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多参数分析外周血细胞CD55、CD59和激光散射FS的检测在贫血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再生障碍性贫血(AA)、缺铁性贫血(IDA)患者红细胞和粒细胞上CD55、CD59,并分别对缺陷红细胞做激光散射FS分析及FS/CD55和FS/CD59双参数分析。结果PNH患者CD55和CD59的表达有明显的改变,运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做红细胞的FS/CD55和FS/CD59双参数分析,发现CD59缺陷与FS具有相关性。正常红细胞与缺陷红细胞的FS分布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患者也存在PNH样细胞,但FS/CD59检测结果与PNH患者具有不同特征。结论流式细胞术多参数分析,检测外周血细胞CD55、CD59和红细胞激光散射FS分析,可以对PNH作出较明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H_2O_2对正常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及其他贫血病人红细胞进行处理,然后测定其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PNH红细胞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再障及其他贫血病人(P<0.01)。经H_2O_2处理后红细胞膜SDS-PAGE图谱显示区带1、2、3、5均减少;膜巯基含量随H_2O_2浓度加大或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测定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方法简单、敏感,可协助临床对PNH、再障及其他贫血进行鉴别诊断。过氧化与溶血关系很密切,也可以从此领域探讨PNH溶血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进行红细胞膜蛋白电泳,发现 MDS 及 PNH 患者红细胞膜蛋白组分均有异常。在 PNH 红细胞膜蛋白电泳图谱上的4.2~4.9之间出现额外条带;MDS 患者红细胞膜蛋白的区带3,其波峰明显低于正常,且 S_(1+2)/S_3值高于正常。此法有可能成为临床诊断这些疾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糖水溶血试验、Ham氏试验和红细胞热溶血试验等指标对16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AA—PNH综合征和血管外溶血及其它类型疾病患者进行测定。检测结果表明糖水溶血试验对PNH和AA—PNH综合征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高度的敏感性,尚未出现假阴性,是一项较好的过筛试验。  相似文献   

5.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红细胞膜异常的溶血性疾病,其特征之一是对补体敏感,但机理不明。Rosse[1]观察,PNH病人红细胞膜结合补体3b(C_(3b))的数量比正常人多3~7倍。Musscl[2]最近指出人红细胞C_(3b)受体是糖蛋白,并证实C_(3b)与其受体结合时糖基起主要作用。唾液酸常位于糖蛋白寡糖链的末端,可推测当两者结合时唾液酸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我们对正常人与PNH病人红细胞膜上唾液酸与补体溶血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对PNH发病机理有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基磷脂配肌醇锚蛋白(GPI-AP)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细胞上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流式细胞仪的方法,对20名正常人、36例MDS、42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和再障—PNH(AA—PNH)综合征患者的外周血细胞表面GPI-AP:退变加速因子(DAF,CD55)和反应性溶血膜抑制物(MIRL,CD59)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部分MDS患者血细胞有GPI-AP的缺乏,缺陷红细胞、粒细胞异常率均明显低于PNH或AA—PNH综合征患者(P<0.005)。结论:部分MDS患者血细胞有锚蛋白的表达缺陷,缺陷细胞的检出率较低且以Ⅱ型细胞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血细胞表面3种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PI)锚定蛋白表达情况。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PNH患者粒细胞表面GPI锚定蛋白CD55、CD59和CD87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它们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改变。结果 PNH患者粒细胞表面3种GPI锚定蛋白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均<0.05),红细胞表面CD55和CD59也表现出相关(P<0.01),但与粒细胞表面CD55和CD59的缺乏情况并不一致。结论 PNH患者同一系血细胞表面GPI锚定蛋白呈平行关系,这有助于对PNH发病机制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8.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病人溶血的原因之一是对补体敏感。Rosse等报告PNH病人红细胞膜C_3b受体比正常人高3~7倍,易与C_3结合产生溶血反应。本文用与唾液酸特异结合的鲎血凝集素为工具,用蛇毒因子(CoF)激活C_3。,以类PNH红细胞为材料,探讨补体反应中唾液酸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溶血性贫血,其特点是阵发性血管内溶血伴有血红蛋白血症及血红蛋白尿症。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获一致结论,近年来有学者曾进行了茶水诱致类PNH红细胞的体外试验,证实了茶水可诱致类PNH红细胞,作者本人为PNH患者,平时爱饮绿茶,为了解茶水诱致PNH发作的作用,有意地饮服不同浓度的茶水,现把茶水与PNH发作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作者应用四种浓度的绿茶,分别为1.5g、3g、4.5g、6g冲入开水500ml饮服。选择健康者二人同样服用这四种浓度的茶水,每种茶水连续饮用2个月。试验结果1.5—3—4.5g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红细胞和粒细胞膜CD55与CD59抗原表达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合并全血细胞减少症(PCP)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结合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PCP患者病因可疑为PNH的的外周血红细胞和粒细胞膜 CD55与CD59抗原的表达.结果 125例中,PNH32例,非PNH 93例(包括再生障碍性...  相似文献   

