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厂生产石棉瓦等建筑材料,用石棉、水泥和纸浆等为原料,经拌和、成型、烘干、整理即成。生产设备简陋,劳动强度大,石棉尘浓度较高。1974年测定工人呼吸空气中石棉尘的浓度为6~1418mg/m~3,平均为263.16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2mg/m~3)达130多倍。1975年改革工艺,原料经湿式处理后,空气中石棉尘的浓度大为降低,但平均浓度仍有12.47mg/m~3。  相似文献   

2.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作业场所铜尘浓度平均在0.1mg/m~3以下,但个别样品可高达5mg/m~3,因而工人长期接触可出现某些生化指标的改变。1980年ACGIH提出的铜尘卫生标准(1mg/m~3以铜计算)是采用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概念,故本次调查的平均浓度均未超过上述标准。但我国是采用最高容许浓度,因此,ACGIH提出的卫生标准可作为我国卫生标准。当车间空气中铜烟浓度在0.47mg/m~3以下时,作业工人均未发现金属烟雾热的症状,故ACGIH提出的铜烟卫生标准0.2mg/m~3是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钒毒性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动物实验和车间环境钒污染对工人健康影响的观察结果表明,暴露在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卫生标准(美国TLV尘0.5mg/m~3、烟0.1mg/m~3;苏联MAC尘0.5mg/m~3、烟0.1mg/m~3;中国MAC尘0.5mg/m~3、烟0.1mg/m~3、钒铁合金1.0mg/m~3)浓度环境  相似文献   

4.
赤铁矿工人接尘量与尘肺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铁矿2740名接尘工人(尘肺患者44例)用寿命表法进行接尘量与尘肺发病关系的研究表明:尘肺发病概率与累积接尘量之间呈直线相关,若以工人一生工作30年,发病概率小于1%计,则年平均粉尘浓度在5.78~6.96mg/m~3。该矿矿尘平均游离SiO_2含量为8.82%。作者建议,赤铁矿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应从现行10mg/m~3的卫生标准降至5mg/m~3。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寿命表法和相关回归分析,推算出车间空气中木尘最高容许浓度(MAC)。根据我国国情和世界许多国家对木尘卫生标准的规定,提出了国产木材一般木尘的最高容许浓度为6mg/m~3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生(四川安岳县卫生防疫站)报道:我们于1988年7月中旬,对安岳县三个全民所有制缫丝厂进行了车间劳动卫生学调查和1,543名缫丝女工的健康检查。结果龙台、双河口、李家三个缫丝厂的选剥车间茧尘浓度分别为4.9mg/m~3、5.2mg/m~3、4.19mg/m~3,均达到了国家卫生标准。对车间气象因素(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气压)及照  相似文献   

7.
1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31岁,某工艺鞋厂总装工。该工序使用含苯氯丁胶作粘胶剂,鞋粘贴后在白炽灯下烘干。系手工操作,没有排风和排毒装置,无个人防护用品。测定患者所在生产环境空气中苯浓度为168.8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40mg/m~3)3倍左右。  相似文献   

8.
铅中毒发病与铅烟(尘)浓度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淄博蓄电池厂,用通风排气方法降低了车间空气中铅烟(尘)浓度,但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发现,在接触铅烟的工人中,铅烟浓度与铅中毒发病有较密切的关系;在接触铅尘的工人中,铅尘的累积接触量与铅中毒发病有较密切的关系。用Logistic回归法计算,可得该厂铅烟的安全浓度为0.028mg/m~3,铅尘为0.056mg/m~3;并可对今后铅中毒发病作出预测。预测指出,目前该厂灌粉工种铅尘浓度比往年大有提高,今后将有大量工人发生铅中毒。  相似文献   

9.
乡镇石英开采、制砂业农民工粉尘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省乡镇石英矿开采及加工业职业危害情况。方法对当地乡镇石英矿开采和石英砂加工企业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及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现场检测矽尘浓度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1.0mg/m3),最大超标倍数为国家卫生标准的2376.5倍(超标率100%),矽肺检出率高达23.1%。结论应加强作业工人的个体防护,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在生产中接触一定浓度的萘蒸气或烟尘可引起眼刺激,长斯接触高浓度萘可发生眼周边性晶体混浊。车间空气中萘的卫生标准制订的主要依据为眼刺激阈。国外报道眼刺激阈为75mg/m~3(15ppm),因而多数国家规定萘的卫生标准为50mg/m~3,仅苏联、匈牙利、波兰等国规定为20mg/m~3。为了制订我国车间空气中萘的卫生标准,进行了人眼刺激流泪阈的调查。  相似文献   

