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隧道内时常发生交通事故,为研究其特点和规律,收集2 193起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资料,对这些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隧道中交通事故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事故形态、事故车型以及发生原因。结果表明:一天中的9:00~10:00、11:00~12:00、13:00~15:00是交通事故的频发时段,周末发生的交通事故数约占总数的40%,1、2、4、5、7月易发生交通事故;追尾和碰撞隧道壁是隧道交通事故的主要形态;违章超速和天气变化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交通事故的车型主要为底盘较轻的轿车和重型货车。  相似文献   

2.
邓国忠  曹帆  吴勇  王琪 《中外公路》2019,39(4):283-287
为明确隧道出口与立交小间距路段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根据浙江省21处典型路段的319起事故统计数据,从事故发生天气、时间、路段特征、交通因素等方面选择8个不同的自变量,结合有序Logit模型,分析这些不同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晴天对应的绝对事故率最高;伤亡事故在05:00—07:00及10:00—12:00高发;事故主要发生在隧道出口与渐变段起点间及出口三角端端部;尾随相撞和撞固定物为事故最主要的形态;事故发生天气、事故发生时段、隧道立交净距3个自变量对事故严重程度有显著影响,且影响大小排序为隧道立交净距、事故发生天气、事故发生时段。通过对模型的预测准确度进行分析,建立的回归模型能较好地表征实际的事故情况。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了解我国公路隧道运营期交通事故整体特征及伤亡状况,对2001-2017年国内发生的121起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开展统计分析,分别从事故发生的地理位置、事故发生时间、事故类型、事故车辆类型以及伤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1)事故发生量与该地区公路客货运输量成正相关,但西北地区和华南地区事故量占比远大于其交通运输量的占比; 2)事故类型以车辆相撞为主,且轿车发生的事故数量最多; 3)每年1、4、5月的事故发生量较多,每天16:00-18:00事故发生率最高; 4)中隧道(500 m<L≤1 000 m)的事故平均伤亡人数最高。最后结合交通事故伤亡情况等级划分,分析各因素对事故伤亡影响权重,得到造成伤亡的最不利组合为“特长隧道+货车+追尾事故”。  相似文献   

4.
公路隧道环境中交通事故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掌握公路隧道环境中交通事故发生的基本特征,对国内典型隧道发生的262起交通事故进行归纳统计.从隧道环境中事故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事故形态、事故车型和隧道环境类型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统计发现,事故分布在一天中明显地呈现3个高峰时段;隧道进、出口段是事故高发路段,在进口路段洞内事故多于洞外事故,在出口路段洞外事故多于洞内事故且隧道长度与交通事故有一定关系.研究结果为制定隧道交通事故预防对策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航空事故发生的时间规律,找出潜在原因并制定相应管理对策,根据Aviation Safety Network 2006~2011年697起航空事故,利用系统聚类和总体分布的卡方检验等方法对航空事故的时间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07:00~24:00时之间,航空事故的高发时段是11:00~12:00时和15:00~16:00时,综合事故起数、死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3个指标,表明该时段的事故状况非常严重,属于非常危险时段;00:00~07:00时之间,6:00~7:00时的事故状况最严重,属于危险时段.建议航空公司加强飞行量高峰时间、人体昼夜节律低谷或技能水平低谷等危险时间的安全管理,保证飞行期间的警觉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3—2015年京珠高速粤镜北段7座隧道内发生的350起事故数据,研究了隧道交通事故分布的时空特征以及车型、天气对隧道事故的影响。结果表明:1年中1月、4月、5月、7月—9月为事故频发期,1 d中8:00—10:00为事故高发期;隧道长度与事故数分布关系不显著,而隧道不同区段的事故率与隧道长度相关性明显;事故车型主要为大货车,事故主因多是人为因素。结合数据分析,提出针对性策略,为进一步研究事故发生机理和优化隧道运营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无人驾驶汽车在行车过程中,需要通过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来构建当前周围环境模型,声学事件检测是听觉感知系统构建模型的核心所在。行车环境下声学事件检测系统面临着复杂而强烈的噪声挑战,尤其是行车过程中的风噪。声学事件检测中,常用的声学特征梅尔频率倒谱系数(MFCC)对噪声干扰十分敏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谐波梅尔频率倒谱系数(HMFCC)的鲁棒性声学特征提取算法,用于声学事件的目标分类。该算法通过声学信号的谐波模型与MFCC算法相结合,提取目标声学信号中的共振峰频率,改进传统Mel滤波器组,从而增强HMFCC中目标声学信号的中高频分量。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风噪环境下,基于HMFCC声学特征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准率和召回率,且在低噪和强噪环境下HMFCC和MFCC之间分类效果差异明显;低噪环境下,几种声学事件的HMFCC特征分类的平均精准率和召回率分别达到82.66%、84.15%,而基于MFCC特征分类检测的平均精准率和召回率只有73.93%、74.61%;随着风噪增强,MFCC特征分类精度严重下降,平均精准率和召回率仅为54.15%、44.95%,HMFCC特征在强噪环境下的平均精准率和召回率为72.16%、69.87%。