11.
王瑜琛  陈颖洁  赵昌盛  张建平 《吉林医学》2010,31(12):1594-1595
目的:按照WHO新分型标准对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MDS)患者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三种疾病之间的差异。方法:对11例已确诊的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MDS)、55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及10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MDS组与PNH组外周血计数(WBC计数、RBC计数、HB测定、PLT计数)高于CAA组;PNH组网织红细胞计数高于PMDS组及CAA组;HMDS组发病年龄大于PNH组与CAA组;HMDS组外周血及骨髓涂片镜检血细胞形态异常明显高于CAA组与PNH组;骨髓原始细胞计数及三系血细胞的病态造血现象对于HMDS、CAA及PNH的鉴别诊断意义重大;HMDS常有幼稚造血前体细胞异位现象(ALIP),微巨核异常,而CAA及PNH患者一般无此现象;HMDS患者与CAA患者CD34+细胞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MDS、CAA及PNH三种疾病同属于造血干细胞疾病,均表现为骨髓衰竭综合征,可相互转化,临床上对它们的正确诊断与鉴别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患者外周血细胞膜上CD55和CD59缺陷对鉴别诊断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s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与贫血(anemia)的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素标记的CD55和CD59单克隆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正常人、3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28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或AA-PNH综合征、38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IDA)、24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A)、12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及中性粒细胞CD55-和CD59-的百分率.结果 CD55-、CD59-正常人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均<5%;PNH或AA-PNH患者均>20%;部分再障患者>5%(均<15%).约有40%的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患者CD55-、CD59-红细胞>5%(均<20%);但中性粒细胞CD55-、CD59-百分率均<5%.巨幼贫、自身免疫溶血性盆血患者的CD55-、CD59-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5%.结论 利用流式细胞术同时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膜上CD55和CD59缺陷是临床鉴别诊断PNH、AA-PNH及再障、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巨幼贫及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可靠,较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硒对人红细胞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简称PNH)病人红细胞膜有病理性缺陷,其Na.K-ATP酶和膜流动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将人红细胞用亚硒酸钠预处理后,PNH病人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和膜流动性明显升高(P<0.0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血细胞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刚入院的33例PNH患者通过骨髓涂片或/和活检分成2组:骨髓增生活跃组21例,占64%;骨髓增生减低组12例,占36%。将2组患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PNH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别为(57.47±17.87)g/L和(71.30±19.52)g/L,红细胞分别为(1.58±0.49)×10~(12)/L和(2.15±0.59)×10~(12)/L,无明显差异(P>0.05);而白细胞分别为(6.14±4.21)×10~9/L和(2.34±0.90)×10~9/L,血小板分别为(110.29±89.06)×10~9/L和(23.42±12.06)×10~9/L,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结果提示,PNH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与骨髓增生情况似无明显相关的关系;白细胞、血小板与骨髓增生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测定三种溶血性疾病患者的红细胞膜蛋白质与脂质(胆固醇/磷脂摩尔比值;C/PL)。方差分析表明,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PNH)、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遗传性球形红细胞症(HS)患者红细胞膜骨架蛋白的各主要多肽组分含量同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其 C/PL 亦在正常范围。而组间 t 检验则提示,AA 和 PNH 患者红细胞膜的区带6百分含量却极显著地高于正常组(P<0.01)。但这些改变却不是该两种溶血性疾病患者红细胞膜缺陷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3例PNH患者应用654—2治疗后获显著效果。其中2例病程长达9年和13年,经各种治疗未能满意控制溶血,应用654—2治疗后短期内溶血即被控制,且治疗后经酸溶血处理过的血样标本中扫描电镜观察可见较多的PNH异常红细胞未被溶解,说明654—2对PNH异常红细胞有很好的稳定作用。3例病人已分别随访3年,5个月,目前病人情况良好,未有复发。应用654—2治疗PNH控制溶血发作具有疗效显著,附作用小,价格低廉等优点,可供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患者外周血细胞膜上CD55和CD59缺陷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hemoglobinuria,PNH)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CD55-PE及CD59-FITC标记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红细胞进行检测。对2009年1月~2012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13例PNH患者、1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2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12例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t anemia,IDA)患者与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NH患者中性粒细胞及红细胞膜表面CD55、CD59较AA、MDS、IDA及健康体检者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贫血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膜上CD55和CD59缺陷,是临床鉴别诊断PNH与AA、IDA、MDS可靠而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两种红细胞制品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2009-2014年入院治疗的50名PN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输注红细胞制品分为去白悬浮红细胞组和洗涤红细胞组,观察两组患者输血疗效及输血不良反应。结果去白悬浮红细胞组和洗涤红细胞组的血液成分输注后红细胞(RBC)增值、血红蛋白(Hb)增值和红细胞比容(Hct)增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7,P=0.462;t=0.795,P=0.428;t=-0.006,P=0.995)。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χ~2=0.318,P=0.573),均未出现明确的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结论去白悬浮红细胞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贫血疗效确切,输血不良反应并未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或称PNH)是一种获得性溶血性疾病。1959年Hartman和Auditore发现PNH病人红细胞的乙酰胆碱脂酶(AchE)活性下降。后来Kunsting和Rosse提出AchE活性低的细胞对补体敏感,但其分  相似文献   

20.
母璨  陈科  韦静 《西部医学》2017,29(11):1587-1589+1593
【摘要】〓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于2013年3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贫血患者61例,按照病情分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组(PNH组)2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AA组)1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MDS组)4例和其他贫血组18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红细胞、粒细胞膜CD55和CD59的表达情况。 结果〓PNH组患者红细胞、粒细胞膜CD55和CD59表达量显著大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A组和MD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贫血组患者红细胞、粒细胞膜CD55和CD59表达均<10%,且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PNH特异性强,快速,准确,能有效帮助诊断PNH,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