11.
铸造作业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特点的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系统研究铸造作业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特点,为职业流行病学研究和铸造作业职业性有害因素控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收集1978至2008年某铸造厂作业环境中粉尘、化学性职业有害因素和物理性职业有害因素浓度及强度的定期检测资料并补充测定作业环境中呼吸性粉尘及其他有害物质浓度.计算其平均浓度和强度(几何均数),统计分析不同年份职业性有害因素在各工种的分布特点.结果 该厂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是矽尘、金属烟雾、噪声和高温.主要工种均接触矽尘,矽尘平均浓度1986年前高达8.6 mg/m~3,自1986年起呈较大幅度下降,1986至1989年矽尘浓度均数为2.4 mg/m~3,1990至2002年为2.7 mg/m~3,2003至2008年为2.7 mg/m~3.各工种矽尘浓度的变化趋势与总体趋势一致.熔化工种矽尘浓度最高(4.4mg/m~3),其次是清理(3.4mg/m~3)和浇注工种(3.4mg/m~3),配砂、造型制芯工种矽尘浓度分别为2.4、2.1和1.7mg/m~3.呼吸性矽尘浓度以浇注工种为最高(2.76mg/m~3),其次是清理工种(1.14 mg/m~3).熔化3-种作业环境中石棉粉尘平均浓度高达2.0mg/m~3制芯和配砂工种作业环境中主要存在胶粘剂释放产物,分别为氨(5.84mg/m~3)、甲醛(0.60mg/m~3)、苯酚(1.73mg/m~3).也存在酚醛树脂(1.3 mg/m~3).清理工种作业环境中主要存在苯及其同系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2、0.1、1.3 mg/m~3.浇注和熔化工种作业环境中主要存在苯并(a)芘、金属烟雾(铅、镉、锰、镍、铬)和气体(硫化氢、磷化氢、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苯并(a)芘浓度偏低(1.80×10~(-4)μg/m~3).铸造作业环境中物理性职业有害因素主要有噪声、高温、振动.高温主要存在于熔化、浇注及清理工种,平均温度分别为30、29和26℃.噪声强度均值以清理[93.1 dB(A)]及制芯[89.5 dB(A)]工种较高.振动主要存在于制芯和清理工种.不良体位包括长时间的站位、坐位和弯腰.结论 铸造作业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种类复杂、多种有害因素浓度超标,呈现高浓度粉尘、高浓度金属烟雾、多种低浓度化学性职业有害因素、高强度噪声及振动、高温、不良体位等职业性有害因素共存.应该加强控制和防护.  相似文献   