行车环境下,HMFCC特征不仅可以提高分类的准确率,而且表现出对噪声不敏感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交通事故易发路段,高速公路爬坡路段的交通安全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以宁杭高速公路东庐山段为例,通过对该爬坡路段2006年1月~2010年7月的交通事故资料的统计,从事故地点、事故时段、事故形态和事故车型等方面分析了爬坡路段交通事故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高速公路爬坡路段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要远大于下坡及其他路段;事故多发生在直坡段的中后部和竖曲线段,坡道后段的安全性更低;事故形态主要是追尾、撞护栏和撞固定物,而且重特大交通事故中追尾事故比例大;夜间的事故率和严重程度高于白天,尤其是凌晨2:00~6:00为重特大交通事故高发期;爬坡路段大货车和小客车相互干扰严重,是爬坡路段交通事故的主要车型.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公路爬坡路段交通安全的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宁杭高速公路东庐山段2006年1月~2010年7月的交通事故资料的统计,从事故地点、事故时段、事故形态和事故车型等方面分析了上坡段交通事故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高速公路上坡段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要远大于下坡及其他路段;事故多发生在长大上坡段的中后部和竖曲线段;事故形态主要是追尾、撞护栏和撞固定物,而且重特大交通事故中追尾事故比例大;夜间的事故率和严重程度高于白天,尤其是凌晨02:00~06:00时为重特大交通事故高发期;大货车和小客车是坡段内交通事故的主要车型.上坡段事故的致因为疲劳驾驶、车辆速度离散性大、交通组成复杂.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交通事件自动检测多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为对象以及使用数据源单一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城市道路交通事件检测方法。在对信号控制下交通事件引起的交通流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杭州市城区浮动车、SCATS、Citilog系统提供的实时交通数据,基于CUSUM算法构建差分流量和速度交通事件检测模型。该模型可以有效抑制交通信号对于交通流的周期性影响。实验表明,模型在高峰时段和平峰时段均能快速准确检测交通事件。  相似文献   

11.
通过整理华北高速公路3年(2007年3月~2010年2月)逐时的交通事故资料,并与同步气象要素资料进行日迹变化分析,可以看到平均交通事故的日迹变化呈双峰型分布特征。由此,按交通事故双峰型的时间段(5:00~12:00和13:00~次日4:00),分别以年度、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平均交通事故与同步气象要素的日迹变化进行相关分析,其中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和平均相对湿度与交通事故的相关程度都通过了相应的统计学检验(R>Rα=0.05和F>Fα=0.05),而且在夏季5:00~12:00的交通事故高峰过程中,交通事故与风速呈指数相关的系数高达0.992 3,相当于平均风速每减小1m.s-1,交通事故的增加幅度为0.28次。为将自动气象监测的信息更好地服务于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设计出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气象风险等级指标。由此可见,华北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日迹变化与气象要素的分析成果,可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蕾  邱锋  夏永旭  韩兴博 《隧道建设》2019,39(8):1301-1307
为提高公路隧道交通事故预测准确率,以西汉高速秦岭某隧道群的496起交通事故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公路隧道交通事故预测的道路环境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针对不同预测类别选定具有显著影响的主要变量,通过贝叶斯模型、随机森林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分别对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形态、严重程度、伤亡情况和持续时间进行预测,根据准确率和稳定性确定出最优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1)随机森林模型在预测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形态时最为可靠,准确率约为84%; 2)在对公路隧道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和伤亡情况进行预测时可优先考虑贝叶斯模型,其对重大或特大事故的预测准确率高达50%; 3)选择随机森林模型作为公路隧道交通事故持续时间的预测模型,绝对误差为20 min时模型准确率将超过70%。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数据对管理部门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贵州省某两条高速公路历史交通事故数据分布规律与事故发展趋势,首先利用邻近度与关联性分析方法,完善事故数据;然后分析道路特征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划分连续下坡路段、隧道路段单元范围;最后对路段单元进一步划分为区块,建立不同区块范围内的事故概率与区块位置的预测模型,其中连续下坡路段后半段符合线形关系,隧道进出口段符合二次函数关系,并根据事故分布特征提出改善方案,进而辅助管理者掌握不同特征路段未来可能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范围以及改善的优先级。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广东省内43座高速公路隧道技术参数及路面结构形式,采用横向力系数测试车( SCRIM)对隧道的进出口段进行抗滑性能检测,并对隧道进出口段横向力系数分布和交通事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隧道进出口路面良好的抗滑性能可以有效减少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5.
