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雪  刘广舒  郭鹏  张全刚 《环球中医药》2021,14(8):1529-1532
目的 探讨扶正驱邪方对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远期复发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化疗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扶正驱邪方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检测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使用黄芪解毒汤对其复发转移率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实施手术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86例,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术后采取TC方案治疗,观察组则联合使用黄芪解毒汤,经过3个月治疗后,对比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复发转移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65.12%)较对照组(41.86%)高,复发转移率(11.63%)较对照组(32.56%)低,生活质量卡氏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联合使用黄芪解毒汤治疗,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降低复发转移率,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对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高危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90例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术后高危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n=45)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对照组(n=45)未进行中医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2年内复发转移率。结果:两组无病生存时间以及2年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内的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术后高危患者复发转移率,对于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丽娜  李天昊  杨振江  李琦 《新中医》2020,52(17):17-21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类高危乳腺癌,易复发转移,预后差,是目前乳腺癌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尽管已有大量关于TNBC分子机制的研究,相关药物也已用于临床,但存在费用昂贵、患者获益不大的问题。口服化疗药物作为术后预防复发转移的方法因有毒副作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中药作为预防TNBC术后复发转移的手段有一定的优势,其效果和机制值得系统研究。回顾近年来中药内服预防TNBC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对照研究,并对中成药、中药单体、中药复方等用于TNBC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以探讨中药预防TNBC术后复发转移的作用及机制,利于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调脾疏肝益肾方联合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三阴性乳腺癌术后复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XEC化疗方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卡培他滨),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加服调脾疏肝益肾方。两组总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实体瘤疗效和化疗后不良反应,比较生活质量评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0%、64.0%;组间实体瘤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治疗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骨髓抑制程度比较,治疗组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消化道毒副作用程度比较,治疗组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脾疏肝益肾方联合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疗效满意,且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免疫功能(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减少单纯应用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及消化道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拟扶正祛邪解毒方结合常规化疗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复发转移、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4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中药结合组86例和化疗组58例,化疗组采用常规CTF化疗方案(环磷酰胺+吡柔比星+5-氟尿嘧啶),中药结合组在化疗组的基础上加服自拟扶正祛邪解毒方,疗程为6个月。比较2组5年转移复发率、中医证候积分,采用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转移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中药结合组5年转移复发率为11.63%(10/86),化疗组为25.86%(15/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2,P=0.027)。治疗后,中药结合组 SF-36量表中躯体状况[(72.11±10.41)分比(64.59±9.83)分, t=3.252]、社会功能[(65.61±12.54)分比(58.94±11.62)分,t=3.302]、躯体角色功能[(55.84±10.65)分比(47.46±9.18)分, t=3.487]、躯体疼痛[(66.62±12.53)分比(60.68±11.76)分,t=2.859]、心理健康[(67.64±11.35)分比(62.65±12.10)分, t=3.449]、情绪角色功能[(60.44±9.20)分比(55.04±9.44)分, t=2.624]、精力[(69.77±9.43)分比(62.47±10.12)分,t=3.557]、一般健康状况[(68.46±10.25)分比(62.45±11.78)分, t=3.216]8个维度评分均较化疗组明显增加(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转移复发的危险因素有TNM分期(OR=1.984,95%CI 1.510~2.607)、肿瘤大小(OR=2.015,95%CI 1.426~2.847)、腋窝淋巴结(+)个数(OR=2.114,95%CI 1.620~2.759)、中医辅助化疗(OR=0.389,95%CI0.235~0.644)和CD4/CD8(OR=0.487,95%CI 0.317~0.748)。结论自拟扶正祛邪解毒方结合常规化疗可明显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者远期转移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乳积方辨证治疗对于女性激素受体阴性的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后放化疗后疾病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将136例Ⅰ-ⅢC期、术后、化放疗后的激素受体阴性的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分为治疗组(接受乳积方辨证治疗)和对照组(定期随访),观察两组无疾病生存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复发转移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5~5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两组中位DFS和中位OS,尚未达到。治疗组和对照组1、1.5、2、3年DFS分别为:94.1%(64/68)、86.4%(51/59)、81.8%(45/55)、72.0%(36/50)和77.9%(53/68)、67.2%(45/67)、60.6%(40/66)、54.5%(36/66),其中1、1.5、2年DF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403、6.426、6.459;P值分别为0.012、0.013、0.016)。