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角接触球轴承在实际使用中通常成对安装,现有轴承摩擦力矩测量装置一般适用单套轴承,成对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缺少合适的测量设备。针对这一问题,对滚动轴承摩擦力矩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研究与分析计算,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成对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测量装置。介绍了成对角接触球轴承摩擦力矩测量装置的原理、技术指标、结构、电气系统、软件系统,并以成对7038角接触球轴承为测试对象进行启动摩擦力矩和动态摩擦力矩测试试验,得到启动摩擦力矩和动态摩擦力矩随轴向载荷增大而增大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杜宏亮 《机械》2011,(2):25-27
对影响成对双联角接触球轴承精度和平稳度的摩擦力矩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依据研究目的要求主要采用了试验验证和计算验证结合的试验方法.首先建立了特种轴承试验台系统.然后对成对双联角接触球轴承做了工况模拟和运转状态检测.从而得出了成对双联角接触球轴承变转速,变转向,变轴向载荷,变预紧力下的摩擦力矩曲线的大小和轴承曲线波纹度.进...  相似文献   

3.
轴系摩擦力矩是影响陀螺轴承系统精度和可靠性的主导因素。为解决轴承组件在成对轴承安装过程中出现的摩擦力矩无法测试验证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陀螺轴系摩擦力矩测试仪。采用力矩平衡的测量原理实现了陀螺轴系的摩擦力矩测量。使用精密驱动系统、精密测量系统和定标校准系统,在计算机Windows操作平台下的LabWindows/CVI开发软件上进行编制,实现数据采集和处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陀螺轴系摩擦力矩测试系统通过长时间稳定性测试的最大差值小于0.01mN·m,满足了高精度、高可靠性、快速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轴系摩擦力矩是影响陀螺轴承系统精度和可靠性的主导因素.为解决轴承组件在成对轴承安装过程中出现的摩擦力矩无法测试验证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陀螺轴系摩擦力矩测试仪.采用力矩平衡的测量原理实现了陀螺轴系的摩擦力矩测量.使用精密驱动系统、精密测量系统和定标校准系统,在计算机Windows操作平台下的LabWindows/CVI开发软件上进行编制,实现数据采集和处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陀螺轴系摩擦力矩测试系统通过长时间稳定性测试的最大差值小于0.01mN·m,满足了高精度、高可靠性、快速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卢黎明  李夫  李中豪 《机电工程》2020,37(9):1026-1031
针对在高速、重载的情况下轴承摩擦力矩较大,极容易发热和磨损,导致使用寿命大大降低的问题,基于轴承摩擦力矩测量原理建立了滚滑轴承的摩擦力矩数学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滚滑轴承的动力学仿真模型。考虑到摩擦力矩数值的波动性,对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滚滑轴承启动摩擦力矩和动摩擦力矩在仿真试验中的提取方法;研究了不同径向载荷、转速、滚子与滑块之间的间隙和径向游隙对摩擦力矩的影响;借助SKF轴承摩擦力矩计算器,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工况结构参数对滚滑轴承启动摩擦力矩和动摩擦力矩都有一定影响,该结果可为滚滑轴承降低摩擦力矩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广涛  苏冰  刘鹏  王健  张文虎 《轴承》2023,(12):68-73
制备二硫化钼(MoS2)和聚四氟乙烯(PTFE)涂层固体润滑轴承并开展液氮环境下的摩擦力矩试验,研究低速工况下固体润滑轴承的摩擦力矩变化,结果表明:无涂层轴承在液氮环境下的摩擦力矩高于常温下,有涂层轴承在液氮环境下的摩擦力矩随跑合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先高于常温下的摩擦力矩后低于常温下的摩擦力矩;PTFE涂层轴承摩擦力矩高于MoS2涂层轴承,但摩擦力矩波动性较小。  相似文献   

7.
在采用成对角接触球轴承的支承结构中,预载荷的大小直接影响轴系的轴向刚度、摩擦力矩等主要性能,通过详细计算不同环境温度下预载荷的大小,从而能够选择合适的轴承与轴、轴承座的配合间隙和允许的环境温度变化范围,使得成对轴承的摩擦力矩在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航天高速轴承动态摩擦力矩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高速范围内,Harris经验公式不适合航天陀螺轴承摩擦力矩的计算.采用自行研制的轴承摩擦力矩特性试验台对航天高速陀螺轴承的动态摩擦力矩进行了测试,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在对Harris经验公式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建立了航天高速轴承摩擦力矩数学模型.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航天高速轴承摩擦力矩的变化趋势,可以获得可靠的摩擦力矩预测值,方便了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9.
用于CVT变速箱输出轴外侧的圆锥滚子轴承在变速箱台架耐久试验70%的循环时间出现了黏着磨损失效,经分析是因轴承摩擦力矩较大引起的。对影响圆锥滚子轴承的摩擦力矩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对现有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从而降低滚子与内圈挡边、滚子和滚道的摩擦。经过试验检测,改进后轴承摩擦力矩低于改进前摩擦力矩,同时也通过了客户的变速箱耐久台架试验。此次变速箱输出轴圆锥滚子轴承改进案例为圆锥滚子轴承低摩擦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陀螺框架轴承摩擦力矩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陀螺框架轴承要求启动摩擦力矩小而稳定的苛刻要求,建立轴承摩擦力矩分析模型,在已有的球与内外圈弹性滞后、差动、自旋、润滑影响因素引起的摩擦力矩分析基础上,重点考虑浪形及冠型保持架引起的摩擦力矩。求得的轴承启动、动态摩擦力矩与YZC-II测试仪测试结果吻合较好。分析表明,浪形保持架整体优于冠型保持架,保持架与球作用引起的摩擦力矩比例随轴向载荷减小而增大,该比重在启动过程中较大,在动态过程明显降低;通过对4种型号框架轴承不同转速的摩擦力矩分析,当转速低于2 r/min时,轴承摩擦力矩受转速影响不大,随着速度增大,启动速度对轴承启动摩擦力矩值、动态摩擦力矩波动范围影响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