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性状上比较鹤虱与华南鹤虱及东北鹤虱、明党参与川明参、槲寄生与扁枝槲寄生、小通草与绣球小通草、合欢皮与山合欢皮、青葙子与鸡冠花子及藜种子、栀子与水栀子、酸枣仁与理枣仁及枳椇子、谷精草与谷精珠等四川中药材市场常见的易混中药材主要鉴别特征,为临床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 青葙子与鸡冠花子青葙子与鸡冠花子是同科同属不同种。两种药材极为相似,外形易混,而且不少地区习惯把鸡冠花子作青葙子使用,并已有较长的应用历史。但实际上两种药在功效等各方面是有区别的,应用时要注意比较其不同点。  相似文献   

3.
青葙子与易混品鸡冠花子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葙子为常用中药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来源于苋科植物青葙 Celosia argente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有清肝明目、退翳、降低血压的功能 ,用于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眩晕等证。鸡冠花子始载于《本草拾遗》,来源于苋科植物鸡冠花 Celosiacristata L.的干燥成熟种子有凉血 ,止血作用。用于肠风便血、赤白痢疾、崩带、淋浊。还有杀灭阴道毛滴虫作用。而与青葙子作用和功效各异。近年来 ,饮片市场上二者混淆不清 ,而相互搀替充用 ,应提醒大家注意 ,以防副作用发生。由此 ,特将二者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别如下 :1 性状鉴别…  相似文献   

4.
青葙子与鸡冠花子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葙子为苋科植物青葙的种子 ,为常用中药。其味苦 ,性微寒 ,有清肝、明目、降血压的功效。目前商品中多有以同科植物鸡冠花的种子混充青葙子的情况。两者性状极相似 ,不易区分。而鸡冠花子药理药效方面的报道很少 ,能否代替青葙子药用有待于继续研究。现将两者的性状差异比较如下青葙子呈扁圆形 ,中心微隆起 ,直径 1~ 1.8mm。表面黑色或红黑色 ,平滑而有光泽。置扩大镜下 ,可见细网状花纹 ,侧边缘凹处为种脐。有时夹杂黄白色帽状果壳 ,其顶端有一细丝状花柱 ,长4~ 6 m m。种皮薄而脆 ,用指甲按压易碎。鸡冠花子与青葙子性状极相似。但夹…  相似文献   

5.
败酱与菥 蓂 败酱与菥蓂,本省均有出产。原是两种不同的药用植物,但根据我们在本省各地区收集的败酱生药标本观察研究,发现和本草的记载不相符合,都属十字花科的菥蓂;而败酱却是属于败酱科的植物。科属既不同,形态上也有着很大差别。败酱主要用其根;而菥蓂则用种子与全草。至于临床上,败酱是用来消种,排脓,活血,治腹痛等症;菥蓂则为和中、益气、利肝,有明目的作用。由于这两种功用上的截然不同,所以这种错误,亟需加以纠正,今分别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6.
青葙子、鸡冠子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第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首次记载了青葙子 [1]。青葙子即苋科青葙 Celosia argentea L.的干燥成熟种子 ,具清肝、明目、退翳、降压等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肝火眩晕、视物昏花、眼生翳膜等症 [2 ]。同属植物鸡冠花 C. cristata L.干燥成熟的种子具敛血止血、止带、止痢之功效 ,临床上用于治疗吐血、崩漏、便血、痔血、赤白带下、久痢不止诸症。因二者外观极为相似、肉眼很难区分 ,自古以来就常混淆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所述“……子在穗中 ,与鸡冠子及苋子一样难辨”。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在寻找鉴别二者的方法 [3 ,4]。本文利…  相似文献   

7.
青葙子为常用中药,系苋科植物青葙Celosia argentea L.的干燥成熟种子。能清肝明目,用于目赤肿痛、角膜炎、角膜云翳、虹膜睫状体炎、眩晕等症状。目前除青葙的种子外,还有同属植物C.cristata L.的种子(鸡冠子)在不少地区作青葙子使用,并已有较长的历史。青葙子与鸡冠子外形极相似,很难区别,功用是否完全一致目前尚无定论。此外,在部分地区还有将苋科苋属(Amaranthus)多种植物及苋科千日红Gomphrena glqbosaL.的干燥成熟种子误作青葙子入药。湖北、湖  相似文献   