采用路面抗滑性能测试车SCRIM 3000对广东某高速公路7座隧道段路面横向力系数进行测试,得到隧道段路面横向力系数分布规律,即隧道外的路面抗滑性能普遍优于隧道内路面;同时结合其近几年隧道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研究了隧道段路面抗滑性能与交通事故的相关关系,得到隧道段路面抗滑能力不足和其出入口内外路面抗滑性能差异过大是影响隧道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韩直  陈成  王振科 《隧道建设》2019,39(Z2):1-7
为分析交通事故尤其是危险品运输事故对隧道运营带来的潜在危害风险,首先,通过改进个人风险接受准则法对隧道运营危害风险进行量化,假定隧道同时只发生1 次交通事故,将事故造成的危害分为原发性危害和次生性危害,建立隧道运营危害计算模型,对不同跟踪车所造成的司乘人身危害风险进行评估。然后,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分析案例结果表明: 1)在高峰小时,有危险品运输情况下隧道运营危害提高22. 05%,说明隧道中混合车流会极大提高隧道运营的不安全性; 2)次生性危害增长尤为显著, 故危险品运输车事故对跟踪车辆带来的二次事故后果更加严重。最后,据此提出隧道运营组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隧道构造特殊且通行环境复杂,因而通常事故多发。为探究高速公路隧道路段与开放路段事故影响因素和严重程度致因机理的差异,采集沪昆高速邵怀段2011—2016年期间1 537起事故为研究样本;以事故发生路段为响应变量构建逻辑回归模型,解释各种风险因素对事故发生路段倾向性的影响差异;分别针对隧道路段与开放路段建立模型研究事故伤害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建立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事故的发生倾向性和2类路段的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采用随机参数Logit模型以反映异质性条件对参数的影响。统计表明:与疲劳驾驶、未保持安全距离相关的事故发生在隧道路段的概率更高,其事故发生概率分别是开放路段的2.373和2.482倍;与隧道路段事故严重程度正相关的因素包括下坡(坡度2%以上)、夏季和超速行驶,其中下坡(坡度2%以上)段的严重事故发生的概率为上坡(坡度2%以上)的3.397倍,夏季的严重事故发生概率为秋季的3.951倍,超速行驶相关的严重事故发生概率为其他不当驾驶行为的4.242倍;与开放路段事故严重程度正相关的因素包括超速行驶和疲劳驾驶,其中超速行驶相关的严重事故概率是其他不当驾驶行为的2.713倍,疲劳驾驶相关的严重事故概率是其他不当驾驶行为的4.802倍。研究表明,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路段与开放路段的事故发生概率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研究结论可为山区高速公路差异管理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山区双车道公路危险性弯道路段交通事故多发的现实问题,提出主动评估短时交通流状态下的交通事故风险,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采用无人机高空拍摄弯道路段交通流运行状态,利用计算机识别技术提取高精度的车辆轨迹和交通流数据,结合山区双车道公路弯道路段危险驾驶行为特征表征交通冲突,以距离碰撞时间为交通冲突量化指标,提出山区车道公...  相似文献   

19.
对广东省内某大交通流量、交通事故多发的高速公路的路面抗滑性能和交通事故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采用事故率、雨天事故率、晴天事故率对路面抗滑性能和交通事故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其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控制路面事故率来对路面抗滑性能进行针对性的提高或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