12.
煤矿呼吸性粉尘与尘肺的剂量-反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呼吸性粉尘与总粉尘同步对照监测方法,计算出两种粉尘浓度比值:岩尘为1:4.6;煤尘为1:22.3。把历年总粉尘浓度值转换为呼吸性粉尘浓度值,用寿命表法分析呼吸性粉尘接尘量与尘肺发病的剂量-反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回归方程;掘进工为Y=3.3757LgX-2.6666(r=0.9585);采煤工为Y=7.2383 LgX-8.7793(r=0.9751)。由此推算出:呼吸性岩尘(含游离SiO_238.2%)容许浓度为1.18mg/m~3;呼吸性煤尘(含游离SiO_2<5%)容许浓度为1.27mg/m~3。作者力图能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呼吸性粉尘浓度卫生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某医疗器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并确定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检测检验法、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法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对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机加车间喷砂机操作工接触的矽尘总尘时间加权浓度为1.6 mg/m~3,呼尘时间加权浓度为0.3 mg/m~3,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经整改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余各有毒物质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净化间超声波清洗设备操作工接触的噪声强度为86.2 d B、超声波塑胶熔接机操作工接触的噪声强度为104.8 d B、粉料间粉料机操作工接触的噪声强度为85.2 d B,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其余各操作位工人接触的噪声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苯、甲苯、二甲苯、铜(按Cu计)铜烟、二氧化氮、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其他粉尘(总尘)、电焊烟尘(总尘)、矽尘、噪声和紫外辐射,其中苯、甲苯、二甲苯、矽尘、噪声的危害程度较高为关键控制点,工人作业时应注意工程防护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兴化市石棉制品厂职业危害的回顾分析,论证了从事石棉制品作业的严重危害,研究和探讨了石棉作业工人接尘量与发病率又累积接尘量与累积发病概率的关系。累积发病概率为1%和50%的累积接尘量分别为148 mg·Y/m~3和1000 mg·Y/m~3,认为一名工人在接触石棉粉尘浓度低于2 mg/m~3的条件下,连续工作40年基本上是安全的,国家现行的卫生标准是科学的。在当前加快职业病防治立法,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职业病防治社会保障体制,切实做好三级预防工作,是控制职业危害、保障劳动者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粉尘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的粉尘含量。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粉尘浓度为计重指标,即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粉尘的重量。用毫克/立方米(mg/m~3)表示。矽尘的国家标准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石灰石矿厂生产活动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防护措施效果。方法 2018年3月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对攀枝花市某石灰石矿厂职业病危害现状做出综合评价。结果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噪声等效声级66.5~98.6 d B(A);石灰石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4.3~12.4 mg/m~3;煤尘7.2~8.4 mg/m~3;其他粉尘(石灰尘)4.8~12.6 mg/m~3;一氧化碳6.50~10.90 mg/m~3;氧化钙0.609~0.889 mg/m~3。噪声、石灰石尘、煤尘、其他粉尘(石灰尘)不符合职业卫生标准。一氧化碳、氧化钙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结论石灰石矿厂采取的各项职业病危害控制和管理措施均能有效运行,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基本合格。  相似文献   

17.
对北京市制动密封材料厂的1244名接尘职工(其中石棉肺患者115名),用寿命表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接尘量与石棉肺发病关系的研究表明,石棉肺的发病概率与累积接尘量之间呈直线相关。若以工作30或40年发病概率小于1%计,则年平均粉尘浓度在1.10~3.13mg/m~3(寿命表法,40年)和0.63~0.78mg/m~3(Logistic回归模型,30年)之间。其对应的粉尘计数浓度为1.44~1.79f/ml和1.35~1.38f/ml。作者建议现行石棉粉尘最高容许浓度应该从2mg/m~3降低到1.5mg/m~3或1.5f/ml。  相似文献   

18.
空气中的铅主要以铅烟形态存在,其危害极大。我国1979年经修改后颁布的车间空气中铅的最高容许浓度(下称卫生标准),放宽了铅的卫生标准,铅烟为0.03mg/m~3,铅尘为0.05mg/m~3。为着验证此次修订的铅烟卫生标准值是否合适,一方面需要摸索出更灵敏的特异性高的指标用以早期诊断铅中毒;另一方面尚需进一步积累现场资料,动态观察低浓度铅对工人健康的近期和远期的影响。本次现场调查围绕剂量-反应关  相似文献   

19.
为摸清扬子石化公司硫化氢污染程度,我们对公司所属炼油厂、烯烃厂、芳烃厂及废水厂等接触硫化氢的岗位,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结果简报如下:共凋查25个车间,80多个岗位,除常减压、裂解及乙烯车间个别生产岗位硫化氢空气浓度可测到4~7mg/m~3外(硫化氢车间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其余岗位均低于1mg/m~3。说明正常生产情况下扬子石化公司作业岗位硫化氢浓度均在国家卫生标准以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与干法生产相比较评价湿式作业生产石英粉带来的健康和经济效益。温式作业场所,粉尘平均浓度为3.08mg/m~3,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率为80.97%,矽肺累积患病率为3.79%。干法生产场所,粉尘平均浓度达569.57mg/m~3,全部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矽肺累积患病率为32.67%。石英粉厂发生一例矽肺每年造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6700~7500元。湿式作业时因矽肺患者少而节省的开支为其防尘费用的3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