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抗炎、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对症支持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小青龙汤,观察两组服药前后症状、体征的改变。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6.66%,明显优于对照组73.33%(P0.05)。结论:以小青龙汤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50例急性发作期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观察组各2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0%)明显优于观察组(80.0%),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青龙汤治疗急性期发作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其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较大改善,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值得临床长期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13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吸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另外视病情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或沙美特罗替卡松粉雾剂及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小青龙汤中药汤剂口服,治疗7d后进行疗效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6.76%,治疗组总有效率95.59%,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后两组间血氧饱和度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青龙汤佐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能明显提高有效率、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小青龙汤结合西医治疗,对照组只用西医治疗,观察比较2组I临床综合疗效、显效时间、证候积分变化、肺功能变化以及对嗜酸性粒细胞(EOS)浓度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证候积分、EOS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效时间、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差值、肺功能改善程度及EOS降低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小青龙汤结合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疗效显著,且在改善症状、肺功能以及降低EOS水平方面比单独用常规西医治疗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芥子冷灸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药物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均采用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白芥子冷灸治疗;药物对照组用普米克气雾剂治疗。结论:白芥子冷灸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药物。白芥子冷灸安全性高,患儿依从性好,适宜于对小儿进行治疗操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穴位贴敷配合加味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观察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72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穴位贴敷配合加味小青龙汤内服,共7天,检测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加味小青龙汤可显著改变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自 1995年 10月~ 2 0 0 0年 11月 ,对 30例支气管哮喘病人发作期中西医结合以治标 ,缓解期中药治本为原则 ,并与常规西药治疗 2 6例进行对比观察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 ,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 (《实用内科学》第八版 ,1988,835~ 836 ) ,按入院先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30例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18~ 6 3岁 ,平均年龄 4 3.3岁。对照组 2 6例 ,男 19例 ,女 7例 ;年龄 2 0~ 6 4岁 ,平均年龄 4 1.2岁。2 治疗方法2 .1 发作期 :两组都采用相同的抗感染、支气管解痉药、糖皮质激素及支持疗法。治疗组同时给予…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朝菊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0):649-649
笔者近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2例,男性 17例,女性 15例;年龄 14~ 45岁.对照组 28例,男性 15例,女性 13例;年龄 16~ 50岁.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P >0.05).  相似文献   

9.
小青龙汤改善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小青龙汤对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轻至中度急性发作期的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为冷哮)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按2006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给予激素吸入配合中药小青龙汤治疗:对照组接GINA方案给予激素吸入治疗.结果 2组在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FEV1、FEV1%有明...  相似文献   

10.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23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肺部变态反应性疾病 ,其临床特征为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的、带哮鸣音的呼吸困难。它属于中医学“哮证”、“喘证”、“痰饮”等范畴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于 1 998年1 0月— 2 0 0 0年 6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 2 3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收治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 43例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关于支气管哮喘诊断和分级标准[1] ,将患者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2 3例 ,其中男 1 3例 ,女 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化瘀定喘汤治疗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呼吸科收住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130例,年龄18~70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哮喘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化瘀定喘汤。疗程4周,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肺功能及症状、体征的改变。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一秒率(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化瘀定喘汤可更好地改善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症状和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3年第 16卷刊载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 ,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哮喘急性发作期后进入缓解期者列为观察对象。证候分类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排除有呼吸困难以及合并有心血管或精神病患者。1.2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 4 7例 ,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单纯西药对照组。其中治疗组 2 4例 ,男 16例 ,女8例 ;年龄最大者 6 7岁 ,最小者 4岁 ;病程最短者 1年 ,最长者 14年 ;证候分类属肺虚者 8例 ,脾虚者 6例 ,肾虚者 10例。对照组 2 3例 ,男 10例 ,女 13…  相似文献   

13.
镇肝息风汤治疗小儿哮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其突出特征是慢性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患病率及病死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我们以中药镇肝息风汤原方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5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诊断按照1992年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制订的《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及分期标准》,全部为发作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患儿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5个月至3岁23例,3~12岁27例;病程最短6d,最长24d;有哮喘家族史22例。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镇肝息风汤:牛膝12g,代赭石6…  相似文献   

14.
张力琴 《河北中医》2003,25(8):640-640
1998~ 2 0 0 1年 ,笔者在西医常规用药基础上采用定喘穴位注射 6 5 4- 2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6 0例 ,并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40例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符合1997年全国哮喘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 ,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6 0例 ,男 37例 ,女 2 3例 ;年龄 16~ 70岁 ;病程 1~ 30年。对照组 40例 ,男 2 5例 ,女 15例 ;年龄 15~ 72岁 ;病程 1~30年。 2组病例年龄、性别、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1.2 .…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口服小青龙汤联合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疗效.方法: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吸人布地奈德气雾剂,并口服小青龙汤;对照组只吸人布地奈德气雾剂.疗程2个星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8%,对照组为625%;且治疗组肺功能测定峰流速(PEF)增加值、1秒量(FEV)增...  相似文献   

16.
尹玲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8):20-20
目的:探讨小青龙汤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治疗组)28例和观察组(小青龙汤组)28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FEV1%、嗜酸粒细胞计数、PaO2及PaCO2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低于对照组,FEV1%、PaO2高于对照组,嗜酸粒细胞计数、PaCO2低于对照组,经比较,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中采用小青龙汤进行治疗,综合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中药防治儿童哮喘具有疗效肯定、副作用少等优势.我们采用自拟止咳平喘汤联合吸入舒利迭治疗哮喘发作期患者50例,近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湖北医药院附属太和医院门诊轻度或中度哮喘发作期患儿,按病例尾号将全部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4~14岁、平均(6.8±2.2)岁;病程1.2~6.5年、平均(4.6±2.3)年,其中轻度哮喘者22例,中度哮喘者28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5~14岁、平均(7.2±2.4)岁;病程1~6.2年、平均(4.3±2.5)年,其中轻度哮喘者14例,中度哮喘者17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8.
自 1995年 l1月~ 1999年 l1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源于 1995年 11月~ 1999年 11月我院内科门诊。 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其中治疗组 68例,男 28例,女 40例,年龄 18岁~ 72岁,平均年龄 38.5岁,平均病程 4.5年;对照组 30例,男 12例,女 18例,年龄 18岁~ 75岁,平均年龄 37.6岁,平均病程 4.6年。全部病例均符合《实用内科学》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急性发作期均采用糖皮质激素、支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特点,探讨采用小青龙汤加减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效果,为临床提供经验。方法:选取112例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均使用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辨证使用小青龙汤,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考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体征评分及主要生理指标复常时间等。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治疗组为98.2%,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χ2=4.181,P0.05);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7.274,P0.05);治疗组咳嗽、气喘、湿罗音及哮鸣音的复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使用小青龙汤及布地奈德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可使主要生理指标迅速恢复正常,改善患者的临床状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8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经常规方法治疗无效或病情反复不愈者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笔者近5年来治疗的哮喘发作期患儿 82例 ,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82例病例全部为本院门诊就诊的哮喘发作期患儿。年龄均在 4~ 1 2岁 ,其中男性 44例 ,女性 38例。1 2 纳入标准 该组患儿均为临床确诊为支气管哮喘 ,且反复发作 3年以上 ,此次哮喘发作 1w以上 ,经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及中药常规治疗效果不显著者。2 治疗方法 采用自拟方化瘀定喘汤 :丹参、当归、川芎、地龙、桃仁、杏仁、麻黄、苏子、葶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