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暑温     
暑的涵义暑为六淫之一,指夏令日光逼照之下的炎热之气而言,所谓"暑者炎热也".六淫中暑、燥、火属热,风、寒、湿属寒,暑从火中来,燥甚则化火,故暑、燥、火是热的不同程度而已;风乃寒之渐,湿甚则化寒,故风、寒、湿是寒的不同程度而已;可见六淫中不外乎寒、热二淫,而其中暑属热,暑的本性与火是相同的,惟其热的程度尚不及火而已.  相似文献   

2.
大骨节病病因不外乎外感与内伤.外感病因主要指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内伤、饮食不宜及瘀血、痰饮等病理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咳嗽既是病又是证候,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冬春季节多见。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别,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侵袭肺系引起的咳嗽,为外感咳嗽,外邪中又以风、寒、热咳嗽居多,并常以风为先号,挟寒或挟热、挟燥犯肺,发生风寒或风热、风燥等咳嗽;由于肺脏亏虚与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  相似文献   

4.
六淫为外感病邪中的主要致病因素。大凡由外界直接侵犯人体而发病的风、寒、暑、湿、燥、火,称之为“六淫外感”;而由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与外感六淫的致病特性相类似的风、寒、湿、燥、火,则称谓“内生六淫”(因暑无内生之说,故实际上只有“五淫”)。其中内寒、内湿、内燥、内火作为继发性的致病因素(如脾虚生湿、肝郁化火),临证每每有征可察,治疗亦有大法可效,诸如温阳散寒、燥湿渗湿、滋阴清燥、清热泻火等等,因而内生之寒、湿、燥、火,视为病因是无可非议的。而“内风”是否亦为继发性的致病因素?综观近年来出版的各种中医书籍(尤其是一些中医基础教材),每见明确提出“风邪为病有内风、外风之分。外风多由自然界风邪侵袭人体而得病,内风多由肝脏功能失调而发  相似文献   

5.
<正> 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在正常的情况下,中医称为六气。只有气候异常急骤的变化或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发生疾病。这种情况下,中医就称之为“六淫”或“六邪”。中医的病因理论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的观点指导下,以宏观的方法为主要手段总结出来的。从逻辑学角度来讲,多为抽象概念。六淫学说,系中医病因  相似文献   

6.
<正>乌蛇荣皮汤是山西名医李可老中医治疗皮肤病的经验方。皮肤病的病因,首先是气血失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后又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或长期接触有害物质,诸多外邪趁虚侵入而致病。根据皮肤病的病因,其治则首当着眼整体,从调  相似文献   

7.
丛柏艳 《河北中医》2011,33(7):1015-1016
风、寒、暑、湿、燥、火统称六淫。暑是夏季的主气,暑邪是夏季常见的致病邪气,夏天感受暑热邪气发生的多种急性热病均称为暑病。暑为阳邪,暑性升散,故暑病之性炎热,易伤津耗气扰神,多兼夹湿为其特点,治暑病应根据病因和病证特点,结合患者体质强弱、  相似文献   

8.
咳嗽既是病又是证候,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冬春季节多见。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别,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侵袭肺系引起的咳嗽,为外感咳嗽,外邪中又以风、寒、热咳嗽居多,并常以风为先号,挟寒或挟热、挟燥犯肺,发生风寒或风热、风燥等咳嗽;由于肺脏亏虚与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到肺而引起的咳嗽,为内伤咳嗽。  相似文献   

9.
自然界的六种邪气,也称为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淫就是过度的意思,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适当接触一些不会有问题,但如果过度了,就会被它们伤害,所以称为六淫。  相似文献   

10.
古代中医并无"颈椎病"之名,颈椎病相应症状的描述,散见于"痹证、"头痛"、"眩晕"、"项强"、"颈筋急"、"颈肩痛"等条目之下,这些疾病的描述与现代颈椎病的病因、症状等方面均相似。中医学认为颈椎病的病因与六淫、痰湿、劳伤、七情外伤等有关。1六淫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  相似文献   

11.
六淫(the six pathogenic factors)是中医理论中阐发病因与发病的特有专用术语印会河教授指出,“六淫,即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发生疾病,  相似文献   

12.
四时常见的疾病中以外感病为多见,而发热又是各种外感性疾病的常见症状,是正邪相搏,正气奋起抗邪的一种生理、病理性反应。发热具有正气可能战胜病邪的有利的一面;但是,发热必然要消耗机体的津气,损害机体,因而也有不利的一面。外感病的病因有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以及疠气等。六淫致病多有明显的季  相似文献   

13.
肖相如  董正平 《中医杂志》2015,(1):83-84,86
外感病的病因理论有“六淫”和杂气(疫疠之气、疫气、疠气)学说。“六淫”之中,“风”多是泛指外邪,不是具体的病因;“火”不可能有外感;“暑”的本质是“热”。“杂气”学说不能指导外感病的临床治疗。基于此,外感病的病因可简化成寒、热、燥、湿四种。  相似文献   

14.
从风、毒论治瘙痒性皮肤病验案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宝宽  周探 《河北中医》2012,34(1):47-48
风邪是六淫中最常见最易中人之邪,因风邪四季皆有,其性善动、开泄.凡寒、暑、湿、燥、热诸邪,常依附风邪而侵人人体.《临证指南医案·卷五》说:"盖六气之中,惟风能全兼五气,如兼寒日风寒,兼暑日暑风,兼湿日风湿,兼燥日风燥,兼火日风火.盖因风能鼓荡此五气而伤人,故日百病之长也.其余五气,则不能互相全兼."  相似文献   

15.
<正>"六淫"是对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它是自然界中正常的"六气"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有其气所产生的病邪[1]。"六淫"是中医病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有中医特色的致病因素[2]。加强"六淫"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我们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更能帮助我们应用中医药理论防治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动物模型是现代医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以及评价药物疗效与机制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实验动物学的发展和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六气、六淫内容中关于火的论述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六淫应更正为风、寒、暑、湿、燥、热。  相似文献   

17.
读您刊1981年12期有的文章说:“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而言”。显然,将六淫与六气相混淆。笔者认为,两者必须予以辨别。众所周知: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的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六气的变化已形成了与  相似文献   

18.
燕少恒  郭建博 《河北中医》2012,34(11):1709-1710
"六淫"作为中医外感病因的重要概念,其中"风、寒、暑、湿、火"论者代不乏人,但自《内经》以后却鲜见关于燥邪的相关论述,直至金·刘完素于《内经》"病机十九条"外补充"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清·喻昌"秋燥论"指出"春分以后之湿,秋分以后之燥,各司其政",燥邪作为独立致病因素在发病中的地位才又逐渐被重视起来.近代以来,论燥者多偏于对燥证治法方药的研究,鲜见有关燥邪的系统论述.我们不揣固陋,对燥邪的属性、致病特点等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论寒温统一     
外感病学,是研究外感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及其防治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一个统一、完整、不可分割的理论体系。1寒温统一的基础1·1外感病的致病邪气1·1·1六淫之邪:六淫(括疫疠)之邪,是引发外感病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不同致病邪气的总称。1·  相似文献   

20.
从发生学角度探析六淫的概念。认为生活观察是气候致病认识的直接来源,天人相应是六气致病框架的指导思想,"三才"思想确立"六淫"之为"六",意象思维是六淫概念构建的主要思维方式。指出六淫是以风、寒、暑、湿、燥、热六气为原型的外感病因符号,其概念具有抽象及气象学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