各组1、1.5、2、3年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TNBC患者中,1、1.5、2、3年DFS分别为:97.0%(32/33)、92.9%(26/28)、92.6%(25/27)、84.6%(22/26)和81.5%(22/27)、66.7%(18/27)、61.5%(16/26)、57.7%(15/26),其中,1.5、2、3年D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893、7.293、4.591;P值分别为0.015、0.007、0.032)。随访结束时治疗组有15例发生疾病复发转移:局部复发2例、单一脏器转移6例、多个脏器同时转移7例;对照组有30例发生疾病复发转移:局部复发2例、单一脏器转移12例、多个脏器同时转移16例。结论乳积方辨证加减对于激素受体阴性、术后、女性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治疗结束2年内具有一定的改善无疾病生存的作用,对于预防激素受体阴性浸润性导管癌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术后2年内复发转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吴玉华教授认为,三阴性乳腺癌合并胸壁皮肤转移与脏腑正气亏虚有关,治疗应立足于整体,从肝脾入手,同时兼顾润肺,以疏肝健脾、益气补虚、滋阴润肺、软坚散结、行气解郁、活血止痛等为治疗大法,多从以下三点着手论治:一是整体重在健脾疏肝兼顾滋阴润肺。疏肝理气可调节全身气机,从而推动全身气血津液的运行,防止痰湿之邪生成、日久瘀滞于乳房,多选用郁金、香附、柴胡、枳壳、佛手等疏肝解郁理气之药;二是胸壁溃烂尤重软坚散结、敛疮生肌。结节、硬斑等可选用土贝母、山慈菇、夏枯草、牡蛎、鳖甲、贝母等软坚散结之药,达到驱邪抗癌之功效;三是转移性疼痛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多选用三七粉、川芎、郁金、乳香、没药、鸡血藤、桃仁、赤芍、当归等活血行气之药。吴教授临证时,多采用自拟散结消瘤方,随证加减,均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癌复发、转移因素 ,以寻求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 综合分析 50例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50例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中 ,胸壁复发 7例 ,肺和胸膜转移 2 2例 ,骨转移 1 4例 ,肝转移 8例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6例 ,脑转移 8例 ,其中 1 4例合并 2个以上脏器转移 ;术后到确诊复发、转移时间为 3~62个月 ,平均 2 2 .6个月。结论 加强乳腺癌自查知识普及 ,提倡手术为主 ,提高综合治疗的规范性、合理性 ,建立随访制度 ,可有效预防乳腺癌的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后高危人群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并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案干预,观察其降低复发转移率的有效性。方法对178例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后高危人群复发转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中西医结合队列(中医辨证论治+内分泌治疗)与西医队列(内分泌治疗)的复发转移、无病生存情况及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期、是否接受中医辨证治疗3个因素对乳腺癌术后高危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有影响,是否服用中药是影响无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与西医队列比较,中西医结合队列3年复发转移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两队列的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在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均明显下降,接受中医辨证治疗的队列改善程度更大。中医治疗对于心烦易怒及烘热汗出的疗效显著,自汗及失眠的疗效次之,口干口苦及神疲乏力的改善情况欠佳。结论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期、是否接受中医辨证治疗是影响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主要因素。中医辨证治疗可降低3年复发转移率,明显改善中医症状,尤其对心烦易怒及烘热汗出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益气活血方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抑制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益气活血方在不同作用时间下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Kif15、Cyclin B1、Cyclin D、CDK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益气活血方作用于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48h后,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减少,排列疏松,体积变小,形态变圆;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益气活血方对细胞的抑制率相应增加,其中12.5g/L、25g/L浓度组的增殖抑制率接近阳性对照组(10nM紫杉醇);12.5g/L剂量益气活血方作用于MDAMB-231细胞48h后可使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同时,益气活血方可明显下调细胞周期相关的Kif15、Cyclin B1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活血方能阻滞MDA-MB-231细胞周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探究扶正驱邪方联合新辅助化疗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肿瘤复发、血清胸苷激酶1(TK1)水平及免疫功能 的影响。【方法】将80例TNBC气阴两虚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AC-T序贯化疗方案 (多柔比星与环磷酰胺联合并序贯多西他赛)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扶正驱邪方治疗。1个疗程为21 d,连续治 疗4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 (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TK1]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肿瘤的转移、复发 情况。【结果】(1)治疗4个疗程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35/40),对照组为67.50%(27/40),组间比较(χ2检验),联 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KPS评分均较 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联合组对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幅度及对KPS评分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 P<0.01)。(3)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CA125、CA153、TK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对血清CA125、 CA153、TK1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治疗后,2组患者的T细胞CD3+、CD4+水平和CD4+/CD8+比值 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对T细胞CD3+、CD4+水平和CD4+/CD8+ 比值的升高幅度及对CD8+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5)经过1年的随访调查,联合组的肿瘤复 发率和肿瘤转移率分别为7.50%(3/40)和12.50%(5/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和35.00%(14/40),组间比较,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驱邪方联合新辅助化疗对于TNBC气阴两虚型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 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基线转移状态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2月28日在上海市中医医院特需门诊就诊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根据不同年龄段(35岁,35~60岁,≥60岁)和不同基线转移状态(有无术后转移)分别进行分组,比较其临床和病理特征以及中医临床表现。