8.
青葙子、鸡冠花子及苋菜子的鉴别与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葙子Semen Celosiae1.1基源为苋科植物青葙Celosia argenteaL.的干燥成熟种子。1.2饮片鉴别1.2.1青葙子呈扁圆形,少数呈圆肾形,直径1~1.5 mm。表面黑色或红黑色,光亮。中间微隆起,侧边微凹处有种脐。种皮薄而脆。气微,无味。见图1。图1青葙子图2炒青葙子1.2.2炒青葙子形如青  相似文献   

9.
撰写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抨击目前有些人认为中医药不能治癌肿的错误说法,使肿瘤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得到社会普遍重视并健康顺利发展。为此,着重谈如下几个问题。 1 单用中医药防治肿瘤具有较好效果单用中医中药能否治疗肿瘤特别是癌症呢?目前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结论,其一是不能治,其二是能治疗。 1.1中医药不能治癌肿持这种认识的人多半是西医人士或年轻中医工作者。分析他们的立足点:一是确实看到了中医药治癌瘤无效的病例,这一点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药用植物鸡冠花的基原、入药部位、功效及主治及性味归经等进行本草考证。方法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及现代研究的文献。结果厘清了鸡冠花的药用历史。结论古代文献对鸡冠花的描述与今之植物志的描述相符;鸡冠子与青葙子的混淆始于《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并非今之独有;鸡冠花种子入药首载于唐代《本草拾遗》,鸡冠花入药首载于宋代《太平圣惠方》,鸡冠花苗入药首载于明代《本草纲目》,鸡冠花根入药首载于明代《普济方》;最早明确记载白、红鸡冠花入药的分别是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和《类证普济本事方续集》,白、红鸡冠花的功效和主治不同,并无优劣之分;鸡冠花的性味归经在历代的本草记载中不一致,有待于临床应用的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名称繁多,人们可把中药材的名称排列成有趣的文字,如: 一、数字有序:一支箭、二丑、三七、四花皮、五味子、六月雪、七叶一支花、八角枫、九眼独活、十大功劳、百草霜、千年健、万年青。二、巧构十二相属:鼠妇虫、牛蒡子、虎耳草、兔丝子、龙胆草、蛇床子、马兜玲、羊霍叶、猴儿七、鸡冠花、狗脊蕨、猪苓。三、颜色俱全:红芪、黄连、蓝叶、白芷、黑芝麻、紫苏、绿衣积实、青葙子。四、味道不缺:酸枣仁、甜叶菊、苦楝皮、辣菜子、咸盐末、香附子,臭椿根。  相似文献   

12.
鹤虱的沧桑     
正鹤虱之名始见于唐《新修本草》,曰:"生西戎。子似蓬蒿子而细,合叶、茎用之,胡名鹄虱。"唐代所称"西戎",是居住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对西部边裔诸国诸民族的泛称。鹤虱经波斯商人之手由西戎传入中国,故又称西戎鹤虱、波斯鹤虱。据我国本草学的奠基人赵燏黄先生考证,《新修本草》所载鹤虱,其基原为菊科植物山道年嵩Seriphidum cinum(Berg et Poljak.)Pol-jak.,以未绽放的花  相似文献   

13.
鹤虱具有杀虫消积的功效。主用于蛔虫、蛲虫、绦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其商品来源一般分为“北鹤虱”和“南鹤虱”两类,前者原植物基源为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的干燥成熟瘦果,后者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DaucusCarota I.的干燥成熟双悬果。两者的市售品均比较混乱,如同为菊科植物的金挖耳Carpesium divarcatum sieb.et zucc.和大花金挖耳C.macrocephalum Franch.etSav.混淆北鹤虱;同为伞形科的窃衣(又称华南鹤虱)Torills japonica(Houtt)DC.和破子草T.scabra(Thumb.)DC.冒充南鹤虱;还有紫草科鹤虱属的多种植物充鹤虱的现  相似文献   

