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空间是一个完整而包容的整体,是民族精神与其核心价值观的象征。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变迁是一个随社会变化而不断演化的过程,文化在这个空间中的生产与再生产,有效地保持了文化的活态性。运用文化空间的概念来思考少数民族体育,对于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了风格迥异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以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旅游业为切入点,科学合理地开发民族体育文化资源,使少数民族体育产业成为黑龙江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少数民族体育作为民族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史中一直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现状及特点进行剖析,并探讨其发展对策。 一、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现状 少数民族体育是我国社会生活的组成  相似文献   

4.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系统层次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因历史背景、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因素属于我国民族体育的“文化边缘地带”,并具有表、中、深层等系统多层次特征。构建长江中上游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走廊,进行区域性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等发展设想,将为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与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本质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广西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及其文化背景资料进行研究和考证 ,发现广西少数民族体育的形成与生产方式、军事、民俗、文化崇拜及文化生活密切相关 ;广西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既具有本民族独立的个性特点 ,又具有几个相似民族的交叉特点以及多个民族间的普遍特点 ,作为一种文化形态 ,广西少数民族体育还具有自成体系、历史积淀深厚、保持原始传承性、与节日民俗相亲和以及同时向文化核心聚合和向世界体育拓展的双向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与归纳演绎等方法对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起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起源丰富,宗教信仰与祭祀、神话传说、英雄崇拜、生产与生活、军事与战争、文化交融、健身娱乐、自然环境与民族习俗等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源流。有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起源众说纷纭,如舞炮龙、威风锣鼓、达瓦孜等起源出现多元性。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植于少数民族文化土壤,凝聚着少数民族的精神内涵与民族价值观。该文以大湘西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分析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入手,阐述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现实意义,接着剖析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现状,最后提出新时代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实施对策,期望对大湘西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特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特征进行整理.指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文化形式.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文化性特征表现为鲜明的地域性、浓厚的民族性、独特的传承性、宗教信仰性、融合与多样性和多元与规约性;其体育特征表现为健身娱乐性、竞技与对抗性、极强的观赏性和广泛的参与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化"发展的价值及其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变迁对文化的发展具有正负两种效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化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变迁现象。校本化发展具有保护、弘扬和传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以及开发民族体育资源,补充校本教材的正向功能和价值;同时,校本化发展也存在文化悖论、传播悖论和传承悖论。这些悖论来自于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内在结构上的自我相关性,源于民族体育文化价值、功能上的二重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张永 《体育科技》2013,34(2):1-4
布迪厄提出的"文化资本"以身体化形态、客观形态和制度形态三种基本形式存在。广西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创造出璀璨的民族体育文化。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当前广西民族体育文化资本出现不少的问题。通过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化、民族体育节庆经济化、民族体育器具商业化、民族体育文化品牌化等途径进行文化资本的转化与再生产,可以帮助实现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自治区具有广阔的草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风民俗。体育旅游是内蒙古旅游资源的一部分,少数民族体育赛事旅游是体育旅游的一个分支。本文阐述了体育旅游的概念,提出了内蒙古少数民族体育赛事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希望为培养和开发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体育赛事旅游市场,进一步寻求少数民族体育赛事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效对策措施,提升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文化影响力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乃至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瑰宝,随着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推进,作为文化载体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多地被纳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之中。本研究以文献研究、比较分析等方法,对现今学校体育中的少数民族体育教学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体育教学存在着缺乏师资、教学内容定位不准等问题,并根据少数民族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进行远程网络授课,着重于多媒体教学、搭建少数民族体育教学网络互助平台等建议,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个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宏观的角度看可分为“器物实践化”与“精神抽象化”两套传承系统。由于各民族体育文化具备的内涵和发展模式千差万别,因此就从根本上规定了这两套系统在不同民族体育文化发展中具有的不同传承角色。充分认识这种不同并正确把握这两套系统在不同民族体育文化中的传承比重成为深入研究民族体育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1997-2007年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与一般期刊发表的新疆少数民族体育科研论文、报告以及有关研究新疆少数民族体育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做了系统的整理分析。结果表明,相关论文数量呈增长态势;论文目前仍以文献资料研究法为主;科研人员以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为骨干;研究内容以新疆少数民族体质、少数民族体育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等为主,而对新疆少数民族体育史及新疆少数民族体育休闲娱乐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5.
三江源区生态移民点民族体育文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体育作为民族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一直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青海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点民族体育文化现状进行剖析,旨在弥补这一地区移民点体育文化在转型之际的缺位并探讨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西域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本文试图揭示西域少数民族体育的精神和体育文化的传承作用。以期能为西域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汪明东 《体育学刊》2006,13(1):75-77
少数民族体育源于宗教、寓于宗教,其重要形态是在各种宗教仪式中的体育活动——宗教体育。通过对少数民族宗教体育起源、功能、形态、发展的分析,明确少数民族体育对宗教和其它文化形式的依附性是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少数民族体育不会脱离宗教而变成“纯粹的体育”。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内涵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整套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如果我们用现代体育观念来衡量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就会觉得其体系还不够完善,但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在特殊的历史形态和文化背景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我们将少数民族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形态进行研究时,不能仅以民族体育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否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范为评判准则,更重要的是要视其在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是如何展现体育的内在精神。只有从现实生活中去揭示体育作为一种“艺术”的生产过程,才能真正看清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作为一种人类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形成的地理环境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少数民族体育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国这样的联系集中体现在高原地区少数民族体育,亚热带地区少数民族体育,三江地域的少数民族体育。这三大地区不仅地域广阔、少数民族多、体育内容丰富,而且在地理分布上也很具有代表性。对这三大地区少数民族体育与地理关系的研究,有促于我们对少数民族体育的形成和历史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诠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思想物化品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产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内涵中最高层次的部分,是历史文化的铢积寸累。它不仅积淀着一个民族过去全部的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而且还蕴含着其走向未来的一切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激荡,面对民族文化同经济和政治的相互交融,开发与保护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少数民族地区,促进民族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加强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