结果:共108例三阴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平均年龄47岁,主要接受改良根治术,主要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36.1%的患者腋下淋巴结阳性,术后转移8例(7.4%)。35岁患者较其他年龄段患者更偏向选择保乳术。与没有发生术后转移的患者比较,有术后转移的患者手术次数更多、病理分期更高、接受中医治疗更晚。不同年龄段患者中医临床表现无差异,而基线有术后转移的患者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较未发生术后转移患者更常见。结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基线转移状态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差异,但这些患者的中医临床表现无差异。这些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差异对长期预后影响尚有待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中药预防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根据病情进行常规治疗、及时对症处理。治疗组加服用乳复宁2号,对照组不加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3年无瘤生存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复宁2号能有效预防乳腺癌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死于该病。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并不少见,其发生率一般在10%~30%。西医通过术后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及内分泌治疗等手段延缓其复发转移的时间,降低其发生率。中医药在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下,从六淫、七情、痰瘀、热毒等不同角度人手,辨证分型,立方用药,在防治乳腺癌复发转移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三阴性乳腺癌及非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30例三阴性乳腺癌及112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的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组乳腺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情况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PTEN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37.7%(49/130),在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0.9%(57/112),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PTEN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腋下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均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乳腺癌家族史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均0.05)。在非三阴性乳腺癌中,PTEN的表达与腋下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年龄、肿瘤大小、乳腺癌家族史、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均0.05)。结论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PTEN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低表达更为显著,提示PTEN的表达可能成为判断三阴性乳腺癌浸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扶正疏肝消癌方对乳腺癌术后放化疗患者复发转移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8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对症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自拟扶正疏肝消癌方,自放化疗开始每日1剂至放化疗结束后3个月,其后每周服4~7剂,常规水煎分2次服用,煎煮不便者用配方颗粒。共12个月。评价患者生存质量、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记录复发转移情况,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结果: 观察组治疗6,12个月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放化疗结束,治疗6,12个月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放化疗结束后,治疗6,12个月主要症状、体征记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治疗6及12个月血清VEGF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扶正疏肝消癌方能减轻乳腺癌术后放化疗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能降低血清VEGF水平,可能有防止乳腺癌复发和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涛 《光明中医》2016,(21):3134-3135
目的研究疏肝益肾方对三阴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三阴乳腺癌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化疗,治疗组给予疏肝益肾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的改善情况、患者生活质量及体内自然杀伤细胞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然杀伤细胞与治疗前比较均提高,治疗组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失眠、盗汗、疼痛改善情况相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疏肝益肾方可以缓解三阴乳腺癌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免疫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9.
宋雪  司徒红林  林毅 《新中医》2017,49(6):177-178
正林毅是广东省中医院教授,从事乳腺病诊治40余年。林教授认为乳腺癌复发转移是多因素作用下所致,其中癌毒蛰伏、正气亏虚是其根本原因,还受到体内内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正虚、血瘀、冲任失调等。林教授提出扶正祛邪是主要的治疗原则,在改善、缓解临床症状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功不可没。现将林教授对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辨证治疗的经验整理总结如下。1癌毒蛰伏现代医学认为乳腺癌之所以复发转移是因为经过手术、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高危人群肿瘤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对210例乳腺癌术后高危人群从发病年龄、月经情况、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乳腺癌组织激素受体及治疗手段(化疗方案、化疗周期、内分泌药物选择、是否接受中医治疗)等因素对3年复发转移率进行单一因素影响分析。结果乳腺癌术后3年复发转移率与年龄、月经情况、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情况、病理分型无明显相关(P0.05)。临床分期分析显示,与IIa及IIb期比较,Ⅲc期复发转移率明显增高(P0.05或P0.01),且肿物越大、淋巴结转移越多,3年复发转移率越高(P0.05)。治疗因素中,与非中医治疗比较,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案治疗患者3年复发转移率明显下降(P0.01)。分层分析显示,临床分期Ⅲc期、淋巴结转移9个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患者,中医治疗患者3年复发转移率明显下降(P0.05或P0.01)。而辅助化疗方案、化疗周期、不同内分泌药物选择等因素与3年复发转移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是否接受中医辨证治疗是影响肿瘤复发、转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