14.
番木鳖与土木鳖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今中药材市场上 ,常见的木鳖子商品有两种 :一种是番木鳖 ,一种是土木鳖。这两种药材由于形态、药名、功用上有相似之处 ,故临床上时有互为混淆。本文拟对番木鳖与土木鳖辨析如下。1 两种木鳖子原植物不同番木鳖是马钱子的原名 ,始载于《本草纲目》。李时珍谓其 :“生回回国 ,今西土邛州诸处皆有之……如木鳖 ,其核小于木鳖而色白”,故名番木鳖。又云 :“状似马之连钱 ,故名马钱”。为马钱科植物马钱及皮氏马钱的成熟种子。其中马钱种子呈扁圆形 ,形似纽扣 ,常一面凹下 ,另一面凸起 ,直径 1~ 3cm,厚0 .3~ 0 .5 cm,表面灰棕色或灰绿色…  相似文献   

15.
试说草决明     
决明子乃豆科植物决明 Cassiaabtusifotia L或小决明 C.tora L的成熟种子。主产于安徽、广西、四川、浙江、广东等省 ,异名为“草决明”。[1 ]另也有名“草决明”的为青葙子 ,青葙子为苋科植物 Celosia argentea L 的成熟种子 ,此可考证《纲目》中“……此马蹄决明也 ,以明目之而名 ,又有草决明 ,石决明 ,皆同功者 ,草决明即青葙子……”决明子与青葙子的来源不同 ,性状、功效也不尽相同。1 性状鉴别决明子略呈菱状方形或短圆柱形 ,两端平行倾斜 ,形如马蹄 ,长 3~ 7mm,宽 2~4mm。表面黄绿色 ,平滑而有光泽。一端平坦 ,另端斜尖 ,背腹…  相似文献   

16.
苦杏仁与桃仁均为种仁入药 ,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 ,是两种极易混淆的中药饮片。苦杏仁来源于蔷薇科植物山杏 Prunus armeniaca L.var.ansu Maxim.西伯利亚杏 Prunus sibirica L .东北杏 Prunusmandshurica (Maxim.) Koehne 或杏 Prunusarmenia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桃仁来源于蔷薇科植物桃 Prunus persica (L.) Batsch或山桃 Prunusdavidiana (Carr.) Franch.的干燥成熟种子。二药虽均来源于蔷薇科 ,然而它们的临床功用却截然不同。现将二药的鉴别要点总结如下 :1 性状鉴别苦杏仁与桃仁的形状与大小均相似 ,都略呈扁长卵形 ,然苦杏仁…  相似文献   

17.
补骨脂别名破故纸。有的中医药人员往往误认为是木蝴蝶而混用。为了弄清这一问题,笔者曾查阅了有关书籍,现将两药的科属、形状、性味、功用及主治比较、鉴别如下: 一、关于两药学名科属问题: 1.补骨脂的学名科属及别名: 补骨脂Psora Lea Cory Lifo LiaL为豆科植物补骨脂的果实,别名胡韭子、婆固脂、破故纸、补骨鸱、黑故子、吉固子、兰苋。  相似文献   

18.
正"子"多为果实或种子,是植物繁衍的重要器官,合有丰富的营养,所以很多带"子"字的中药都具有补益甚至是"补精"的作用。中药中有很多药名带"子",不过并不都是种子,而有很多以种子入药的药物由于炮制和外观的缘故,名字与"子"无缘。下面我们一同来看看这些种子药和名中有"子"的中药到底有些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9.
酸枣仁来源于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jujuba Mill.的种子。其性平,味甘酸;具有养肝,宁心安神,敛汗之功效;主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虚汗烦渴,津少等症。枳椇子来源为同科植物枳椇Hovenia dulcis Thunb.的种子。其性平味酸;主治酒醉,二便不利,呕吐,烦热口渴等症。两药性味功能差异很大,但从外形上看十分相似,易造成混淆,且易为售假药者钻空子。据所知本地区曾有误用情况。现将两者的鉴别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临床使用中,几种常见果实种子类中药材易混易淆品种,现鉴别如下。1鹤虱(Carpesi Abrotanoidis Fructus)别名:鬼虱,鹄虱,又名天名精,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Daucus cczrota L.的果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苦、辛,平;有小毒。归脾、胃经。具有杀虫解毒、调逆、消积的功能。用于脏腑诸虫、心腹痛、小儿疳积、恶疮、大便出血等病症。现鹤虱的商用品有分北鹤虱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