R、sIL 6R水平 (分别为 :2 3 .94± 10 .0 5 ,60 .5 1± 3 2 .12 ,18.0 8± 3 .63 ,2 5 .2 1± 2 .0 2 )显著升高 ( P <0 .0 5 ) ,治疗后sIL 2R及IL 6水平仍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IL 2及sIL 6R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 ,血浆IL 2及sIL 6R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5 ) ,IL 6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 ) ,sIL 2R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IL 2、IL 6及sIL 2R、sIL 6R介导的免疫功能紊乱 ,氯氮平可能对该功能紊乱有抑制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检测进展期和手术1个月后肝癌、胃癌、大肠癌、乳腺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活性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的水平。结果表明:①各组进展期癌症患者外周血IL-2、IL-6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2R水平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癌症之间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②手术后1个月时各组癌症患者外周血IL-2、IL-6活性有所恢复,IL-2R水平有所下降,但仍低于正常人群。结果提示,癌症患者外周血T细胞功能被严重抑制,这种变化与疾病的病情发展和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25-2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白介素-2(sIL-2R)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患者327例,其中正常蛋白尿(NA)组190例、微量白蛋白尿(MA)组87例、大量白蛋白尿(OA)组50例。检测并比较三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病程、外周血sIL-2R、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e GF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水平差异。对比三组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白介素-2(sIL-2R)的水平差异,研究外周血可溶性白介素-2(sIL-2R)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结果血清sIL-2R在NA组、MA组及OA组中水平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及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O.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程、sIL-2R是ACR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外周血sIL-2R水平是DN的独立影响因素,进一步证实细胞免疫可能参与DN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潘娟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5):1692-1694
目的探讨食管癌化疗患者脂质过氧化反应、抗氧化作用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于化疗前1~3 d、化疗后(即第二化疗周期21~28 d)检测和分析68例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白介素6(IL-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化疗前患者血清MDA、T-SOD、GSH-Px、sIL-2R、IL-6值与正常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血清MDA、sIL-2R值明显高于化疗前,GSH-Px、IL-6值明显低于化疗前。偏相关分析显示:sIL-2R与GSH-Px呈负相关(r=-0.324,P=0.012),IL-6与MDA呈负相关(r=-0.468,P=0.000),与T-SOD呈正相关(r=0.265,P=0.026);治疗前后sIL-2R差值与MDA差值呈正相关(r=0.345,P=0.010),与GSH-Px差值呈负相关(r=-0.302,P=0.041),IL-6差值与T-SOD差值呈正相关(r=0.316,P=0.012)。结论食管癌化疗患者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抗氧化作用与免疫功能存在相关性,脂质过氧化反应、抗氧化作用可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并观察IFN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140例轮状病毒(HRV)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干扰素(IFN),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变化。血清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IL-2、sIL-2R、IL-10测定分别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APAAP法、ELISA法和双抗夹心ELISA法。结果治疗前本组患儿与对照组比较IgA、IgG、lgM、CD4、CD4/CD8、IL-2和IL-10活性显著下降(P均<0.01),CD8和sIL-2R显著升高(P均<0.01)。干扰素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5.7%明显高于治疗组57.1%(P<0.01),且观察组免疫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免疫功能低下且紊乱,IFN有助于提高疗效以及恢复其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